药品自动核对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51002发布日期:2018-09-15 00:01阅读:4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自动核对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我国整体医疗资源紧缺的大环境下,各大医院的门、急诊处方量居高不下,门、急诊药房前排队人满为患属于常态,而在发药高峰时段更是经常出现排队长龙的场面,同时药品发放的准确性也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药房前台发药药师因此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

然而,目前传统的药品核对检查工作都是依靠药房前台发药药师通过肉眼判断识别待发放药品,逐一与处方清单或电脑中的待发药列表进行比对,核对药品的品种与数量,这样不但效率低下、非常费时,还容易出错,同时也加重了排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药品自动核对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品自动核对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库对接模块、样本图片录入模块、处方信息获取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核对模块及反馈模块,其中: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用于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系统的数据库对接;所述样本图片录入模块用于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面作为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所述处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从his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所述核对模块用于根据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对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进行识别,从而完成对待发放药品的自动核对。

其中,该系统还包括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将核对结果反馈给发药药师。

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具体用于使本系统的数据库能访问和调用his系统中的数据,以便实时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和处方信息。

所述样本图片录入模块还用于:在本系统数据库中将所述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与该药品信息进行绑定,所述药品信息包括:药品id、厂家、规格。

所述核对模块具体用于:逐一将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与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当对比到匹配的样本图片后,继续检查核对与外观样本图片绑定的药品是否属于该患者的处方,以及检查核对待发放药品的数量是否正确。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品自动核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系统的数据库对接;b.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面作为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c.从与本系统的数据库对接的his数据库中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d.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e.根据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对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进行识别,从而完成对待发放药品的自动核对。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核对结果反馈给发药药师。

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使本系统的数据库能访问和调用his系统中的数据,以便实时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和处方信息。

所述的步骤b还包括:在本系统数据库中将所述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与该药品信息进行绑定,所述药品信息包括:药品id、厂家、规格。

所述的步骤e具体包括:逐一将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与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当对比到匹配的样本图片后,继续检查核对与外观样本图片绑定的药品是否属于该患者的处方,以及检查核对待发放药品的数量是否正确。

本发明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待发放药品的自动核对,实时采集待发放药品的视觉影像并与数据库中已记录的药品信息进行比对,协助发药药师快速判断待发放药品的品种与数量,提高发药药师的工作效率,降低发药出错的可能性,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排队取药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药品自动核对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药品自动核对方法的作业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环境示意图。本发明的实施环境主要由摄像头11以及计算机12构成。

其中,所述摄像头11用于获取待发放药品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11为视觉识别摄像头。

所述计算机12可以是ibm架构的计算机(ibmpersonalcomputer,ibmpc)、apple公司的macpc、个人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还可以是任意其它适用的计算机。所述计算机12内安装有前台操作软件,用于在前台发药药师发药时对待发放药品进行自动核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计算机12包括数据库13,所述数据库13用于与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并存储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本发明还包括与计算机12相连的服务器14,所述服务器14可以是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服务器。所述服务器14包括数据库13,所述数据库13用于与his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对接,并存储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

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药品自动核对系统的功能模块图。该系统包括:数据库对接模块、样本图片录入模块、处方信息获取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核对模块及反馈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用于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系统的数据库对接。具体而言:

本实施例中,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接,也即,本系统的数据库能访问和调用his系统中的数据,以便实时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和处方信息。

所述样本图片录入模块用于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面作为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具体而言:

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的药品外观面逐一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也即,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例如:录入盒装药品时,将药盒放置于视觉识别摄像头下,分别拍摄药盒的六个面,取得六张照片后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并将这六张照片在所述数据库中与该药品信息进行绑定。所述药品信息包括:药品id、厂家、规格。

所述处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从his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具体而言:

当患者前来取药时,药房前台发药药师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以患者拿医疗卡或者医院的就诊卡为例进行说明,患者拿医疗卡或者就诊卡取药时,发药药师刷卡操作,通过所述数据库对接模块从his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该患者的处方信息,然后根据该患者的处方信息,获取处方上的药品信息,发药药师根据获取的药品信息对上述待取药药品进行取药操作。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具体而言:。

发药药师将上述待取药药品摆放在视觉识别摄像头下,摄像头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

所述核对模块用于根据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对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进行识别,从而完成对待发放药品的自动核对。具体而言:

逐一将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与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当对比到匹配的样本图片后,继续检查核对与外观样本图片绑定的药品是否属于该患者的处方,以及检查核对待发放药品的数量是否正确。

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将核对结果反馈给发药药师。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药品自动核对的结果反馈以醒目文字的形式反馈给发药药师,如果药品自动核对没有问题,则提醒发药药师可以将待发放药品发给患者;反之,如果药品自动核对有问题,则提醒发药药师哪个药品有问题,以便发药药师进行再次检查核对。

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药品自动核对方法的作业流程图。

步骤s101,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对接。具体而言:

本实施例中,将本系统的数据库与his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对接,也即,本系统的数据库能访问和调用his系统中的数据,以便实时获取最新的药品信息和处方信息。

步骤s102,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面作为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具体而言:

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的药品外观面逐一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也即,将药房内所有可能被发放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例如:录入盒装药品时,将药盒放置于视觉识别摄像头下,分别拍摄药盒的六个面,取得六张照片后录入本系统数据库中,并将这六张照片在所述数据库中与该药品信息进行绑定。所述药品信息包括:药品id、厂家、规格。

步骤s103,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具体而言:

当患者前来取药时,药房前台发药药师获取患者需要取药的处方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以患者拿医疗卡或者医院的就诊卡为例进行说明,患者拿医疗卡或者就诊卡取药时,发药药师通过刷卡操作,从与本系统的数据库对接的his数据库中获取该患者的处方信息,然后根据该患者的处方信息,获取处方上的药品信息,发药药师根据获取的药品信息对上述待取药药品进行取药操作。

步骤s104,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具体而言:

发药药师将上述待取药药品摆放在视觉识别摄像头下,摄像头采集待发放药品的图像。

步骤s105,根据本系统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对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进行识别,从而完成对待发放药品的自动核对。具体而言:

逐一将上述采集的待发放药品的图像与数据库中药品的外观样本图片进行比对,当对比到匹配的样本图片后,继续检查核对与外观样本图片绑定的药品是否属于该患者的处方,以及检查核对待发放药品的数量是否正确。

步骤s106,将核对结果反馈给发药药师。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药品自动核对的结果反馈以醒目文字的形式反馈给发药药师,如果药品自动核对没有问题,则提醒发药药师可以将待发放药品发给患者;反之,如果药品自动核对有问题,则提醒发药药师哪个药品有问题,以便发药药师进行再次检查核对。

虽然本发明参照当前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饰、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