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993发布日期:2018-09-15 00:0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



背景技术:

中药文化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它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而且相对于西药,全天然的中药还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仅可以用来治病,更可以对患者身体进行调理,所以格外受到当今一直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们的追捧。

传统的中药配药方式是采用人工秤称取的方式,由药师按照处方用量手工称取药品,而往往一副完整的中药处方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所以采用这种秤称的配药方式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出错率高,同时病人等候时间也较长,导致病人的满意度大大降低,这些因素都十分不利于中药的发展。所以随着对中药需求量的增大,一种使用中药小包装饮片的新型配药方式出现了,为了使这种配药方式被更多的中医院接受,2008年8月中药管理局正式印发了《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中药小包装饮片包就是将每种中药进行固定规格的小包封装,这样配药时只需直接清数饮片包数,节省下了称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配药效率,同时这也为自动化药房在各大中型中医院的使用提供了契机。虽然中药小包装饮片包的出现,解决了部分中药配药发药难的问题,但是中药饮片是需要使用专门的熬药器皿进行煎熬的,而且必须掌控好熬药时的火候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中药的药效,这种繁琐费事的熬药过程对患者服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也是中药目前不能被广大中青年接受的主要原因。

对于中药的服用,除了上述中药饮片的煎熬后服用外,还可以将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制成颗粒状后用开水冲服,这种浓缩颗粒称为“中药配方颗粒”或“免煎颗粒”。

虽然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解决了传统中药饮片存储、携带、服用不方便的难题,但是目前的中药配方颗粒还都停留在单味中药浓缩的阶段,而一副中药方往往都是由多种中药搭配而成的,所以现在中药配方颗粒的配药方式主要采用的还是袋装规格化配药。这种袋装规格配药方式与中药小包装饮片的配药方式类似,每一袋中药配方颗粒都是固定药量分装的,需要多少量就配多少袋,最后服药时再将不同种类的袋装中药配方颗粒一起拆装混合后冲服,这就需要患者每次服用这种袋装规格的中药配方颗粒时,必须牢记处方所示用量,多冲或者少冲一包都会使药效大打折扣。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进一步减小患者的服药难度,急需一种针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新型配药方式,能将每一味药的颗粒对应处方所示用量按照换算比例自动混合在一起之后再完成封装,这样一来患者每次只需取一包服用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先后出现了中药调剂设备,如: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配方颗粒发药机。上述设备分别以盒装或袋装形式,根据医生处方完成独立分装一剂服药量的中药配方颗粒,封装为药盒或药袋,方便患者携带、储藏、服药。

然而,现有的医院药房系统仍是采用之前的方法进行管理,也有部分医院的药房系统中采用了中药调剂设备,但是其仅仅是简单的应用,并不能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效地结合,在药品信息和库存信息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实现对药品及患者处方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存,造成药房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脱节,无法实现患者处方信息的留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本申请将医院信息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实现医院信息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可以实现对患者处方信息的留存,方便调用患者处方信息,方便患者下次取药时对病情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药房的发药精确度和发药效率,也便于医院对于药品库存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药房的发药状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统计。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之间通过通讯连接建立信息通讯,所述医院信息系统用于生成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电子处方信息的收费信息、管理药品库存量信息,电子处方信息的存档和调用,存储和调用患者身份信息和病例信息;所述药房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台发药子系统,每台发药子系统均包括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发药执行单元和储药单元;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息通讯;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加载和管理电子处方信息,判断储药单元中药品的位置坐标和装量信息,核算发药执行单元应发药品的剂量,管控发药执行单元的流程审核,将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状态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存量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电子处方的发药状态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药品存量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库存量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

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将其生成的所有电子处方传输到每台发药子系统中,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的电子处方信息后,药房人员通过人机交互设备点击确认某一条电子处方信息,该发药子系统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发药;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确认的电子处方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中,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信息的状态进行更新,并传输至其他发药子系统中,其他发药子系统不再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任务。

医生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具电子处方,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存储于医院信息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并生成相应的编号,药房管理系统的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调用电子处方数据库中的电子处方数据。

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处方编号单,病患根据处方编号单进行缴费,并将处方编号单交给药房人员,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信息核准装置扫描处方编号单或者是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处方编号手动输入至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处方编号调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对应的电子处方信息。

所述发药执行单元包括信息核准装置、储盒装置、下药计量机构和封装机构;所述储药单元包括若干储药子单元和位置坐标装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处方信息,激活处方信息中各药品在储药单元中对应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下药计量机构将药盒与储药单元中对应药品位置坐标中的药瓶进行对准,进行下药计量,完成配伍处方中所有药品的下药命令后,激活封装机构,对药盒进行封装。

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电子处方信息,将电子处方信息中的中药饮片剂量换算成中药配方颗粒剂量,生成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其生成的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审查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是否低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若是,则向该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警示指令,该坐标位置给予警示信息反馈,并在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界面上提示药房人员添加储药子单元的药品库存。

所述发药执行单元还包括寻址机构,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高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则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发送至发药执行单元,并根据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规划寻址机构的路径,激活寻址机构,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中的药瓶。

所述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通过识别器识别寻找到的药瓶信息,确认寻找到的药瓶是否属于盛装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的药品的药瓶。

所述寻址机构根据规划的寻址路径,带动下药计量机构和药盒依次移动至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的下方。

所述寻址机构根据规划的寻址路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通过抓取装置将对应的药瓶从储药子单元中取出,放置在下药计量机构上。

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审核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高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时,则按照中药颗粒配伍处方向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显示指令,对应的药品坐标位置信息给予显示信息反馈;按照对应的药品坐标位置的显示信息反馈,药房人员将对应的药瓶从储药单元的储药子单元中取出,通过发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核准装置扫描药瓶上的标识,确认药品信息,与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的药品信息进行对比,审核符合要求后,将药瓶放置到发药管理系统中的下药计量机构上。

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记录并存储储盒装置中的药盒信息,将药盒信息传输至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电子处方信息与盛装该电子处方药剂的药盒进行信息绑定。

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检测储盒装置中是否存在已准备就绪的药盒,若存在准备就绪的药盒,则进行发药;若不存在,则扫描新药盒上的标识,将药盒信息添加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的已准备就绪状态药盒表中,并将药盒放入储盒装置中。

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激活下药计量机构,通过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的输入设备输入提前停止下药量,每味药品下药前,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下药计量机构的称重仪表初始化;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转动进行下药,下药过程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读取称重仪表读数,当称重仪表的读数增量达到提前下药量的界限时,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停止转动停止下药;剩余的下药量采用矫正式下药,剩余的下药量由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标准下药量和实际下药量得出;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自定义每次矫正下药的下药量,并控制下药机构的下药电机多次动作,进行多次矫正下药,直到总下药量达到中药颗粒配伍处方中规定的标准下药量,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停止转动,下药完毕。

矫正式下药的每次矫正下药量是由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上一次停止下药时计算的剩余下药量,确定下一次矫正下药的下药量。

提前停止下药量为标准下药量的80%-90%;所述矫正下药量为0.02g-0.05g。

所述开始下药具体是指,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计量机构的下药电机转动,下药电机带动下药件转动,实现中药颗粒下药;当某一下药电机对应称重仪表的数据达到提前停止量的界限,控制该下药电机停止转动。

所述矫正式下药具体是指,根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设置的矫正下药量和初次矫正角度,控制下药计量机构的下药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下药件转动相应的角度;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读取称重仪表读数,判断该次矫正的下药量是否达到矫正下药量,若没有达到,则加大矫正角度,达到矫正下药量之后,控制下药电机复位,下药电机带动下药件复位,完成一次矫正下药;控制下药电机进行多次转动,实现多次矫正下药,直至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

所述称重仪表初始化是指将称重仪表的读数设置为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本申请全称管控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医院信息系统将电子处方信息传输至药房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中完成发药或者是接收到电子处方信息之后,将接收到的电子处方信息反馈给医院信息系统,使得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对其电子处方信息的状态进行更新和记录,发药完成之后,将发药完成的信息以及药品存量信息反馈给医院信息系统,使得医院信息系统对发药情况进行更新和备注,对药品库存信息进行实时地更新,使得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到药房系统的发药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合理管控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流程,将药房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实现药品库存信息的及时更新,电子处方发药状态的及时更新,方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病例进行实时更新,方便留存和调用患者病例,给患者下次就医提供参考依据,利于分析患者病情,酌情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减少医患纠纷。

2、本申请全程管控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处方形式使处方信息规范化,采用系列审查及提醒功能使药品发放流程标准化、发药计量精确化、发药效率有效化,从而推进医院或诊所数字信息化建设,改善药房卫生环境,提高发药质量和效率,缩减病患侯药时间,构建友好和谐的医患关系。

3、本申请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将电子处方信息与药盒进行绑定,可以规范发药流程,确保发药精度,不会出现发错药的情况出现,将患者信息与药盒进行绑定,出药之后再次进行审核,打印处方清单及医嘱,方便患者服用药品,对药品的服用有更清晰的了解,避免出现药品错发的情况出现。

4、本申请是通过寻址机构寻址储药子单元的位置,并将药盒与储药子单元进行对准,下药过程中,药品不与外界进行接触,也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提高了发药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避免了储药子单元出药错误的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发药效率。

5、本申请下药计量步骤中,通过设置提前停止下药量,避免了在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时停止下药时,由药品重力和惯性的因素下造成的下药过多的情况,在达到标准下药量之前停止下药,然后经过多次的矫正下药,直至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可以精确中药配方颗粒的下药量,使得自动化下药设备的下药精度得到有效的保障,严格按照处方信息进行下药,保证病人的药品用量安全,避免出现下药量过多的情况出现,确保下药计量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的全自动发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半自动发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全自动发药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的半自动发药的控制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药房系统中下药计量机构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

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之间通过通讯连接建立信息通讯,所述医院信息系统用于生成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电子处方信息的收费信息、管理药品库存量信息,电子处方信息的存档和调用,存储和调用患者身份信息和病例信息;所述药房管理系统包括若干台发药子系统,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三台,如图1所示,也可以选用一台,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每台发药子系统均包括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发药执行单元和储药单元;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息通讯;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加载和管理电子处方信息,判断储药单元中药品的位置坐标和装量信息,核算发药执行单元应发药品的剂量,管控发药执行单元的流程审核,将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状态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存量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电子处方的发药状态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药品存量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库存量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医院信息系统通过身份信息采集装置采集患者身份证信息,生成患者就诊信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人机交互设备开具电子处方单,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单时,当其所开具的药品库存不足时,医院信息系统在人机交互设备上发出提示,提示医生该药品库存不足,提醒医生更换其他功效相同的药品;医院信息系统记录并保存电子处方单信息,并根据电子处方单信息生成缴费信息,患者根据缴费信息对该电子处方信息进行缴费;医院信息系统与药房管理系统之间的电子处方信息的交流有几种方式,具体表现如下:

其中一种方式,如图1所示,医院信息系统将其生成的所有电子处方传输到每台发药子系统中,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的电子处方信息后,药房人员通过人机交互设备点击确认某一条电子处方信息,该发药子系统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发药;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确认的电子处方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中,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信息的状态进行更新,并传输至其他发药子系统中,其他发药子系统不再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任务。

还有一种方式是,医生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具电子处方,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存储于医院信息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并生成相应的编号,药房管理系统的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调用电子处方数据库中的电子处方数据。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处方编号单,病患根据处方编号单进行缴费,并将处方编号单交给药房人员,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信息核准装置扫描处方编号单,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处方编号调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对应的电子处方信息。

还有一种方式是,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处方编号单,病患根据处方编号单进行缴费,并将处方编号单交给药房人员,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处方编号手动输入至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处方编号调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对应的电子处方信息。

实施例2

作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1,药房管理系统中的发药子系统可以一部分采用半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一部分采用全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也可以全部采用全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如图2和图4所示;也可以全部采用半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如图3和图5所示。具体表现为:

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之间通过通讯连接建立信息通讯,所述医院信息系统用于生成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电子处方信息的收费信息、管理药品库存量信息,电子处方信息的存档和调用,存储和调用患者身份信息和病例信息;所述药房管理系统包括多台发药子系统,每台发药子系统均包括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发药执行单元和储药单元;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息通讯;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加载和管理电子处方信息,判断储药单元中药品的位置坐标和装量信息,核算发药执行单元应发药品的剂量,管控发药执行单元的流程审核,将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状态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存量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电子处方的发药状态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药品存量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库存量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将其生成的所有电子处方传输到每台发药子系统中,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的电子处方信息后,药房人员通过人机交互设备点击确认某一条电子处方信息,该发药子系统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发药;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确认的电子处方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中,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信息的状态进行更新,并传输至其他发药子系统中,其他发药子系统不再执行该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任务。所述发药执行单元包括信息核准装置、储盒装置、下药计量机构和封装机构;所述储药单元包括若干储药子单元和位置坐标装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处方信息,激活处方信息中各药品在储药单元中对应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下药计量机构将药盒与储药单元中对应药品位置坐标中的药瓶进行对准,进行下药计量,完成配伍处方中所有药品的下药命令后,激活封装机构,对药盒进行封装。

全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表现为: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电子处方信息,将电子处方信息中的中药饮片剂量换算成中药配方颗粒剂量,生成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其生成的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审查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是否低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若是,则向该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警示指令,该坐标位置给予警示信息反馈,并在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界面上提示药房人员添加储药子单元的药品库存。所述发药执行单元还包括寻址机构,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高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则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发送至发药执行单元,并根据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规划寻址机构的路径,激活寻址机构,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中的药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通过识别器识别寻找到的药瓶信息,确认寻找到的药瓶是否属于盛装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的药品的药瓶。或者是,所述寻址机构根据规划的寻址路径,带动下药计量机构和药盒依次移动至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半自动发药形式的发药子系统,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电子处方信息,将电子处方信息中的中药饮片剂量换算成中药配方颗粒剂量,生成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其生成的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审查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是否低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若是,则向该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警示指令,该坐标位置给予警示信息反馈,并在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界面上提示药房人员添加储药子单元的药品库存。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审核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高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时,则按照中药颗粒配伍处方向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显示指令,对应的药品坐标位置信息给予显示信息反馈;按照对应的药品坐标位置的显示信息反馈,药房人员将对应的药瓶从储药单元的储药子单元中取出,通过发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核准装置扫描药瓶上的标识,确认药品信息,与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的药品信息进行对比,审核符合要求后,将药瓶放置到发药管理系统中的下药计量机构上。

对于药盒的绑定,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记录并存储储盒装置中的药盒信息,将药盒信息传输至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电子处方信息与盛装该电子处方药剂的药盒进行信息绑定;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检测储盒装置中是否存在已准备就绪的药盒,若存在准备就绪的药盒,则进行发药;若不存在,则扫描新药盒上的标识,将药盒信息添加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的已准备就绪状态药盒表中,并将药盒放入储盒装置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标识,可以是二维码,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电子标签。

实施例3

作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附图1-6,本实施例公开了:

适用于医院的智能药房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药房管理系统之间通过通讯连接建立信息通讯,所述医院信息系统用于生成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电子处方信息的收费信息、管理药品库存量信息,电子处方信息的存档和调用,存储和调用患者身份信息和病例信息;所述药房管理系统包括多台发药子系统,每台发药子系统均包括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发药执行单元和储药单元;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实现信息通讯;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用于加载和管理电子处方信息,判断储药单元中药品的位置坐标和装量信息,核算发药执行单元应发药品的剂量,管控发药执行单元的流程审核,将电子处方信息的发药状态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存量信息传输至医院信息系统;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电子处方的发药状态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传输的药品存量信息,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库存量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医生通过人机交互设备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具电子处方,医院信息系统将该电子处方存储于医院信息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并生成相应的编号,药房管理系统的发药子系统的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调用电子处方数据库中的电子处方数据;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处方编号单,病患根据处方编号单进行缴费,并将处方编号单交给药房人员,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信息核准装置扫描处方编号单或者是药房人员通过发药子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处方编号手动输入至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处方编号调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处方数据库中对应的电子处方信息。

所述发药执行单元包括信息核准装置、储盒装置、下药计量机构和封装机构;所述储药单元包括若干储药子单元和位置坐标装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处方信息,激活处方信息中各药品在储药单元中对应的位置坐标信息,通过下药计量机构将药盒与储药单元中对应药品位置坐标中的药瓶进行对准,进行下药计量,完成配伍处方中所有药品的下药命令后,激活封装机构,对药盒进行封装。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接收到电子处方信息,将电子处方信息中的中药饮片剂量换算成中药配方颗粒剂量,生成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其生成的中药配方颗粒配伍处方,审查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是否低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若是,则向该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位置坐标发出警示指令,该坐标位置给予警示信息反馈,并在电子处方信息管理系统界面上提示药房人员添加储药子单元的药品库存。

所述发药执行单元还包括寻址机构,储药单元中对应的储药子单元药品库存高于发药量或库存最低限量,则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发送至发药执行单元,并根据各药品的坐标位置信息规划寻址机构的路径,激活寻址机构,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中的药瓶。所述寻址机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通过识别器识别寻找到的药瓶信息,确认寻找到的药瓶是否属于盛装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的药品的药瓶。所述寻址机构根据规划的寻址路径,带动下药计量机构和药盒依次移动至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的下方。或者是,所述寻址机构根据规划的寻址路径,找到中药颗粒药品配伍处方中各药品对应的储药子单元的药瓶,通过抓取装置将对应的药瓶从储药子单元中取出,放置在下药计量机构上。

参照说明书附图6,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下药计量机构的控制具体为:所述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激活下药计量机构,通过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的输入设备输入提前停止下药量,每味药品下药前,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将下药计量机构的称重仪表初始化;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转动进行下药,下药过程中,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读取称重仪表读数,当称重仪表的读数增量达到提前下药量的界限时,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停止转动停止下药;剩余的下药量采用矫正式下药,剩余的下药量由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标准下药量和实际下药量得出;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自定义每次矫正下药的下药量,并控制下药机构的下药电机多次动作,进行多次矫正下药,直到总下药量达到中药颗粒配伍处方中规定的标准下药量,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电机停止转动,下药完毕;矫正式下药的每次矫正下药量是由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根据上一次停止下药时计算的剩余下药量,确定下一次矫正下药的下药量。提前停止下药量为标准下药量的80%-90%;所述矫正下药量为0.02g-0.05g。所述开始下药具体是指,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控制下药计量机构的下药电机转动,下药电机带动下药件转动,实现中药颗粒下药;当某一下药电机对应称重仪表的数据达到提前停止量的界限,控制该下药电机停止转动。所述矫正式下药具体是指,根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设置的矫正下药量和初次矫正角度,控制下药计量机构的下药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下药件转动相应的角度;判断该次矫正的下药量是否达到矫正下药量,若没有达到,则加大矫正角度,达到矫正下药量之后,控制下药电机复位,下药电机带动下药件复位,完成一次矫正下药;控制下药电机进行多次转动,实现多次矫正下药,直至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所述称重仪表初始化是指将称重仪表的读数设置为零,也可以是将上一味药下药结束时的读数作为基数,以累积增加的量来计算下药重量。

假设处方单中,某一味药品的单剂下药量为10g,则设定提前停止下药量为8g,下药时称重仪表的数据达到8g之后,停止下药,停止下药后,读取称重仪表实际数据,假设停止下药后称重仪表的实际数据为8.06g,则剩余的下药量为10-8.06=1.94g,剩余的下药量1.94g,则通过矫正下药的方式进行下药;自定义每次的矫正下药量,逻辑控制多次矫正下药,直到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

或者,假设处方单中,某一味药品的单剂下药量为10g,则设定提前停止下药量为8.5g,下药时称重仪表的数据达到8.5g之后,停止下药,停止下药后,读取称重仪表实际数据,假设停止下药后称重仪表的实际数据为8.56g,则剩余的下药量为10-8.56=1.44g,剩余的下药量1.44g,则通过矫正下药的方式进行下药;由剩余的下药量1.44g,定义每次的矫正下药量为0.05g,逻辑控制多次矫正下药,经过多次矫正下药之后,剩余的下药量为0.04g时,则定义下一次的矫正下药量为0.02g,直到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

或者,假设处方单中,某一味药品的单剂下药量为10g,则设定提前停止下药量为9g,下药时称重仪表的数据达到9g之后,停止下药,停止下药后,读取称重仪表实际数据,假设停止下药后称重仪表的实际数据为9.06g,则剩余的下药量为10-9.06=0.94g,剩余的下药量0.94g,则通过矫正下药的方式进行下药;由剩余的下药量0.94g,定义每次的矫正下药量为0.05g,逻辑控制多次矫正下药,经过多次矫正下药之后,剩余的下药量为0.04g时,则定义下一次的矫正下药量为0.02g,直到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

所述矫正式下药具体是指,根据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中设置的矫正下药量和初次矫正角度,控制下药计量机构的下药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下药件转动相应的角度;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读取称重仪表读数,判断该次矫正的下药量是否达到矫正下药量,若没有达到,则加大矫正角度,达到矫正下药量之后,控制下药电机复位,下药电机带动下药件复位,完成一次矫正下药;控制下药电机进行多次转动,实现多次矫正下药,直至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具体表现为:假设初次矫正角度为2°,而下药电机转动2°之后,下药件转动2°,下药孔打开,而转动2°的角度后打开的下药孔较小,不能顺利下药,则需要增大下药电机的转动角度,使得下药孔开口变大,顺利下药,下药之后读取称重仪表的读数增大的幅度为该次矫正下药量的幅度,则控制下药电机复位,从而带动下药件复位,关闭下药孔,根据剩余的下药量确定下次矫正下药量,然后控制下药电机的转动角度,实现多次矫正下药,直至总下药量达到标准下药量。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半自动发药子系统是包括有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人机交互界面、发药执行单元和储药单元,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显示电子处方信息管理单元的电子处方信息,发药状态信息,发药量信息等,药房人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监控下药流程,发药执行单元包括储盒机构、下药计量机构、封装机构和信息核准装置,所述的储盒机构包括储盒架,下药计量机构包括下药电机和下药件,封装机构包括热封件、热封薄膜辊和热封薄膜,信息核准装置包括扫码器。

全自动发药子系统在半自动发药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寻址机构,寻址机构包括驱动件、行走架和药盒存放盘,或者是驱动件、药瓶移动架和药瓶抓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