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5618发布日期:2018-06-19 06:4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社会人文关怀意识的提升,老龄人和残疾人的出行意愿原来越强烈,伴随着种种需求的发展,轮椅慢慢地成为了大家的“好朋友”,深受大众的喜爱。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目前,现有技术的轮椅中扶手大部分都没有调节高度的功能。由于轮椅的使用者大多数为残疾人或体弱多病者,他们每天需要长时间坐在轮椅上面,保持最合适的坐姿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患有偏瘫的病人,对于扶手高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但是,现有技术的轮椅中固定扶手,不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身材和使用者处于患病的不同时段进行调整姿态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轮椅,以解决轮椅的扶手可调节的问题。

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车架组件、前轮、后轮、升降组件和扶手;

所述前轮设置在所述车架组件的底部两侧;

所述后轮与所述前轮相对且设置在所述车架组件的底部两侧;

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组件上;

所述扶手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

所述车架组件包括横杆、第一铰接螺栓、第一连杆、第二铰接螺栓、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

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铰接螺栓的一端设有脚踏板;

所述横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螺栓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所述横杆上设有椅座;

所述椅座的表面平行所述横杆的轴线;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靠背;

所述靠背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杆的轴线;

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铰接螺栓的一端设有手推杆;

所述横杆靠近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

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相连;

所述横杆靠近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

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轮相连;

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靠近前轮端;

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靠近后轮端;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座、第二铰座、第一转臂、第一铰轴、第一滑块、第二转臂、第二铰轴、第二滑块、第一螺栓、螺母、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

所述第一铰座和所述第二铰座相对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所述第一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轴与所述第一铰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

所述第一转臂的中央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轴与所述第二铰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

所述第二转臂的中央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螺栓转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

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滑块相接触且固定在所述扶手上;

所述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接触且固定在所述扶手上。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储物盒、上盖和导轮;

所述储物盒设置在扶手的顶部;

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储物盒的顶部;

所述上盖通过所述导轮与所述储物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椅座的中央设有排便孔;

所述横杆的底部设有马桶;

所述马桶可拆卸地安装所述横杆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一折叠杆、第三铰接螺栓、第二折叠杆和第四铰接螺栓;

所述第一折叠杆通过所述第三铰接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

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所述第四铰接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臂靠近所述第一滑块端和所述第二转臂靠近所述第二滑块端之间设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壁设有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横杆端之间设有支撑弯杆。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螺栓、第一升降杆和挂钩;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横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端;

所述第一升降杆通过所述第二螺栓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

所述挂钩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杆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转动件、斜杆、夹持爪、第二支撑杆和遮阳伞;

所述第一升降杆穿过所述转动件;

所述转动件连接所述斜杆的一端;

所述斜杆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夹持爪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阳伞。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二升降杆和第三螺栓;

所述第二升降杆通过所述第三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横杆一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车架组件、前轮、后轮、升降组件和扶手。通过设置车架组件上的升降组件实现对扶手高度的调节。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座、第二铰座、第一转臂、第一铰轴、第一滑块、第二转臂、第二铰轴、第二滑块、第一螺栓、螺母、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当需要调整扶手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与螺母彼此之间放松,从而使得第一转臂以第一铰轴为轴转动,第一转臂靠近扶手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滑块在第一滑道上滑动。同时第二转臂以第二铰轴为轴转动,第二转臂靠近扶手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道上滑动。进而,连接第一滑道和第二第一滑道的扶手能够上下平移,当扶手平移到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与螺母彼此之间拧紧,使得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紧固。扶手能够调节高度,从而方便轮椅使用者根据患病所处的不同时段等不同需求保持最合适的坐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滑道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轮,2-后轮,3-扶手,4-横杆,5-第一铰接螺栓,6-第一连杆,7-第二铰接螺栓,8-第二连杆,9-第三连杆,10-第四连杆,11-第五连杆,12-脚踏板,13-椅座,14-靠背,15-手推杆,16-第一铰座,17-第二铰座,18-第一转臂,19-第一铰轴,20-第一滑块,21-第二转臂,22-第二铰轴,23-第二滑块,24-第一螺栓,25-螺母,26-第一滑道,27-第二滑道,28-第一通孔,29-第二通孔,30-储物盒,31-上盖,32-导轮,33-排便孔,34-马桶,35-第一折叠杆,36-第三铰接螺栓,37-第二折叠杆,38-第四铰接螺栓,39-弹簧,40-手轮,41-支撑弯杆,42-第一支撑杆,43-第二螺栓,44-第一升降杆,45-挂钩,46-转动件,47-斜杆,48-夹持爪,49-第二支撑杆,50-遮阳伞,51-第二升降杆,52-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目前,现有技术的轮椅中扶手大部分都没有调节高度的功能。由于轮椅的使用者大多数为残疾人或体弱多病者,他们每天需要长时间坐在轮椅上面,保持最合适的坐姿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患有偏瘫的病人,对于扶手高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但是,现有技术的轮椅中固定扶手,不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身材和使用者处于患病的不同时段进行调整姿态的需求。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轮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滑道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车架组件、前轮1、后轮2、升降组件和扶手3;

所述前轮1设置在所述车架组件的底部两侧;

所述后轮2与所述前轮1相对且设置在所述车架组件的底部两侧;

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组件上;

所述扶手3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

所述车架组件包括横杆4、第一铰接螺栓5、第一连杆6、第二铰接螺栓7、第二连杆8、第三连杆9、第四连杆10和第五连杆11;

所述横杆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螺栓5与所述第一连杆6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杆6远离所述第一铰接螺栓5的一端设有脚踏板12;

所述横杆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螺栓7与所述第二连杆8转动连接;

所述横杆4上设有椅座13;

所述椅座13的表面平行所述横杆4的轴线;

所述第二连杆8上设有靠背14;

所述靠背14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杆8的轴线;

所述第二连杆8远离所述第二铰接螺栓7的一端设有手推杆15;

所述横杆4靠近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9的一端;

所述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前轮1相连;

所述横杆4靠近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0的一端;

所述第四连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轮2相连;

所述第五连杆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9靠近前轮1端;

所述第五连杆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0靠近后轮2端;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座16、第二铰座17、第一转臂18、第一铰轴19、第一滑块20、第二转臂21、第二铰轴22、第二滑块23、第一螺栓24、螺母25、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

所述第一铰座16和所述第二铰座17相对设置在所述横杆4的中部;

所述第一转臂18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铰轴19与所述第一铰座16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臂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0;

所述第一转臂18的中央设有第一通孔28;

所述第二转臂2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轴22与所述第二铰座17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转臂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3;

所述第二转臂21的中央设有第二通孔29;

所述第一螺栓24转过所述第一通孔28和所述第二通孔29与所述螺母25连接;

所述第一滑道26与所述第一滑块20相接触且固定在所述扶手3上;

所述第二滑道27与所述第二滑块23相接触且固定在所述扶手3上。

具体地,当需要调整扶手3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放松,从而使得第一转臂18以第一铰轴19为轴转动,第一转臂18靠近扶手3一端连接的第一滑块20在第一滑道26上滑动。同时第二转臂21以第二铰轴22为轴转动,第二转臂21靠近扶手3一端连接的第二滑块23在第二滑道27上滑动。进而,连接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的扶手3能够上下平移,当扶手3平移到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拧紧,使得第一转臂18与第二转臂21紧固。

本申请轮椅中扶手3能够调节高度,从而方便轮椅使用者根据患病所处的不同时段等不同需求保持最合适的坐姿。并且,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材,轮椅扶手3可调节高度,从而使得轮椅的适用人群更广,使用性更高。

优选地,椅座13的高度大于扶手3调节到最低时的高度,从而当轮椅使用者离开轮椅时,椅座13两侧的扶手3不会造成阻碍。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车架组件、前轮1、后轮2、升降组件和扶手3。通过设置车架组件上的升降组件实现对扶手3高度的调节。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座16、第二铰座17、第一转臂18、第一铰轴19、第一滑块20、第二转臂21、第二铰轴22、第二滑块23、第一螺栓24、螺母25、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当需要调整扶手3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放松,从而使得第一转臂18以第一铰轴19为轴转动,第一转臂18靠近扶手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滑块20在第一滑道26上滑动。同时第二转臂21以第二铰轴22为轴转动,第二转臂21靠近扶手3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滑块23在第二滑道27上滑动。进而,连接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的扶手3能够上下平移,当扶手3平移到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拧紧,使得第一转臂18与第二转臂21紧固。扶手3能够调节高度,从而方便轮椅使用者根据患病所处的不同时段等不同需求保持最合适的坐姿。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储物盒30、上盖31和导轮32;

所述储物盒30设置在扶手3的顶部;

所述上盖31设置在所述储物盒30的顶部;

所述上盖31通过所述导轮32与所述储物盒30相连。

具体地,轮椅使用者可以将一些随身携带的物品放置在储物盒30内,上盖31可以通过导轮32滑动,从而由上盖31打开或闭合储物盒30。将储物盒30设置在扶手3的顶部,从而方便使用者拿取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椅座13的中央设有排便孔33;

所述横杆4的底部设有马桶34;

所述马桶34可拆卸地安装所述横杆4的底部。

具体地,轮椅的使用者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患有下肢瘫痪,因此当他们需要排便时就要从轮椅上下来,这样很不方便并且很有可能发生意外。由此在椅座13的中央设置排便孔33,并在排便孔33的正下方设置与横杆4底部连接的马桶34,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轮椅上直接排便,进而避免了上下轮椅的不便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将马桶34设置为与横杆4底部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抽出马桶34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一折叠杆35、第三铰接螺栓36、第二折叠杆37和第四铰接螺栓38;

所述第一折叠杆35通过所述第三铰接螺栓3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6的中部;

所述第二折叠杆37通过所述第四铰接螺栓38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8的中部。

具体地,通过第一铰接螺栓5可以将第一连杆6调节到与第一连杆6水平,调节第三铰接螺栓36将第一折叠杆35支撑到地面上。通过第二铰接螺栓7可以将第二连杆8调节到与第一连杆6水平,调节第四铰接螺栓38将第二折叠杆37支撑到地面上。此时,轮椅变形成为一个临时的病床,从而使用者可以由坐姿状态转变为躺姿态进行休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臂18靠近所述第一滑块20端和所述第二转臂21靠近所述第二滑块23端之间设有弹簧39。

具体地,弹簧39选用蛇形弹簧,蛇形弹簧具有排列密度低、良好的柔软度和减震性等特点,能够吸收使用者依靠轮椅两侧扶手3时对扶手3的震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使用者依靠扶手3时更加平稳、舒适。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25的外壁设有手轮40。

具体地,在螺母25的外壁设置手轮40,在需要拧紧和放松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时增大手掌与部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方便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放松和拧紧。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4靠近所述第二连杆8端与所述第二连杆8靠近所述横杆4端之间设有支撑弯杆41。

具体地,通常使用者主要借助扶手3和靠背14离开轮椅,然而使用者在一些姿态下不方便借助扶手3和靠背14。在横杆4靠近第二连杆8端与第二连杆8靠近横杆4端之间设有支撑弯杆41,一方面可以方便使用者调整姿态,从而借助扶手3和靠背14离开轮椅,另一方面可以分担扶手3和靠背14上的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一支撑杆42、第二螺栓43、第一升降杆44和挂钩45;

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横杆4靠近所述第二连杆8端;

所述第一升降杆44通过所述第二螺栓43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顶端;

所述挂钩45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杆44的顶端。

具体地,由于挂钩45可以放置吊瓶等,因此通过第二螺栓43能够调节第一升降杆44伸出第一支撑杆42的长度,进而调整挂钩45的高度使得吊瓶放置在合适的高度。从而,使对轮椅使用者进行护理的人员无需保持抬高手臂且手握吊瓶的姿态,节省护理人员体力,并且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吊瓶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转动件46、斜杆47、夹持爪48、第二支撑杆49和遮阳伞50;

所述第一升降杆44穿过所述转动件46;

所述转动件46连接所述斜杆47的一端;

所述斜杆47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所述夹持爪48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9的一端;

所述第二支撑杆4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遮阳伞50。

具体地,通过第一升降杆44的升降可以调节转动件46所在高度,进而调节遮阳伞50所在高度。由转动件46转动能够调节遮阳伞50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在轮椅设置的遮阳伞使得轮椅使用者在室外出行时能够遮阳,并可以解放轮椅后推行人的手,使得推行人更加安全地推行轮椅。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还包括第二升降杆51和第三螺栓52;

所述第二升降杆51通过所述第三螺栓52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8远离所述横杆4一端。

具体地,通过第三螺栓52调节第二升降杆51伸出第二连杆8的长度,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体型和姿态进行调整,进一步满足轮椅使用者根据患病所处的不同时段等不同需求保持最合适的坐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车架组件、前轮1、后轮2、升降组件和扶手3。通过设置车架组件上的升降组件实现对扶手3高度的调节。升降组件包括第一铰座16、第二铰座17、第一转臂18、第一铰轴19、第一滑块20、第二转臂21、第二铰轴22、第二滑块23、第一螺栓24、螺母25、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当需要调整扶手3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放松,从而使得第一转臂18以第一铰轴19为轴转动,第一转臂18靠近扶手3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滑块20在第一滑道26上滑动。同时第二转臂21以第二铰轴22为轴转动,第二转臂21靠近扶手3的一端连接的第二滑块23在第二滑道27上滑动。进而,连接第一滑道26和第二滑道27的扶手3能够上下平移,当扶手3平移到适合轮椅使用者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4与螺母25彼此之间拧紧,使得第一转臂18与第二转臂21紧固。扶手3能够调节高度,从而方便轮椅使用者根据患病所处的不同时段等不同需求保持最合适的坐姿。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