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振动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5612发布日期:2018-06-19 06:4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振动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和脑瘫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后肌肉痉挛,关节僵硬;脑瘫后肌张力增高,站立行走姿势异常: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振动疗法(vibration therapy)的医疗、保健作用在医学史中早已存在。古希腊时期,振动疗法就已经得到了简单的应用,当时的医护人员运用手动训练器将振动刺激传递至患部,以改善机体功能。

申请号为201510120228.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垂直振动训练机,其振动座底部设有一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上连接有可垂直运动的振子,同时气动控制泵可对四个支撑气垫进行充放气的动作,进而调整气垫的阻尼值,配合振动电机的运动,可进行振动频率及深度的控制。但是本方案只能产生垂直方向振动,同时电机及气动控制泵的调节会让控制系统变得复杂,迫切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振动治疗装置。本发明主要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辊和惯性辊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振动板进行运动;通过设置摆杆的起始相对位置,可以实现垂直振动或左右不同时运动;同时,本发明还设置了偏心块,消除了高负载下的电机输出抖动,使得本震动治疗装置振动平稳,提升了用户体验;最后,本发明的振动板一分为二,减小了振动板应力,防止了振动时振动板折弯,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体振动治疗装置,包括:

振动底座,内部设置振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下述振动板产生振动;

振动板,安装于震动驱动机构,并扣合在振动底座上,用于支撑振动人体。

进一步,所述振动驱动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偏心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底座左右两侧,偏心轮端面设置偏心柱,设置摆杆活动套设在偏心柱上,所述振动板固接摆杆;

同步带,绕设在偏心轮上,用于带动偏心轮旋转;

电机,输出轴啮合于所述同步带,用于驱动同步带运转。

进一步,所述振动底座内部,前后分别设置垂直支撑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垂直支撑板并驱动同步带运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所述偏心轮设置四个,分别置于前后垂直支撑板的两侧,所述振动板四角分别固接在四个摆杆上。

进一步,在所述振动底座内部设置两个传动辊,每个传动辊穿过前后垂直支撑板,传动辊两端分别固定前后方向的偏心轮。

进一步,在所述传动辊上固设与其同轴的惯性辊,惯性辊端面直径大于所述传动辊直径;

惯性辊端面设置偏心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所述振动板分为左振动板和右振动板,用于在振动板左右两侧上下震动时,减小对振动板中间的应力。

进一步,所述左振动板和右振动板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

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左振动板下,第二连接件固定于右振动板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垂直支撑板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所述振动底座下设置底板,底板四角设置缓冲地脚,所述振动底座放置于缓冲地脚上,用于减小振动底座和地面的硬冲击。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立柱,立柱上端设置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机,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支柱上固定设置扶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主要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辊和惯性辊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振动板进行运动;通过设置摆杆的起始相对位置,可以实现垂直振动或左右不同时运动;同时,本发明还设置了偏心块,消除了高负载下的电机输出抖动,使得本震动治疗装置振动平稳,提升了用户体验;最后,本发明的振动板一分为二,减小了振动板应力,防止了振动时振动板折弯,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人体振动治疗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振动底座和振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偏心块相对于惯性辊和传动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摆动块和摆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壳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方便和清楚的表述本发明的震动治疗装置结构及安装位置关系,本发明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均是针对于附图中的安装位置而言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人体振动治疗装置,包括:

振动底座3,内部设置振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下述振动板2产生振动;

振动板2,安装于震动驱动机构,并扣合在振动底座3上,用于支撑和振动人体。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振动驱动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偏心轮311,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底座3左右两侧,偏心轮311端面设置偏心柱,设置摆杆306活动套设在偏心柱上,所述振动板2固接摆杆306;或者说,本发明的摆杆306活动相对于偏心轮311偏心,通过偏心轮311的转动,带动摆杆306上下运动,进一步产生震动效果。优选的,如图6所示,摆杆306为Y型结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12,转动块312通过螺栓和振动板2固接,进一步提高了振动板2的振动稳定性。

同步带,绕设在偏心轮311上,用于带动偏心轮311旋转;具有内齿的同步带,能够防止传动打滑,提高传动效率。同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同步带也可选用链条,所述偏心轮可对应选用链轮。

电机302,输出轴啮合于所述同步带,用于驱动同步带运转。需要说明的是,同步带上或下,可增设多个张紧轮,用于张进同步带。

优选的,本发明的电机也可选用音圈电机、也可选用凸轮带组件、曲轴组件等方式,直接带动摆杆306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振动底座3内部,前后分别设置垂直支撑板309,所述电机302的输出轴穿过垂直支撑板309并驱动同步带运转。支撑板309上设置了上述的偏心轮311和张紧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所述偏心轮311设置四个,分别置于前后垂直支撑板309的两侧,所述振动板2四角分别固接在四个摆杆306上。需要说明的是,摆杆的高度不小于垂直支撑板309的高度,在摆杆旋转至最底端位置时,仍可以使得振动板2不接触垂直支撑板309上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振动板2在摆杆306的制成作用下,始终相对悬浮在振动底座3上。

进一步,在所述振动底座内部设置两个传动辊310,每个传动辊310穿过前后垂直支撑板309,传动辊310两端分别固定前后方向的偏心轮311。

进一步,在所述传动辊310上固设与其同轴的惯性辊303,惯性辊303端面直径大于所述传动辊310直径;首先,本发明的四个偏心轮311中,在电机输出轴一侧的两个偏心轮,由电机驱动旋转,另一侧的两个偏心轮,由传动辊310传动旋转;其次,本发明在传动辊310上设置质量体积较大的惯性辊303,能够在电机302启动,传动辊310旋转起来后,增大传动辊310的传动惯性,进一步降低了电机302在运行过程中的输出功率,增大了振动板2的负载。

惯性辊303的两个端面,均设置位置对称,且质量相同的偏心块305。首先偏心块305相对传动辊310和惯性辊303的轴心是偏心的,故偏心块305的设计,使得惯性辊303转动时,具有一定的周向甩动力,进一步增大了传动辊310的传动惯性;其次,传动辊310、惯性辊303和偏心块305,三部分均由45#钢加工,其中传动辊310质量为4052g,偏心块305质量为65g,惯性辊303质量为3347g,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传动辊310、惯性辊303和偏心块305满足上述的质量分数比,且偏心块305安装半径R28为28mm,安装角度为60°即可完美产生转动惯量,且消除了高负载下的电机输出抖动,使得本震动治疗装置振动平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振动板2分为左振动板201和右振动板202,用于在振动板2左右两侧上下震动时,减小对振动板2中间的应力。

进一步,所述左振动板201和右振动202板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

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308和第二连接件307,第一连接件308固定于所述左振动板201下,第二连接件307固定于右振动板202下;第一连接件308和第二连接件307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垂直支撑板309中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偏心轮311上的摆杆306的初始安装位置是关于电机输出轴对称的,摆杆306一左一右,带动振动板震动,故本发明的振动板一分为二,且中间保持转动连接,减小了振动板2中间的应力,防止在震动过程中将振动板折弯甚至折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振动底座3下设置底板4,底板四角设置缓冲地脚401,缓冲地脚401可选用橡胶或气囊,所述振动底座3放置于缓冲地脚401上,用于减小振动底座和地面的硬冲击,增强了用户体验,减小了噪音。

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置立柱1,立柱上端设置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盒301,电机控制盒内设置处理器连接电机302,用于控制电机302的转速;支柱1上固定设置扶手5,扶手5为弧形,形成环抱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振动底座3上设置有支撑柱304。如图7所示,支撑柱304固接在外壳7内,提升了本装置内部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振动康复系统由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输出的扭矩通过轴上的小同步带轮,再由大同步带轮传递到惯性辊子轴。因此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振动频率,实为调节电机的转速,再乘以相应的减速比,达到调节振动频率的目的。具体计算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张紧轮齿数p1=28;小同步带轮p2=18;所选电机302的转速值为R=(0-3500)r/min=(0-58.3)r/s;

则不难得知,电机的传动比为惯性辊303的转速理论范围值为R0=R×i=[(0~58.3)×9/14]r/s=(0~37.5)r/s。

由于惯性辊的转动引起振动板2的振动,且惯性辊旋转一周,振动板2(踏板)完成一个完整的振动动作,所以本发明振动装置的理论振动频率如下:F=R0=(0-37.5)Hz,而本产品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取5-30Hz作为振动频率范围,这符合了CE0123医用康复设备认证的体系标准。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