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91314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除杂池,除杂池的端部设有下料管道,下料管道的端部设有进料口;除杂池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池,除杂池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下料管道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振动电机,第一振动电机与第一过滤网通过第一振动片,除杂池的另一内侧上设有第二导料片;除杂池的内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除杂池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振动电机,第二振动电机与第二过滤网通过第二振动片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振动处理,可以将稻谷谷粒中的杂质过滤下去,方便提纯稻谷谷粒。
【专利说明】
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稻谷加工的目的是以最小的破碎程度将胚乳与其他部分分离,制成有较好食用品质的大米。脱去稻谷谷壳和皮层的过程,稻谷子粒由谷壳、皮层、胚和胚乳组成。稻谷加工的目的是以最小的破碎程度将胚乳与其他部分分离,制成有较好食用品质的大米。稻谷加工分为清理、砻谷和碾米三个工序。稻谷子粒由谷壳、皮层、胚和胚乳组成。现有的稻谷谷粒中存在大量的小石头等杂质,不方便对稻谷谷粒中的杂质进行快速过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振动处理,可以将稻谷谷粒中的杂质过滤下去,方便提纯稻谷谷粒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轴,底座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与第一支撑轴呈平行布置;底座上设有除杂池,除杂池的端部设有下料管道,下料管道的端部设有进料口;除杂池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池,除杂池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侧门,除杂池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除杂池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振动电机,第一振动电机与第一过滤网通过第一振动片,第一振动片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振动电机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除杂池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料片,除杂池的另一内侧上设有第二导料片;除杂池的内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设置在第一过滤网的下方;除杂池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振动电机,第二振动电机与第二过滤网通过第二振动片连接,除杂池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载物板,第二振动电机设置在第二载物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除杂池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载物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载物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载物板,第一振动电机设置在第一载物板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载物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稻谷谷粒通过进料口倒入下料管道内,通过下料管道可以使稻谷谷粒流入除杂池内,第一振动电机通过第一振动片可以控制第一过滤网实现振动处理,第二振动电机通过第二振动片可以控制第二过滤网实现振动处理,通过第一过滤网可以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振动处理,可以将稻谷谷粒中的杂质过滤下去,再通过第二过滤网可以使杂质进行再次过滤,从而方便提纯稻谷谷粒。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4]如图1所示,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包括底座11,底座11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轴12,底座11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3与第一支撑轴12呈平行布置;底座11上设有除杂池14,除杂池14的端部设有下料管道15,下料管道15的端部设有进料口 16;除杂池14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池17,除杂池14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侧门18,除杂池14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19;除杂池14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20,第一过滤网20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15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振动电机24,第一振动电机24与第一过滤网20通过第一振动片25,第一振动片25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15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固定板21,第一振动电机24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1上,除杂池14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料片26,除杂池14的另一内侧上设有第二导料片33;除杂池14的内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27,第二过滤网27设置在第一过滤网20的下方;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振动电机31,第二振动电机31与第二过滤网27通过第二振动片32连接,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载物板29,第二振动电机31设置在第二载物板29上;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固定板28,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8上,第二固定板28上设有第二支撑板30,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0的端部上;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载物板22,第一振动电机24设置在第一载物板22上,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23,第一载物板2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3上。
[0015]本实用新型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可以将待处理的稻谷谷粒通过进料口16倒入下料管道15内,通过下料管道15可以使稻谷谷粒流入除杂池14内,第一振动电机24通过第一振动片25可以控制第一过滤网20实现振动处理,第二振动电机31通过第二振动片32可以控制第二过滤网27实现振动处理,通过第一过滤网20可以方便对稻谷谷粒进行振动处理,可以将稻谷谷粒中的杂质过滤下去,再通过第二过滤网27可以使杂质进行再次过滤,从而方便提纯稻谷谷粒。
[0016]其中,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固定板28,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8上,第二固定板28上设有第二支撑板30,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0的端部上;所以方便对第二载物板29进行固定安装。
[0017]其中,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载物板22,第一振动电机24设置在第一载物板22上,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23,第一载物板2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3上;所以方便对第一振动电机24进行固定安装。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底座(I I)的一端底部设有第一支撑轴(12),底座(11)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支撑轴(13),第二支撑轴(13)与第一支撑轴(12)呈平行布置;底座(11)上设有除杂池(14),除杂池(14)的端部设有下料管道(15),下料管道(15)的端部设有进料口(I6);除杂池(14)的内底部上设有回收池(17),除杂池(14)的底部一侧设有第一侧门(18),除杂池(14)的底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门(19);除杂池(14)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20),第一过滤网(20)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15)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振动电机(24),第一振动电机(24)与第一过滤网(20)通过第一振动片(25),第一振动片(25)呈水平布置;下料管道(15)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一固定板(21),第一振动电机(24)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1)上,除杂池(14)的一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料片(26),除杂池(14)的另一内侧上设有第二导料片(33);除杂池(14)的内部上设有第二过滤网(27),第二过滤网(27)设置在第一过滤网(20)的下方;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振动电机(31),第二振动电机(31)与第二过滤网(27)通过第二振动片(32)连接,除杂池(I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载物板(29),第二振动电机(31)设置在第二载物板(2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杂池(14)的外侧壁位置设有第二固定板(28),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板(28)上设有第二支撑板(30),第二载物板(29)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0)的端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载物板(22),第一振动电机(24)设置在第一载物板(2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谷谷粒振动过滤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2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23),第一载物板(22)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3)上。
【文档编号】B07B1/28GK205684326SQ201620678187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公开号201620678187.5, CN 201620678187, CN 205684326 U, CN 205684326U, CN-U-205684326, CN201620678187, CN201620678187.5, CN205684326 U, CN205684326U
【发明人】潘伟龙
【申请人】潘伟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