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护理储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077发布日期:2018-07-13 17: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储物车,属于医疗护理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中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每天要多次往返于护士站和病房之间,除例行检查外,还要进行送药、输液等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虽然部分医院已推广使用小推车,使一次携带的药品和器械量比传统的托盘方式多了很多,但现有的小推车功能不够齐全,不能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一名护理人员需要看护多位病人,这些病人的病情症状各不相同,需要的药品和器械也不一样,这使得护理人员通常护理完一位病人之后,又返回药房、护士站换取下一位病人的药品和器械,增加了工作量,如果一次性把所有病人需要的药品、器械装在一个推车上,这使得推车堆放的药品、器械显得格外凌乱,容易出错,严重的还会发生意外的医疗事故。

现有输液车,功能简单,主要为上下双层的小推车,在下层摆放锐器盒和污染垃圾桶、一般垃圾桶,在上层进行药品配置和操作,存在物品在上下层之间的移动动向路径,增加护理工作人员弯腰和下蹲工作强度,设计不够人性化。并且,让医疗垃圾在暴露环境中移动,其增加的职业感染风险也有所提高,不利于进行职业防护。推车的上层台面一般用于无菌操作,在工作中,由于护理操作需要进行多次核对,往往也将病历等材料放于上层平台,影响无菌操作环境,破环无菌区域,对病历等文件材料,也有一定的污染影响,没有做好相应的区域隔离和划分,不符合现有护理工作区域划分的基本思想。因此设计一种结构更为人性化的推车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护理储物车,能够实现锐器与非锐器安全分离的同时,保留储物车原有的储物与工作台的功能,并能够保证锐器分离与工作台完全隔离。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护理储物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一侧竖向并列设置有锐器通道和非锐器通道,所述锐器通道下方与锐器垃圾箱连通,所述非锐器通道下方与非锐器垃圾箱连通,所述锐器通道上方设置有锯齿状刀口,所述车架上侧为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靠近锯齿状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板,所述第一翻板内具有两个楔形挡块,所述楔形挡块之间围合成扇形通道,所述第一翻板上翻呈竖直状态后扇形通道与锐器通道和非锐器通道连通,所述扇形通道内设置有贴合到一侧楔形挡块的压杆,所述压杆一端活动连接到第一翻板边缘,所述压杆可在扇形通道内翻转,所述第一翻板表面开设有与扇形通道连通的废料进口,所述压杆上设置有伸出扇形通道的手柄,所述第一翻板表面开设有约束手柄移动的弧形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杆与第一翻板边缘之间设置有拉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翻板上背离废料进口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工作台上远离锯齿状刀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板,所述第二翻板的翻转方向与第一翻板的翻转方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架上远离锐器通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储物抽屉,所述第一储物抽屉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储物格,所述第二翻板翻开后支撑到第二储物格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储物抽屉与第二储物格之间通过转动轴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翻板内设置有可伸出的伸缩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储物抽屉侧面设置有可下翻的支撑腿,所述车架内开设有供支撑腿横置收纳的避让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架靠近第一翻板下方设置有第三储物抽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车架上靠近锐器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扶手。

上述多功能护理储物车,在使用时发挥临时护理工作站的功能,集输液处置、医疗垃圾收集、患者病历存放与填写、护理用物补充等功能为一体,降低输液处置过程中的医疗污染,减少护理工作人员往返病区多余劳动及时间消耗,避免医护人员分离锐器时被刺伤的危险,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护理物品储备空间,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护理储物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翻板上翻呈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翻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储物车,包括车架10,车架10一侧竖向并列设置有锐器通道20和非锐器通道30,锐器通道20下方与锐器垃圾箱22连通,非锐器通道30下方与非锐器垃圾箱31连通,锐器通道20上方设置有锯齿状刀口21,车架10上侧为工作台13,工作台13上靠近锯齿状刀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翻板40,第一翻板40内具有两个楔形挡块43,楔形挡块43之间围合成扇形通道44,第一翻板40上翻呈竖直状态后扇形通道44与锐器通道20和非锐器通道30连通,扇形通道44内设置有贴合到一侧楔形挡块43的压杆45,压杆45一端活动连接到第一翻板40边缘,压杆45可在扇形通道44内翻转,第一翻板40表面开设有与扇形通道44连通的废料进口41,压杆45上设置有伸出扇形通道44的手柄46,第一翻板40表面开设有约束手柄46移动的弧形孔42。

上述方案中,医护人员可以利用锯齿状刀口21对例如一次性注射器之类的器材进行锐器和非锐器的分离,分离后的针头通过锐器通道20下落到锐器垃圾箱22内,分离后的针管通过非锐器垃圾箱31下落到非锐器垃圾箱31内,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反复弯腰才能实现锐器与非锐器分区收集的问题。

但是,锯齿状刀口21由于缺少防护措施,在锐器与非锐器分离环节,需要医护人员手持器材进行分离,这种分离方式容易发生锐器刺伤操作者的危险,同时,由于器材内常常残留有药液,分离时药液飞溅,也会造成储物车的污染。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翻开的第一翻板40,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翻板40上翻,确保扇形通道44与锐器通道20和非锐器通道30连通,然后将废弃的器材通过废料进口41投入到扇形通道44内,由于锯齿状刀口21的存在,器材的锐器一端将夹持到锯齿状刀口21位置,此时操作人员握持手柄46,推动压杆45在扇形通道44内转动,而后随着压杆45的转动,器材的锐器与非锐器将分离,而后锐器一端通过锐器通道20下落到锐器垃圾箱22内,而非锐器一端则通过非锐器垃圾箱31下落到非锐器垃圾箱31内。这种分离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操作人员在锐器分离时不直接与锐器接触,避免了刺伤的危险;第二,由于扇形通道44位于第一翻板40内,因此不会发生药液飞溅的问题,确保储物车洁净卫生。

进一步的,压杆45与第一翻板40边缘之间设置有拉簧47,拉簧47的作用是将压杆45固定到一侧的楔形挡块43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转动压杆45,当完成锐器分离并撤出外力后,压杆45在拉簧47的拉力下可以回复到初始状态。

更进一步的,第一翻板40上背离废料进口41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袋48,该优选方案中容纳袋48能够放置例如剪刀等医护人员常用的切割工具。因为储物车通常储存病人的药剂或者其他文件,而诸如剪刀这类工具不宜和药剂、文件混合放置,因为随着储物车的移动,剪刀可能会在车内晃动,划破药剂和其他文件,因此将其单独放置到容纳袋48的位置是有必要的,并且容纳袋48在通常情况下是压紧到工作台13上的,因此在储物车移动过程中这类切割工具能够很好的约束,不存在晃动的问题,使用安全性大为提高。

上述方案中,工作台13上远离锯齿状刀口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翻板50,第二翻板50的翻转方向与第一翻板40的翻转方向相反,车架10上远离锐器通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储物抽屉60,第一储物抽屉60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储物格63,第二翻板50翻开后支撑到第二储物格63上。第二翻板50与第一翻板40采用对称式设计,唯一与第一翻板40不同的是,第二翻板50的翻转角度更大,第二翻板50可以呈180°打开,打开后的第二翻板50可以支撑到第二储物格63上,第二翻板50的作用是增加工作台13的使用面积,提高储物车的实用性。

上述方案中,第一储物抽屉60与第二储物格63之间通过转动轴62连接。之所以采用这种可以转动的第二储物格63结构,是因为当第二翻板50支撑到第二储物格63上后,再想从第一储物抽屉60与第二储物格63内取放东西就变得很不方便,为此,通过将第二储物格63设计成可转动的结构,只要稍微将第二储物格63转动一定的角度,在不影响对第二翻板50的支撑效果下,将第一储物抽屉60与第二储物格63错开一定位置,即可在第二翻板50打开的情况下顺利取放物品。

进一步的,第二翻板50内设置有可伸出的伸缩板51,该方案中伸缩板51的作用是延长第二翻板50的长度,进一步的增加工作台13的可使用面积。

更进一步的,第一储物抽屉60侧面设置有可下翻的支撑腿61,车架10内开设有供支撑腿61横置收纳的避让槽14。该优选方案中支撑腿61的设置于第一储物抽屉60侧面,并且第一储物抽屉60可以自由转动,当第一储物抽屉60从车架10内抽出后,可以将支撑腿61向下翻转,支撑到地面上,提高储物车的稳定性,当第一储物抽屉60需要收纳到车架10内时,可以将支撑腿61翻转到水平位置,避让槽14的设计能够使得支撑腿61顺利收入倒支架10内。

上述方案中,车架10靠近第一翻板40下方设置有第三储物抽屉70,第三储物抽屉70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储物车的储存能力。车架10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的数目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车架10上靠近锐器通道20的一侧设置有扶手1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