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枝茯苓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5556发布日期:2018-06-15 21:24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桂枝茯苓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丸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桂枝茯苓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桂枝茯苓丸,首见于东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篇》,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是为妊娠宿有癥病以致漏下不止而设。桂枝茯苓丸除治疗癥瘕积聚外,还治疗癥血所致的月经不调、卵巢囊肿、痛经、产后身痛、乳腺小叶增生等症,是仲景为妇人妊娠有瘀血而设的化瘀之剂。

医圣张仲景创桂枝茯苓丸经方,原方用于癥病,因该方组方配伍之巧,药物功专之精,寒温相宜之妙,而攻坚破结不伤正,通滞祛瘀不伤阴。后世医家用本方治疗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难产、死胎不下等证属瘀血阻滞胞宫所致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适用于妇科经产诸疾,对于内、外、五官各科某些相关疾患,用本方加减治疗,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桂枝茯苓丸从最初专治妇人妊娠漏下及胎动不安,到现代在妇产科以及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扩大桂枝茯苓丸治疗疾病范围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桂枝茯苓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桂枝茯苓丸包括有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按重量份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均为100份。

本发明提供的桂枝茯苓丸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如下所述:

按重量份取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各100份,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按比例加入炼蜜,炼蜜的加入比例为:按重量份每100份药粉用炼蜜30-35重量份,然后合坨,制丸,干燥,即得。

上述方法制得的桂枝茯苓丸能够在治疗脑缺血疾病中进行应用,具体药理如下所述: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五味药组成,其功用为活血化瘀,缓消块。方中桂枝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养心而利水湿;牡丹皮散血行瘀而退瘀热;芍药柔肝理脾而调气血;桃仁活血化瘀而破块。芍药、桂枝,一阴一阳;茯苓、牡丹皮,一气一血;桃仁既破且散,五药共奏活血化瘀,消止痛,调理气血之功效。

经过药理研究显示:桂枝茯苓丸有镇静、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能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和血肿包块的消散,对血瘀之证可获良效。桃仁、丹皮、赤芍可扩张末梢血管,有抗炎镇痛作用;配用桂枝可增强镇痛作用,并抑制炎症区域毛细血管通透性,配用茯苓等可促进组织间隙水分代谢的作用,能直接影响身体的末梢血管和组织,祛逐瘀血而达到消除肿块的目的。

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在血液系统的影响方面,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长期服用桂枝茯苓丸具有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可以减少红细胞凝集和全血粘度降低。在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方面,研究也表明本方能促进巨噬细胞活性,对变态反应性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经过抗炎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桂枝茯苓丸对大鼠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肾上腺的刺激不大,其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垂体一肾上腺系统的调节,而是对炎症过程的许多环节起直接对抗作用,即对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以及肉芽增生等环节起直接对抗作用有关。

本方对神经系统疾病中属血脉瘀滞,夹痰湿者,亦有较好疗效,如脑梗死、脑缺血、偏头痛等。在一项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显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糖脑康汤,治疗组口服桂枝茯苓丸4g,金匮肾气丸6g,一日三次。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用本方佐治缺血性中风,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9g,每天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用本方加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5例的研究,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分2次冲服)),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9%,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

内皮素ET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具有活性作用的多肽,为近年发现的局部血液调节因子,是目前所知作用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最强的长效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广泛分布于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及某些器官组织中,对血循环尤其是脑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共有3种异构形式:内皮素-1、内皮素2和内皮素-3,其中内皮素ET-1广泛分布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在脑血管的生理和病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通常生理条件下由内皮细胞生成的内皮素很少且很快被清除体外,但在内皮损伤及组织缺血缺氧条件下,内皮素ET-1大量释放入血,使缺血区血流进一步减少,加重损伤,因此脑组织中ET-1的异常表达是缺血再灌注发生神经元死亡的一个重要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属多肽类激素,主要与炎症及免疫反应有关,具有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等作用,是炎性的标志物。TNF-α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神经元、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产生,它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神经功能缺损与体内TNF-α水平有关,脑组织的病变越严重,相应的炎症反应也就越严重,因此TNF-α也随之升高,实验表明TNF-α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为了进一步验证桂枝茯苓丸对缺血脑组织的相关作用,在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基础上,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TNF-a、ET-1含量变化,并通过超声观察颈动脉的血流情况,为桂枝茯苓丸的脑保护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桂枝茯苓丸不仅适用于妇科经产诸疾,而且有镇静、镇痛、抗炎、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等作用,能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和血肿包块的消散,对血瘀之证可获良效,本方对神经系统疾病中属血脉瘀滞,夹痰湿者,亦有较好疗效,如脑梗死、脑缺血、偏头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试验中所用实验鼠各组颈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试验中所用实验鼠各组血清中TNF-α变化水平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试验中所用实验鼠各组脑组织匀浆TNF-α水平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试验中所用实验鼠各组血清中ET-1浓度水平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试验中所用实验鼠各组中脑匀浆液中ET-1水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桂枝茯苓丸包括有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按重量份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均为100份。

本发明提供的桂枝茯苓丸的制备方法,其方法如下所述:

按重量份取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和桃仁各100份,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按比例加入炼蜜,炼蜜的加入比例为:按重量份每100份药粉用炼蜜30-35重量份,然后合坨,制丸,干燥,即得。

上述方法制得的桂枝茯苓丸能够在治疗脑缺血疾病中进行应用,具体试验如下所述:

实验一、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制备:

1.实验动物准备:250-300g雄性Wistar大鼠,术前1天禁食水。

2.麻醉药物: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0.4ml/100g)。

3.物品准备:无菌手术器械,无菌敷料、棉球,线栓(直径0.2-0.3mm,于1.8-2.0cm处标记)。

4.左侧MCAO模型制备流程:

1)正中切口,分离颈前区腺体及结缔组织,暴露并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及左侧颈内动脉。

2)暂时阻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离断颈外动脉分支及颈外动脉远心端,显微剪在颈外动脉近心端剪一小口,将线栓由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方向进入,达1.8-2.0cm处停止进入,固定线栓尾部。

3)清理手术创口、消毒、缝合,从线栓置入1.8cm处计时1小时后拔出线栓。

4)假手术组只切开颈部皮肤,暴露血管结扎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除不插线栓外,其他步骤同上。

5)术后24h室内温度维持在25-28℃之间,大鼠体温维持在35-37℃之间。

5.实验动物苏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提尾实验大鼠屈曲体位,偏向瘫痪侧。

2)地面活动大鼠在平地活动时呈现划圈状,右侧瘫痪肢体呈拖地状,多向左偏斜。

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参考Longa等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O分:无明显神经病学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左侧前爪;2分:行走时向左侧旋转;3分:行走时向左侧倾倒;4分:不能自行行走,意识水平下降。

4)排除标准: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症状很轻的大鼠;②手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大鼠;③手术时出血较多,症状很重,意识状态不好甚至死亡的大鼠。

6.实验分组

假手术组(对照组)A组,缺血组B组,桂枝茯苓丸组C组共三组,每组大鼠30只,经排除标准排除的大鼠随机补上。

实验二、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1.药品:

购买TNF-a酶联免疫试剂盒和ET-1放射免疫试剂盒,给药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方法操作。

2.方法:

2.1分组:将上面大鼠3组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30只;缺血组B 30只;治疗组C 30只;每组中各分出15只(A1,B1,C1)单独喂养,剩余各小组为15只(A2,B2,C2)。在实验第一天A1,B1,C1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记录双侧颈动脉最高血流速度,随后各组均进行灌胃治疗。

2.2采用灌胃方法,给药组(C1,C2组)1ml浓缩药液/次/鼠(桂枝茯苓丸温开水稀释,0.85g稀释为1ml,吉林天强制药)早晚各灌胃1次,假手术组(A1,A2组)和缺血组(B1,B2组)均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周。

2.3.血清制备各组大鼠在灌胃2周后,A2,B2,C2三组大鼠于第15天分别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开胸暴露心脏,采用心脏穿刺取血,收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放入高速离心机(30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层液作为待测血清,放置4℃冰箱保存。

2.4脑组织匀浆:留取血清同时分别取A2,B2,C2三组大鼠脑组织,具体方法为用镊子由枕骨大孔处向两侧拨开颅骨,取出患侧脑组织(左脑)离心管称重,计算出脑湿重,液氮保存;标本置匀浆器内加生理盐水(按照W/V为1:2),冰水中研磨匀浆约10min,移至1.5ml EP管中,4℃条件12000r/min,15min离心取上清,一20℃保存。

2.5.采用试剂盒方法学要求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脑匀浆TNF-a、ET-1含量。

2.6.A1,B1,C1三组在第15日再次检测双侧颈动脉超声,记录最高血流速度

2.7统计学方法:

ˉ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治疗前后比较应用非参数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颈动脉的血流量的影响

3.1.1经过15天治疗,结果显示C1组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与A1,B1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A1,B1两组相比P>0.05。见下表3-1,图1(注:治疗前后各组均选取双侧颈动脉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表3-1各组中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n=15,cm/s,)

与A1,B1相比,C1组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有明显差异,P<0.05,A1,B1两组相比P>0.05

3.1.2治疗前后大鼠颈动脉超声所见:经过治疗,大鼠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治疗前后比较,P<0.05。

3.2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中TNF-a含量的影响:

如表3-2,图2所示,缺血组B2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经过2周桂枝茯苓丸治疗后C2组TNF-α水平明显下降,C2与B2两组相比P<0.05。

表3-2:各组血清中TNF-α变化水平比较(n=15,OD值,)

缺血组B2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治疗后C2与B2两组相比P<0.05。

3.3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TNF-a含量的影响:

如表3-3,图3所示,缺血组B2大鼠脑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经过2周桂枝茯苓丸治疗后C2组TNF-α水平明显下降,C2与B2两组相比P<0.05。

表3-3:各组脑组织匀浆TNF-α水平比较(n=15,OD值,)

缺血组B2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治疗后C2与B2两组相比P<0.05

3.4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ET-1含量的影响:

如表3-4,图4所示,缺血组B2大鼠血清中ET-1含量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经过2周桂枝茯苓丸治疗后C2组血清中ET-1含量水平明显下降,C2与B2两组相比P<0.05

表3-4:各组血清中ET-1浓度水平均值比较(n=15,ng/L,)

缺血组B2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治疗后C2与B2两组相比P<0.05。

3.5桂枝茯苓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匀浆中ET-1含量的影响:

如表3-5,图5所示,缺血组B2大鼠脑组织匀浆中ET-1水平明显增高,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经过2周桂枝茯苓丸治疗后C2组脑组织匀浆中ET-1含量水平明显下降,C2与B2两组相比P<0.05

表3-5:各组中脑匀浆液中ET-1浓度水平均值比较(n=15,ng/L,)

缺血组B2与假手术A2组相比,P<0.05;治疗后C2与B2两组相比P<0.05。

4.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伴有外周血清及脑组织TNF-α水平及ET-1水平的明显增加。

2)桂枝茯苓丸可以有效降低缺血脑损伤后TNF-α及ET-1水平。

3)桂枝茯苓丸可以有效改善缺血大鼠颈动脉血流速度,提高缺血脑组织的供血。

因此,桂枝茯苓丸对缺血脑组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