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雾化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8796发布日期:2018-06-08 20:0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雾化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雾化面罩。



背景技术:

医用雾化面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使用的雾化原理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超声波雾化器,一种是压缩雾化器,一种是网式雾化器,目前应用最广的为压缩式雾化器,现有的压缩式雾化器通过压缩氧气雾化药液,但是现有技术中雾化器通常是固定连接在面罩上,并且其氧气通道通过连接在雾化器上在输药的同时输氧,以上结构造成在雾化器需要加液时,需要拿下面罩,造成断氧,会造成一些呼吸困难的高危病人脉氧极度下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在加药过程中需要关闭氧气罐,不然会氧气逃逸,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雾化面罩,方便进行加药,并且在换药的时候正常供氧,并且操作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雾化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和雾化器,面罩本体上设置有雾化器输入口和氧气输入口,该雾化器输入口设置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雾化器可拆卸连接,氧气输入口与氧气罐连接,氧气罐设置有三通管,该三通管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一端与氧气罐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雾化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支管与氧气输入口连接,支管靠近设置在第二连接座一端,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设置有可调节的第一阀体,该第一阀体用于控制主管通气和控制雾化器输入口通气,在雾化器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连接安装时,第一阀体打开,第二连接座与雾化器形成的通道和雾化器输入口开启,在雾化器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拆卸时,第一阀体关闭,第二连接座与雾化器形成的通道和雾化器输入口关闭,主管设置有控制主管与支管之间的通道关闭的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座内的第一阀体联动,在第一阀体与第二连接座的通道开启时,第二阀体组关闭主管与支管之间的通道,在第一阀体与第二连接座形成通道关闭时,第二阀体组开启主管与支管之间的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阀体包括阀芯、第一安装板和第一弹簧件,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设置有“凸”字型的通孔,该通孔沿雾化器方向孔径缩小,该通孔在孔径缩小处设置有第一凸台,阀芯与第一凸台相互抵触,阀芯呈与通孔吻合“凸”型,第一弹簧件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该第一弹簧件另一端连接阀芯,所述第一弹簧件保持阀芯与第一凸台抵触,第一安装板包括安装环和滑块,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均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通过滑槽伸出第一连接座或第二连接座的外壁,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外壁均设置有第二凸台,该滑块与第二凸台之间抵触连接有第二弹簧件,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外壁设置有容纳封闭第二弹簧件和滑块的橡胶套,第二阀体包括挡片和第三弹簧件,该挡片用于开闭主管与支管通道,第三弹簧件给予挡片一个远离支管靠近第二连接座的回复力,安装在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一安装板向挡板侧延伸有推杆,该推杆与挡片相互抵触,在雾化器安装到第二安装座上时推动第一安装板向支管方向移动阀芯与第一凸台形成通道,并推动挡片封闭支管与主管的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阀芯与第一凸台的接触面上镶嵌有用于与第一凸台接触的第一O型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外壁均设置有用于与雾化器过盈配合的第二O型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雾化器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设置有储液箱,下壳内设置有容纳药液的容纳腔,下壳设置有与面罩本体连接的出雾口、与主管连接的压缩空气进气口以及补偿进气口,压缩空气进气口设置有雾化组件,储液箱设置有出液口,该出液口的设置有自动放液的控制阀,该控制阀用于在下壳容纳腔内的药液液位过低时开启补充药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控制阀包括阀座、堵块和调节组件,该阀座设置在上壳的下底面,阀座开有阀孔,堵块设置有第二安装板,该第二安装板通过第四弹性件滑动连接在上壳,该第四弹性件向第二安装板提供一个背向阀孔的回复力,第二安装板的材质为磁性材料,调节组件包括吸引块、连接杆和浮板,吸引块与阀座滑动连接,该吸引块用于吸引第二安装板使得堵块堵住阀孔,浮板设置在容纳腔内漂浮在液面,吸引块通过连接杆与浮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竖直设置的隔板,该隔板与下壳围成一个隔离区,该隔板下端呈网格状与容纳腔相通,所述浮板设置在隔离区内,浮板设置有限位块,该限位块滑动连接在下壳内壁,限位块包括一牵引绳和设置在牵引绳两侧的连接块,一侧的连接块与浮板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连接块与下壳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储液箱上设置有加液口,该加液口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为可反复穿刺的胶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氧气罐的供氧管设置为三通管,其一端直接连接面罩,一端连接雾化器提供压缩氧气,其雾化器分别与面罩和三通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加药,通过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设置可调节的阀体,在拆卸雾化器加药时能够关闭雾化器输入口和输氧管与雾化器之间的通道,防止雾化器输入口打开时与外界空气流通,一方面造成一些感染科病患污染诊室环境,另一方面造成其吸入的空气氧浓度被稀释,另外通过关闭输氧管与雾化器的连接通道,防止在拆下雾化器时氧气逃逸,造成浪费,并且在第一阀体关闭的同时第二阀体打开,使得在换药时通过支管给病患持续供氧,以保持病患的脉氧浓度,而在第一阀体打开时第二阀体关闭,使得进入到雾化器的压缩氧气的气压稳定,保证其药液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1、面罩本体;2、雾化器;3、雾化器输入口;4、氧气输入口;5、第一连接座;6、氧气罐;7、主管;8、支管;9、第二连接座;10、第一阀体;11、第二阀体;12、阀芯;13、第一安装板;14、第一弹簧件;15、通孔;16、第一凸台;17、安装环;18、滑块;19、滑槽;20、第二凸台;21、第二弹簧件;22、橡胶套;23、挡片;24、第三弹簧件;25、推杆;26、第一O型圈;27、第二O型圈;28、上壳;29、下壳;30、储液箱;31、容纳腔;32、出雾口;33、压缩空气进气口;34、补偿进气口;35、雾化组件;36、出液口;37、控制阀;38、阀座;39、堵块;40、调节组件;41、阀孔;42、第二安装板;43、第四弹性件;44、吸引块;45、连接杆;46、浮板;47、隔板;48、限位块;49、牵引绳;50、连接块;51、加液口;52、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雾化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和雾化器2,面罩本体1上设置有雾化器输入口3和氧气输入口4,该雾化器输入口3设置有第一连接座5,第一连接座5与雾化器2可拆卸连接,氧气输入口4与氧气罐6连接,氧气罐6设置有三通管,该三通管包括主管7和支管8,主管7一端与氧气罐6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雾化器2连接的第二连接座9,支管8与氧气输入口4连接,其支管8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用来控制氧气输入气压,支管8靠近设置在第二连接座9一端,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均设置有可调节的第一阀体10,该第一阀体10用于控制主管7通气和控制雾化器输入口3通气,

在雾化器2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连接安装时,在第一连接座5内的第一阀体10打开时,雾化器输入口3开启,在第二连接座9内的第一阀体打开时第二连接座9与雾化器2形成的通道开启;

在雾化器2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拆卸时,在第一连接座5内的第一阀体10关闭,雾化器输入口3关闭,在第二连接座9内的第一阀体10关闭,第二连接座9与雾化器2形成的通道关闭;

主管7设置有控制主管7与支管8之间的通道关闭的第二阀体11,第二阀体11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座9内的第一阀体10联动,在第一阀体10与第二连接座9的通道开启时,第二阀体11组关闭主管7与支管8之间的通道,在第一阀体10与第二连接座9形成通道关闭时,第二阀体11组开启主管7与支管8之间的通道。

通过将氧气罐6的供氧管设置为三通管,其一端直接连接面罩本体1,一端连接雾化器2提供压缩氧气,其雾化器2分别与面罩本体1和三通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加药,通过在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上设置可调节的阀体,在拆卸雾化器2加药时能够关闭雾化器输入口3和输氧管与雾化器2之间的通道,防止雾化器输入口3打开时与外界空气流通,一方面造成一些感染科病患污染诊室环境,另一方面造成其吸入的空气氧浓度被稀释,另外通过关闭输氧管与雾化器2的连接通道,防止在拆下雾化器2时氧气逃逸,造成浪费,并且在第一阀体10关闭的同时第二阀体11打开,使得在换药时通过支管8给病患持续供氧,以保持病患的脉氧浓度,而在第一阀体10打开时第二阀体11关闭,使得进入到雾化器2的压缩氧气的气压稳定,保证其药液的雾化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阀体10包括阀芯12、第一安装板13和第一弹簧件14,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均设置有“凸”字型的通孔15,该通孔15沿雾化器2方向孔径缩小,该通孔15在孔径缩小处设置有第一凸台16,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相互抵触,阀芯12呈与通孔15吻合“凸”型,第一弹簧件14一端连接第一安装板13,该第一弹簧件14另一端连接阀芯12,所述第一弹簧件14保持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抵触,第一安装板13包括安装环17和滑块18,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上均设置有滑槽19,滑块18与滑槽19滑动连接,滑块18通过滑槽19伸出第一连接座5或第二连接座9的外壁,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外壁均设置有第二凸台20,该滑块18与第二凸台20之间抵触连接有第二弹簧件21,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均外壁设置有容纳封闭第二弹簧件21和滑块18的橡胶套22,第二阀体11包括挡片23和第三弹簧件24,该挡片23用于开闭主管7与支管8通道,第三弹簧件24给予挡片23一个远离支管8靠近第二连接座9的回复力,安装在第二连接座9上的第一安装板13向挡板侧延伸有推杆25,该推杆25与挡片23相互抵触,在雾化器2安装到第二安装座上时推动第一安装板13向支管8方向移动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形成通道,并推动挡片23封闭支管8与主管7的通道。

通过将雾化器2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方便换药或者加药操作,另外方便在用完时拆卸消毒,通过在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设置有可调节式阀芯12,阀芯12在第二弹簧件21和第一弹簧件14回复力下保持与第一凸台16相互抵触,防止面罩本体1内侧的空气通过雾化器输入口3流出,在使用时,雾化器2通过安装到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与面罩本体1和输氧管连接,并推动滑块18远离第一凸台16一侧运动,同时带动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氧气进入雾化器2使得药液形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雾化器输入口3进入面罩本体1,在雾化器2连接管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在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外壁设置用于与雾化器2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第二连接座9上的第一安装板13所延伸的推杆25推动挡板关闭主管7与支管8之间的通道,在雾化器2与面罩本体1和输氧管相互分离时,第一弹簧件14和第二弹簧件21使得第一安装板13复位,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紧密接触,第一阀体10关闭,同时由于第一安装板13的复位,第二阀体11的挡片23通过第三弹簧件24复位远离支管8,对主管7和支管8的通道解除封闭作用,氧气通过支管8输送到面罩本体1内侧,稳定维持氧气供给。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阀芯12与第一凸台16的接触面上镶嵌有用于与第一凸台16接触的第一O型圈26,阀芯12和第一凸台16通过第一O型圈26在接触紧密,使得通孔15保持密闭。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9外壁均设置有用于与雾化器2过盈配合的第二O型圈27,在雾化器2与面罩本体1和输氧管安装连接时起到密封作用,保持雾化器2工作时呈负压状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雾化器2包括上壳28和下壳29,上壳28设置有储液箱30,下壳29内设置有容纳药液的容纳腔31,下壳29设置有与面罩本体1连接的出雾口32、与主管7连接的压缩空气进气口33以及补偿进气口34,压缩空气进气口33设置有雾化组件35,储液箱30设置有出液口36,该出液口36的设置有自动放液的控制阀37,该控制阀37用于在下壳29容纳腔31内的药液液位过低时开启补充药液。

在使用时高压氧气从压缩空气进气口33进入雾化器2,其雾化组件35设置有呈锥形的进气口,其口径迅速缩小,使得氧气流速瞬时变大,带动容纳腔31内的药液高速撞击雾化组件35在容纳腔31内的内壁形成气溶胶,雾化器2通过设置隔板47分为上壳28和下壳29,其上壳28设置储液箱30,在下壳29内的药液快用时能够自动补给,在护士人员繁忙不能及时加液时自动补给。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阀37包括阀座38、堵块39和调节组件40,该阀座38设置在上壳28的下底面,阀座38开有阀孔41,堵块39设置有第二安装板42,该第二安装板42通过第四弹性件43滑动连接在上壳28,该第四弹性件43向第二安装板42提供一个背向阀孔41的回复力,第二安装板42的材质为磁性材料,调节组件40包括吸引块44、连接杆45和浮板46,吸引块44与阀座38滑动连接,该吸引块44用于吸引第二安装板42使得堵块39堵住阀孔41,浮板46设置在容纳腔31内漂浮在液面,吸引块44通过连接杆45与浮板46连接。

通过将控制阀37设计为通过浮板46感应液面高度,进而控制其阀孔41开闭,在液面下降一定高度时,浮板46跟随液面下降,进而带动吸引块44向下移动,吸引快远离第二安装板42对其吸引力降低,第四弹簧件带动第二安装板42复位,设置在第二安装板42上的堵块39与阀孔41之间产生间隙,储液箱30放液到容纳腔31内,在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板46上升进而带动吸引块44上升,吸引块44吸引第二安装板42使得堵块39堵住阀孔41,使得容纳腔31内的药液液面保持在一个合适高度,避免药液过少雾化中段,同时避免药液过多,其药液与雾化组件35的碰撞面积变少使其雾化效率变慢,气溶胶颗粒变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容纳腔31内设有竖直设置的隔板47,该隔板47与下壳29围成一个隔离区,该隔板47下端呈网格状与容纳腔31相通,浮板46设置在隔离区内,浮板46设置有限位块48,该限位块48滑动连接在下壳29内壁,限位块48包括一牵引绳49和设置在牵引绳49两侧的连接块50,一侧的连接块50与浮板46固定连接,另一侧的连接块50与下壳29内壁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隔离区,使得隔离区内的液面相对平静,将浮板46设置在隔离区内,避免浮板46随着液面在压缩氧气剧烈撞击下浮动幅度过快,通过设置限位块48使得浮板46保持在阀座38下端,保持吸引块44在阀座38内平稳滑动,避免其发生翻转卡在阀座38内。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储液箱30上设置有加液口51,该加液口51设置有密封塞52,密封塞52为可反复穿刺的胶塞。

在使用时,在不需要更换药液品类时,护士可以通过加液口51随时加液,通过注射针头穿刺胶塞加液,保证储液箱30密封状态,保证加药过程卫生安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