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7143发布日期:2018-07-20 08:5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而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要提请注意的是,癌症与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癌指的是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由皮肤上皮形成的称皮肤上皮癌,简称皮肤癌等等,而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全程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进行,能够准确地直接到达病变局部,同时又没有大的创伤,因此具有准确、安全、高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一些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现有的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可配合肿瘤治疗工作进行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因为医生的手指宽度不同,固定设置的手持器,不便于进行大范围使用,其次在输药过程中药物常温下,会让病人感到不适,也不便于药物的发散使用,然后在介入针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偏移,造成污染,这些都是实际存在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推杆、电控板、手持器、收缩胶圈、内仓、加热板和固定器,所述外壳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侧面设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的下方设有手持器,所述手持器的内侧设有收缩胶圈,所述收缩胶圈通过手持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设有内仓,所述内仓的内侧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内仓与电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下方固定设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由按压块、粘黏层组成,所述固定器的表面设有按压块,所述固定器的下方设有粘黏层,所述按压块通过固定器与粘黏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表面固定设有推面。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下方固定设有输药杆。

进一步地,所述输药杆的下方固定设有胶塞。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下方固定设有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的下方固定设有介入针。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块、粘黏层为双组设置。

本发明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该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可通过在手持器的内部设置收缩胶圈,便于配合不同手指宽度的医生进行使用,增加了使用范围。

2:该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可通过在内仓的表面设置与电控板连接的较热板,便于对输药杆进行加热,增加使用舒适度和药物活性。

3:该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可通过在介入针的下方设置带有按压块和粘黏层的固定器,增加了对介入针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内部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推杆,3-推面,4-电控板,5-手持器,6-收缩胶圈,7-内仓,8-输药杆,9-胶塞,10-加热板,11-连接器,12-介入针,13-固定器,14-按压块,15-粘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1、推杆2、电控板4、手持器5、收缩胶圈6、内仓7、加热板10和固定器13,所述外壳1上设有推杆2,所述推杆2的侧面设有电控板4,所述电控板4的下方设有手持器5,所述手持器5的内侧设有收缩胶圈6,所述收缩胶圈6通过手持器5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设有内仓7,所述内仓7的内侧设有加热板10,所述加热板10通过内仓7与电控板4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方固定设有固定器13,所述固定器13由按压块14、粘黏层15组成,所述固定器13的表面设有按压块14,所述固定器13的下方设有粘黏层15,所述按压块14通过固定器13与粘黏层15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2的表面固定设有推面3,推面3的设置便于进行推药处理。

所述推杆2的下方固定设有输药杆8,输药杆8的设置便于进行药物传递。

所述输药杆8的下方固定设有胶塞9,胶塞9的设置便于进行药物推送。

所述外壳1的下方固定设有连接器11,连接器11的设置便于对介入针12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器11的下方固定设有介入针12,介入针12的设置便于皮肤穿刺。

所述按压块14、粘黏层15为双组设置,双组设置增加了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首先在外壳1上带有推面3和推杆2的下方设置输药杆8,在外壳1的表面设置手持器5,手持器5的内部设置收缩胶圈6,便于对不同厚度的手指进行使用,增加了使用范围,其次在内仓7的表面设置与电控板4连接的加热板10,便于对药物进行加热效果,增加使用效果和药物活性,然后在介入针12下方设置带有按压块14的粘黏层15,可与表皮进行粘黏后,增加介入针12的稳定性。

本发明1外壳,2推杆,3推面,4电控板,5手持器,6收缩胶圈,7内仓,8输药杆,9胶塞,10加热板,11连接器,12介入针,13固定器,14按压块,15粘黏层,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设置带有收缩胶圈的手持器,便于不同宽度的手指进行使用,通过设置带有加热板的电控板,便于输药过程中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带有粘黏层的固定器,增加了固定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外壳、推杆、电控板、手持器、收缩胶圈、内仓、加热板和固定器,所述外壳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侧面设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的下方设有手持器,所述手持器的内侧设有收缩胶圈,所述收缩胶圈通过手持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设有内仓,所述内仓的内侧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通过内仓与电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的下方固定设有固定器,本发明的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可通过设置带有收缩胶圈的手持器,便于不同宽度的手指进行使用,通过设置带有加热板的电控板,便于输药过程中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带有粘黏层的固定器,增加了固定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史中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史中兴
技术研发日:2018.01.25
技术公布日:2018.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