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床、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9023发布日期:2018-08-21 17: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用床、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倡导“互联网+”的时代,传统医疗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现有国情,全面实现各行的智慧化已成为时尚主流。在这股时代潮流引领下,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尖端技术蓬勃发展之力,与智慧健康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应运而生。

就目前整体形势而言,我国目前智慧医疗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虽在大力投资建设智慧医院系统、智慧卫生所系统以及智慧家庭健康系统,但是每个系统呈现出来的是百花怒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如何从根本意义上实现我国医疗的智慧化建设,是现阶段智慧医疗领域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就当下智慧医疗的发展而言,作为医疗基础设备的医用床,其智慧化发展在智慧医疗大发展的内容里略显逊色。

目前,对于医用床只是实现了医院固定床位的呼叫系统以及基于医用床本身基础的控制,例如床的升降有传统手摇式变成电动式;在床排便的阀门能控制等,与传统医疗相比,有所进步,但是对照与智慧医疗的发展规划,医用床的智慧化控制管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需要不断推进其智能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与担架互换的智慧化的医用床、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板、至少三个移动轮、多个床脚和多个传感器,至少三个移动轮呈三角形可伸缩布置在床板下,所述多个床脚可伸缩布置在所述床板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包括上述医用床、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在所述医用床上,包括第一信号收发单元,与所述医用床上的多种传感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将所述多种传感器感测的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收发单元,第一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连接,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信息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第二信号收发单元,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单元接收第一信号收发单元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信息管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医用床信息管理单元,管理存储医用床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包括医用床信息分析单元,对所述医用床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二信号收发单元,第二信号收发单元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一信号收发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进行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的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医用床的多种传感器感测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

上述医用床通过床脚和移动轮的伸缩可以完成床变担架的过程,便于推动,节省了紧急情况下等待担架的时间,同时减轻了病人由于换床带来的不必要的疼痛,提高医疗的智慧化水准。

上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及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可以实现医护士对病人的日常监护、家属远程探望或简单照料等,进而提高医护士的办公效率以及降低各类疾病的传播污染,促进病人的康复,最终实现医用床的智慧化,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且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且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医用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所述医用床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医用床100包括:

床板110;

至少三个移动轮120,呈三角形可伸缩布置在床板110下;

多个床脚(未示出),可伸缩布置在所述床板下;

多个传感器130,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

优选地,上述医用床100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40,安装在所述医用床100上,包括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与所述医用床上的多种传感器13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将所述多种传感器感测的数据传输给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将所述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医院的局域网上,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40安装预设位置位于医用床的右手侧中部,如图1中所示,可以通过滚轮拉动实现位置的改变。第一终端设备140中有数据接收模块(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主要采集各个传感器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上传。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其他传感器因传送带来的能耗,同时也增强了数据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

医用床100包括四个床脚,在床板底面的中下部添加两个移动轮120和制动装置,在床板的上背中部安装一个移动轮120以及制动装置,三个移动轮120构成等边三角形。当医用床在病床里正常安放时,三个移动轮120通过第一终端设备140控制,为折叠状态。当第一终端设备发出行走指令时,三个移动轮120通过电动机轴承进行伸展,床两侧移动轮120分别向下伸展90度,与收缩时成直角关系,床上背中部的移动轮120直接顺时针90度向下,通过轴承联动进入中部卡槽固定,与此同时,床的四个床脚通过轴承联动进行收缩,进而完成床变担架的过程,便于推动,节省了紧急情况下等待担架的时间,同时减轻了病人由于换床带来的不必要的疼痛,提高医疗的智慧化水准。

图2是本发明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1000包括:

上述医用床100及安装在医用床上的第一终端设备140;

第二终端设备200包括信息管理模块210、数据分析模块220和第二信号收发单元230,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单元230接收第一终端设备140的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信息管理模块210和数据分析模块220,信息管理模块210包括医用床信息管理单元211,管理存储医用床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20包括医用床信息分析模块221,对所述医用床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二信号收发单元230,第二信号收发单元230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40还包括报警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达到报警阈值时,通过第二信号收发单元将报警信号发送给第一信号收发单元,通过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利用权利要求上述医用床管理系统进行医用床管理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将医用床的多种传感器感测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

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

图3是本发明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一个优选实施力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安装有第一终端设备140的医用床100、第二终端设备200和app模块,多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40通过云技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00无线连接,其中:

上述app模块包括注册模块、授权模块、服务处理模块和接口模块,所述注册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所述授权模块,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服务权限,所述服务模块,用于判断用户的服务请求及服务请求是否在服务权限内,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或/和第二终端设备连接,根据服务请求调用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上述第一终端设备140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42,显示传感器测量的数值或/和第二终端设备返回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显示对应的病人信息、病房信息等;输入单元143,用于输入用户的服务请求;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将采集的信息和服务请求上传到云服务上,第一显示单元142和输入单元143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构件实现,例如,第一显示单元142为显示器,输入单元142为键盘、鼠标等,第一显示单元142和输入单元143也可以由一个构件实现,例如触摸屏。

另外,第一终端设备140还可以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未示出)和传感器130一起实现对系统所需数据的采集,包括病人的例行检查基础数据、病房的相关物理数据(室温、湿度、空气质量等)、护理人员信息、病人信息和紧急联系人信息等数据的采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都统一根据病床编号传送到对应床位的第一终端设备140中,通过第一终端设备140上传到本系统架设的云服务上的第二终端设备200进行存储与分析,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40的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扫描口,对医院单据扫描码的扫描可以完成上述各信息和数据的输入,还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140的输入单元,输入医院单据扫描码,通过第一信号收发单元从医院网络上下载对应的数据或信息。

上述第二终端设备200的信息管理模块210还包括病人信息管理单元212或/和病房信息管理单元213,分别用于管理存储病人信息和病房信息,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20还包括病人信息分析模块222或/和病房信息分析模块223,分别对病人信息和病房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发送给第二信息收发单元230。

除此之外,第二终端设备200还包括:

第三方数据对接接口240,用于调用网络上的资源,所述资源可以传输给数据分析模块220,用于数据分析,例如,以第三方数据对接接口240与现有的床位呼叫系统,日常监护系统等进行集成;

第二显示单元250,显示用户的服务请求,对应的信息管理模块210存储的信息,数据分析模块220分析的分析结果。

上述app模块,所有授权人员都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或第二终端设备进行相关的操作,既可以实现对医用床本身的操作,也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功能共享,对医护人员而言,可以实时将病人的监护数据上传到其他系统,以便远程诊断工作的开展等;对于病人而言,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状况,如有不适时,可以随时报警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医用床100还包括定位传感器,对医用床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息通过第一信号收发单元传输给第二终端设备200,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00还包括轨迹展示单元260,通过所述定位信息显示医用床移动轨迹。

另外,上述医用床管理系统还可以集成gis设备,通过gis获取床位的移动轨迹,预设了医院中病床到手术室的轨迹,为床位转换成担架进而实现自动导航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采用上述智慧化医用床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方法包括:

第一信号收发单元141将多种传感器感测的数据上传到通过云服务连接的第二终端设备200上进行存储和分析;

医院其他各类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相关数据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wifi)接入到第二终端设备200中存储;

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分析模块对采集过来的数据进行清洗,经过清洗后的数据会利用主从同步到信息管理模块的不同单元中,不同单元之间实现的双主备份的架构,这样可以保证当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时,系统可以自行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实现系统24小时零宕机的目标,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引入第三方专家知识库接口,采用决策模型对数据进行多维度挖掘分析,筛选出所需的数据进行数据的融合,得到对应的决策方案,通过第二信号收发单元通过云服务传送到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显示。

另外,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可以在上述医用床管理系统网络架构上安插各类防火墙以及加密算法等安全措施,还可以对数据会进行分级,处于核心级别的数据会使用堡垒机,进行访问防护,只有安全级别要求低的数据才会实现数据的共享,进而对所有数据进行不同层级的保护。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00还包括知识库,通过专家系统工具采集专家知识,对专家知识进行分类编辑,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的各单元从所述知识库调取与收到的新的数据对应的专家知识,与所述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数据对应的决策方案通过第二信号收发单元的消息推送机制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另外,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20还包括决策库,构建有决策模型,第二信号收发单元接收的信息代入到所述决策模型,得到对应的决策方案,此外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模块存储的相关数据不断对决策模型进行训练。

优选地,第二终端设备还结合专家知识库,进行相关的决策模型演练,为系统应用层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并且,在完成基础数据采集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三方数据对接接口与现有智慧医院管理系统、智慧卫生所管理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数据对接接口,实现数据层面的共享。

上述各实施例中,医用床上安装的多个传感器130主要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责采集当前的室内温度输送到第一终端设备140,上传到云端进行存储等操作。湿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同温度传感器一样,都会输送到第一终端设备140中,以备后用。温度传感气以及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第二终端设备200的数据分析,当达到设置阈值时,会自动切换到报警模式,并且消息会推送给相关的护士站以及医师,加快响应处理速度。重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用于日常监护用,当重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小于病人的体重时会及时自动启动报警功能。通过这些数据以及配备的相关功能,护士可以实时掌握病人的状况,提高办公效率,增强实效性。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200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每个医院都会架设一台服务器作为一个子节点,所有服务器通过专有安全网络实现互联,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集群的管理在采用zookeeper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边缘计算技术,优化资源调度,提高资源响应速度,增强资源的使用率;当授权人请求某种数据时,会根据请求路由,通过边缘计算技术,找到对应的服务器,实现数据的获取。

本发明所述医用床管理系统的医用床除了设计了各个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还设计了三个移动轮,通过第二终端设备对医用床轨迹的模拟,可以发出设备命令控制,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实现床与担架之间的转换,方便快捷切换,避免病人因转移位置带来的不必要的疼痛,为紧急情况节约时间。同时本系统配置app模块,通过app模块实现授权人(医护士、病人、家属)对医用的床的控制,例如床位的升降、病人日常生理监护以及病人是否在床检查等。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具有多个元素,除非明确限制为单个元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