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3238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心血管药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的病种很多,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胶痛、心疾梗死等。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有扩张血管剂、降压药和抗血小板凝聚剂等药物,这些药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会对血管和人体器官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获得多方面进展,如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或益气养阴活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功能不全、益气通脉温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益气养阳透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理气活血预防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再狭窄等,皆显示有肯定效果。中医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也显示有一定的优势。

如何充分发挥中医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治疗效果好,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易复发,食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15-25份、当归30-50份、人参5-8份、海藻10-20份、甘草10-15份、丹参8-15份、茯苓10-30份、桂枝10-30份、黄岑20-30份、红花4-12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进一步,所述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15份、当归30份、人参5份、海藻10份、甘草10份、丹参8份、茯苓10份、桂枝10份、黄岑20份、红花4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进一步,所述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25份、当归50份、人参8份、海藻20份、甘草15份、丹参15份、茯苓30份、桂枝30份、黄岑30份、红花12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进一步,所述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20份、当归40份、人参7份、海藻15份、甘草12份、丹参10份、茯苓20份、桂枝20份、黄岑25份、红花8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制备方法,具体是:选取上述所述的中药原料,筛选去杂质,加入3~5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40~50分钟,制得药液,将所得的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留滤液;在滤液中按照1:4的比例加入红糖,小火煎煮10分钟后制得混成制剂。

本发明中各种原料的药理效果为:

当归:补血活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夏枯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粘。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人参: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用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脉及外周血管、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海藻: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软坚散结的功效。

黄岑: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茯苓: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桂枝: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治疗效果好,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易复发,口味微甜,食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15份、当归30份、人参5份、海藻10份、甘草10份、丹参8份、茯苓10份、桂枝10份、黄岑20份、红花4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25份、当归50份、人参8份、海藻20份、甘草15份、丹参15份、茯苓30份、桂枝30份、黄岑30份、红花12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20份、当归40份、人参7份、海藻15份、甘草12份、丹参10份、茯苓20份、桂枝20份、黄岑25份、红花8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

以上实施例的制备方法是:选取上述所述的中药原料,筛选去杂质,加入3~5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40~50分钟,制得药液,将所得的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留滤液;在滤液中按照1:4的比例加入红糖,小火煎煮10分钟后制得混成制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用法是:一天服用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服用量为10ml。

典型病例:

病人张某,男,65岁,工人,患有高血压5年,从事体力重活后,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心慌气短,阵发性心绞痛,一直服用降压的药物,没有明显的好转,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服用本具体实施方式1个月后,有明显的好转,服用2个月后,基本消除症状,且一直未复发。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的混成制剂及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夏枯草15‑25份、当归30‑50份、人参5‑8份、海藻10‑20份、甘草10‑15份、丹参8‑15份、茯苓10‑30份、桂枝10‑30份、黄岑20‑30份、红花4‑12份;还包括适量的红糖;制备方法是:选取上述所述的中药原料,筛选去杂质,加入3~5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煎煮40~50分钟,制得药液,将所得的药液冷却后,过滤,去渣,留滤液;在滤液中按照1:4的比例加入红糖,小火煎煮10分钟后制得混成制剂;本发明治疗效果好,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易复发,口味微甜,食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书;李春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1.30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