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用于治疗小儿(2-10岁)地图舌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9673发布日期:2019-08-17 01:54阅读:1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用于治疗小儿(2-10岁)地图舌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小儿地图舌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生在舌粘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为经常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游走性舌炎,因其形状似地图,故又称地图舌。这种病与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和体质差等因素有关。在吃刺激性的食物时舌头感到有点麻,严重时会感觉疼痛,严重影响孩子的饮食,长期以往,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消化功能低下,免疫力低下,甚至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小儿地图舌的治疗,首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助消化药,注意护理。当小儿舌粘膜边缘剥脱时,即小儿表现吸收差,营养状况不好,面色不好,身高体重不达标,夜睡不宁等不吃、少吃、挑食、没胃口、瘦小、面色不好等表现。目前西药治疗小儿地图舌的药物很多,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毒副作用大。市面上也有一些治疗小儿地图舌的中药,这些药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存在着服用量大、疗效不显著且毒副作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组用于治疗小儿地图舌的中药,以解决目前治疗小儿地图舌的药物疗效差、毒副作用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组用于治疗小儿地图舌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黄芪3-15g、茯苓3-12g、炙甘草2-9g、玉竹3-12g、石斛3-12g、生地黄3-12g、麦冬2-9g、山楂3-12g、槟榔2-6g、黄精3-12g、仙鹤草3-12g、炒白术3-12。

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为,黄芪8g、茯苓6、炙甘草6g、玉竹6g、石斛6g、生地黄6g、麦冬4g、山楂6g、槟榔3g、黄精6g、仙鹤草6g、炒白术6g。

上述药物制备过程如下:将原料药物黄芪、茯苓、炙甘草、玉竹、石斛、生地黄、麦冬、山楂、槟榔、黄精、仙鹤草、炒白术,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

本发明中黄芪具有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为君药。茯苓、生地黄、炒白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臣药。玉竹、麦冬、山楂、槟榔、黄精、仙鹤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为佐药。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为使药。

本发明各组份的药性及其功效如下:

黄芪,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茯苓,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玉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滋阴,养胃生津。功能主治:养阴,润燥,除烦,止渴。主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石斛,甘,微寒。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生地,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血热出血,热毒斑疹,津伤口渴,阴虚消渴。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胃阴虚证、肺阴虚证、心阴虚证。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主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乳食停滞,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仙鹤草,味苦、涩,平。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杀虫。主治: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主治: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白术,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止吐泻,止汗,安胎。主治:中气虚弱,消化不良,水肿胀满,呕吐泻痢,胎动不安,体虚自汗。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疾。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本发明治疗小儿地图舌的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散瘀血,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止吐泻,止汗,健脾宁心,补气养阴,润肺,益肾,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疾的效果,且疗效显著,见效快,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可有效治疗小儿地图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用于治疗咳嗽的药物组成:黄芪8g、茯苓6、炙甘草6g、玉竹6g、石斛6g、生地黄6g、麦冬4g、山楂6g、槟榔3g、黄精6g、仙鹤草6g、炒白术6g。本实施例效果最佳。

实施例2、用于治疗小儿地图舌的药物组成:黄芪15g、茯苓12g、炙甘草9g、玉竹12g、石斛12g、生地黄12g、麦冬9g、山楂12g、槟榔6g、黄精12g、仙鹤草12g、炒白术12本实施例药效较强。

实施例3、用于治疗咳嗽的药物组成:黄芪3g、茯苓3g、炙甘草2g、玉竹3g、石斛3g、生地黄3g、麦冬2g、山楂3g、槟榔2g、黄精3g、仙鹤草3g、炒白术3。实施例药效稍弱。

上述实施例制备过程如下:黄芪、茯苓、炙甘草、玉竹、石斛、生地黄、麦冬、山楂、槟榔、黄精、仙鹤草、炒白术,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45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再将无菌原材料制成中药制剂即可服用,每天晨晚各1次,3日为一疗程。

《疗效试验》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疗效,取诊断为小儿地图舌的300例患者,其主要症状为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

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两组病例各15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症轻重等方面均没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乳酸菌素颗粒和铝碳酸镁颗粒按说明书使用,3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观察组饭前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药物,早晚各一次,3日为一疗程,治疗2-6个疗程。两组均以主要症状: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减轻为有效,均以主要症状: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消失为痊愈。立档留查加以统计对比,统计表明结果见表1(对照组疗效情况)和表2(实验组疗效情况),经过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对比,本发明药物治疗咳嗽的效果明显优于乳酸菌素颗粒和铝碳酸镁颗粒的效果。本发明药物治疗效果:有效率:94.7%,治愈率90.7%。

表1

表2

《典型病例》:

1、宋某,男,3岁,出现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15天。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晨晚各1次,3日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减轻,2个疗程后,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消失。再继续服用1个疗程天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无复发。

2、徐某,女,7岁,反复出现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60天。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晨晚各1次,3日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减轻,2个疗程后,持续舌苔脱落等症状消失。再继续服用1个疗程天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