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和具备该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3787发布日期:2018-08-28 22:4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和具备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



背景技术:

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患者在睡眠时上气道的咽部因肌肉松弛或肌肉肥大等综合症而堵塞,间歇性地反复暂时性窒息(无呼吸、低通气)的状态。因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患者将会患上高血压、脑血管以及心血管疾病。另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患者无法取得充分的睡眠,因此白天感到困意或导致白天集中力和精力不足。另外,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患者驾驶汽车时,患者因打盹驾驶而容易引起事故或重大事故等。

另外,打鼾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一样因睡眠时上气道狭窄或者被堵塞而使咽部等气道黏膜振动而产生。打鼾不仅妨碍同寝人的睡眠,也有碍于本人的熟睡程度,因此白天感到困意或导致白天缺乏集中力和精力。

以下,将上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和“打鼾症”总称为“睡眠障碍”。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各种用于治疗或消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侯群的方案。例如,提出了“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消除管经由鼻孔插入到咽部的方法(例如,特开2009-072581号公报)”或者“将顶端部涂布有水膨润树脂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消除管经由鼻孔插入到咽部后,利用咽部周围的水分使水膨润树脂膨胀,从而撑开咽部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9-072581号公报等)”、“将顶端部设有扩张部分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消除管经由鼻孔插入到咽部后,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对扩张部分进行扩张,从而撑开咽部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2006-204630号公报,特开2009-034384号公报,特开2009-072581号公报,特开2009-072582号公报等)”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04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0343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072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9-0725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所述的方法中存在如下的忧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产生鼻腔插入管的位置偏移或鼻腔插入管的脱离,因此无法充分进行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产生的鼻腔插入管的位置偏移或鼻腔插入管的脱离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和一种具备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固定用于插入鼻腔内的设备。

通过上述结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固定上述设备。因此,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基于第一方案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二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通过抵接于鼻孔内侧或外侧来固定所述设备。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抵接于鼻孔内侧或外侧的力,能够固定设备。因此,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另外,由于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安装位置为鼻子,因此使用者可以自己安装鼻腔插入用设备用固定件。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具有:第一插入部,其插入一侧鼻孔;第二插入部,其插入另一侧鼻孔;连结部,其连结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之间,以使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从两侧压住鼻柱的。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夹住鼻柱,因此能够切实地固定设备。从而,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基于第三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形成为板状、管状、或弹簧状。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从鼻孔内侧抵接板状、管状或弹簧状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能够切实地固定设备。从而,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另外,当采用板状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时,由于板状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于鼻孔内侧,因此更能够防止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而且,由于鼻孔内与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减轻鼻柱的疼痛感。

另外,当采用管状或弹簧状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时,即使配置在鼻孔也可以确保空气流道。由此,通过配置在鼻孔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能够防止阻碍呼吸。而且,由于在鼻孔内与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减轻鼻柱的疼痛感。

另外,当采用弹簧状的第一插入部时,即使鼻腔长度较短也可以通过弹簧的收缩插入鼻腔内。因此,无需根据鼻腔长度而切断第一插入部。

基于第三方案或第四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五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从鼻孔延伸至咽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从鼻孔延伸至咽部的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能够将设备送至患部(咽部)。因此,无需将设备从鼻孔延伸至咽部,由此可采用扩张患部(咽部)的足够大的设备。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具备抵接于鼻孔内侧或外侧的抵接部和连接抵接部且用于插入鼻腔内的设备的接续部。

根据上述结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通过抵接于鼻孔内侧或外侧的抵接部的抵接力,能够固定设备。从而,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基于第六方案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七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抵接部具有用于夹持鼻柱的夹持部。

通过上述结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夹持于鼻柱,因此能够切实地固定设备。从而,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另外,由于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安装位置为鼻子(鼻柱),因此使用者可以自己安装鼻腔插入用设备用固定件。

基于第三方案至第七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八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进一步具备用于挂在鼻翼的钩部。

根据上述构成,可将设备进一步固定在鼻翼。由此,能够有效防止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是由线材形成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具备第一线材部、第二线材部和第三线材部。此外,在此的“线材”可以是圆线、扁线、薄壁扁线。另外,对用作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形成材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或树脂等。第二线材部与第一线材部连接。并且,该第二线材部以对置于第一线材部的方式折返线材而形成。第三线材部与第二线材部连接。并且,该第三线材部以配置在第二线材部的第一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的方式弯曲线材而形成。

以下,说明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第三线材部的顶端部扎入设备的基端侧侧壁。并且,在该状态下,将设备从顶端侧插入鼻孔,将该设备的顶端部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设备的顶端部插到咽部,并且用第二线材部的一部分和第一线材部夹住鼻柱下端部。此外,此时,第一线材部的顶端位于鼻孔中。

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将设备切实地固定于鼻柱。从而,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或打鼾症的患者睡眠时设备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基于第九方案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中第三线材部与第二线材部连接。并且,第三线材部在第二线材部的第一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以与第二线材部相对置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线材部的相反方向折返线材而形成。

因此,能够用第二线材部和第三线材部夹住设备。从而,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候群或打鼾症患者睡眠时从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设备的脱落。

基于第十方案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中第三线材部呈波浪形状。

因此,当用第三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的一部分夹住设备侧壁时,设备侧壁与第三线材部的接触点变少。从而,睡眠障碍患者可以更容易进行用第三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的一部分夹住设备侧壁的操作。

基于第十方案或第十一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进一步具备第四线材部。第四线材部与第三线材部连接。并且,该第四线材部在第三线材部的第二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以与第三线材部相对置的方式向第三线材部的相反方向折返线材而形成。

以下,说明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第四线材部的顶端部以贯通设备基端侧部分的方式扎入,然后将该设备移动至第二线材部和第三线材部的折返部分。并且,在该状态下将设备从顶端侧插入鼻孔,将该设备的顶端部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设备的顶端部插到咽部,并且用第二线材部的一部分和第一线材部夹住鼻柱下端部。并且,此时,第三线材部和第四线材部的折返部分正好跨过一侧鼻翼。

为此,在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设置挂在一侧鼻翼的挂止部。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设备插入鼻孔或体内于所需以上的现象。

基于第九方案至第十二方案种任一项所述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中,第一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具有第一对置部、第二对置部和第三对置部。第一对置部相隔第一距离。即,在第一对置部中,第一线材部的一部分和第二线材部的一部分相隔第一距离左右。第二对置部与第一对置部连接。并且,该第二对置部相隔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即,第二对置部中第一线材部的其他一部分和第二线材部的其他一部分相隔第二距离左右。第三对置部与第二对置部连接。并且,该第三对置部相隔大于第二距离的第三距离。即,在第三对置部中,第一线材部的另外其他一部分和第二线材部的另外其他一部分相隔第三距离。

因此,在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中,通过第一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形成缩颈部分。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降低与鼻柱下端部接触的面积。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能够降低对睡眠障碍患者鼻柱的不适感。

基于第九方案至第十三方案中任一项所述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四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中第一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的折返部分呈直线状。

因此,使睡眠障碍患者的鼻柱下端的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不显眼。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可以使睡眠障碍患者的形象没有不同于正常形象。

基于第九方案至第十四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五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进一步具备圆形线材部。圆形线材部形成在第一线材部的第二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的、大致与第一线材部的轴垂直相交的假想平面上。

因此,在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中,圆形线材部能够安装于鼻孔内部。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不仅利用鼻柱也能够利用一侧鼻孔切实地固定设备。因此,该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更能够进一步优化设备的固定状态。

基于第九方案至第十五方案中任一项所述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中在第二线材部设有调节该第二线材部长度的长度调节部。

因此,根据患者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调节第二线材部的长度,由此能够将设备的顶端配置于咽部所期望的位置。

基于第九方案至第十六方案中任一项所述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本发明第十七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其进一步具备包覆线材的树脂性包覆构件。

因此,能够抑制由金属线材所引起的金属过敏现象。

本发明第十八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具备第一方案至第十七方案中任一项所述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和用于插入鼻腔内的设备。

基于第十八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本发明第十九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在设备以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有多个成为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安装位置的孔或薄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适当选择成为安装位置的孔或薄壁部,根据患者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调节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设备的顶端配置在咽部所期望的位置。

基于第十八方案或第十九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本发明第二十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在设备的基端部分设有法兰盘。

根据上述结构,设备基端部分的法兰盘抵接于鼻孔侧壁,由此能够防止设备掉进咽部侧。

基于第十八方案或第十九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本发明第二十一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设备的基端部分呈朝向端部扩径的锥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设备的基端部分的外径大于鼻孔直径,能够防止设备掉进咽部侧。

基于第二十一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本发明第二十二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在锥形的基端部分设有一个或多个的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将设备的基端部分形成为锥形而使该基端部分覆盖鼻孔,也能够通过该贯通孔来确保鼻孔内部和鼻孔外部的通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用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连接的鼻腔插入管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将鼻腔插入管固定于鼻柱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A)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B)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将鼻腔插入管固定于鼻柱和鼻孔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将鼻腔插入管固定于鼻柱和鼻翼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E)的固定件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F)的固定件的主视图和部分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G)的固定件的主视图和部分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H)的固定件安装在鼻腔插入设备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H)的固定件通过固定构件安装在鼻腔插入设备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I)的固定件安装在鼻腔插入设备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变形例(D)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变形例(E)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22是具有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变形例(A)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主视图。

图23是具有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变形例(B)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主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25是具有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变形例(A)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立体图。

图26是具有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变形例(B)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立体图。

图27是具有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立体图。

图28是具有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固定件的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的固定件(各种颜色)的主视图。

图30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可调节长度的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案的固定件和鼻腔插入管的连接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100F、100G、100H、100I、100J、100K、100L、100L′、100L″、100M、100M′、100M″、100M″′、100N、100P、100Q、100R、100S、100T 固定件(鼻腔插入设备用固定件)

101 线材

102E 包覆构件

110、110J、110T 第一线材部

110L、110M、110N 夹持部

111L、111M、111N 第一插入部

112L、112M、112N 第二插入部

113L、113M、113N 连结部

114M 板状构件

114M′、114M″ 管状构件

114M″′ 弹簧状构件

120、120F、120G、120J、120T 第二线材部

120L、120M、120N 接续部

121F、121G 调节部

122F、122G 第二线材部的与第一线材部连接的部分

123F、123G 第二线材部的与第三线材部连接的部分

124F 凸部

124G 轴部

125F、125G 筒体

126F 凸部

130、130J、130T 第三线材部

130L′、130L″ 钩部

140 第二圆形线材部(圆形线材部)

150 第四线材部

200、200J、200K、200K′、200K″、200N 鼻腔插入管(管)

210J 薄壁部

220J 胶粘剂

300J、300K、300K′、300K″ 鼻腔插入设备组

220K、220K′、220K″ 基端部分

221K′ 贯通孔

DS1 第一距离

DS2 第二距离

DS3 第三距离

FL1 第一折返部(第一线材部和第二线材部之间的折返部分)

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以下,适当简称为固定件)100是用于将鼻腔插入管200(参照图2)固定于鼻柱NP(参照图3)的固定件,由线材101形成。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鼻腔插入管200包括主体部220、顶端部210以及开口230。主体部220是硅树脂制管体。如图2所示,顶端部210呈环状,并设在主体部220的顶端。开口230贯通主体部200侧壁,并在主体部220的基端侧部分设有两个开口230。

以下,为更容易地说明固定件100,将线材101假设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构成,即包括第一线材部110、第二线材部120以及第三线材部130的构成(参照图1)。

<固定件的结构>

(1)第一线材部

如图1所示,第一线材部110主要包括“く”字形部分111和反S字形部分112。

(2)第二线材部

如图1所示,第二线材部120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并且以与第一线材部110对置的方式将线材101在第一折返部FL1折返。另外,如图1所示,也可以说该第二线材部120主要包括S字形部分121和直线状部分122。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直线状部分122与第一线材部110的“く”字形部分111对置,S字形部分121与第一线材部110的反S字形部分112对置。并且,如图1所示,直线状部分122与第一线材部110的“く”字形部分111的上部111a相隔第一距离DS1。另外,S字形部分121的上部121a与第一线材部110的反S字形部分112的上部112a相隔第二距离DS2。另外,S字形部分121的下部121b与第一线材部110的反S字形部分112的下部112b相隔第三距离DS3。并且,将第二距离DS2以均小于第一距离DS1和第三距离DS3的方式设定。其结果,该固定件100形成有缩颈部分CS。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该缩颈部分CS起到夹鼻柱NP(参照图3)的夹子作用(参照图3)。

(3)第三线材部

如图1所示,第三线材部130与第二线材部120连接,并且在第二线材部120的第一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并以与第二线材部120对置的方式向第二线材部120的反方向将线材101在第二折返部FL2折返而形成。另外,如图1所示,该第三线材部130呈波浪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该第三线材部130协同第二线材部120的直线状部分122起到夹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的夹子作用(参照图3)。

<固定件的使用方法>

首先,如图3所示,将第三线材部130的顶端部扎入鼻腔插入管200的基端侧Sb的侧壁,并用第三线材部130和第二线材部120的直线状部分122夹住该侧壁。其次,在该状态下将鼻腔插入管200从顶端侧Sc插入一侧鼻孔NH,并将该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210(参照图2)逐渐插入至咽部(参照图3)。最后,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210(参照图2)插到咽部,并且用缩颈部分CS夹住鼻柱NP下端部(参照图3)。此外,此时,第一线材部110的顶端位于鼻孔NH中。

从鼻柱NP取下固定件100时,简单地用手握住固定件100拿下固定件100即可。

<固定件的特征>

(1)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包括:缩颈部分CS,其起到夹鼻柱NP的夹子作用;第三线材部130和第二线材部120的直线状部分122,起到夹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的夹子作用。因此,该固定件100能够把鼻腔插入管200切实地固定于鼻柱NP。因此,固定件100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产生的鼻腔插入管100的位置偏移或鼻腔插入管100的脱离。

另外,由于固定件100的使用者将固定件100安装在触手范围的鼻子上,因此能够自己安装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100。

(2)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采用起到夹鼻柱NP的夹子作用的缩颈部分CS。因此,该固定件100能够减少与鼻柱NP下端部接触的面积。由此,该固定件100能够降低睡眠障碍患者鼻柱的不适感。

(3)

在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中,第三线材部130以波浪型形成。因此,当用第三线材部130和第二线材部120的直线状部分122夹住鼻腔插入管200侧壁时,鼻腔插入管200侧壁和第三线材部130的接触点变少。因此,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更容易进行用第三线材部130和第二线材部120的一部分来夹住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的操作。

<变形例>

(A)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1所示的固定件100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4所示的固定件100A。

该固定件100A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将第一线材部110的“く”字形部分111被取代为第一圆形线材部111A之外。此外,该第一圆形线材部111A形成在第二线材部120和第三线材部130的同一面上。

(B)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1所示的固定件100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5所示的固定件100B。

该固定件100B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将第一折返部FL1的形状从圆弧状变更为直线状之外。在此情况下,安装该固定件100B时,睡眠障碍患者的鼻柱NP下端的固定件100B不显眼。因此,该固定件100B可以使睡眠障碍患者的形象没有不同于正常形象。

(C)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1所示的固定件100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6和图7所示的固定件100C。

该固定件100C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在第一线材部110的顶端新设置了第二圆形线形部140之外。此外,第二圆形线材部140以如下方式形成,沿着与第一线材部110的“く”字形部分111的上部111A的轴垂直相交的假想平面上形成。

在该固定件100C中,如图8所示,能够将第二圆形线材部140安装于鼻孔NH的内部。因此,这种固定件100C不仅利用鼻柱NP而且还利用一侧鼻孔NH能够切实地固定鼻腔插入管200。因此,这种固定件100C能够进一步优化鼻腔插入管200的固定状态。

(D)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中,将第二距离DS2以小于第三距离DS3的方式设定。然而,可以将第二距离DS2设定为大致与第三距离DS3相同。此时,将第一线材部110的反S字形部分112和第二线材部120的S字形部分121结合的形状呈U字形。

(E)

上述实施方案中未特别提及线材101的形状,其可以是圆线、扁线、薄壁扁线(薄肉平角線)。另外,对线材的形成材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或树脂等。在此,线材为金属制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包覆金属制线材101的树脂制包覆构件102E(例如,硅橡胶)。由此,能够抑制由金属线材引起的金属过敏现象。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E)中,作为包覆金属制线材101的树脂例示了硅橡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硅橡胶之外可以将以下树脂作为包覆构件102E来使用。具体而言,例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丁苯橡胶,聚酯共聚物,乙丙橡胶(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橡胶),EVA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丙烯,耐冲击性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聚酰胺树脂,PETG树脂,聚甲醛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异丁橡胶,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砜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腈二乙烯丁二烯树脂,丁苯橡胶,丙烯酸改性硅树脂,一液型RTV(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able:室温硫化)橡胶。

(F)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和其变形例中,对通过弯曲一个连续的线材而形成的固定件100、100A、100B、100C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12所示的具备长度调节功能的固定件100F。

该固定件100F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在第二线材部120F设置用于调节该第二线材部120F长度的调节部121F之外。此外,在此,对调节部121F以外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在该变形例的固定件100F中,第二线材部120F被分割为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F和与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F。并且,在与该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F的顶端安装有凸部124F。另外,在与该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F顶端安装有中空状筒体125F,该中空状筒体125F用于内部包含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F,在该筒体125F的内部以规定的间隔设有多个凸部126F。通过将凸部124F嵌入这些凸部126F之间形成的任一凹陷部分,能够调节第二线材部120F的长度。即,调节部121F具有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F、与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F、凸部124F、筒体125F以及多个凸部126F。此外,筒体125F下端朝向内侧缩径,起到防止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F的脱落。

由此,根据患者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调节第二线材部120F的长度,由此能够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配置于咽部所期望的位置。

(G)

另外,本发明除了具备具有上述长度调节功能的固定件100F之外还包括如图13所示的具备具有长度调节功能的固定件100G。

该固定件100G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在第二线材部120G设置用于调节该第二线材部120G长度的调节部121G之外。此外,在此,对调节部121G以外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在该变形例的固定件100G中,第二线材部120G被分割为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G和与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G。并且,在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G顶端设有具有外螺纹的轴部124G。另外,在与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G顶端安装有内部具有内螺纹的筒体125G。通过在筒体125G的内螺纹旋入轴部124G的外螺纹,调节第二线材部120G的长度。即,调节部121G具有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G、与第三线材部130连接的部分123G、轴部124G以及筒体125G。此外,虽然未图示,但筒体125G下端与上述筒体125F一样向内侧缩径,起到防止与第一线材部110连接的部分122G的脱落。

由此,根据患者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调节第二线材部120G的长度,由此能够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配置于咽部所期望的位置。

(H)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对将如图1所示的固定件100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15所示的固定件100H。

该固定件100H与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除了以与第二线材部120对置的方式折返线材101的第三线材部130被取代为向第一线材部110形成侧的相反侧延伸的第三线材部130H之外。即,该变形例的固定件100H是由线材101形成的固定件,具备第一线材部110、第二线材部120以及第三线材部130H。并且,第三线材部130H与第二线材部120连接,并以向第二线材部120的第一线材部110形成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将线材101弯曲而形成。

关于该固定件100H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第三线材部130H的顶端部扎入鼻腔插入管200的基端侧侧壁。并且,用胶粘剂220H粘结鼻腔插入管200的外周面和与该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线材部120。在该状态下,将鼻腔插入管200从顶端侧插入鼻孔,将该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插到咽部,并且用第二线材部120的一部分和第一线材部110夹住鼻柱下端部。此外,作为胶粘剂220H的材料可使用后述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例(B)所例示的材料。

在上述变形例(H)的固定件100H中,对用胶粘剂220H粘结固定件100H和鼻腔插入管2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16所示,固定件100H和鼻腔插入管200可通过固定构件230H来固定。该固定构件230H包括配置在鼻腔插入管200的内侧和外侧的一对构件。固定构件230H安装在扎入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的第三线材部130H。由此,鼻腔插入管200侧壁被固定构件230H夹住,从而鼻腔插入管200和固定件100H被固定在一起。

(I)

在上述变形例(H)中,将如图15和图16所示的固定件100H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17所示的固定件100I。

该固定件100I与上述变形例(H)的固定件100H相同,除了第三线材部130能够弯曲地构成之外。即,该变形例的固定件1001是由线材101形成的固定件,其具备第一线材部110、第二线材部120、第三线材部130I。并且,第三线材部1301与第二线材部120连接,并以向第二线材部120的第一线材部110形成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方式弯曲线材101而形成。并且,该第三线材部130I以能够弯曲地构成。因此,通过在鼻腔插入管200内弯曲第三线材部130I,防止其从鼻腔插入管200脱落。

关于该固定件100I的使用方法,首先,将第三线材部130I的顶端部扎入鼻腔插入管200的基端侧侧壁。并且,在鼻腔插入管200内弯曲第三线材部130I。此时,优选地,利用弯曲的第三线材部130I和第二线材部120夹住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由此将固定件100I和鼻腔插入管200固定在一起。在该状态下,将鼻腔插入管200从顶端侧插入鼻孔,将该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插到咽部,并且用第二线材部120的一部分和第一线材部110夹住鼻柱下端部。

第二实施方案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地由线材101形成。另外,如图9所示,该固定件100D主要包括第一线材部110、第二线材部120、第三线材部130D、第四线材部150、第二圆形线材部140。

<固定件的结构>

第一线材部110和第二线材部120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线材部110和第二线材部120相同,第二圆形线材部140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C)所记载的第二圆形线材部140相同。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案或其变形例的固定件100、100A、100B、100C不具有的第三线材部130d和第四线材部150进行详述。

(1)第三线材部

如图9所示,第三线材部130d与第二线材部120连接,并且在第二线材部120的第一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并以与第二线材部120对置的方式向第二线材部120的反方向在第三折返部FL3折返线材101而形成。而且,如图10所示,该第三折返部FL3起到固定鼻腔插入管200的作用。

(2)第四线材部

如图9所示,第四线材部150与第三线材部130d连接,并且在第三线材部130d的第二线材部形成侧的相反侧,以与第三线材部130d对置的方式向第三线材部130d的反方向即向与第二线材部120相同的方向在第四折返部FL4折返线材101而形成。并且,如图10所示,该第四折返部FL4跨过鼻翼NW,起到防止鼻腔插入管200插入鼻孔NH或体内于所需以上的作用。

<固定件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第四线材部150的顶端部以贯通鼻腔插入管200的基端侧Sb部分的方式扎入,之后将该鼻腔插入管200移动至第三折返部FL3。其次,在该状态下将鼻腔插入管200从顶端侧Sc插入鼻孔NH,将该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210(参照图2)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鼻腔插入管200的顶端部210(参照图2)插到咽部,并且用缩颈部分CS夹住鼻柱NP下端部。并且,此时第四折返部FL4正好跨过一侧鼻翼NW。

<固定件的特征>

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不仅具有起到夹鼻柱NP的夹子作用的缩颈部分CS、起到夹鼻腔插入管200侧壁的夹子作用的第三线材部130和第二线材部120的直线状部分122,而且还具有起到防止埋没鼻腔插入管200作用的第四折返部FL4。因此,该固定件100不仅能够将鼻腔插入管200切实地固定于鼻柱NP,而且还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鼻腔插入管200插入鼻孔NH或体内于所需以上的现象。因此,该固定件100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鼻腔插入管100的位置偏移或鼻腔插入管100的脱离。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可使用第一实施方案的各种变形例。

第三实施方案

如图14(a)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具备固定件100J、鼻腔插入管200J。此外,由于固定件100J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管的结构>

鼻腔插入管200J为硅橡胶制的管,其具有与鼻孔入口至咽部的距离大致相同的长度。此外,现在该鼻腔插入管200J的基端侧可以安装固定件100J。另外,在鼻腔插入管200J的基端侧部分的该鼻腔插入管200J侧壁,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四个薄壁部210J。此外,此处对形成薄壁部210J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该薄壁部210J可以为贯通侧壁的孔。另外,对薄壁部210J和孔的数量也不限定于四个。

<鼻腔插入设备组的使用方法>

首先,如图14(b)所示,将第三线材部130J的顶端部扎入设在鼻腔插入管200J的基端侧部分的任一薄壁部210J。对于第三线材部130J扎入哪个薄壁部210J是根据患者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而适当选择。并且,用第三线材部130J和第二线材部120J的直线状部分122夹住鼻腔插入管200J侧壁。如图14(c)所示,在该状态下,用胶粘剂220J(例如,硅橡胶)粘结第二线材部120J和鼻腔插入管200J的外周面。其次,在该状态下,将鼻腔插入管200J从顶端侧Sc插入一侧鼻孔NH,将该鼻腔插入管200J的顶端部(未图示)逐渐插入至咽部。并且,最后,将鼻腔插入管200J的顶端部(未图示)插到咽部,并且用缩颈部分CS夹住鼻柱NP下端部(参照图3)。此外,此时,第一线材部110J的顶端位于鼻孔NH中。

从鼻柱NP取下固定件100J时,简单地用手握住固定件100J拿下固定件100J即可。

<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中,由于使用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的固定件100J,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相同的特征(1)-(3),并具有相同效果。

另外,在鼻腔插入管200J的侧面形成有以规定间隔形成的薄壁部210J。因此,能够根据患者的鼻孔至咽部的长度而调节固定件100J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鼻腔插入管200J的顶端配置在咽部的所期望的位置。

<变形例>

(A)

对上述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的固定件100J可使用第一实施方案的各种变形例(100A、100B、100C、100F、100G、100H、100I)、第二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以及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例。

(B)

在上述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中,对用由硅橡胶构成的胶粘剂220J粘结第二线材部120J和鼻腔插入管200J的外周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闭关不限于此,除了上述硅橡胶之外,以下材料可用作胶粘剂220J。具体可例举出烯丙基三氯甲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氧基甲基乙烯基硅烷、三氯硅烷、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氧基(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硅烷、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脲、2-(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氰酸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3-氯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3-氯丙基三氯硅烷、3-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氯、N-[2-(N-乙烯基芐基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氯(1H,1H,2H,2H-十三氟代-n-正辛基)硅烷、三乙氧基-1H,1H,2H,2H-十三氟代-n-辛基硅烷、三甲氧基(3,3,3-三氟丙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聚烷基硅氧烷、聚烷基烯基硅氧烷、聚烷基氢硅氧烷、丙烯酸硅树脂、一液型RTV(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able:室温硫化)橡胶。

(C)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对将如图14所示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18所示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

该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与上述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相同,除了将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的形状变更为锥形之外。即,如图18所示,该变形例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具备固定件100K和鼻腔插入管200K。此外,该固定件100K可使用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第一实施方案的各种变形例(100A、100B、100C、100F、100G、100H、100I)、第二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以及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例。

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鼻腔插入管200K具有主体部210K、和与主体部210K连接而形成的基端部分220K。该基端部分220K为从主体部210K侧向基端部分220K的端部逐渐扩径的锥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的最外径大于鼻孔的直径,能够防止鼻腔插入管200K掉进咽部侧。

(D)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C)中,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为锥形,然而在本发明中,如图19所示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可以在鼻腔插入管200K′的锥形基端部分220K′形成多个贯通孔221K′。此外,除了在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形成贯通孔221K′之外,与上述的变形例(C)相同,因此对与该变形例(C)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将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形成为锥形而使该基端部分220K覆盖鼻孔,也能够通过该贯通孔221K′来确保鼻孔内部和鼻孔外部的通气性。

(E)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对将如图14所示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作为一例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0所示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

该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与上述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J相同,除了将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的形状形成为法兰盘状之外。即,如图20所示,该变形例的鼻腔插入设备组300K″具备固定件100K和鼻腔插入管200K″。此外,该固定件100K可以使用第一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第一实施方案的各种变形例(100A、100B、100C、100F、100G、100H、100I)、第二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D)以及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例。

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鼻腔插入管200K″具有主体部210K″和与主体部210K″连接而形成的基端部分220K″。该基端部分220K″呈法兰盘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鼻腔插入管200K″的基端部分220K″的最外径大于鼻孔的直径,防止鼻腔插入管200K″掉进咽部侧。

第四实施方案

如图21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L的特征在于,固定用于插入鼻腔内的鼻腔插入管200。具体而言,固定件100L具备用于夹持鼻柱的夹持部110L和用于连接夹持部110L和鼻腔插入管200的接续部120L。并且,夹持部110L具有插入于一侧鼻孔的第一插入部111L、插入另一侧鼻孔的第二插入部112L、连接第一插入部111L和第二插入部112L的连结部113L。连结部113L以第一插入部111L和第二插入部112L能够从两侧压住鼻柱的方式连结第一插入部111L和第二插入部112。另外,第一插入部111L和第二插入部112L均沿着鼻孔的内周面弯曲。

<变形例>

(A)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21所示的固定件100L作为一例而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2所示的固定件100L′。

该固定件100L′与上述固定件100L相同,除了具备挂在鼻翼的钩部130L′之外,因此省略其说明。钩部130L′挂在与插入鼻腔插入管200的鼻孔不同的鼻孔的鼻翼上。

(B)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22所示的固定件100L作为一例而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3所示的固定件100L″。

该固定件100L″与上述固定件100L相同,除了具备挂在鼻翼的钩部130L″之外,因此省略其说明。钩部130L″与上述变形例(A)的钩部130L′不同,其挂在插入鼻腔插入管200的鼻孔的鼻翼上。

如上述变形例(A)和(B)所示,通过设置挂在鼻翼的钩部130L′和130L″,不仅利用鼻柱,也能够利用鼻翼固定鼻腔插入管200,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鼻腔插入管200的位置偏移或设备的脱离。

第五实施方案

如图24所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100M的特征在于,固定用于插入鼻腔内的鼻腔插入管200。该第五实施方案的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100M与鼻孔内侧抵接,由此固定鼻腔插入管200。具体而言,鼻腔插入管用固定件100M具备夹持鼻柱的夹持部110M、连接夹持部110M和鼻腔插入管200的接续部120M。

并且,夹持部110M具备插入一侧鼻孔的第一插入部111M、插入另一侧鼻孔的第二插入部112M以及连接第一插入部111M和第二插入部112M的连结部113M。并且,第一插入部111M为一种线,其顶端连接有鼻腔插入管200。另外,在第二插入部112M的顶端设有板状构件114M,该板状构件114M与另一侧鼻孔的内周面面接触。

<变形例>

(A)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24所示的固定件100M作为一例而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5所示的固定件100M′。

该固定件100M′与上述的固定件100M相同,除了在第二插入部112M设有管状构件114M′之外,因此省略其说明。管状构件114M′为可挠性变形管,并具有大于鼻孔内径平均值的外径。并且,该管状构件114M′与鼻孔内周面抵接。当将管状构件114M′插入鼻孔时,将管状构件114M′以缩径的状态插入鼻孔。由此,在鼻孔内部该管状构件114M′通过欲恢复原状的力来扩径,并且与鼻孔内周面抵接。

(B)

在上述变形例中,将具有管状构件114M′的固定件100M′作为一例而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6所示的固定件100M″。

该固定件100M″与上述固定件100M′相同,除了在第二插入部112M设有长尺寸管状构件114M″之外,因此省略其说明。长尺寸管状构件114M″与鼻腔插入管200相同,从鼻孔延伸至鼻腔。

(C)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如图24所示的固定件100M作为一例而进行了介绍,但本发明还包括如图27所示的固定件100M″′。

该固定件100M″′与上述的固定件100M相同,除了在第二插入部112M设有弹簧状构件114M″′之外,因此省略其说明。弹簧状构件114M″′是对应鼻孔内径而扩径或缩径的弹簧。并且,该弹簧状构件114M″′抵接于鼻孔的内周面。以这种方式,当采用弹簧状构件114M″′时,即使鼻腔长度短,通过弹簧状构件114M″′收缩也能够插入鼻腔内。因此,无需根据鼻腔长度而切断弹簧状构件114M″′。

上述变形例的固定件100M′的管状构件114M′、固定件100M″的管状构件114M″以及固定件100M″′的弹簧状构件114M″′均为可使空气通过的结构,因此即使将该构件114M′、114M″和114M″′配置于鼻孔,也能够确保空气流道。因此,可以通过构件114M′、114M″和114M″′来防止阻碍患者呼吸的现象。而且,由于在鼻孔内与固定件114M′、114M″以及114M″′接触的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减轻鼻柱的疼痛感。

第六实施方案

如图28所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N的特征在于,固定用于插入鼻腔的鼻腔插入管200。该第六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N通过抵接于鼻孔内侧来固定鼻腔插入管200。具体而言,固定件100N具备夹持鼻柱的夹持部110N、连接夹持部110N和鼻腔插入管200的接续部120N。

并且,夹持部110N具备:第一插入部111N,其插入一侧鼻孔;第二插入部112N,其插入另一侧鼻孔;连结部113N,其连结第一插入部111N和第二插入部112N。并且,第一插入部111N为一种线,其顶端连接有鼻腔插入管200N。本实施方案中,作为线的第一插入部111N从鼻孔延伸至咽部,在其顶端或顶端附近设有鼻腔插入管200N。即,鼻腔插入管200N不仅可以使用从上述的鼻孔延伸至咽部的鼻腔插入管200,也可以使用可扩大咽部的足够小的设备。

第七实施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案和变形例中,未提及固定件的颜色,为在安装固定件时不显眼,如图29(a)所示,固定件100P的颜色可以为透明色,如图29(b)所示,固定件100Q的颜色可以为肤色,如图29(c)所示,固定件100R的颜色可以为粉红色,如图29(d)所示,固定件100S的颜色可以为黑色。固定件100P、100Q、100R、100S的结构可使用上述各种实施方案和变形例。

第八实施方案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F)和(G)中,例示了具备长度调节功能的固定件100F和100G,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包括如图30(a)和(b)所示的固定件100T。

即,固定件100T具备:第一线材部110T,其插入一侧鼻孔;第二线材部120T,其插入另一侧鼻孔;第三线材部130T,其用于保持鼻腔插入管200。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线材部110T和第二线材部120T均可在长度方向(箭头方向X)上进行长度调节。此外,在此,虽然第一线材部110T和第二线材部120T均可进行长度调节,但也可使第一线材部110T和第二线材部120T中的任意一个进行长度调节。该长度调节机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F)和(G)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线材部110T和第二线材部120T的连结部130T可在宽度方向(箭头方向Y)上进行长度调节。该长度调节功能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形例(F)和(G)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即,本实施方案的固定件100T可在长度方向(箭头方向X)和宽度方向(箭头方向Y)上进行长度调节。由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鼻子大小来安装固定件100T。

第九实施方案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关于固定件和鼻腔插入管的固定方法,例示了将固定件扎入鼻腔插入管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固定在一起。此外,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可使用上述各种实施方案和变形例。

具体而言,如图31(a)所示,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焊接部分B)来固定在一起,也可以用胶粘剂B将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粘结在一起。

另外,如图31(b)所示,可通过嵌合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来固定在一起。

另外,如图31(c)所示,可以将固定件100固定在鼻腔插入管200的内周面。具体而言,在鼻腔插入管200的基端部分形成缩颈部250。并且,在该缩颈部250嵌合已扩径的固定件100的顶端部150,从而将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固定在一起。

另外,如图31(d)所示,可以将固定件100固定在鼻腔插入管200的外周面。具体而言,使具有法兰部260的鼻腔插入管200通过在固定件100设置的管状结构部160的内侧,由此管状结构部160挂在法兰部260。由此,将固定件100和鼻腔插入管200固定在一起。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固定件和鼻腔插入设备组的特征在于,能够防止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鼻腔插入管的位置偏移或鼻腔插入管的脱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