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健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7498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健身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老年人健身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健身康复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人口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老年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身保健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凸显。艾灸作为使用燃烧后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是老年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保健方式,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具有艾灸功能的座椅供老年人使用。但是老年人使用艾灸座椅时需要长期坐在座椅上,脚部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不利于脚部的血液循环,容易产生脚麻等情况。因此根据老年人特点,需要设计出一种集老年人肢体活动和艾灸为一体的健身器材。

如专利公告号cn103690360a公布的一种艾灸椅,包括椅座、和椅座固定连接的背部靠板、及为椅座提供支撑的椅脚,所述背部靠板其表面设有多排艾灸箱安装机构,所述艾灸箱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背部靠板表面的通槽、设于通槽两侧的导轨、安装于通槽两侧导轨上的艾灸箱、及多个紧固件,导轨上沿着导轨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通孔,艾灸箱两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表面设有多个和导轨上的通孔相匹配的安装孔,艾灸箱通过其两侧的安装槽滑动安装于导轨上并可沿着导轨上下滑动,紧固件穿过安装槽上的安装孔、及导轨上与安装孔位置对应的通孔后可将艾灸箱固定在导轨上。该艾灸椅使用起来方便,实用性强,但是老年人长期坐在艾灸椅上,不利于腿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容易产生脚麻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集老年人肢体活动和艾灸为一体的艾灸健身康复器。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艾灸健身康复器,包括座椅部、与所述座椅部活动连接的脚踏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脚踏部上的扶手部,所述座椅部包括靠背部和承载部,所述靠背部上设置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艾灸盒;所述脚踏部包括与所述承载部活动连接的外壳部、设置于所述外壳部远离所述承载部一端的两侧的脚踏板、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连杆、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上并与所述连杆连接的转盘以及连接相邻所述转盘的转轴,所述外壳部内设置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脚踏板上设置艾灸盒。

通过座椅部的靠背部上设置艾灸盒可以对老年人的后背进行艾灸保健治疗,同时脚踏部的设置可以使老年人的脚放置于脚踏板上,再由电机驱动带动脚踏板转动,进而保证老年人的腿脚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更有利于血液循环。另外在脚踏板上设置艾灸盒,又可以对老年人的脚底进行艾灸保健治疗,可以使老年人受到艾灸的身体范围更广,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缺乏自主运动能力和在病后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人,该健身器可以帮助他们的腿脚部位进行运动,从而有利于康复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上的支撑部、贯穿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远离所述外壳部一端的手摇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摇杆上的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所述转轴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该结构可以使电机驱动转轴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驱动手摇杆转动,进而使放置于手摇杆上的手臂活动起来,有利于促进老年人手部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缺乏自主运动能力和在病后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人,该健身器可以帮助他们的手部进行运动,从而改善肌肉坏死的情况,更有利于日常的康复治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部内所述支撑部的下方设置筒形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贯穿所述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部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架内设置调节块,所述支撑部内设置与所述调节块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固定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螺纹孔,并在其下方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相对距离的螺栓。

通过调节架套接支撑部,并在调节架内设置调节块,支撑部内设置固定块,由转动螺栓对调节块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支撑部与调节架之间的距离,从而用来张紧位于支撑部上的手摇杆与贯穿调节架的转轴之间的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架靠近所述外壳部一侧的外壁上设置锁紧部,所述外壳部上设置多个圆弧形分布的固定部,所述锁紧部与所述固定部插接配合从而固定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外壳部的相对位置。由于固定部为圆弧形分布,因此锁紧部可以根据固定部分布而进行转动之后再进行插接配合,从而改变支撑部与外壳部的角度,进而方便老年人调整坐姿或者不同老年人使用时手可以处于舒适的摆放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部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滚珠以及连接所述滚珠和所述限位槽底部的弹簧;所述固定部为直径等于所述滚珠的直径的圆孔。通过滚珠进入圆孔的方式对支撑部与外壳部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可以使老年人可以通过推或者拉的方式,改变支撑部与外壳部之间的角度并实现固定,整个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两侧的推杆、设置于所述外壳部内并连接相邻所述推杆的连接轴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的传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的设置,可以使连杆的转动传递至连接轴并使连接轴转动,从而带动推杆移动,使放置于推杆上的手臂能够随之活动,进而促进老年人的手臂部位的血液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摆杆和长连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长连杆连接,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远离所述转盘的中心。该结构可以使长连杆随着连杆绕转盘的中心转动,进而带动摆动杆进行摆动,减小与摆动杆连接的连接轴转动角度,从而减小与连接轴连接的推杆的摆动幅度,避免老年人手放置于推杆上时手部活动幅度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长连杆长度的三分之一。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推杆的摆动幅度,提高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靠近所述外壳部的一侧设置用于通过所述外壳部运动轨迹的开口,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外壳部螺纹连接。该结构可以方便调节外壳部与承载部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老年人不同的坐姿或者不同的老年人使用时,脚能够舒适的放置于脚踏板上。另外驱动杆与外壳部通过螺纹连接也方便老年人使用时进行旋转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内底部设置垂直于所述靠背部的滑轨,所述外壳部上对应滑轨一侧设置滑块。通过滑块在滑轨上运动,可以使外壳部在既定的轨道上移动,防止其发生偏移后不适合老年人的使用姿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艾灸健身器解决了老年人在使用艾灸椅时,腿脚一直处于静止状态,不利于腿脚部的血液循环,容易产生脚麻等情况的问题,通过座椅部的靠背部上设置艾灸盒可以对老年人的后背进行艾灸保健治疗,同时脚踏部的设置可以使老年人的脚放置于脚踏板上,再由电机驱动带动脚踏板转动,进而保证老年人的脚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有利于血液循环。另外在脚踏板上设置艾灸盒,又可以对老年人的脚底进行艾灸保健治疗,可以使老年人受到艾灸的身体范围更广,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缺乏自主运动能力或者受伤后脚和手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人,该健身器可以帮助他们的腿脚部和手比部进行运动,从而有利于健身和康复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剖视图;

图3是支撑部与外壳部的剖视图;

图4是调节架的俯视图;

图5是外壳部上固定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优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优选方案的右视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优选方案的部分俯视剖视图;

图中,1-座椅部,11-靠背部,111-通槽,12-承载部,121-开口,122-驱动杆,123-滑轨,2-脚踏部,21-外壳部,211-固定部,212-滑块,22-脚踏板,23-连杆,24-转盘,25-转轴,26-电机,3-扶手部,31-支撑部,311-固定块,32-手摇杆,33-皮带轮,34-推杆,35-驱动盘,36-传动部件,361-摆杆,362-长连杆,4艾灸盒,5-调节架,51-调节块,511-螺纹孔,52-锁紧部,521-连接板,522-凸块,5221-限位槽,5222-滚珠,5223-弹簧,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艾灸健身康复器,包括座椅部1、与所述座椅部1活动连接的脚踏部2以及设置于所述脚踏部2上的扶手部3,所述座椅部1包括靠背部11和承载部12,所述靠背部11上设置通槽111,所述通槽111内设置艾灸盒4。所述脚踏部2包括与所述承载部12活动连接的外壳部21、设置于所述外壳部21远离所述承载部12一端的两侧的脚踏板22、与所述脚踏板22连接的连杆23、设置于所述外壳部21上并与所述连杆23连接的转盘24以及连接相邻所述转盘24的转轴25,所述外壳部21内设置驱动所述转轴25转动的电机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板22上设置艾灸盒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机26为可调速电动机,所述外壳部21上设置控制所述电机26转速的开关以及用于显示所述电机26转速的显示器,用于方便使用者直观了解电机26的转速,并将电机26调整至合适的转速。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脚踏板22上设置用于将缺乏自主运动能力和在病后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的老年人的脚部与所述脚踏板22固定的绑带,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扶手部3上设置用于将缺乏自主运动能力和在病后肢体长期处于静止的老年人的手部与所述扶手部3固定的手套,从而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扶手部3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部21上的支撑部31、贯穿设置于所述支撑部31上远离所述外壳部21一端的手摇杆32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摇杆32上的皮带轮33,所述皮带轮33与所述转轴25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如图3-5所示,所述外壳部21内所述支撑部31的下方设置筒形调节架5,所述调节架5上贯穿所述转轴25并通过所述转轴25与所述外壳部21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架5内设置调节块51,所述支撑部31内设置与所述调节块5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固定块311,所述调节块51上设置螺纹孔511,并在其下方设置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块51与所述固定块311之间相对距离的螺栓6。所述调节架5靠近所述外壳部一侧的外壁上设置锁紧部52,所述外壳部21上设置多个圆弧形分布的固定部211,所述锁紧部52与所述固定部211插接配合从而固定所述支撑部31与所述外壳部21的相对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3-5所示,所述锁紧部52包括连接板521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521上的凸块522,所述凸块522内设置限位槽5221,所述限位槽5221内设置滚珠5222以及连接所述滚珠5222和所述限位槽5221底部的弹簧5223;所述固定部211为直径等于所述滚珠5222的直径的圆孔。

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和7所示,所述承载部12靠近所述外壳部21的一侧设置用于通过所述外壳部21运动轨迹的开口121,所述承载部12上所述开口121的另一侧设置驱动杆122,所述驱动杆122与所述外壳部21螺纹连接。所述承载部12内底部设置垂直于所述靠背部11的滑轨123,所述外壳部21上对应滑轨123一侧设置滑块21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6-8所示,所述扶手部3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部21两侧的推杆34、设置于所述外壳部21内并连接相邻所述推杆34的连接轴35以及一端与所述连接轴3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24连接的传动部件36。所述传动部件36包括摆杆361和长连杆362,所述摆杆361一端与所述连接轴3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长连杆362连接,所述长连杆36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23连接,所述连杆23与所述转盘24的连接处远离所述转盘24的中心。所述摆杆361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长连杆362长度的三分之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