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094发布日期:2018-08-10 19:2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们工作繁忙,经常会长时间的进行劳作,无论是手工工作者还是电脑上班一族,经常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手工工作者主要是通过双手来完成工作,长时间进行机械运动会导致肌肉酸痛,电脑族也是一样,经常维持一个姿势会使得局部供血不足,手脚、腰部酸痛,长久下去会很容易导致骨科疾病的发生。一些中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经常会拿一个活血球在手中把玩,经常活动手臂对预防老年病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老年人,比如手脚不够利索的,手臂运动会显得特别的吃力,他们更需要人工手臂按摩或者自动化手臂按摩来实现手臂的血液流通,达到锻炼的目的。现有人工手臂按摩方式主要为通过对手臂肌肉进行按摩,使得手臂肌肉放松,缓解手臂疼痛,但是在这种人工手臂按摩方式存在按摩力度和按摩位置不均匀、工作效率低等缺陷,同时人工按摩会会增加服务者的负担,常时间按摩会导致服务者肌肉局部肌肉酸痛影响他人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它使用、携带均方便,劳动强度较低,按摩力度均匀且可以进行调节,适宜推广使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包括手掌模型,所述手掌模型后端设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包括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安装筒、连接套筒和偏心轮安装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筒外部设有绑带,所述偏心轮安装架位于驱动装置安装筒与连接套筒之间,所述手掌模型前端安装有手指模型,所述手指模型包括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所述第一指节铰接在手掌模型上,所述第二指节铰接在第一指节自由端,所述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内均开设有第一绳孔,所述手掌模型侧端安装有拇指模型,所述手掌模型内开设有第二绳孔和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部安装有行进装置,所述行进装置包括行进辊和换向传动机构,所述换向传动机构与行进辊传动连接,所述换向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有行进牵引绳和换向牵引绳,所述连接套筒安装有换向调节装置,所述换向调节装置通过换向牵引绳与换向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偏心轮安装架上安装有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轮轴、偏心轮和从动链轮,所述偏心轮轴安装于偏心轮安装架上,所述偏心轮可调节安装在偏心轮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安装于偏心轮轴上,所述偏心轮上开设有线槽,所述驱动装置安装筒底部穿设有牵引主绳,所述牵引主绳于驱动装置安装筒外部设有固绳夹,所述第一绳孔和第二绳孔内穿设有指节牵引绳,所述指节牵引绳与一端与牵引主绳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指节连接,所述行进牵引绳与牵引主绳连接,所述牵引主绳卡设于线槽内,所述驱动装置安装筒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从动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

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第驱动装置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时卡设于线槽内的牵引主绳发生偏移,由于牵引主绳一端通过固绳夹固定于驱动装置安装筒外部、另一端连接指节牵引绳和行进牵引绳,在偏移过程中牵引主绳将拉动指节牵引绳和行进牵引绳,指节牵引绳被牵扯时带动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移动实现爪握动作,行进牵引绳被牵扯时通过换向传动机构带动行进辊转动,带动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在肢体上移动。

进一步,所述换向传动机构包括滑轨、齿板、离合换向架和齿轮组,所述滑轨顶端铰接在第一安装腔的腔顶,所述第一安装腔于滑轨底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滑轨底端卡设于活动槽内,所述活动槽于滑轨后端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滑轨为横截面呈c形的管状结构,所述齿板上设有与滑轨匹配的滑动卡柱,所述滑动卡柱活动卡设于滑轨内,所述滑轨内部于滑动卡柱上端设有第一限位弹簧,所述行进牵引绳穿过第一限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活动卡柱上,所述齿轮组包括安装在手掌模型上的齿轮芯轴,所述齿轮芯轴两端均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齿轮芯轴上套设有两个套管,所述两套管一端均设棘轮、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轮与齿板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外径小于第三传动齿轮的外径,所述两棘轮均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两棘轮于内壁均设环设有棘齿、且两棘轮上的棘齿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靠近棘轮一端同轴心设有传动棘柱,所述棘柱均设有棘爪安装槽,所述棘爪安装槽内铰接有棘爪、且棘爪与棘爪安装槽槽底之间安装有第二限位弹簧,所述两传动棘柱上安装的棘爪方向相反,所述离合换向架设于齿板与第二传动齿轮之间,所述离合换向架包括离合架和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与齿板和第二传动齿轮可分离啮合;

这样的结构设计,当换向齿轮与齿板和第二传动齿轮分离时,行进牵引绳带动齿板沿滑轨滑动,齿板带动第三传动齿轮转动,与第三传动齿轮连接的棘轮转动、棘齿卡住棘爪带动棘柱转动,由于棘柱固定在第一传动齿轮上,棘柱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跟随转动,即,第三传动齿轮转动时可带动第三传动齿轮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行进辊转动,第三传动齿轮回转时与第三传动齿轮连接的棘轮同时回转,棘齿将无法卡住棘爪,第三传动齿轮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不在转动,行进辊随之停止;

当换向齿轮与齿板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时,齿板在换向齿轮的作用下移动与第三传动齿轮脱离,行进牵引绳带动齿板沿滑轨滑动,齿板通过换向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此时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换向齿轮脱离时第三转动齿轮的转动反向相反,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的棘轮转动、棘齿卡住棘爪带动棘柱转动,棘柱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跟随转动,即,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可带动第二传动齿轮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行进辊转动、且行进辊的转动方向与换向齿轮脱离时行进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传动齿轮回转时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的棘轮同时回转,棘齿将无法卡住棘爪,第二传动齿轮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不在转动,行进辊随之停止。

进一步,所述离合架包括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所述换向齿轮安装于第二u形架上,所述第二u形架底端固定设有两连接架,所述第一u形架顶端于连接架对应位置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架底端设有限位块、连接架穿设于连接槽内,所述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限位块的宽度尺寸小于连接槽的宽度尺寸,所述第一u形架于连接槽开口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第三绳孔和第四绳孔,所述第一u形架上于第四绳孔位置对应的第一过孔,所述换向牵引绳一端固定在限位块上、另一端自第三绳孔穿出再由第四绳孔穿入经第一过孔穿出手掌模型与调节装置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调节装置在调节时对换向牵引绳一端进行牵拉,换向调节绳另一端将跟随移动,即,换向调节绳拉动限位块通过连接架带动第二u形架上升,使换向齿轮上升与第二传动齿轮和齿板啮合,调节机构松开换向牵引绳时,在拉簧的作用下第二u形架下降,换向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与齿板分离。

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前端开设有拉杆安装槽、底端开设有收纳腔、顶端开设有扳机安装槽,所述拉槽安装槽内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扳机安装槽内安装有扳机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杆座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调节座上,所述杆座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调节杆固定安装在杆座上,所述第一转轴于收纳腔内设有第一调节齿轮,所述收纳腔内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调节齿轮和卷线盘,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和第一调节齿轮传动啮合,所述卷线盘位于第二调节齿轮下端,所述调节座于收纳腔前端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调节牵引绳穿过第二过孔固定在卷线盘上,所述扳机机构包括限位钩、顶杆和压片,所述限位钩铰接在扳机安装槽内,所述限位钩包括设于后端的接触台和设于前端的挂钩,所述顶杆于接触台上端穿设在调节座上,所述顶杆穿入拉杆安装槽内一端套设有第三限位弹簧、顶杆底端设有弹簧限位片,所述压片安装在顶杆顶部;

这样的结构设计,扳动调节杆时第一转轴转动通过第一调节齿轮带动第二调节齿轮转动,卷线盘跟随转动对换向牵引绳进行收卷,使换向牵引绳另一端对限位块进行牵拉,直至调节杆卡入限位钩内使换向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和齿板啮合;按动压片使顶杆下降将接触台下压挂钩上升解除对调节杆的限制,调节杆回位卷线盘回转松开换向牵引绳,可使换向齿轮脱离齿板和第二传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偏心轮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偏心轮轴穿设于调节槽内、且穿入调节槽部分为与调节槽宽度匹配的四棱柱结构,所述偏心轮上设有多个卡孔组,所述卡孔组包括分别位于调节槽两端的两个卡孔,所述偏心轮轴于偏心轮一侧固定设有磁钢块,所述磁钢块上固定设有与卡孔组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设于卡孔内,所述磁钢块与偏心轮磁性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外力可使偏心轮与磁钢快分离,此时可将偏心轮可沿调节槽调节偏心轮的位置,再将将定位柱卡入对应的卡孔内使偏心轮与磁钢快再次连接,可对偏心轮的偏心距进行调节。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源、小型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小型驱动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减速器降低偏心轮的转动速度,延长骨科肢体按摩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由于骨科肢体按摩设备按摩速度较快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进一步,所述第一指节上的第一绳孔为通孔,所述第二指节上的第一绳孔为盲孔,所述第一绳孔均为铰接点的下部,所述指节牵引绳于第一绳孔内与第二指节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指节牵引绳连接于第二指节内部,牵扯效果较好,同时避免牵引绳暴露在第二指节外部,按摩时对使用者带来不适。

进一步,手掌模型后端设有主绳孔,所述第二绳孔于主绳孔一端与主绳孔连通,所述指节牵引绳一端固定在第二指节上、另一端分别经第二绳孔汇聚于主绳孔内与牵引主绳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各指节牵引绳均设有独立的绳孔,避免指节牵引绳相互影响。

进一步,所述手掌模型前端和第一指节前端均开设有铰接槽,所述第一指节后端与第二指节后端均设有指节连接柱,所述第一节指节的铰接连接柱于铰接槽内铰接在手掌模型上、且铰接方式为轴铰接,所述第一指节与手掌模型铰接处的铰接轴于铰接连接柱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指节和手掌模型连接,所述第二指节上的铰接连接柱于第一指节前端的铰接槽内铰接在第一指节上、且铰接方式为轴铰接,所述第二指节与第一指节铰接处的铰接轴于铰接连接柱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刚度大于第二扭簧的刚度;

这样的结构设计,在指节牵引绳拉动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完成一次爪握动作后,当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失去指节牵引绳的拉力后,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下,第一指节和第二指节自行展开,且第一扭簧的刚度大于第二扭簧的刚度,在抓握时第二指节的行程将大于第一指节的行程,使的骨科肢体按摩动作更接近手工按摩,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效果。

进一步,所述手掌模型和手指模型外部均保覆有硅胶层;这样的结构设计,可提高按摩舒适性和美观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有手掌模型和手指模型通过驱动装置、牵引主绳和指节牵引绳可使指节模型实现爪握,模拟按摩时手指动作可对肢体进行按摩;

2、牵引主绳卡设在偏心轮外部的线槽内,通过调节偏心轮在偏心轮轴上的位置可调节偏心距,调节偏心轮转动时牵引主绳的位移量,进而改变指节模型爪握动作的行程,使按摩力度和按摩设备位移量均可进行调节;

3、牵引主绳还连接有行进装置,在按摩过程中,行进装置在牵引主绳的作用下可带动手掌模型进行移动;由于偏心轮在转动时牵引主绳的位移量不变,因此通过牵引主绳带动的行进装置的位移量不变,可使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对肢体进行均匀按摩;

4、通过换向传动机构可调节行进装置的移动方向,使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在肢体上进行往复移动,减轻使用者负担;

5、轻便小巧,方便使用和携带,按摩过程中对使用体力消耗极小,减轻了使用者负担,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手掌模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行进装置的爆炸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换向传动机构棘轮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图5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图5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离合换向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离合换向架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图14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实施例中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手掌模型1、铰接槽11、第二绳孔12、第一安装腔13、手指模型2、拇指模型21、第一指节221、第二指节222、第一绳孔23、安装筒3、绑带31、连接套筒32、驱动装置安装筒33、偏心轮安装架34、固线夹37、牵引主绳38、调节装置4、调节座41、拉杆安装槽42收纳腔43、扳机安装槽44、第二过孔45、行进装置5、行进辊51、滑轨52、齿轮芯轴531、套管532、棘柱533、棘轮534、棘齿5341、第二传动齿轮535、第三传动齿轮536、棘爪安装槽5361、棘爪537、第二限位弹簧538、第一传动齿轮539、离合换向架54、第一u形架541、连接槽5411、第二u形架542、换向齿轮543、连接架544、限位块5441、第三绳孔5412、第四绳孔5413、拉簧545、齿板55、偏心机构6、偏心轮轴61、偏心轮62、调节槽63、卡孔64、磁钢块65、从动链轮66、线槽67、传动链7、扳机机构8、限位钩81、挂钩811、接触台812、顶杆82、压片83、调节机构9、杆座91、调节杆92、第一转轴93、第一调节齿轮94、第二转轴95、第二调节齿轮96、卷线盘9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1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包括手掌模型1,手掌模型1后端设有安装筒3,安装筒3包括固定连接的驱动装置安装筒33、连接套筒32和偏心轮安装架34,驱动装置安装筒33外部设有绑带31,偏心轮安装架34位于驱动装置安装筒33与连接套筒32之间,手掌模型1前端安装有手指模型2,手指模型2包括第一指节221和第二指节222,第一指节221铰接在手掌模型1上,第二指节222铰接在第一指节221自由端,第一指节221和第二指节222内均开设有第一绳孔23,手掌模型1侧端安装有拇指模型21,手掌模型1内开设有第二绳孔12和第一安装腔13,第一安装腔13内部安装有行进装置5,行进装置5包括行进辊51和换向传动机构,换向传动机构与行进辊51传动连接,换向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有行进牵引绳和换向牵引绳,连接套筒32安装有换向调节装置4,换向调节装置4通过换向牵引绳与换向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偏心轮安装架34上安装有偏心机构6,偏心机构6包括偏心轮轴61、偏心轮62和从动链轮66,偏心轮轴61安装于偏心轮安装架34上,偏心轮62可调节安装在偏心轮轴61上,从动链轮66固定安装于偏心轮轴61上,偏心轮62上开设有线槽67,驱动装置安装筒33底部穿设有牵引主绳38,牵引主绳38于驱动装置安装筒33外部设有固绳夹37,第一绳孔23和第二绳孔12内穿设有指节牵引绳,指节牵引绳与一端与牵引主绳38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指节222连接,行进牵引绳与牵引主绳38连接,牵引主绳38卡设于线槽67内,驱动装置安装筒33内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从动链轮66之间设有传动链7;

在使用时,使用绑带31将本按摩设备捆绑于手腕处,使手指能轻松接触调节机构4,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牵引牵引主绳38穿出驱动装置安装筒33一端的穿出长度并使用固线夹将牵引主绳38固定,调节手指模型2的初始抓握状态,然后打开驱动电机的电源开关,使驱动电机工作通过传动链7带动偏心轮62转动,偏心轮62转动时卡设于线槽67内的牵引主绳38发生偏移,牵引绳38拉动指节牵引绳和行进牵引绳,指节牵引绳被牵扯时带动第一指节21和第二指节22移动实现爪握动作,行进牵引绳被牵扯时通过换向传动机构带动行进辊51转动,带动骨科肢体按摩设备在肢体上移动。

按摩设备的移动,如图3~10所示,换向传动机构包括滑轨52、齿板55、离合换向架54和齿轮组,滑轨52顶端铰接在第一安装腔13的腔顶,第一安装腔13于滑轨52底端开设有活动槽,滑轨52底端卡设于活动槽内,活动槽于滑轨52后端设有支撑弹簧,滑轨52为横截面呈c形的管状结构,齿板55上设有与滑轨52匹配的滑动卡柱,滑动卡柱活动卡设于滑轨52内,滑轨52内部于滑动卡柱上端设有第一限位弹簧,行进牵引绳穿过第一限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活动卡柱上,齿轮组包括安装在手掌模型1上的齿轮芯轴531,齿轮芯轴531两端均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539,齿轮芯轴531上套设有两个套管532,两套管532一端均设棘轮334、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传动齿轮535和第三传动齿轮536,第三传动轮536与齿板55啮合,第一传动齿轮535的外径小于第三传动齿轮536的外径,两棘轮334均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两棘轮534于内壁均设环设有棘齿5341、且两棘轮534上的棘齿5341方向相反,第一传动齿轮539靠近棘轮536一端同轴心设有传动棘柱533,棘柱533均设有棘爪安装槽5361,棘爪安装槽5361内铰接有棘爪537、且棘爪537与棘爪安装槽5361槽底之间安装有第二限位弹簧538,两传动棘柱533上安装的棘爪537方向相反,离合换向架54设于齿板55与第二传动齿轮535之间,离合换向架54包括离合架和换向齿轮543,换向齿轮543与齿板55和第二传动齿轮535可分离啮合;

在使用过程中,当换向齿轮543与齿板55和第二传动齿轮535分离时,通过行进牵引绳带动齿板55沿滑轨52向上滑动,齿板55带动第三传动齿轮536顺时针转动,与第三传动齿轮536连接的棘轮534顺时针转动、棘齿5341卡住棘爪537带动棘柱533顺时针转动,由于棘柱533固定在第一传动齿轮539上,棘柱533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539也将顺时针转动,即,第三传动齿轮536顺时针转动时可带动第三传动齿轮536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539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行进辊51逆时针转动使按摩设备后退;行进牵引绳回位时齿板55在第一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带动第三传动齿轮536逆时针转动时与第三传动齿轮536连接的棘轮534同时逆时针转动,棘齿5341将无法卡住棘爪537,第三传动齿轮536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539不在转动,行进辊51随之停止,当齿板55上升时行进辊51再次逆时针转动带动按摩设备继续后退;

当换向齿轮543与齿板55和第二传动齿轮535啮合时,换向齿轮543卡入齿板55与第二传动齿轮535之间,使滑轨52移动齿板55与第三传动齿轮536脱离,行进牵引绳带动齿板55沿滑轨52向上滑动,齿板55带动换向齿轮543顺时针转动使第二传动齿轮535逆时针转动,与第二传动齿轮535连接的棘轮534逆时针转动、棘齿5341卡住棘爪537带动棘柱533逆时针转动,棘柱533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539逆时针转动,即,第二传动齿轮535转动时可带动第二传动齿轮535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539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行进辊51顺时针转动,带动按摩设备前进,齿板55下降第二传动齿轮535回转时与第二传动齿轮535连接的棘轮534同时回转,棘齿5341将无法卡住棘爪537,第二传动齿轮535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539不在转动,行进辊51随之停止,齿板55再次上升时,行进辊51再次带动按摩设备前进。

移动方向控制,如图13~17所示,离合架包括第一u形架541和第二u形架542,换向齿轮543安装于第二u形架542上,第二u形架542底端固定设有两连接架544,第一u形架542顶端于连接架544对应位置设有连接槽5411,连接架544底端设有限位块5441、连接架544穿设于连接槽5411内,第一u形架541和第二u形架542之间连接有拉簧545,限位块5441的宽度尺寸小于连接槽5411的宽度尺寸,第一u形架541于连接槽5411开口端设有挡块,挡块上开设有第三绳孔5412和第四绳孔5413,第一u形架541上于第四绳孔5413位置对应的第一过孔,换向牵引绳一端固定在限位块5441上、另一端自第三绳孔5412穿出再由第四绳孔5413穿入经第一过孔穿出手掌模型1与调节装置4连接;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座41,调节座41前端开设有拉杆安装槽42、底端开设有收纳腔43、顶端开设有扳机安装槽44,拉槽安装槽42内安装有调节机构9,扳机安装槽44内安装有扳机机构8,调节机构9包括调节杆92、杆座91和第一转轴93,第一转轴93穿设于调节座41上,杆座91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93上,调节杆92固定安装在杆座91上,第一转轴93于收纳腔43内设有第一调节齿轮94,收纳腔43内穿设有第二转轴95,第二转轴95上设有第二调节齿轮96和卷线盘97,第二调节齿轮96和第一调节齿轮96传动啮合,卷线盘97位于第二调节齿轮96下端,调节座41于收纳腔43前端开设有第二过孔45,调节牵引绳穿过第二过孔45固定在卷线盘97上,扳机机构8包括限位钩81、顶杆82和压片83,限位钩81铰接在扳机安装槽44内,限位钩81包括设于后端的接触台812和设于前端的挂钩811,顶杆82于接触台812上端穿设在调节座41上,顶杆82穿入拉杆安装槽42内一端套设有第三限位弹簧、顶杆82底端设有弹簧限位片,压片83安装在顶杆82顶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按摩装置前进时,扳动调节杆92时第一转轴93转动通过第一调节齿轮94带动第二调节齿轮96转动,卷线盘97跟随转动对换向牵引绳进行收卷,使换向牵引绳另一端对限位块5441进行牵拉,换向调节绳拉动限位块5441通过连接架544带动第二u形架542上升,使换向齿轮543上升与第二传动齿轮535和齿板55啮合,齿板55与第二传动齿轮535传动连接、与第三传动齿轮536脱离;需要使按摩装置后退时,按动压片83使顶杆82下降将接触台812下压挂钩811上升解除对调节杆92的限制,调节杆92回位卷线盘92回转松开换向牵引绳,在拉簧545的作用下第二u形架542下降,换向齿轮543与第二传动齿轮535与齿板55分离,齿板55与第二传动齿轮535脱离、与第三传动齿轮536传动连接。

按摩力度的调节,如图18所示,偏心轮62上开设有调节槽63,偏心轮轴61穿设于调节槽63内、且穿入调节槽63部分为与调节槽63宽度匹配的四棱柱结构,偏心轮62上设有多个卡孔组,卡孔组包括分别位于调节槽63两端的两个卡孔64,偏心轮轴61于偏心轮62一侧固定设有磁钢块65,磁钢块65上固定设有与卡孔组相匹配的定位柱,定位柱穿设于卡孔64内,磁钢块65与偏心轮62磁性连接;

调节时,通过外力可使偏心轮62与磁钢快65分离,此时可将偏心轮62可沿调节槽63调节偏心轮62的位置,再将将定位柱卡入对应的卡孔64内使偏心轮62与磁钢快65再次连接,完成偏心轮62的偏心距进行调节。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骨科肢体按摩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