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4413发布日期:2018-07-07 04:2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体内缝合器。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通过自然腔道和开口,可避免以往一些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或微创手术所造成的损伤。

依内镜,可进行诊断、切除、引流等,但缝合(使用常规手术缝针)仍是问题:(软式)内镜不具备腹腔镜手术操作件的刚硬度,而体内欲被缝合的组织有松软且不固定,很难准确进针、拔针、打结,即便进针了,又很难准确控制进针的深度以防过浅的松动和过深的穿透(消化管腔内穿透管腔外组织而污染),即便进针了,又很难拔针或连续拔针或连续进针,即便拔针了,又很难牢固打结。

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度高的内镜手术缝合技术及其器械的报道,目前尚属罕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体内缝合器,且生物相容的并至少有一个进针件的体内缝合器。

制备生物相容的体内缝合器,至少有一个进针件,可有针道(隙)、线仓、推栓、拉栓、耳杆、线缝、外接操纵单元等,使用时可用常规的缝针,还可调节进针深度、调节针孔距离、孔距间组织可随之隆起,安装在软式内镜进入体内,也可安装或拆分在特制的推送器上,整体或局部可折叠或/和扭转或/和翻转或/和弯曲或/和其他变形及其任意组合,经机体自然腔道或/和开口进入体内,也可按公知技术置入胶囊体进入体内、遥控智能操作,在粘膜表面或深部、器官表面或深部、其他组织表面或深部进行缝合与闭合或其他部位及方式的缝合与闭合,诸如侧侧缝合、端端缝合、端侧缝合、造口关闭、血管关闭、血管缝合、肠系膜缝合、薄组织等缝合与闭合,缝合方式可以间断或连续缝合及闭合、并联或串联或交叉或重复或绕圈及其他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通过缝线打结引导结构和/或直接和/或预设线结在体内打结,也可在体外打结后引导到体内局部,也可用免打结缝线、自粘合缝线、自封缝线等。体内缝合器及其针线的移动可源自瞬间和/或柔缓和/或间断和/或持续或/和其他及其任意组合的发力或/和推拉装置;体内缝合器还可引导针线或/和金属丝或/和各种聚合物或/和各类粘附剂或/和医用胶或/和弹力件或/和抗扭筋或/和其他及其任意组合,可用打结器或/和打结钳或/和机械手或/和金属夹或/和高分子聚合物夹或/和粘合或/和热合或/和其他物理或/和化学的或/和生物的方法固定或/和闭合针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可经自然腔道或/和开口在体内表面或深部进行缝合(进针、拔针、打结),可运用常规的手术缝针,且能控制进针深度和针孔距离,尤其是仅依托软式内镜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号所表示的部件或部位为:1-针道;2-线仓;3-推栓;4-拉栓;5-耳杆;6-小脚;7-大脚;8-内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对应常规的手术缝针尺寸,契合卡扣常规内镜远端(先端帽)或内镜导向关节的附近(兼顾操作与视野及其调整)及常规内镜的使用确定圆柱型的直径或类立方型或马蹄状(可使局部组织非损伤隆起)的宽度与长度,且生物相容,若内镜远端直径小于本缝合器宽度,也可将其设置为可90°或其他角度折返,进入体内也可c型平面垂直于内镜先端纵径以从边侧监视;3d打印(金属材质也可激光雕饰),内有进针和出针孔道,孔道深度的确定包含缝针头部进入出针孔道下缘时缝针的尾部仍在出针孔道的下缘。进针可依赖进针件(带线;可板状,可圆柱状,可立方状,可内侧弧型),进针件铆接弹力件,弹力件双叠扣件扣接内镜钳道中的改装活检钳(或不改装,只要能拉动并释放和压回弹力件),经食管进入体内,当缝合器底部置附在胃幽门部或十二指肠等组织表面时,活检钳拉动一叠扣件,即弹力释放,弹力件瞬间推进缝针进入进针孔道、穿过组织、转回入出针孔道,活检钳拉动二叠扣件,即回压弹力件,以备下一针的缝合。内镜的另一个钳道接续出针件(改装的活检钳,或不改装,也可预设线结),出针件近端预设线结,远端吻接缝针,若间断缝合,出针件拔出缝针,穿过预设的线结,抽紧打结,若连续缝合,则通过内镜目测移位,缝针由出针件进入进针孔,再释放弹力件,开始下一针的缝合,如此往复,至最后一针穿过线结,抽紧打结。通过局部滑动或折叠或扭转或、翻转或弯曲等,进针的深度、进出针孔的距离可设计成可调的,孔距间组织可随之隆起。针道(隙)的弧度、直径、长度、宽度等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同时制备对应该调整的缝针。

实施例2

按现有的手术缝针尺寸相应注塑,安设在类常规消化道推送器的远端,内有进针孔道和出针孔道,底部有卡角移靴,进针可依赖进针件(带线;可钟摆型),进针件铆接弹力件,出针孔对接出针件(预设线结),进针件、弹力件、出针件的操作柄置于推送器的近端,推送器除了远端之外,均为生物相容的金属或生物相容的微小口径高分子聚合物,也便于随后置入常规内镜的同步观察(或将操作炳安装在内镜近端侧)。经直肠或子宫颈进入体内,底部置附在体内置附在横结肠或降结肠或输卵管等组织表面,释放弹力,即瞬间推进缝针进入进针孔道、穿过组织、转回入出针孔道,出针件拔出缝针,穿过预设的线结(可预设在缝线打结引导结构内),即可抽紧打结,若连续缝合,则卡压卡角移靴,准确移动缝合器,缝针或由钟摆进针件推入进针孔,或由出针件嵌入进针孔,再释放弹力件,如此往复,至最后一针穿过线结,抽紧打结,也可按现有技术在体外打结后引导到体内局部。也可用机械手打结。

实施例3

缝合器上部有对应手术常规缝针的弧形针道(也可调整,并制备对应该调整的缝针)和线仓,针道腹侧或边侧有波浪状线缝(波浪状的幅度与大小适于缝线出仓和针道、但缝针不落出),下部的两脚,进针侧可为斜面类锥形小脚(以便垂直进针),出针侧可为大脚(中央喇叭口,以便出针时拾针)。针道中段附近将针道设置为大喇叭状,中央可有数根单向喇叭状尖蕊便于缝针进入针道,大喇叭状底部接续进针件后面的小喇叭内陷以更利于出针后的拾针。进针孔道进针可依赖进针件(推栓),推栓可位于针道内,沿针道推动缝针通过进针孔道进入体内组织、穿过组织、转回入出针孔道;进针端,可预设线结。推栓中央有针孔,推栓后面有小喇叭状内陷,推栓可左右(或上下)裂开,推栓的上下(或左右)各有一耳杆,耳杆接拉线,拉紧拉线时,进针件即夹紧,初始操作者可尽量将推栓往针尖靠以更利于进针。出针孔道出针可依赖出针件(拉栓),拉栓中央有针孔,拉栓可左右(或上下)裂开,拉栓的上下(或左右)各有一耳杆,耳杆接拉线,并可外接操纵单元,拉紧拉线时,拉栓即夹紧,也可依赖回复的推栓夹住针尖端,接续拉出缝针,出针端可预设线结,缝针带着缝线穿过预设的线结,抽紧打结。在出针端和针道大喇叭状处之间有线仓,当拾针经针道大喇叭状底部回落入推栓后,拉栓继续往返出针端以拉出缝线,并将缝线置入线仓。线仓也可为开放式(也可不用线仓)。推栓与拉栓的动力可来自弹性件的瞬间发力也可依钟摆式进针件或活检钳的拉力等其他助力。操作时可安装在内镜上,也可组合或拆分安装在特制的推送器上或全部安装在特制的推送器上,也可按公知技术置入类胶囊体进入体内、遥控智能操作,若用软式内镜,将缝合器扣入双钳道内镜的钳道1,呈问号状;内镜钳道2有拉线控制推栓,另有拉线的控制拉栓;内镜经食道进入体内,在体内缝合部位,滑行缝合器,使内镜位于缝合器针道顶部中央,呈衣叉状(可以依赖推栓和拉栓的拉线调整),也可c型平面垂直于内镜先端部纵径以从缝合器边侧监视缝合,其他角度利于视野视力与操作均可。经食管进入体内,大脚先落,至胃底部局部组织轻微隆起后再落小脚,小脚的底面局部斜面恰好与组织接近垂直,便于进针。体外拉线,推动推栓使缝针沿针道进入进针端,突破组织表层,继续推针;当出针端显露缝针时,移动拉栓至缝针附近,钳住缝针,移动到推栓附近,松开,缝针即顺势入针道;缝针进入针道后,再拉回拉栓至出针端,至出针端后,再将缝线夹紧拉至线仓,喇叭状尖蕊使缝线只能往一个方向(前方)移动;若连续缝合,如此往复移动,可将尾端缝线逐步拉入紧挨针道的线仓,或在连续缝合时,当下一针拔针后,先提扭小脚,使缝线经线缝落出针道,再提扭大脚,使缝线落出线仓和针道其他部分。也可将座件两脚各自冠状分开,缝合器下放时分开,提起时并拢,即夹住两端的线头。出针端的大脚,附有线剪。大脚提起即夹紧缝针尖部,拔针;大脚复原盖在粘膜,即略打开大脚,缝针通过线仓进入针道。第一针和最后一针之间的各针缝合距离,可通过内镜目测移位,也可结合移靴移位连续缝合。c型或马蹄状的出针端的脚,附有线剪,拉至适宜时,大脚内侧线剪剪短缝线;也可将c型或马蹄状的两脚冠状线分开,下放时分开,提起时并拢,即夹住两端的线头,分别由大脚和小脚夹住,旋转180°,如是打结。还可用金属夹或/和高分子聚合物夹或/和其他的方法固定或/和闭合针线。也可在体外打结后引导到体内。

实施例4

双桨式钟摆进针件(带线)。钟摆式进针件的a端,将针尾部分或全部卡扣在进针件里面,钟摆式进针件的b端(类似双叶螺旋桨的另一叶桨,两叶的中心位于接近缝针弧形的内侧圆心点)连接改装的内镜活检钳,经子宫颈进入体内,拉动活检钳,使钟摆式进针件的b端运动,受钟摆式进针件b端的撬动,钟摆式进针件的a端就顺势圆弧形地推动卡扣在进针件里缝针,于是缝针按设定准确进入输卵管组织。出针件拔出缝针,穿过预设的线结,即可抽紧打结。钟摆式进针件的运动也可依赖于微电机。双桨式钟摆进针件也可接用弹力件。

实施例5

单桨式钟摆进针件(带线)。将针尾部分或全部卡扣在进针件钟摆式进针件里面,钟摆式进针件的离心端(钟摆式进针件的支点端,位于接近缝针弧形的内侧圆心点),连接改装的内镜活检钳,经气管进入体内,拉动活检钳,使钟摆式进针件就圆弧形地推动卡扣在进针件里缝针,于是缝针按设定准确进入气管或肺部或其他组织。出针件拔出缝针,穿过预设的线结(可预设在缝线打结引导结构内),即可抽紧打结。也可将单桨式钟摆进针件设置为可滑动,当钟摆式进针件推送缝针后,钟摆式进针件的离心端即滑向中心端,此时钟摆式进针件的原离心端就成新的中心端,原中心端就成新的离心端,新的离心端就接续拔出缝针,穿过预设的线结,即可抽紧打结。完成打结后,可再复原离心端与中心端,再进行下一针的缝针推进。钟摆式进针件的运动也可依赖于微电机。单桨式钟摆进针件也可接用弹力件。

实施例6

进针端的缝线经打结引导结构(类似于阴刻凹版)使缝线形成外科单手打结半套边,出针端穿过该打结半套边,两端均用活检钳或改装的活检钳或特制的推送器并以座件为支点,拉紧缝线以打结,同样,出针端的缝线经打结引导结构使缝线形成外科单手打结半套边,进针端穿过该打结半套边,两端再用活检钳或改装的活检钳或特制的推送器并以座件为支点,拉紧缝线再打结,期间,也可座件全部旋转180°或隔断部分旋转180°以利于打紧第二个结(避免滑结、假结等)。以座件为支点,就可拉紧缝线以打结,而不会游离、不会单独直接牵扯组织。经力学测定,在用生理盐水润湿缝线的情况下,该拉力>150n。

实施例7

制备专用培养基,毒性试验的细胞为v79细胞,将其加入6孔板中,24h培养至对数生长,制备本样品的浸提液,浸提比率为0.1g/ml,mem05培养基稀释,制备大跨度的4个浓度组,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制备33.3/ml细胞悬液,以每孔3ml细胞悬液量加入6孔板中,孵育24h,吸弃培养基,每孔加入2ml浸提液,平行制备3孔,孵育6d,第8d吸弃培养基,pbs洗涤,甲醇固定,5%giemsa染色,集落形成率≥对照组70%。

实施例8

同品系3只雄性健康白化兔,体重2.57±0.43kg,实验前24h剪除两侧脊柱毛发,制备本样品极性和非极性浸提液,按gb/t16886.10规定注射,观察各注射点周围皮肤,按标准记分系统评判实验部位和对照部位皮肤红斑和水肿记分值,结果显示最终记分<1.0。

实施例9

10周龄cba/ca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2种浸提液各1组,2种阳性对照各1组,空白组1组。25µl/d小鼠双耳背侧,持续3d,于最后1次记录体重,iv标记物,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实验样品si<3.0,阳性对照≥3.0。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包含相同的现有技术,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