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置针瞄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728发布日期:2018-07-27 18:3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牵引置针瞄准器。



背景技术:

下肢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常常伴随皮肤软组织损伤(擦皮伤或张力性水泡等),需要皮肤条件允许后择期手术治疗。为使骨折断端达到初步复位,防止下肢短缩、神经血管损伤以及减轻软组织肿胀,需先行下肢骨牵引治疗,骨牵引分为:跟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和股骨髁上牵引。各种牵引需在特定位置垂直下肢轴线水平置入适当大小斯式针一枚。然而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采用人眼判断置针方向,斯式针的置入往往存在角度的偏差,且置针后不宜拔出再次置针,偏斜的斯氏针严重影响下肢牵引效果,且引起患者患肢持续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牵引置针瞄准器,以解决传统由于人眼判断置针方向所产生的角度偏差,从而影响下肢牵引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骨牵引置针瞄准器,包括一对分体式的固定组件,一对固定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伸缩结构,所述的伸缩结构由两根稳定滑动杆和一根贯穿牵引组件的螺钉组成;所述的一对固定组件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可供斯式针通过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设置有空心螺栓。

所述的空心螺栓的内径大小与不同粗细的斯式针相匹配。

本发明可保证斯式针的精确定位,并且可随不同的骨骼牵引术调节组件间开口的宽度。有助于提高骨牵引的效果,恢复骨干力线,提高临床操作的精度,减少医源性骨损伤,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为骨牵引置针瞄准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组件,2、稳定滑动杆,3、螺钉,4、空心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骨牵引置针瞄准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对分体式的用于固定骨头的固定组件1,一对固定组件1的下端设置有两根稳定滑动杆2和一根贯穿组件的螺钉3组成的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将一对相对独立的固定组件1连接在一起,通过螺钉3的滑动可将牵引组件1间开口宽度进行调节;一对固定组件1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带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可供斯式针通过的螺纹孔通道,一侧通道为进针点,一侧通道为出针点,螺纹孔上设置有空心螺栓4,该空心螺栓4可拆卸,根据所需要的斯氏针型号,选择不同内径大小的空心螺栓4,保证斯氏针的水平置入。

本发明一种骨牵引置针瞄准器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将斯式针通道定位于进针点和出针点的皮肤标记处,于该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尖刀于进针点破皮,根据牵引部位的肢体宽度调节伸缩机构至合适的开口宽度,通过把手调整瞄准器,使其水平并垂直下肢力线,拧紧锁紧螺母,固定瞄准器及把手。然后,将所需尺寸的斯式针通过相同尺寸内径的空心螺栓从进针点的斯式针通道穿入,穿骨后,从另一侧的出针通道穿出,最后将斯式针通道两侧上的空心螺栓取出,撤出瞄准器,从而完成整个置针过程。该过程可保证进针角度和方向的精确性,避免了操作者手眼配合的误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骨牵引置针瞄准器。包括一对分体式的固定组件,一对固定组件的下端设置有伸缩结构,伸缩结构由两根稳定滑动杆和一根贯穿固定组件的螺钉组成;一对固定组件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可供斯式针通过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设置有空心螺栓。本发明可保证斯式针的精确定位,并且可随人骨调节固定组件开口的宽度。有助于提高骨牵引的效果,恢复骨干力线,提高临床操作的精度,减少医源性骨损伤,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苏云;王峰;孟祥俊;董新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2.24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