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723发布日期:2018-07-27 18: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膝关节炎胫骨截骨部位进行撑开,保持内侧皮质完整不断裂的装置,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下肢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指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有关节肿胀、积液,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55岁以上人群中x线片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者约60%,其中35%--50%有临床表现。老年患者膝关节炎膝关节内翻时,应力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部分,并使发生在膝内侧的退行性改变进展加速,对于这种情况,胫骨上端高位截骨术是常见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术中常常会因骨皮质断裂而严重影响胫骨整体稳定性,则需要长的接骨板进行支撑固定,否则容易出现医源性胫骨干骨折移位问题。额外放置的接骨板会造成额外的手术切口、软组织损伤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术后切口感染和功能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加重患者医疗负担。

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能够在术中达到骨皮质完整不断裂,则可以单纯在截骨缝隙中置入骨块或高分子填充物形成内侧支撑而不需要另外的接骨板固定。由于骨质往往都有惰性,不进行暴力截骨,就有可能实现内侧皮质不断裂。但是迄今为止,如何保护内侧皮质惰性,使之不会脆性破裂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成为影响不使用接骨板必须要进行突破的关键,亟待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这种渐进撑开器可以在术中对截骨缝隙实施渐进式缓慢撑开,保持内侧皮质在术中完整不断裂,为后续手术操作提供基础条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它包括上撑开板、下撑开板、撑开座、套管、螺旋拉杆、撑开连杆、撑开板转轴、拉杆转轴、连杆转轴,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分别为长方形平板,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板面平行相对放置,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长方形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由撑开板转轴相连接,撑开座的前端分别通过连杆转轴与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后端相连接,撑开连杆的一端与连杆转轴相连接,撑开连杆的另一端拉杆转轴相连接,撑开座的后端与套管的前端相连接,套管的后部有螺纹,螺旋拉杆位于套管内,螺旋拉杆的前部与后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螺旋拉杆的前端穿过撑开座,螺旋拉杆的前端有轴孔,拉杆转轴与螺旋拉杆的轴孔为转动配合,螺旋拉杆的后部有螺纹与套管后部的螺纹相匹配。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撑开座由底板和两个侧板组成,底板和侧板均为长方形板,底板的板面一侧与上撑开板、下撑开板的后端相对,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底板与上撑开板、下撑开板相对的一侧,两个侧板分别与底板的两端垂直平行焊接连接,两个侧板上分别有滑动槽,两个连杆转轴平行,两个连杆转轴的两端分别嵌在两个侧板的滑动槽中,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后端两侧分别有轴孔与两个连杆转轴的两端相连接,底板的板面的另一侧与套管的一端垂直连接,底板的板面与套管相对处有圆孔,圆孔与套管的内径相匹配,螺旋拉杆的前端穿过底板的圆孔与拉杆转轴相连接。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撑开连杆有四个,每个侧板一侧有两个撑开连杆,每一侧的两个撑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上下两个连杆转轴的一端为转动连接,四个撑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拉杆转轴与螺旋拉杆的前端相连接。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螺旋拉杆的前部的后端面上有凹孔,凹孔的侧壁有垂直与螺旋拉杆轴向的顶销,螺旋拉杆的后部的前端有凸出的圆台,圆台的直径与螺旋拉杆前部后端面的凹孔的内径相匹配,圆台插入到凹孔中,圆台的圆周有凹槽,凹孔侧壁上的顶销前端嵌入到凹槽中,顶销与凹槽为滑动配合。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两个侧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上滑动槽和下滑动槽,上撑开板连接的连杆转轴的两端分别嵌在上滑动槽中,下撑开板连接的连杆转轴的两端分别嵌在下滑动槽中。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拉杆转轴的中间与螺旋拉杆的前端为转动配合连接,四个撑开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拉杆转轴为转动配合,两个侧板一侧的两个撑开连杆的一端分别位于螺旋拉杆的两侧。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两侧分别有挡板,挡板为三角形,挡板分别与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下边缘垂直连接,挡板的三角形尖端位于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前端撑开板转轴处,挡板的后端的宽度与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相对并拢的最小距离相等。

上述保持内侧皮质不断裂的胫骨截骨后渐进撑开器,所述螺旋拉杆的杆体后端连接转动把手,转动把手套在螺旋拉杆的杆体后端,转动把手通过螺栓与螺旋拉杆的杆体后端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的前端放入截骨缝隙中,转动螺旋拉杆,螺旋拉杆带动撑开连杆的外端向两侧移动,撑开连杆将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向两侧撑开,使截骨缝隙逐渐增大,达到恢复关节面平整及正常下肢力线的效果。在撑开截骨缝隙的过程中,螺旋拉杆采用渐进式缓慢转动,并反复转动,一进一退使骨缝逐渐撑开,保证内侧皮质不会因为突然的暴力而断裂。

本发明是胫骨截骨复位的首创,可以在术中对截骨缝隙实施渐进式缓慢撑开,保持内侧皮质在术中完整不断裂,以便达到单纯在截骨缝隙中置入骨块或高分子填充物形成内侧支撑而不需要另外的接骨板固定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解决了目前没有解决的防止内侧皮质脆性破裂的问题,值得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撑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螺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上撑开板1、下撑开板2、撑开座3、套管4、螺旋拉杆5、撑开连杆6、撑开板转轴7、拉杆转轴8、连杆转轴9、底板10、侧板11、滑动槽12、上滑动槽13、下滑动槽14、凹孔15、顶销16、圆台17、凹槽18、挡板19、转动把手20、胫骨21、截骨缝隙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由上撑开板1、下撑开板2、撑开座3、套管4、螺旋拉杆5、撑开连杆6、撑开板转轴7、拉杆转轴8、连杆转轴9、挡板19、转动把手20组成。

图1、2、3、4、5、6显示,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分别为长方形平板,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板面平行相对放置,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长方形的长度方向前端由撑开板转轴7相连接,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可以绕撑开板转轴7相两侧张开,使截骨缝隙22增大。

图1、4显示,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两侧分别有挡板19,挡板19为三角形,挡板19分别与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下边缘垂直连接,挡板19的三角形尖端位于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前端撑开板转轴7处,挡板19的后端的宽度与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相对并拢的最小距离相等。挡板19的作用是插入截骨缝隙中时避免各种组织进入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之间的空隙中。

图1、2、3、4、5、6显示,撑开座3由底板10和两个侧板11组成,底板10和侧板11均为长方形板。底板10位于上撑开板1、下撑开板2的后方,底板10的板面一侧与上撑开板1、下撑开板2的后端相对。两个侧板11分别位于底板10与上撑开板1、下撑开板2相对的一侧,两个侧板2分别与底板10的两端垂直平行焊接连接,两个侧板2上分别有滑动槽12,两个连杆转轴9平行嵌在滑动槽12中。

图1、2、3、4、5、6显示,滑动槽12分别由上滑动槽13和下滑动槽14组成。两个侧板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上滑动槽13和下滑动槽14,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后端两侧分别有轴孔与两个连杆转轴9相连接,上撑开板1连接的连杆转轴9的两端分别嵌在上滑动槽13中,下撑开板2连接的连杆转轴9的两端分别嵌在下滑动槽14中。两个连杆转轴9可以在上滑动槽13和下滑动槽14中上下滑动,两个连杆转轴9上下滑动时即可带动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的后端分别上下移动,使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以撑开板转轴7为轴向两侧张开。

图1、2、3、4、5、6显示,撑开座3的底板10的板面的另一侧与套管4的一端垂直连接,底板10的板面与套管4相对处有圆孔,圆孔与套管4的内径相匹配,套管4的后部有螺纹。

图1、2、3、4、5显示,螺旋拉杆5位于套管4内,螺旋拉杆5的前端穿过撑开座3的底板10的圆孔,螺旋拉杆5的后部有螺纹与套管4后部的螺纹相匹配,螺旋拉杆5的杆体后端连接转动把手20,转动把手20套在螺旋拉杆5的杆体后端,转动把手20通过螺栓与螺旋拉杆5的杆体后端相连接。

图7显示,螺旋拉杆5为两体结构,螺旋拉杆5的前部与后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螺旋拉杆5的前部的后端面上有凹孔15,凹孔15的侧壁有垂直与螺旋拉杆5轴向的销孔。螺旋拉杆5的后部的前端有凸出的圆台17,圆台17的直径与螺旋拉杆5前部后端面的凹孔15的内径相匹配,圆台17插入到凹孔15中,圆台17可以在凹孔15中转动。圆台17的圆周有凹槽18,顶销16的前端穿过凹孔15侧壁上的销孔嵌入到凹槽18中,顶销16与凹槽8为滑动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是螺旋拉杆5的前部和后部之间连接且可以相对转动,在旋转螺旋拉杆5后端的转动把手20时,可以使螺旋拉杆5沿着套管4的内孔螺纹旋转并前后移动,而螺旋拉杆5前端不会发生转动,只能前后移动。

图3、6显示,螺旋拉杆5的前端有轴孔,拉杆转轴8穿在轴孔中,拉杆转轴8与螺旋拉杆5的轴孔为转动配合。在螺旋拉杆5前端前后移动时,螺旋拉杆5可以带动拉杆转轴8前后移动,使得拉杆转轴8带动撑开连杆6前后移动。

图3、6显示,撑开连杆6有四个,每个侧板11一侧有两个撑开连杆6,每一侧的两个撑开连杆6的一端分别与上下两个连杆转轴9的一端为转动连接,四个撑开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拉杆转轴8与螺旋拉杆5的前端相连接。螺旋拉杆5可以带动拉杆转轴8前后移动。

图3、6显示,拉杆转轴8的中间与螺旋拉杆5的前端为转动配合连接,两个侧板11一侧的两个撑开连杆6的一端分别位于螺旋拉杆5的两侧。

图8显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如下:

首先,在胫骨21的截骨线外侧形成后将撑开器的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前端缓慢插入截骨缝隙22中;

然后,缓慢转动螺旋拉杆5后端的转动把手20,螺旋拉杆5沿着套管4的内孔螺纹旋转并向后移动,螺旋拉杆5带动拉杆转轴8向后移动,使得拉杆转轴8带动撑开连杆6的内侧端向后移动;

四个撑开连杆6的外侧端连接的两个连杆转轴9分别沿着上滑动槽13和下滑动槽14向外侧移动,两个连杆转轴9分别带动所连接的上撑开板1和下撑开板2后端以撑开板转轴7为轴向两侧张开,使截骨缝隙22逐渐增大;

撑开至恢复正常下肢力线,停止旋转螺旋拉杆5;

如此反复转动,一进一退使截骨缝隙22逐渐撑开,保证内侧皮质不会因为突然的暴力而断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