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111发布日期:2018-08-24 19:5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患者胸腔成像分析时,需要通过mr核磁共振装置进行扫描检查,以往的检查装置无法针对胸腔进行专门成像扫描,由于核磁共振容易对患者身体造成辐射,如果不能专门对胸腔进行检测,容易对患者皮下组织造成伤害,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而且以往的检查装置不能灵活的进行调节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体去移动,在进行后期维修保养过程中,变得繁琐复杂,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胸腔部位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清洁卫生,功能齐全的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装置主体上设有平行挡板底座,平行挡板底座上设有背部支撑垫,背部支撑垫右侧设有颈部支撑枕,颈部支撑枕内部设有磁疗枕芯,平行挡板底座前侧设有装置开关槽,装置开关槽内设有调频开关,装置开关槽右侧设有排线外接槽,排线外接槽右侧设有双管接线槽,双管接线槽内设有接线孔,平行挡板底座内侧设有平行滑轨,平行滑轨内设有胸腔共振装置罩,胸腔共振装置罩上侧设有调频旋钮,调频旋钮上侧设有固定圈,胸腔共振装置罩前侧设有排线内接槽,排线内接槽内设有排线,排线内设有多条线管;

胸腔共振装置罩前后两侧设有滑块插槽,滑块插槽内设有定位滑条,胸腔共振装置罩内侧设有穴位感应槽,穴位感应槽内设有磁疗探头,磁疗探头上设有探头感应孔,胸腔共振装置罩内部设有锥形集成装置,锥形集成装置上侧设有控制接线触点和变电接线触点,控制接线触点与信号控制线连接,信号控制线与集成主板连接,集成主板上设有感应器和间接反馈器,变电接线触点与电流线连接,电流线与变电箱连接,变电箱内部设有电流反应仓,电流反应仓内设有变电通道,锥形集成装置内部设有离子反射柱,离子反射柱内部设有离子放大通道,离子放大通道上设有过滤吸附层,锥形集成装置下侧设有接触反应面;

装置主体前侧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上设有遮尘挡板,矩形凹槽与遮尘挡板之间设有活动轴和合页片,遮尘挡板上设有拉手,遮尘挡板下侧设有锁撑,矩形凹槽下侧设有锁槽,矩形凹槽内部设有操控区,操控区内设有数据显示屏,数据显示屏右侧设有选择按钮,选择按钮之间设有功能按钮,选择按钮右侧设有定时调节旋钮,定时调节旋钮上设有旋柄;

装置主体右侧设有弯管插槽,弯管插槽内设有u型弯管,u型弯管上设有操控把手,操控把手上设有挡圈,弯管插槽下侧设有导线口,导线口与导线连接,导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电源适配器与电源插头连接;

装置主体下侧设有支撑腿,支撑腿下侧设有滚轮护罩,滚轮护罩下侧设有滚轮活动轴,滚轮活动轴上设有橡胶滚轮;

装置主体内部设有纤维缓冲垫,纤维缓冲垫上设有分隔带,分隔带之间设有缓释口,纤维缓冲垫下侧设有核磁传导装置,核磁传导装置右侧设有反馈外接槽,反馈外接槽内设有传导线,传导线与控制主板连接,控制主板上设有集成芯片,核磁传导装置内部设有传导通道,传导通道下侧设有加热层,加热层内设有核磁离子混合层,核磁传导装置下侧设有多个通管,通管下侧设有核磁离子发生装置,核磁离子发生装置上设有聚合圈,聚合圈内设有分散孔,核磁离子发生装置右侧设有跳频线,跳频线与极变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颈部支撑枕上设有按摩条纹。

作为优选,所述调频旋钮侧面设有防滑竖路。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显示屏外侧设有钢化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操控把手外侧设有橡胶皮套。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适配器上设有电路保护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腿之间设有横向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护罩上设有刹车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胸腔部位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清洁卫生,功能齐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胸腔共振装置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装置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胸腔磁共振检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在装置主体1上设有平行挡板底座2,平行挡板底座2上设有背部支撑垫3,背部支撑垫3右侧设有颈部支撑枕4,颈部支撑枕4内部设有磁疗枕芯5,平行挡板底座2前侧设有装置开关槽6,装置开关槽6内设有调频开关7,装置开关槽6右侧设有排线外接槽8,排线外接槽8右侧设有双管接线槽9,双管接线槽9内设有接线孔10,平行挡板底座2内侧设有平行滑轨11,平行滑轨11内设有胸腔共振装置罩12,胸腔共振装置罩12上侧设有调频旋钮13,调频旋钮13上侧设有固定圈14,胸腔共振装置罩12前侧设有排线内接槽15,排线内接槽15内设有排线16,排线16内设有多条线管17。

如图2所示,胸腔共振装置罩12前后两侧设有滑块插槽18,滑块插槽18内设有定位滑条19,胸腔共振装置罩12内侧设有穴位感应槽20,穴位感应槽20内设有磁疗探头21,磁疗探头21上设有探头感应孔22,胸腔共振装置罩12内部设有锥形集成装置23,锥形集成装置23上侧设有控制接线触点24和变电接线触点25,控制接线触点24与信号控制线26连接,信号控制线26与集成主板27连接,集成主板27上设有感应器28和间接反馈器29,变电接线触点25与电流线30连接,电流线30与变电箱31连接,变电箱31内部设有电流反应仓32,电流反应仓32内设有变电通道33,锥形集成装置23内部设有离子反射柱34,离子反射柱34内部设有离子放大通道35,离子放大通道35上设有过滤吸附层36,锥形集成装置23下侧设有接触反应面37。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前侧设有矩形凹槽38,矩形凹槽38上设有遮尘挡板39,矩形凹槽38与遮尘挡板39之间设有活动轴40和合页片41,遮尘挡板39上设有拉手42,遮尘挡板39下侧设有锁撑43,矩形凹槽38下侧设有锁槽44,矩形凹槽38内部设有操控区45,操控区45内设有数据显示屏46,数据显示屏46右侧设有选择按钮47,选择按钮47之间设有功能按钮48,选择按钮48右侧设有定时调节旋钮49,定时调节旋钮49上设有旋柄50。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右侧设有弯管插槽51,弯管插槽51内设有u型弯管52,u型弯管52上设有操控把手53,操控把手53上设有挡圈54,弯管插槽51下侧设有导线口55,导线口55与导线56连接,导线56与电源适配器57连接,电源适配器57与电源插头58连接。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下侧设有支撑腿59,支撑腿59下侧设有滚轮护罩60,滚轮护罩60下侧设有滚轮活动轴61,滚轮活动轴61上设有橡胶滚轮62。

如图3所示,装置主体1内部设有纤维缓冲垫63,纤维缓冲垫63上设有分隔带64,分隔带64之间设有缓释口65,纤维缓冲垫63下侧设有核磁传导装置66,核磁传导装置66右侧设有反馈外接槽67,反馈外接槽67内设有传导线68,传导线68与控制主板69连接,控制主板69上设有集成芯片70,核磁传导装置66内部设有传导通道71,传导通道71下侧设有加热层72,加热层72内设有核磁离子混合层73,核磁传导装置66下侧设有多个通管74,通管74下侧设有核磁离子发生装置75,核磁离子发生装置75上设有聚合圈76,聚合圈76内设有分散孔77,核磁离子发生装置75右侧设有跳频线78,跳频线78与极变器79连接。

在进行胸腔部位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时,患者平躺在背部支撑垫3,颈部通过颈部支撑枕4进行支撑,将胸腔共振装置罩12两侧的滑块插槽18在平行滑轨11内滑动调节至合适位置,调节胸腔共振装置罩12上侧的调频旋钮13进行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成像分析,将电源插头58接通电源后,通过操控装置主体1前侧矩形凹槽38内操控区45内部的选择按钮48和定时调节旋钮49,胸腔共振装置罩12内部磁疗探头21进行工作,锥形集成装置23内部的离子反射柱34进行离子发生传播,通过变电箱31的变电刺激后经过离子放大通道35放大到接触反应面37,装置主体1内部核磁离子发生装置75产生核磁离子到达通管74后,经过核磁传导装置66内部核磁离子混合层73混合反应后经过传导通道71到达纤维缓冲垫63,对患者胸腔进行核磁离子共振成像处理。

所述颈部支撑枕4上设有按摩条纹80。这样设置,可以按摩患者头部神经,增大患者舒适性。

所述调频旋钮13侧面设有防滑竖路81。这样设置,可以增大手部与调频旋钮13的接触面积,方便调节使用。

所述数据显示屏46外侧设有钢化护膜82。这样设置,减少外界对数据显示屏46造成磨损,延长使用使用寿命。

所述操控把手53外侧设有橡胶皮套83。这样设置,可以增大手部握力,更加有力的进行操控移动本装置。

所述电源适配器57上设有电路保护器84。这样设置,可以当内部电路发生短路时进行及时的断电处理。

所述支撑腿59之间设有横向拉杆85。这样设置,可以增大装置稳定性,防止支撑腿59发生变形。

所述滚轮护罩60上设有刹车条86。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装置在停稳时的稳定性,更加安全的进行操作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