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敏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101发布日期:2018-09-07 23:2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敏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自身免疫程度的不断进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变应原既是过敏性疾病促发的主要因素,又是痊愈后诱发过敏性疾病反复发的重要原因。

变应原种类繁多,花粉是其中重要的变应原之一。为了找出患者对多种花粉中的具体哪种花粉类型过敏,需要对患者进行应变原皮肤点刺试验,也即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最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最常用的确定过敏原的方法。进行过敏原检测的具体操作为:

(1)患者取坐位,双手臂放松放于桌面,用酒精消毒受试者双前臂屈侧皮肤后,等待至皮肤血流恢复正常;

(2)将阳性对照液、阴性对照液、各种变应原浸液依次滴在已消毒的双前臂屈侧皮肤上,每两滴之间应相距一定距离,以防止反应红晕互相融合;

(3)点刺时,避开患者的血管,将点刺针透过液滴,垂直刺入皮肤,尽可能不刺出血,对每种试液应更换新的点刺针;

(4)一段时间后,用棉签拭去皮肤上的残留液,不要混合相邻液滴;

(5)观察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变应原及阳性对照的风团大小来确定患者对变应原的反应强度,最终确定患者的过敏原。

现有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点刺针是过敏原检测所用的主要设备,容易使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并且,使用点刺针容易刺破皮肤造成感染;

(2)变应原浸液的剂量难以控制,浸液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造成结果不准确;

(3)使用点刺针进行点刺试验过程中,点刺操作需要依次进行,造成检测过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过敏原检测装置存在的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多次点刺检测,缩短检测过程耗时的过敏原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敏原检测装置,包括点刺组件和用于容置检测用液体的容置组件,所述点刺组件与所述容置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点刺组件包括固定部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多个测试头,多个所述测试头能够同时进行点刺操作,所述容置组件包括多个容置槽,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所述容置槽与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所述测试头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的板件,所述测试头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板件相对的两侧壁面上,或者,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板件的一个侧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杆件结构,所述杆件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板件相对的两侧壁面上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所述固定部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测试头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竖向设置,所述测试头与所述杆件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连接件包括杆件结构,所述杆件结构包括在所述板件的一个侧壁面上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所述侧壁面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测试头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竖向设置,所述测试头与所述杆件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连接件包括紧固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板件的一个侧壁面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测试头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n排m列所述杆件结构,位于同一排上的所述杆件结构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平行,位于同一列上的所述杆件结构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120°,位于同一列上的所述杆件结构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或者,

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n排m列所述连接杆,位于同一排上的所述连接杆相互平行,位于同一列上的所述连接杆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测试头包括与所述杆件结构或连接杆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尖齿,多个所述尖齿在所述连接板上均布设置。优选地,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圆形板或方形板;和/或,

所述尖齿沿竖向延伸,所述尖齿的长度为2mm±0.5mm。

优选地,所述点刺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定位卡槽,所述容置组件包括设定位柱,所述定位卡槽能够卡在所述定位柱上,以将所述点刺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置组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容置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纳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西林瓶。

优选地,所述点刺组件由有机玻璃、压克力材料或树脂材料采用注塑方式加工成型。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度量尺,所述测量尺用于对过敏反应性状进行度量,所述度量尺包括一侧边具有度量刻度的直尺,所述直尺的另一侧边具有多个半径不同的半圆缺口,所述度量尺由软质透明塑料加工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具有点刺组件和容置组件,点刺组件上具有多个测试头,容置组件具有多个容置槽,同一排上的多个容置槽与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测试头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测试头能够同时分别蘸取多个容置槽中放置的不同的变应原浸液,而后同时点刺患者的皮肤,大大加快了过敏原检测的效率,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痛苦。使用本发明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不仅方便、快捷、方便,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的交叉干扰,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点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测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容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度量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板件与杆件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板件与连接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1.点刺组件,11.固定部,111.板件,12.测试头,121.连接板,122.尖齿,13.杆件结构,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杆,133.第三连接杆,14.定位卡槽,15.连接杆,16.把手,2.容置组件,21.底座,22.容置槽,23.定位柱,3.度量尺,3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临床上过敏原皮试检测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本发明描述过程中的上下左右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包括点刺组件1和用于容置检测用液体的容置组件2,所述点刺组件1能够从所述容置组件2中蘸取进行过敏原检测用的试剂,而后使用点刺组件1对患者进行点刺试验,也即进行过敏原检测试验。其中,所述点刺组件1包括固定部11和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1上的多个测试头12,所述测试头12与所述固定部11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11包括长度沿横向延伸的板件111,所述板件111的宽度沿竖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杆件结构13,所述杆件结构13包括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杆132,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与所述固定部11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相对所述固定部11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32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的第二端与所述测试头12相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所述杆件结构13设置在所述板件111在厚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与和其固定连接的所述侧壁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为60°的夹角。所述第二连接杆132沿竖向延伸,也即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板件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测试头12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为了尽可能多地在一次点刺过程中进行多种过敏原的检测,所述固定部11上设置有2排5列所述杆件结构13,也即所述固定部11上设置有10组杆件结构13,每个所述杆件结构13上设置有一个测试头12,也即所述固定部11上设置有十个测试头12。为了保证在进行过敏原检测过程中测试头12点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位于同一排上的所述杆件结构13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相互平行。为了进一步加强杆件结构13的稳定性,位于同一列上的所述杆件结构13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之间的夹角为120°,位于同一列上的所述杆件结构13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33。位于同一列上的两个杆件结构13的两个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三连接杆133共同形成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结构,加强了点刺组件1的整体稳定性,进而保证点刺组件1不会在对患者进行点刺过程中发生断裂或移位等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测试头12包括与所述杆件结构13相连接的连接板121,具体地,所述连接板12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32相连,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多个尖齿122,多个所述尖齿122在所述连接板121上均布设置。优选地,所述连接板121为圆形板或方形板,比如所述连接板121可以为直径为2mm的圆形板,也可以为长和宽均为2mm的正方形板。所述尖齿122沿竖向延伸,所述尖齿122的长度为2mm±0.5mm,优选地,所述尖齿122的数量为9至13个,更加优选地,所述尖齿122的数量为11个。为了保证所述点刺组件1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述点刺组件1由有机玻璃、压克力材料或树脂材料采用注塑方式加工成型,方便进行加工生产,且使用过程中易于进行消毒。

所述容置组件2包括底座2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的容置槽22,所述容置槽22具有多个,所述容置槽22为圆形槽,所述容置槽22用于容纳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西林瓶,因此,所述容置槽22的尺寸应略大于放入其中的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西林瓶的瓶子的直径。所述底座21的形状没有限制,优选为方形。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所述容置槽22与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所述测试头12一一对应设置。以保证位于同一排上的所述测试头12能够同时从所述容置槽22中蘸取点刺用的液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上设置有2排5列容置槽22。当需要进行测试的过敏原项目较多时,可以将两个底座合并进行使用,组合成具有4排5列容置槽22的组合底座,进而与所述点刺组件1配合使用。在所述容置槽22中,根据治疗人员的使用习惯或医院的相关规定,可分别在所述容置槽22中放入不同的标准化变应原浸液以及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以保证过敏原检测过程中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比如可以在2排5列的容置槽22中分别放入白桦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英国梧桐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圆柏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洋白蜡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大籽蒿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三裂叶豚草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葎草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地肤花粉标准化变应原浸液,以及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由于能够将西林瓶直接放入到所述容置槽22中,有效避免了在更换应变原浸液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的可能,更加干净卫生,方便快捷。

为了避免点刺组件1和容置组件2在不使用时丢失,所述点刺组件1和所述容置组件2能够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点刺组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部11上的定位卡槽14,所述容置组件2包括设定位柱23,所述定位卡槽14能够卡在所述定位柱23上,以将所述点刺组件1固定在所述容置组件2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定位卡槽1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弯曲的片状结构,所述定位卡槽14与所述点刺组件1一起注塑成型。在不使用点刺组件1时,可以通过定位卡槽14和定位柱23将所述点刺组件1固定在所述定位柱23上,在进行固定时,所述点刺组件1的测试头12应朝向,以避免其他人员在不了解情况的状况下被测试头12刺伤。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时,从固定柱23上取下所述点刺组件1备用,在所述容置组件2中根据需要在所述容置槽22中放入检测需要的标准化变应原浸液、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以方便在检测过程中进行使用。操作人员用手指捏住所述点刺组件1的固定部11,将所述点刺组件1的测试头12浸入到所述容置槽22中蘸取检测所需的溶液,然后将点刺组件1贴靠在患者的前臂内侧,用力按压所述固定部11,将所述测试头12上的溶液滴于患者的前臂内侧的皮肤上并使所述测试头12的尖齿122轻微的刺入患者的皮肤中。完成上述操作后移开点刺装置,10至20mins后对患者点刺部位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对过敏原出现过敏反应。操作人员使用肉眼对患者点刺部位进行判断,如果点刺处的皮肤反应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阴性(-),若出现皮丘,且周围有红晕,则为阳性反应。反应大于阴性对照,小于组胺对照1/2者为弱阳性(+)。反应大于等于组胺对照的1/2且小于1倍者为阳性(++),反应大于等于组胺对照的1倍且小于2倍者为强阳性(+++)。反应大于等于组胺对照的2倍者为极强阳性(++++)。

使用本本实施例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过程中,操作方便、快速、通用性强,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对过敏原进行精确定量。该过敏原检测装置的点刺组件能够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另外,该过敏原检测装置的测试头不易扎破皮肤,深度适当,点刺过程中疼痛感低,容易渗透变应原,提高诊断效能。

实施例2

为了方便对检测过后患者的皮肤反应进行观察,判断患者是否对过敏原过敏并进一步判断过敏的严重程度,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还包括度量尺3,所述测量尺3用于对过敏反应性状进行度量,所述度量尺3包括一侧边具有度量刻度的直尺,所述直尺的另一侧边具有多个半径不同的半圆缺口31,优选地,所述半圆缺口31的直径分别为3mm、5mm、7mm、9mm、11mm、13mm由左至右依次排列。为了便于观察,所述度量尺由软质透明塑料加工制成。由于所述度量尺3由软质材料制成,能够根据患者胳膊的形状进行弯曲,更好地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特别是测量不规则风团时,可保证测量时度量尺3紧密贴合皮肤,减小测量误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还包括尺寸调节环,所述尺寸调节环为具有一定高度的环状结构,所述尺寸调节环能够放入到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以对所述容置槽的内径尺寸进行调节。所述尺寸调节环具有多个型号,所述不同型号的尺寸调节环的厚度不同。比如所述容置槽的直径为3mm,当其中不放入尺寸调节环时,所述容置槽中能够放置标准5ml容积的西林瓶。当所述容置槽中放置厚度为2mm的尺寸调节环时,所述容置槽中的尺寸调节环的内部能够放置标准2ml容积西林瓶。

本实施例中的过敏原检测装置能通过尺寸调节环对所述容置槽中的内径尺寸进行调节,提高了过敏原检测装置的通用性,方便配合各种尺寸和容积的西林瓶进行使用,使得检测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板件111为一薄板,所述板件111的厚度在竖向方向延伸,杆件结构13固定在所述板件111的下侧壁面上。所述杆件结构132包括两排第一连接杆131,每一排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与所述板件111的下侧壁面之间呈60°夹角,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32,所述第二连接杆132与测试头(图中未示出)一一对应设置。位于同一列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13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杆133,以增强所述杆件结构的强度,保证检测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板件111是一个薄板,不方便操作人员抓取。因为,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将所述测试头进入到测试液中蘸取测试液,同时也方便对患者进行点刺操作,在所述板件111的上表面上设置一个把手16,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连接件包括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杆15,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板件111的一个侧壁面,所述连接杆15与测试头(图中未示出)一一对应设置,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5设置在所述板件111的下壁面上,所述紧固件可以是螺钉、螺栓、铆钉等常规紧固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板件111之间还可以使用比如双面胶、强力胶等连接层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方便装置使用,同时也为了减轻装置重量、简化装置的结构,所述连接杆沿竖向方向延伸。另外,为了方便对固定部进行抓取,在所述板件111的上壁面或侧壁面上设置把手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