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制推液速度的医疗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1026发布日期:2018-08-21 15:5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一种限制推液速度的医疗注射器。



背景技术:

医疗注射器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药物导入器材,因其使用后一般不会引起病人的其他不良症状,也不会造成较大疮口,故而被广泛地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但是,在一些特定药物的注射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的影响,需要放慢给药速度即注射速度,以免引起病人较强的不适感或局部过敏反应;另外,在进行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时,注射速度过快会使病人感到明显的疼痛感,并会导致局部鼓包、发硬,容易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担忧和烦恼;而一旦注射后伴随有较长时间的疼痛和局部不适,会使病人对注射治疗产生严重的排斥情绪,不利于今后对其进行同类治疗手段的实施。

尽管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会尽量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但是由于目前药物注射主要由人工进行实施,因此对于注射速度和力度的控制难以统一和量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局部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限制推液速度的医疗注射器,以解决现有药物注射器的注射速度和力度难以控制,导致病人可能出现严重的疼痛和局部不适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针筒、针头、活塞和第一推杆,所述的针头置于针筒的左端,针筒上有水平设置并互相平行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活塞可滑动地置于第一内腔内,第一推杆的左端与活塞连接,构成第一推杆带动活塞在第一内腔内滑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一推杆上装有与第一推杆同轴设置的圆盘,圆盘置于活塞的右侧,圆盘的外缘面上开设有沿圆盘的轴线径向设置并呈圆周分布的多个滑槽,滑槽内有弹簧和可滑动的滑块,圆盘上有与第一推杆同轴设置的可转动的凸轮,滑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圆盘的轴线方向滑动并与凸轮的外缘面挤压接触,当凸轮在圆盘上转动时,凸轮推动滑块向远离圆盘轴线的方向滑动并与第一内腔的内壁挤压接触;所述的第二内腔内有与第一推杆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左端安装有置于第二内腔内的涡扇,涡扇与第二内腔同轴设置并可在第二内腔内滑动,涡扇左右两侧的第二内腔内的气体经涡扇的涵道流通,第一推杆的右端和第二推杆的右端经置于针筒右侧的压柄连接,压柄上有与第一推杆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和与涡扇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构成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时转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一推杆上套装有与第一推杆同轴设置的可转动的套筒,套筒的左端与凸轮连接,套筒的右端与第一齿轮连接,构成第一齿轮与凸轮同步转动的结构;所述的涡扇与第二齿轮经传动轴同轴连接。

发明结构巧妙,操作简单,根据注射速度的变化,滑块与针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变化,实现注射速度的有效限制,无论施加在压柄上的推力如何增加,始终有相应增大的摩擦阻力来减小注射速度的增速,使注射速度不会产生突然性的大范围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a-a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给出,本发明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针筒1、针头2、活塞3和第一推杆4,所述的针头2置于针筒1的左端,针筒1上有水平设置并互相平行的第一内腔5和第二内腔6,活塞3可滑动地置于第一内腔5内,第一推杆4的左端与活塞3连接,构成第一推杆4带动活塞3在第一内腔5内滑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一推杆4上装有与第一推杆4同轴设置的圆盘7,圆盘7置于活塞3的右侧,圆盘7的外缘面上开设有沿圆盘7的轴线径向设置并呈圆周分布的多个滑槽8,滑槽8内有弹簧9和可滑动的滑块10,圆盘7上有与第一推杆4同轴设置的可转动的凸轮11,滑块10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向圆盘7的轴线方向滑动并与凸轮11的外缘面挤压接触,当凸轮11在圆盘7上转动时,凸轮11推动滑块10向远离圆盘7轴线的方向滑动并与第一内腔5的内壁挤压接触;所述的第二内腔6内有与第一推杆4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二推杆12,第二推杆12的左端安装有置于第二内腔6内的涡扇13,涡扇13与第二内腔6同轴设置并可在第二内腔6内滑动,涡扇13左右两侧的第二内腔6内的气体经涡扇13的涵道流通,第一推杆4的右端和第二推杆12的右端经置于针筒1右侧的压柄14连接,压柄14上有与第一推杆4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15和与涡扇13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传动连接,构成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同时转动的结构;所述的第一推杆4上套装有与第一推杆4同轴设置的可转动的套筒17,套筒17的左端与凸轮11连接,套筒17的右端与第一齿轮15连接,构成第一齿轮15与凸轮11同步转动的结构;所述的涡扇13与第二齿轮16经传动轴18同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凸轮11的外缘面由与滑块10一一对应的多个凸起部和置于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平滑部平滑连接组成,滑块10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向圆盘7的轴线方向滑动并与凸轮11的平滑部挤压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涡扇13与第二推杆12同轴设置,传动轴18可转动地贯穿第二推杆12。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柄14上有第三齿轮19,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同时啮合,构成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经第三齿轮19的传动同时转动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筒1上有置于第二内腔6左侧的单向阀20,外部空气经单向阀20进入第二内腔6。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筒1的右端设有使第一内腔5与针筒1外部连通的第一通孔21和使第二内腔6与针筒1外部连通的第二通孔22。

作为优选,所述的针筒1的右端有外缘凸台23,当进行药液抽取或注射时,外缘凸台23可提供有效的受力支撑。

本发明使用时,首先进行药液抽取操作,以外缘凸台23为受力支撑点,向外拉动压柄14使第一推杆4和第二推杆12分别带动第一活塞3和涡扇13滑动,第一活塞3左侧的第一内腔5内产生负压,药液被吸入第一内腔5,涡扇13左侧的第二内腔6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可经单向阀20进入第二内腔6;同时,第一活塞3右侧的第一内腔5内产生高压使空气经第一通孔21排出,涡扇13右侧的第二内腔6内产生高压使一部分空气经第二通孔22排出,另一部分空气经涡扇13的涵道进入涡扇13左侧的第二内腔6内,上述空气流通过程使得药液抽取过程不会受到第一内腔5和第二内腔6内部气压变化的阻力影响。

当进行药物注射时,利用食指和中指夹住针筒1,以外缘凸台23为受力支撑点,推动压柄14使第一推杆4带动第一活塞3在第一内腔5内滑动,同时,第二推杆12带动涡扇13在第二内腔6内滑动,药物经第一活塞3在外部推力产生的压力作用下被压入针头2内,并经针头2进入人体,此时,由于单向阀20的单向流通特性,涡扇13左侧的第二内腔6内的气体被涡扇13压缩而无法经单向阀20排出,因而该部分压缩气体被迫进入涡扇13的涵道,而由于压缩气体的气压作用,压缩气体在流经涡扇13的涵道时,涡扇13的扇叶受到气压作用而产生运动,从而使涡扇13产生转动,涡扇13转动时,经传动轴18、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9、第一齿轮15和套筒17的传动作用,凸轮11产生转动。

由于弹簧9的弹力,滑块10与凸轮11挤压接触而产生摩擦力,因此欲使凸轮11转动需克服滑块10挤压所产生的摩擦力;当注射速度较小时,涡扇13对第二内腔6内的空气的压缩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气体压缩量较小,涡扇13的扇叶受到的气压较小不足以克服凸轮11与滑块10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涡扇13不产生转动。

当施加在压柄14上的推力增大注射速度增加时,涡扇13对第二内腔6内的空气的压缩速度增大,涡扇13的扇叶受到的气压随之增加并逐渐克服凸轮11与滑块1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涡扇13带动凸轮11产生转动;凸轮11的转动使滑块10与凸轮11的凸起部之间产生摩擦滑动,凸轮11的凸起部推动滑块10向远离圆盘7轴线的方向滑动并对滑块10产生挤压力,滑块10的滑动使滑块10与第一内腔5的内壁挤压接触并产生摩擦力,进而使圆盘7与第一推杆4的移动速度减小,注射速度减小或注射速度的增速减小。

注射速度越快,第二内腔6内的气体压缩速度越快,气压也相应越大,涡扇13产生的转动扭力也相应增大,因而凸轮11的凸起部对滑块10的挤压力增大,滑块10与第一内腔5之间的挤压力随之增大使滑块10与第一内腔5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大,注射速度减小或增速过程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同时,在进行药液注射时,由于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的连通,第一活塞3右侧的第一内腔5和涡扇13右侧的第二内腔6始终与外界空气保持流通,因此该部分腔体内不会因第一活塞3和涡扇13的滑动而产生负压,药液注射过程平顺,不会受到不必要的阻力。

当施加在压柄14上的推力减小使注射速度减慢时,由于滑块10与第一内腔5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或消失,因此注射时的阻力减小或消失,此时即使推力减小,由于不再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因此仍可获得稳定的注射效果,注射速度不会突然产生大幅减小或停止。

本发明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根据注射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涡扇左侧的第二内腔内的气体压缩量不断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气体压力,涡扇的转速和扭力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凸轮施加给滑块的挤压力产生变化,进而改变滑块与针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注射速度的有效限制;同时,由于施加在压柄上的推力越大,滑块与针筒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越大使注射速度减小或增速减小,因此无论施加在压柄上的推力如何增加,始终有相应增大的摩擦阻力来减小注射速度的增速,使注射速度不会产生突然性的大范围变化,不仅可有效减轻注射速度的急剧大范围变化给病人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也可使医护人员不必谨慎地控制推液力度,即便其推液速度在设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也不会使注射速度产生明显变化。

此外,由于注射过程中第二内腔内的压缩气体只能经涡扇的涵道排出,因此通过对涵道大小的设定,可以获得不同的速度限制效果,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