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辅助患者起坐的手术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025发布日期:2018-08-10 19:2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为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妇产科门诊手术椅》(申请号:2016111060787)的分案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辅助患者起坐的手术椅。



背景技术:

妇产科门诊手术,包括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宫颈活检、输卵管通液、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宫颈及外阴小手术等。手术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物,一般操作方式将污物收集到垃圾桶内,然后将垃圾处理掉,并刷洗垃圾桶,这种方式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术后患者较为虚弱,麻醉效果没有完全消除,患者术后起身时会因为体弱无力需要他人帮助,从而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辅助患者起坐的手术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辅助患者起坐的手术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牵引绳、绳辊、齿轮组、限速风机、水管、延时阀门和水箱;所述的主体上表面上后端设有u形孔,所述的u形孔内设有抽拉板,u形孔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抽拉板左右边缘相适应的滑道;u形孔的下方设有收集桶,收集桶的内腔连接下水道;所述的主体上表面上后端两侧设有腿托;所述的主体上表面前半部分为可移动背板,所述的可移动背板后边缘与主体相铰接;可移动背板上方设有绳辊,绳辊上缠绕牵引绳,牵引绳一端从绳辊上垂下与可移动背板前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加速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所述的绳辊与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限速风机上同轴固定连接一齿轮,绳辊通过加速齿轮组连接限速风机;所述的水管包括上水管和下水管,上水管首端连接自来水管,末端连接水箱,下水管首端连接水箱,末端连接收集桶;上水管内设有水轮机,水轮机主轴通过所述的减速齿轮组连接所述的绳辊;上水管设有手动阀门;上水管与下水管之间设有延时阀门;所述的延时阀门包括两个子阀门,即一号阀门和二号阀门;所述的子阀门包括壳体、阀芯、二号弹簧和单向阀;所述的壳体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的阀芯包括上活塞、下活塞和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固定连接在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通过上活塞与下活塞将子阀门内部分成上、中、下三个腔;所述的上活塞和下活塞上分别设有竖直细孔,通过竖直细孔连通上腔、中腔与下腔,其中一号阀门内竖直细孔直径大于二号阀门竖直细孔直径;上腔内设有二号弹簧,通过二号弹簧给阀芯向下的弹力;所述的壳体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下水管与水箱连接段的末端连接一号阀门的进水口,一号阀门的出水口连接二号阀门的进水口,下水管与收集桶连接段的首端连接二号阀门的出水口;其中一号阀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自然状态时中腔位置处,二号阀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位于自然状态时下活塞位置处,下活塞的竖直厚度分别大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直径;壳体上端设有排水口,排水口处设有单向阀,其中单向阀使水只能由上腔内流出,排水口通过单向阀连接下水管,其中连接处位于下水管的一号阀门进水口与水箱之间;两个壳体下端设有高压水口,高压水口连接上水管,其中连接处位于手动阀门与水轮机之间。

上述的绳辊处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齿轮,通过该齿轮与绳辊所固定连接的齿轮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能够辅助患者完成起、坐过程;

2、无需耗电;

3、能够自动延时冲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延时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延时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中,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主体3、牵引绳5、绳辊8、齿轮组、限速风机6、水管、延时阀门13和水箱12。为便于叙述,设定患者躺在主体3上时,头部所在的方向为前,脚部所在的方向为后;水管及阀门内按照水流方向设定首、末。

所述的主体3上表面上后端设有u形孔46,所述的u形孔46内设有抽拉板14,u形孔46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抽拉板14左右边缘相适应的滑道,通过滑道的作用,所述的抽拉板14可以在u形孔46内前后拉动。u形孔46的下方设有收集桶16,收集桶16的内腔连接下水道。当抽拉板14向后拉动一段距离后,抽拉板14的前端形成一开孔,手术产生的污物从该孔流进收集桶16内。所述的主体3上表面上后端两侧设有腿托48,用来放置小腿和脚部。

所述的主体3上表面前半部分为可移动背板4,所述的可移动背板4后边缘与主体3相铰接,从而可移动背板4可围绕其后边缘转动。

可移动背板4上方设有绳辊8,绳辊8上缠绕牵引绳5,牵引绳5一端从绳辊8上垂下与可移动背板4前边缘固定连接。

所述的齿轮组包括加速齿轮组7和减速齿轮组10,所述的绳辊8与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限速风机6上同轴固定连接一齿轮,绳辊8通过加速齿轮组7连接限速风机6,所述的加速齿轮组7包括一对或多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所述的齿轮对中靠近绳辊8的齿轮直径大于靠近限速风机6的齿轮直径,从而能够使限速风机6的转速大于绳辊8的转速。通过加速齿轮组7的作用,绳辊8带动限速风机6高速旋转,同时加速齿轮组7能够起到减小力矩的作用,即加速齿轮组7对限速风机6的作用力远小于牵引绳5受到可移动背板4的拉力,由于限速风机6的空气阻力随转速提高而增大,因此当空气阻力与齿轮组对限速风机6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时,限速风机6以平稳速度旋转,同时能够患者平稳缓慢躺下,从而防止患者快速躺下而造成的不适感,同时也避免了可移动背板4落下时对主体的剧烈撞击。

所述的水管包括上水管2和下水管15,上水管2首端连接自来水管,末端连接水箱12,下水管15首端连接水箱12,末端连接收集桶16。上水管2内设有水轮机11,水轮机11主轴通过所述的减速齿轮组10采用齿轮传动方式连接所述的绳辊8,所述的减速齿轮组10包括一对或多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对,所述的齿轮对中靠近水轮机11的齿轮直径小于靠近绳辊8的齿轮直径,从而能够使绳辊8的转速小于水轮机11的转速,从而能够起到增加力矩的效果。通过水轮机11驱动绳辊8旋转,通过牵引绳5将可移动背板4拉起,从而可以辅助患者坐起。上水管2设有手动阀门1。

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水箱12有消毒液注入口。

为了保证水箱12水满后也可以使用,优化方案中,所述的绳辊8处设有电动机9,电动机9输出轴上固定连接齿轮,通过该齿轮与绳辊8所固定连接的齿轮相啮合,从而电动机9可以带动绳辊8旋转。

上水管2与下水管15之间设有延时阀门13,如图3所示,所述的延时阀门13包括缸体22和联动阀门20,所述的联动阀门20位于下水管15上,控制下水管15的开、关。所述的缸体22内设有上活塞24和下活塞26,上活塞24通过连杆21与联动阀门20连接,联动阀门20上升则下水管15水路打开,下降则水路关闭,所述的联动阀门20具体为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不再累述,上活塞24与下活塞26之间通过一号弹簧25连接,上活塞24与下活塞26共同将缸体22分成上、中、下三个腔体,上活塞24与下活塞26上各设有竖直细孔23,通过竖直细孔23将相邻的两个相邻腔体相连接,下腔与中腔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7和出水口29,进水口27与出水口29处各设有单向阀28,进水口27处单向阀28只能使水单向流进缸体22内,出水口29处单向阀28只能使缸体22内的水单向流出。进水口27处单向阀28通过水管连接上水管2,其中连接处位于手动阀门1与水轮机11之间,出水口29处单向阀28通过水管连接下水管15,其中连接处位于水箱12与联动阀门20之间。

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时患者躺在主体3上,通过自身重力将可移动背板4压下,通过加速齿轮组7和限速风机6的作用能够将患者躺下后下落的速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使对于孕产妇也是安全平稳的。手术完毕后患者需要坐起时打开手动阀门1,自来水从上水管2内流进水箱12,同时驱动水轮机11旋转,通过水轮机11为动力源,带动绳辊8旋转,通过牵引绳5将可移动背板4提起,从而能够帮助患者坐起。自来水公司为了能够将自来水送到较高的楼层上,自来水往往具有较大的压力,通过本装置可以将多余的水压作为动力驱动装置运行,帮助患者坐起,无需耗电,从而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在停电时本装置也可以正常运行。水箱12内的水既可以用于冲洗污物,也可以用于其他用水,当水箱12水满后,可以通过电动机9驱动本装置运行。

延时阀门13的作用为,当患者坐起后经过一段时间,患者离开后开始自动冲洗收集桶16。延时阀门13的工作原理如下:自然状态时,延时阀门13处上水管2与下水管15的管内水压相同,当打开手动阀门1后,上水管2内水压增大,通过延时阀门13缸体22的进水口27处迅速流进缸体22下腔内,同时将下活塞26向上顶起,中腔内的水通过出水口29排进下水管15内,由于缸体22上腔内水压的作用,上活塞24位置几乎不变,仅仅表现为一号弹簧25被压缩;关闭手动阀门1后,各处水压恢复平衡,在出水口29单向不能逆流的情况下,通过一号弹簧25的弹力复位作用将上活塞24向上推,下活塞26向下推,上、下腔内的水通过所述的竖直细孔23分别流进中腔内,从而上、下活塞26分别缓慢向上、下方向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上活塞24通过连杆21推动联动阀门20,将联动阀门20打开,水箱12内的水通过下水管15开始冲洗;然后由于竖直细孔23的存在,上、下活塞通过重力的作用缓慢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后上活塞24位置恢复原位,联动阀门20关闭。

实施例2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延时阀门13的内部结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4所示,所述的延时阀门13包括两个子阀门,即一号阀门38和二号阀门39。所述的子阀门包括壳体40、阀芯42、二号弹簧31和单向阀28。所述的壳体40为中空圆柱结构。所述的阀芯42包括上活塞32、下活塞34和连接柱33,所述的连接柱33固定连接在上活塞32与下活塞34之间,通过上活塞32与下活塞34将子阀门内部分成上、中、下三个腔。所述的上活塞32和下活塞34上分别设有竖直细孔41,通过竖直细孔41连通上腔、中腔与下腔,其中一号阀门38内竖直细孔41直径大于二号阀门39竖直细孔41直径。上腔内设有二号弹簧31,通过二号弹簧31给阀芯42向下的弹力。所述的壳体40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36和出水口37,其中下水管15与水箱12连接段的末端连接一号阀门38的进水口36,一号阀门38的出水口37连接二号阀门39的进水口36,下水管15与收集桶16连接段的首端连接二号阀门39的出水口37。其中一号阀门38的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位于自然状态时中腔位置处,二号阀门39的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位于自然状态时下活塞34位置处,下活塞34的竖直厚度分别大于进水口36和出水口37的直径。壳体40上端设有排水口30,排水口30处设有单向阀28,其中单向阀28使水只能由上腔内流出,排水口30通过单向阀28连接下水管15,其中连接处位于下水管15的一号阀门38进水口36与水箱12之间。两个壳体40下端设有高压水口35,高压水口35连接上水管2,其中连接处位于手动阀门1与水轮机11之间。

自然状态时,延时阀门13处上水管2与下水管15的水压相同,子阀门内各腔内水压也相同,在重力和二号弹簧31的弹力的共同作用下,阀芯42位于壳体40内腔的底部,此时一号阀门38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位于中腔处,一号阀门38处于开启状态,二号阀门39下活塞34位于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处,将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堵住,二号阀门39处于关闭状态,整个延时阀门13表现为关闭状态。当打开手动阀门1时,上水管2水压增大,从而子阀门下腔内水压增大,在水压的作用下将阀芯42向上顶,上腔内的水通过排水口30排进下水管15内,一号阀门38的下活塞34上升将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堵住,一号阀门38关闭,二号阀门39的阀芯42上移后,进水口36与出水口37位于下腔的位置,二号阀门39处于开启状态,整个延时阀门13表现为关闭状态;二号弹簧31弹性复位造成阀芯42下落,当中腔中腔内的水通过竖直细孔41缓慢进入上腔内,从而阀芯42得以缓慢下落,由于一号阀门38竖直细孔41直径较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号阀芯42能够较早落下,当一号阀门38的阀芯42落下后,一号阀门38开启,此时二号阀门39也开启,所以延时阀门13开启,开始冲洗收集桶16;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二号阀门39的阀芯42落下,二号阀门39关闭,结束冲洗收集桶16。

实施例3中,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还可以用于患者床上如厕,以解决卧床病人仰卧时不变如厕的困境。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类似于实施例1,下文中只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技术特征,下文中未说明的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上水管2与下水管15上没有延时阀门13,而是在上水管2和下水管15上分别设有一个手动阀门1。

所述的主体3上表面前端设有可移动背板4,所述的可移动背板4后边缘与主体3相铰接,前边缘连接牵引绳5。主体3上表面后端设有腿板47,所述的腿板47前边缘与主体3相铰接。可移动背板4与腿板47之间是固定背板45,固定背板45的后端设有排便孔43,排便孔43内活可拆卸连接活动板44,所述的活动板44能够将排便孔43堵住。排便孔43的下方设有马桶17,马桶17的内腔连接下水道,也可以为移动式便盆。所述的可移动背板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8,所述的固定杆18的下端位于固定背板45的下方,固定杆18的下端与拉杆19一端相铰接,拉杆19另一端与所述的腿板47铰接。

打开上水管2的手动阀门1,通过水力驱动绳辊8转动,牵引绳5拉动可移动背板4向上转动,同时通过固定杆18带动拉杆19运动,继而带动腿板47向下旋转。通过可移动背板4辅助患者由躺姿变为坐姿,腿板47落下后,小腿可以随之放下,取出活动板44即可进行大小便;完毕后,盖上活动板44,打开下水管15的手动阀门,即可实现冲马桶17,然后可躺下,通过限速风机6的作用使可移动背板4缓慢落下,恢复成仰卧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