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3076发布日期:2018-08-14 17:0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这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是用来治理伤口的材料。在轻度烧伤(ⅰ、ⅱ度)的情况下,通常用医用敷料将创伤部位覆盖起来,以便抑制体液的蒸发和防止细菌的侵入。在重度烧伤(ⅲ度)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人工皮肤。医用敷料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伤口的渗出液;②避免或控制伤口的感染;③去除或控制伤口产生的臭味;④减轻疼痛;⑤尽量地保证病人的舒适性;⑥隐蔽伤口以保护受伤人对美容的需要;⑦很快地使伤口愈合并且使愈合后的伤口表面有很好的外观形象。从这些要求中可以看出,医用敷料主要作用是吸收伤口上的渗出液、控制细菌的繁殖、吸收臭味以及尽可能好地保护伤口,使病人在伤口愈合期间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随着人口的老化和慢性溃疡性伤口的增多,医用敷料的市场和它的商业价值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造成伤口的原因千变万化,不同的伤口在尺寸、形状、渗出液的多少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伤口对敷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界对伤口愈合过程的更多的理解,一些新型医用敷料也正在继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技术背景资料,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工艺将海藻酸钠纤维、细菌纤维、聚乳酸纤维等主要原材料经过碱法煮沸、蒸发、抽滤、洗涤、干燥、球磨等工艺步骤制备敷料的基材,然后将葡聚糖、乙酸乙酯、5-羟甲基糠醛、乙胺丁醇、对乙酰水杨酸、丙三醇等原料分别经过搅拌混匀、真空脱泡、湿法纺丝、计量喷丝、凝固浴、拉伸、定型、纺织、漂洗、活化、湿热高温蒸汽处理、脱水晾干、开幅、烘干等步骤制备得到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制备而成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其性能稳定、牢固耐用,可以满足外伤急救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海藻酸钠纤维15-20份、细菌纤维10-15份、聚乳酸纤维2-5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10-20份、葡聚糖1-3份、乙酸乙酯2-5份、5-羟甲基糠醛1-4份、乙胺丁醇2-3份、对乙酰水杨酸1-3份、丙三醇4-8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75-80℃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0-95℃,加入活化剂2-6份,清洗30-45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05-110℃下烘干处理20-40分钟,即得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旋转蒸发参数为温度42-45℃,压力-0.05mpa。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真空压强为2*10-8pa。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是110-115℃。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活化剂选自草酸、碳酸钠、硫酸铜、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000-110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将海藻酸钠纤维、细菌纤维、聚乳酸纤维等主要原材料经过碱法煮沸、蒸发、抽滤、洗涤、干燥、球磨等工艺步骤制备敷料的基材,然后将葡聚糖、乙酸乙酯、5-羟甲基糠醛、乙胺丁醇、对乙酰水杨酸、丙三醇等原料分别经过搅拌混匀、真空脱泡、湿法纺丝、计量喷丝、凝固浴、拉伸、定型、纺织、漂洗、活化、湿热高温蒸汽处理、脱水晾干、开幅、烘干等步骤制备得到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制备而成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其性能稳定、牢固耐用,可以满足外伤急救中的应用。

(2)本发明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将海藻酸钠纤维15份、细菌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2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2℃,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10份、葡聚糖1份、乙酸乙酯2份、5-羟甲基糠醛1份、乙胺丁醇2份、对乙酰水杨酸1份、丙三醇4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75℃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0℃,加入草酸2份,清洗30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00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05℃下烘干处理20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1)将海藻酸钠纤维18份、细菌纤维12份、聚乳酸纤维3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3℃,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14份、葡聚糖2份、乙酸乙酯3份、5-羟甲基糠醛2份、乙胺丁醇2份、对乙酰水杨酸1份、丙三醇5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77℃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2℃,加入碳酸钠3份,清洗35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05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07℃下烘干处理25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1)将海藻酸钠纤维19份、细菌纤维14份、聚乳酸纤维4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4℃,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19份、葡聚糖2份、乙酸乙酯4份、5-羟甲基糠醛3份、乙胺丁醇3份、对乙酰水杨酸2份、丙三醇7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79℃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4℃,加入硫酸铜5份,清洗40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08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08℃下烘干处理30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1)将海藻酸钠纤维20份、细菌纤维15份、聚乳酸纤维5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5℃,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20份、葡聚糖3份、乙酸乙酯5份、5-羟甲基糠醛4份、乙胺丁醇3份、对乙酰水杨酸3份、丙三醇8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80℃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5℃,加入柠檬酸钠6份,清洗45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10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10℃下烘干处理40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1)将海藻酸钠纤维15份、细菌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2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2℃,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10份、5-羟甲基糠醛1份、乙胺丁醇2份、对乙酰水杨酸1份、丙三醇4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在凝固浴中析出并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所述凝固浴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混合醇溶液,其中乙氧基硅烷、柠檬酸、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冰醋酸的摩尔比为5:18:3:10,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75℃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0℃,加入草酸2份,清洗30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00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05℃下烘干处理20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1)将海藻酸钠纤维20份、细菌纤维15份、聚乳酸纤维5份混合均匀后用naoh水溶液水煮沸25分钟,然后将混合液转移至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温度45℃,压力-0.05mpa,旋转蒸发约20min至无明显气泡并出现白色悬浮颗粒后,将悬浊液注入抽滤装置中抽滤,抽滤过程中缓慢添加100ml乙醇,得到的固体再经洗涤过滤至中性,然后经65℃真空干燥,球磨成粉末,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粉末20份、葡聚糖3份、乙酸乙酯5份、5-羟甲基糠醛4份、乙胺丁醇3份、对乙酰水杨酸3份、丙三醇8份,搅拌混合后进行真空脱泡,真空压强为2*10-8pa,随后加入湿法纺丝机中,通过计量泵计量、喷丝头压出后形成纤维细丝,水洗、干燥,其中干燥通过辐射、接触加热来进行,温度为110-115℃,再经过拉伸、定型、纺织处理得到初级敷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初级敷料浸入退煮漂联合机的热水槽中,设定浴比为1:27,先用80℃的水清洗40-42分钟,再将水温升至95℃,加入柠檬酸钠6份,清洗45分钟;

(4)将步骤(3)得到的敷料浸泡于由海藻酸丙二醇酯、乙二胺、三乙烯四胺、甘露醇、无水乙醇、水按照质量比7:3:2:2:9:100组成的混合液中,进行湿热高温水蒸气处理,高温水蒸气温度为1100℃,随后将处理过的坯布用清水洗涤至表面为中性,经脱水晾干得到二次处理敷料;

(5)将得到的二次处理敷料经开幅机开幅,然后经烘干机在110℃下烘干处理40分钟,即得成品。

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制得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分别进行拉断力、透气性、均匀度、细胞毒性试验这几项性能测试。

表1

本发明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将海藻酸钠纤维、细菌纤维、聚乳酸纤维等主要原材料经过碱法煮沸、蒸发、抽滤、洗涤、干燥、球磨等工艺步骤制备敷料的基材,然后将葡聚糖、乙酸乙酯、5-羟甲基糠醛、乙胺丁醇、对乙酰水杨酸、丙三醇等原料分别经过搅拌混匀、真空脱泡、湿法纺丝、计量喷丝、凝固浴、拉伸、定型、纺织、漂洗、活化、湿热高温蒸汽处理、脱水晾干、开幅、烘干等步骤制备得到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制备而成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其性能稳定、牢固耐用,可以满足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复合外伤急救医用敷料原料易得、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