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424发布日期:2018-09-14 22:36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烤灯,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



背景技术:

红外热辐射理疗灯是医用烤灯的一种,其主要用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管痉挛或促使伤口愈合。

传统的红外热辐射理疗灯一般采用可升降的支架和红外灯泡构成,使用时,直接将光线对准需要烘烤的部位,然后调整好高度、温度直接通电使用即可。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申请人发现,灯长期对准一个地方烘烤的话会造成局部温度升高,给患者造成不适。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需要烘烤的部位较长、面积较大等情况,则需要使用者不断调整灯的位置以使这些部位获得均匀的烘烤,目前只能手工操作,还没有一种可以实现烤灯自行转动角度进行均匀烘烤的技术,进过长期实践,申请人认为,设计出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其能够实现对烘烤部位的自动控温和摇摆式烘烤,以满足目前市场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包括,底座组件、第一筒体、灯罩组件,所述的第一筒体底部与底座组件的底座顶板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筒体内部为中空的第一内筒且第一内筒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

第二筒体装入第一内筒中且所述的第二筒体外壁上设有第二导向条、内部设有第二内筒,所述的第二导向条与第一导向槽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第二内筒与第三筒体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第三筒体一端装入第二内筒、另一端穿出第二内筒下方与第一涡轮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三筒体内部为中空的第三内筒,第四筒体顶部穿过第三内筒装入第五筒体的第五内筒中;

所述的第五筒体与第二内筒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五内筒内壁上设有第五导向槽;

所述的第四内筒外壁上设有第四导向条,所述的第四导向条与第五导向槽可滑动装配;第四筒体内部为中空的第四内筒;

第四筒体底部穿出第三内筒且穿出端由上至下依次与第二涡轮、第二发条弹簧装配固定;

第五筒体固定在下横梁上,所述的下横梁与上横梁装配固定,下横梁与上横梁装配后分别构成完整的滑孔、滑动槽、过线环槽;

所述的滑孔与滑轴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滑轴上设有止退环,所述的止退环与滑动槽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滑轴一端穿出滑孔、且穿出端上设有滑轴安装槽,连接块装入滑轴安装槽中且铰接销穿过滑轴、滑轴安装槽、连接块使连接块与滑轴铰接;

所述的连接块一端与灯罩组件的灯罩连接固定,所述的灯罩内部安装有红外线灯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灯罩远离连接块一端上固定有安装环,所述的安装环上间隔、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红外测温传感器、至少两个摄像头;

所述的灯罩还分别与第三拉线、第一拉线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三拉线另一端与连接柱连接固定,连接柱固定在滑轴上;

所述的第三拉线均有高弹性;

所述的第一拉线与第三拉线和灯罩连接点的连线最好穿过灯罩的轴线且此连线为水平的;

所述的第一拉线穿过过线槽、第五内筒、第四内筒后与第二绕线轴缠绕固定;

所述的滑轴位于过线环槽部分与第二拉线一端连接固定,第二拉线另一端绕过滑轴后穿过第五内筒、第四内筒与第一绕线轴缠绕固定;

所述的第二拉线与滑轴连接处和滑轴此处圆心连线至少与第四内筒轴线呈90度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轴远离滑轴安装槽一端通过连接轴与第一发条弹簧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发条弹簧另一端与第一发条弹簧外壳装配固定,第一发条弹簧外壳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装配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板,所述的底座底板上固定有第一底座侧板、第二底座侧板、第一底座立板、第二底座立板,所述的第一底座侧板、第二底座侧板、第一底座立板顶部与底座顶板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底座立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贯穿第一底座立板;

所述的有第一底座侧板、第二底座侧板之间由上至下还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所述的第三隔板底面分别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隔板上固定有升降电机,所述的升降电机的升降输出轴与底座顶板可转动转配且所述的升降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

所述的第二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杆、第一螺杆上;

所述的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底部穿过驱动组件后与底座底板可转动装配;第二螺杆、第一螺杆分别与驱动底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第三筒体底部与第二隔板可转动装配、固定,第三隔板上设有与第二发条弹簧的外壳固定的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发条弹簧一端与外壳固定,另一端与第四筒体外壁装配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底板、第一驱动立板、第二驱动立板、第三驱动立板,所述的第一驱动立板、第二驱动立板、第三驱动立板均固定在驱动底板上;

所述的驱动底板上设有感应片、缺槽、导向弧槽、转轴孔;

驱动电机外壳底部设有转动凸轴,所述的转动凸轴与转轴孔可转动装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连接;

所述的驱动轴分别穿过第二立板、第三立板且穿出第三立板一端与第二驱动斜齿轮装配固定,所述的驱动轴位于第二立板、第三立板之间的部分上还安装有第一驱动斜齿轮、蜗杆部分;

所述的蜗杆部分可与第一涡轮啮合传动构成蜗轮蜗杆传动结构,所述的驱动轴还与支撑座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支撑座与伸缩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伸缩轴另一端装入电磁铁中;

所述的第二驱动立板、第三驱动立板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让位槽、第二让位槽;

所述的第一驱动斜齿轮可与第二斜齿轮啮合形成齿轮转动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斜齿轮可与第一斜齿轮啮合并形成齿轮转动结构;

所述的第一斜齿轮固定在第一绕线轴一端,所述的第二斜齿轮固定在第二绕线轴一端;所述的第一绕线轴和第二绕线轴另一端穿过第一立板后与第二立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绕线轴、第二绕线轴分别属于一个绕线组件,两个绕线组件结构一样;感应片与四个光电传感器配合分别对第一涡轮、第二涡轮、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绕线轴所在的绕线组件,包括,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分别设置在第一绕线轴位于第一立板和第一斜齿轮之间的部分上,第二拉线与第一绕线轴位于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之间的部分缠绕;

第一绕线轴靠近第二立板部分上设有锁紧卡槽,所述的锁紧卡槽可与锁紧半环上的锁紧卡齿卡紧装配,所述的锁紧半环与锁紧伸缩轴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锁紧伸缩轴另一端装入锁紧电磁铁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涡轮上只有一部分能够与蜗杆部分啮合,另一部分为空不能与蜗杆部分啮合;

第一绕线轴、第二绕线轴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三发条弹簧,第三发条弹簧一端分别与第一绕线轴、第二绕线轴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一立板连接固定;

驱动组件继续下降,直到第一驱动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或第二驱动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啮合,第一驱动斜齿轮和第二驱动斜齿轮只有一部分上有能啮合的卡齿,其它部分不能啮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驱动轴在靠近第二驱动立板处还与支撑环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支撑环与拉簧一端连接固定,拉簧另一端与连接凸起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接凸起位于远离第一驱动立板一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立板上还固定有t形滑块,所述的t形滑块与设置在第一底座立板上的t形槽滑动装配,所述的t形槽由第一槽块和第二槽块与第一底座立板共同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座底部设有导向半球,所述的导向半球装入导向弧槽中且可在导向弧槽中滑动,所述的导向弧槽圆心与转轴孔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灯罩组件的三维方向调整(上下、前后、左右),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加均匀的烘烤,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2、本发明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患者烘烤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根据监测的温度对灯罩组件进行三维方向调整,从而防止患者由于温度过高而被烤伤或由于温度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3、本发明通过加装控制器和相应的电路、控制开关、控制程序后能够实现对人体划定区域的逐步烘烤,同时由于烘烤程序可编制,因此,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编制不同程序,以最大化提高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下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底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绕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绕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具体实施方式的灯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2是需要烘烤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1,一种红外热辐射理疗灯,包括,底座组件、第一筒体210、灯罩组件,所述的第一筒体210底部与底座组件的底座顶板140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筒体210内部为中空的第一内筒211且第一内筒211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12;

第二筒体220装入第一内筒211中且所述的第二筒体220外壁上设有第二导向条222、内部设有第二内筒221,所述的第二导向条222与第一导向槽212可滑动装配(长度方向上);

所述的第二内筒221与第三筒体23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第三筒体230一端装入第二内筒221、另一端穿出第二内筒221下方与第一涡轮811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三筒体230内部为中空的第三内筒231,第四筒体240顶部穿过第三内筒231装入第五筒体340的第五内筒341中;

所述的第五筒体340与第二内筒221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五内筒341内壁上设有第五导向槽342;

所述的第四内筒240外壁上设有第四导向条242,所述的第四导向条242与第五导向槽342可滑动装配(长度方向上);第四筒体240内部为中空的第四内筒241;

第四筒体240底部穿出第三内筒231且穿出端由上至下依次与第二涡轮812、第二发条弹簧820装配固定;

第五筒体340固定在下横梁330上,所述的下横梁330上还设有半滑孔331、滑动半槽332、过线环半槽333、过线槽334,所述的下横梁330与上横梁320装配固定,且上横梁320上设有与半滑孔331、滑动半槽332、过线环半槽333一致的结构,即上横梁与下横梁装配后,在半滑孔331、滑动半槽332、过线环半槽333分别构成完整的滑孔331、滑动槽332、过线环槽333(此处与半滑孔331、滑动半槽332、过线环半槽333分别共用附图标记,参见图5);

所述的滑孔与滑轴35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滑轴350上设有止退环353,所述的止退环353与滑动槽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滑轴350一端穿出滑孔、且穿出端上设有滑轴安装槽351,连接块521装入滑轴安装槽351中且铰接销360穿过滑轴、滑轴安装槽、连接块使连接块与滑轴铰接(通过铰接销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连接块521一端与灯罩组件的灯罩520连接固定,所述的灯罩520内部安装有红外线灯泡(结构与现有的红外热辐射理疗灯的灯罩部分一样,灯泡在图中未画出),使用时,通过红外线灯泡发出红外光并通过灯罩520内壁反射出以对需要烘烤部分进行加热;

所述的灯罩520远离连接块一端上固定有安装环510,所述的安装环510上间隔、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红外测温传感器(或红外测温仪)531、至少两个摄像头532(由于不必区分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摄像头位置,只需保证其间隔均匀分布即可,故红外测温传感器531和摄像头532的附图标记可以相互混用);

所述的灯罩520还分别与第三拉线430、第一拉线41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三拉线430另一端与连接柱352连接固定,连接柱352固定在滑轴350上;

所述的第三拉线430均有高弹性或直接采用拉簧替代,初始状态时,灯罩在第三拉线430的作用下向右侧逆时针翘起(图5为准,以铰接销为中心转动);

所述的第一拉线410与第三拉线430和灯罩连接点的连线最好穿过灯罩520的轴线且此连线为水平的(图5为准),这样可以使得其对灯罩的施加的力几乎保证灯罩在左右方向转动(图5为准);

所述的第一拉线410穿过过线槽334、第五内筒341、第四内筒241后与第二绕线轴722缠绕固定;

所述的滑轴350位于过线环槽部分与第二拉线420一端连接固定,第二拉线420另一端绕过滑轴350后穿过第五内筒341、第四内筒241与第一绕线轴721缠绕固定;

所述的第二拉线与滑轴连接处和滑轴此处圆心连线至少与第四内筒轴线呈90度分布(左右视图方向、参加图5),优选为图4中滑轴靠近散热孔131一侧。这种设计可以在第二拉绳下拉时,使滑轴产生最多180°的周向转动,从而驱动灯罩组件同步转动;

所述的滑轴远离滑轴安装槽一端通过连接轴550与第一发条弹簧54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发条弹簧540另一端与第一发条弹簧外壳(未画出)装配固定,第一发条弹簧外壳与上横梁和下横梁装配固定。使用时,通过转动滑轴即可使第一发条弹簧受力卷紧,而对滑轴的转动力取消后,第一发条弹簧会驱动滑轴反向转动直到复位。

所述的第一筒体210上还固定有输入器310,所述的输入器310用于对控制器输入相应控制信号,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红外热辐射灯的电器盒及其内部电路板实现。

所述的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底板160,所述的底座底板160上固定有第一底座侧板110、第二底座侧板120、第一底座立板130、第二底座立板150,所述的第一底座侧板110、第二底座侧板120、第一底座立板130顶部与底座顶板140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底座立板130上设有散热孔131,所述的散热孔131贯穿第一底座立板130;

所述的有第一底座侧板110、第二底座侧板120之间由上至下还设有第一隔板171、第二隔板172、第三隔板173,所述的第三隔板173底面分别与第一立板181、第二立板182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隔板171上固定有升降电机620,所述的升降电机620的升降输出轴621与底座顶板140可转动转配且所述的升降输出轴621上固定有第二带轮642和第三带轮643;

所述的第二带轮642通过第一皮带631与第一带轮641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三带轮643通过第二皮带632与第四带轮连接并形成带传动结构,所述的第一带轮641、第二带轮642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杆712、第一螺杆711上;

所述的第二螺杆712、第一螺杆711底部穿过驱动组件a后与底座底板160可转动装配;第二螺杆712、第一螺杆711分别与驱动底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

所述的驱动组件a,包括驱动底板a100、第一驱动立板a110、第二驱动立板a120、第三驱动立板a130,所述的第一驱动立板a110、第二驱动立板a120、第三驱动立板a130均固定在驱动底板a100上;

所述的驱动底板a100上设有感应片a101、缺槽a102、导向弧槽a103、转轴孔a104;

驱动电机a200外壳底部设有转动凸轴a201,所述的转动凸轴a201与转轴孔a104可转动装配,驱动电机a200的输出轴与驱动轴a210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a200可以驱动驱动轴a210转动;

所述的驱动轴a210分别穿过第二立板a120、第三立板a130且穿出第三立板a130一端与第二驱动斜齿轮a512装配固定,所述的驱动轴a210位于第二立板a120、第三立板a130之间的部分上还安装有第一驱动斜齿轮a511、蜗杆部分a520;

所述的蜗杆部分a520可与第一涡轮a811啮合传动构成蜗轮蜗杆传动结构,所述的驱动轴a210还与支撑座a32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支撑座a320与伸缩轴a411一端装配固定,所述伸缩轴a411另一端装入电磁铁a410中,使用时,电磁铁可通过驱动伸缩轴伸缩来驱动驱动轴移动;

所述的第二驱动立板a120、第三驱动立板a130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让位槽a121、第二让位槽a131,所述的第一让位槽a121、第二让位槽a131用于为驱动轴移动提供让位空间;

所述的支撑座a320靠近第三驱动立板a130设置,驱动轴在靠近第二驱动立板a120处还与支撑环a31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支撑环a310与拉簧a311一端连接固定,拉簧a311另一端与连接凸起a312连接固定,所述的连接凸起a312位于远离第一驱动立板一方,所述的拉簧a311用于当电磁铁a410将驱动轴往第一驱动立板方向拉动时其产生拉伸以在电磁铁将驱动轴复位时辅助驱动轴复位;

所述的第一驱动立板a140上还固定有t形滑块a140,所述的t形滑块a140与设置在第一底座立板150上的t形槽190可滑动装配,所述的t形槽190由第一槽块183和第二槽块184与第一底座立板150共同构成;

所述的支撑座a320底部设有导向半球a321,所述的导向半球a321装入导向弧槽a103中且可在导向弧槽a103中滑动,所述的导向弧槽a103圆心与转轴孔a104轴线重合;

所述的第一驱动斜齿轮a511可与第二斜齿轮814啮合形成齿轮转动结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斜齿轮a512可与第一斜齿轮813啮合并形成齿轮转动结构;

所述的第一斜齿轮813固定在第一绕线轴721一端,所述的第二斜齿轮固定在第二绕线轴722一端;所述的第一绕线轴721和第二绕线轴722另一端穿过第一立板181后与第二立板182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绕线轴721、第二绕线轴722分别属于一个绕线组件,两个绕线组件结构一样,接下来以第一绕线轴所在的绕线组件进行介绍:

所述的第一绕线轴721位于第一立板181和第一斜齿轮813之间的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挡环821和第二挡环822,第二拉线430与第一绕线轴721位于第一挡环821和第二挡环822之间的部分缠绕;

第一绕线轴721靠近第二立板182部分上设有锁紧卡槽7211,所述的锁紧卡槽7211可与锁紧半环730上的锁紧卡齿731卡紧装配,所述的锁紧半环730与锁紧伸缩轴671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锁紧伸缩轴671另一端装入锁紧电磁铁670中且所述的锁紧电磁铁可以驱动锁紧伸缩轴伸缩。

初始状态时,锁紧半环与锁紧卡槽卡紧,第一绕线轴不能转动,当需要转动第一绕线轴时,驱动组件下降,直到第二驱动斜齿轮a512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然后锁紧电磁铁带动锁紧半环与锁紧卡槽脱离,使得第二驱动斜齿轮a512通过第一斜齿轮驱动第一绕线轴转动,第一绕线轴转动时会将第二拉线下拉,从而使滑轴在其周向上转动以带动灯罩组件转动。

第三筒体底部与第二隔板172可转动装配、固定,第三隔板173上设有与第二发条弹簧820的外壳固定的固定孔,所述的第二发条弹簧一端与外壳固定,另一端与第四筒体外壁装配固定。

参见图1-图22,使用时,首先将灯罩组件为主调整好,使其对准需要烘烤部分,然后输入系统预设烘烤温度,启动红外线灯泡进行烘烤。在此过程中,红外测温传感器始终位于红外线灯泡的烘烤范围内,并实时测算烘烤温度,如果烘烤温度过高,则使蜗杆部分与第一涡轮啮合,然后驱动第三轴体转动,第三轴体通过螺纹驱动第二筒体220上升,使得灯罩组件上升以降低烘烤温度。

需要灯罩组件在水平面上下范围不断摇头(转动)烘烤时,电磁铁a410将驱动轴拉向第一驱动立板a110,使得蜗杆部分与第一涡轮脱离,然后升降电机转动,驱动组件下降,直到蜗杆部分与第二涡轮正对,然后电磁铁驱动驱动轴复位使蜗杆部分与第二涡轮啮合,然后驱动电机a200通过驱动轴驱动第四筒体转动,以使第四筒体通过第五筒体驱动上横梁、下横梁、灯罩组件转动。当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往复转动的方式实现灯罩组件往复转动,但是这样十分麻烦,而且电极损耗较大。因此可采用如下设计:

将第二涡轮上与蜗杆部分啮合的齿不设全,也就是第二涡轮上只有一部分能够与蜗杆部分啮合,另一部分为空不能与蜗杆部分啮合。使用时,蜗杆部分转向不变,而第二涡轮先与蜗杆部分啮合,然后转动直到达到没有设置卡齿部分也就是不能与蜗杆啮合部分,在此过程中第二发条弹簧收到扭力收紧,在第二涡轮脱离蜗杆部分后,第四筒体在惯性下继续转动直到第二发条弹簧势能释放,驱动第四筒体回转,直到第二涡轮与蜗杆部分在此啮合,这样就能实现灯罩组件的小幅度往复转动,从而实现对某一区域进行均匀的烘烤。

当需要烘烤部分较大,而且处于非平面位置时(如背与肚子连接处的躯干部分),只是靠灯罩组件平面转动显然不能实现均匀烘烤,此时,可采取如下方式:

第一绕线轴、第二绕线轴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三发条弹簧,第三发条弹簧一端分别与第一绕线轴、第二绕线轴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一立板连接固定;

驱动组件继续下降,直到第一驱动斜齿轮a511与第二斜齿轮814啮合或第二驱动斜齿轮a512与第一斜齿轮啮合813啮合,同时将第一驱动斜齿轮和第二驱动斜齿轮设置成第二涡轮的形式,即只有一部分上有能啮合的卡齿,其它部分不能啮合;以下以第一斜齿轮与第二驱动斜齿轮啮合为例:

驱动电机通电,驱动轴转动,第二驱动斜齿轮有卡齿部分驱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绕线轴转动将第二拉下下拉,滑轴周向转动;

第二驱动斜齿轮进入不能与第一斜齿轮啮合部分,滑轴在第一发条弹簧释放的势能下回转,第一绕线轴在第三发条弹簧作用下回转;直到第二驱动斜齿轮再次与第一斜齿轮啮合,如此往复,实现灯罩组件在滑轴轴向上的往复转动。

当第一驱动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时,其可驱动灯罩组件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转动(参见图5),同时第三拉线起到对灯罩复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为了使驱动组件能够准确定位,可以在第二底座侧板120内侧固定四个光电传感器611/612/613/614,内个光电传感器均可是感应片穿过,当感应片与其中一个光电传感器装配时,系统判定为该感应器对应的装置(第一涡轮、第二涡轮、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驱动轴上的相应驱动结构正对或啮合,然后进行接下来的动作;

每个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第一涡轮、第二涡轮、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其中一个结构,如:

光电传感器611对应第一涡轮;光电传感器612对应第二涡轮;光电传感器612对应第一斜齿轮;光电传感器613对应第二斜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组件内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650、供电装置660,所述的供电装置进电端与外部电源(电池或市电)连接,出电端与各个用电装置的控制开关进电端连接,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各个用电装置的电流通断,可直接选用继电器开关,且控制开关出电端与各个用电装置的进电端连接以输送电能;

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微型cpu等,主要用于信号输出、转达、或数据解析;

控制电路板上还设有数模转换器,所述的数模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和数字信号互相转化,数模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光电传感器信号输出端、红外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端、摄像头信号输出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输入器信号输出端、数模转换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信号输出端还分别与控制每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开关信号输入端连接;

当控制器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偏高或偏低是,可通过对控制升降电机、驱动电机、电磁铁、锁紧电磁铁的控制开关下令使其是否接通电流、接通正向还是反向电流来控制相应设备的运行,以此进行调整。

所述的摄像头实时采集需要烘烤部分的图像,以便于治疗监控;如果烘烤部分过大,可以在人体b100需要烘烤的部分上画上标示区b110,摄像头采集人体图像,并传送至控制器解析,通过现有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需要烘烤部分,然后对本发明的控制器输入烘烤程序,如烘烤先后部分、烘烤时灯罩组件的运动方式,然后交由控制器控制灯罩组件进行烘烤。从而解放操作者双手和注意力,提高操作者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