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107发布日期:2018-08-14 17:0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的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上含有引流管、排气管,引流管与胸管连接,病人胸腔内的积水通过引流管、进液管后不断流入积液腔中。这种胸腔引流常常需要持续很长时间,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积液腔内事先盛装一定量的省力盐水,进液管的下端位于生理盐水的液面一下,以防胸腔与空气直接接触,排气管在引流瓶内的一端位于生理盐水的液面以上一定距离,以利于排气。

但是这种传统的引流装置,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引流管需要用钳子夹住进行积水引流的暂停,操作不便且钳子容易遗漏增加使用成本;同时进液管的下端没有重力的限制,在病人进行侧翻或引流管、进液管倾斜时,不易形成负压,导致引流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极大的提高了病人检查时引流暂停的便利度,在引流管、进液管倾斜时,负压状态保持正常,引流过程通畅,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包括悬挂装置、积液腔、进液管、引流管、引流开关、出气管、重力球,所述的悬挂装置的上端面设有积液腔,所述的积液腔的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的进液管的下端穿过密封盖的左端位于积液腔内,所述的进液管的上端与引流管连接,所述的引流管的中间安装有引流开关,所述的引流开关包括开关座、储液腔、引流调节杆,所述的开关座内设有储液腔,所述的开关座右侧设有引流调节孔,所述的引流调节杆的外径与引流调节孔相吻合,所述的引流调节杆的左端穿过引流调节孔位于储液腔内,所述的出气管的下端穿过密封盖的右端位于积液腔内,所述的进液管的下端位置低于出气管的下端位置,所述的进液管的下端设有重力球,所述的积液腔的右下端设有出液孔,所述的出液孔的右侧设有出液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悬挂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悬挂带,所述的底座的两侧设有支撑架,所述的悬挂带连接两个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的悬挂带的中间设有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的外边缘套设有防护套,所述的防护套与连接部的中心部位均设有连接孔,所述的两个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孔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为向上凸出的弧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所述的第一引流管的下端与储液腔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引流管的上端与储液腔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引流管的下端位于积液腔内,所述的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储液腔的宽度大于第一引流管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调节孔的内壁设有旋紧螺纹条,所述的旋紧螺纹条的内壁设有密封条,所述的引流调节杆包括左调节端、调节杆和右调节端,所述的左调节端位于储液腔内,所述的左调节端的高度大于引流调节孔的内径,所述的左调节端的左侧面设有密封片,所述的调节杆的表面设有旋紧螺纹槽,所述的旋紧螺纹条与旋紧螺纹槽相匹配,所述的调节杆、左调节端的长度总和与储液腔的宽度相同,所述的右调节端的高度大于调节杆的外径,所述的右调节端为矩形,所述的右调节端的上下两端设有手指定位槽,所述的右调节端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摩擦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重力球为金属重力球,所述的重力球为圆形,所述的重力球的表面设有防生锈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引流开关,引流开关上设置有储液腔和引流调节杆,通过调节引流调节杆与储液腔之间的连接位置,能够方便的控制引流管进行引流或暂停,极大的提高了病人检查时引流暂停的便利度;通过在进液管的下端设置有重力球,在引流管、进液管的上端倾斜时,进液管的下端仍然处于竖直的状态,积液腔内的负压状态保持正常,引流过程通畅,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引流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引流调节孔的截面图;

图5是引流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重力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装置、2-积液腔、3-进液管、4-引流管、5-引流开关、6-出气管、7-重力球、11-底座、12-支撑架、13-悬挂带、21-密封盖、22-出液孔、23-出液盖板、41-第一引流管、42-第二引流管、51-开关座、52-储液腔、53-引流调节杆、54-引流调节孔、71-防生锈层、131-连接部、132-防护套、133-连接孔、134-凹槽、531-左调节端、532-调节杆、533-右调节端、541-旋紧螺纹条、542-密封条、5311-密封片、5321-旋紧螺纹槽、5331-手指定位槽、5332-防摩擦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包括悬挂装置1、积液腔2、进液管3、引流管4、引流开关5、出气管6、重力球7,所述的悬挂装置1的上端面设有积液腔2,所述的积液腔2的上端设有密封盖21,所述的进液管3的下端穿过密封盖21的左端位于积液腔2内,所述的进液管3的上端与引流管4连接,所述的引流管4的中间安装有引流开关5,所述的引流开关5包括开关座51、储液腔52、引流调节杆53,所述的开关座51内设有储液腔52,所述的开关座51右侧设有引流调节孔54,所述的引流调节杆53的外径与引流调节孔54相吻合,所述的引流调节杆53的左端穿过引流调节孔54位于储液腔52内,所述的出气管6的下端穿过密封盖21的右端位于积液腔2内,所述的进液管3的下端位置低于出气管6的下端位置,所述的进液管3的下端设有重力球7,所述的积液腔2的右下端设有出液孔22,所述的出液孔22的右侧设有出液盖板23,所述的悬挂装置1包括底座11、支撑架12、悬挂带13,所述的底座11的两侧设有支撑架12,所述的悬挂带13连接两个支撑架12的上端,所述的悬挂带13的中间设有连接部131,所述的连接部131的外边缘套设有防护套132,所述的防护套132与连接部131的中心部位均设有连接孔133,所述的两个连接孔13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孔133的上端设有凹槽134,所述的凹槽134为向上凸出的弧形槽,所述的引流管4包括第一引流管41和第二引流管42,所述的第一引流管41的下端与储液腔52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引流管42的上端与储液腔52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引流管42的下端位于积液腔2内,所述的第一引流管41和第二引流管42的内径相同,所述的储液腔52的宽度大于第一引流管41的内径,所述的引流调节孔54的内壁设有旋紧螺纹条541,所述的旋紧螺纹条541的内壁设有密封条542,所述的引流调节杆53包括左调节端531、调节杆532和右调节端533,所述的左调节端531位于储液腔52内,所述的左调节端531的高度大于引流调节孔54的内径,所述的左调节端531的左侧面设有密封片5311,所述的调节杆532的表面设有旋紧螺纹槽5321,所述的旋紧螺纹条541与旋紧螺纹槽5321相匹配,所述的调节杆532、左调节端531的长度总和与储液腔52的宽度相同,所述的右调节端533的高度大于调节杆532的外径,所述的右调节端533为矩形,所述的右调节端533的上下两端设有手指定位槽5331,所述的右调节端533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摩擦层5332,所述的重力球7为金属重力球,所述的重力球7为圆形,所述的重力球7的表面设有防生锈层7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引流管4上设置引流开关5,引流开关5上设置有储液腔52和引流调节杆53,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通过旋转右调节端533,将调节杆532和左调节端531向储液腔52方向旋入,此时调节杆532与引流调节孔54旋转连接,左调节端531的密封片5311与储液腔52的左侧壁紧密贴合,第一引流管41内的积水被储存在储液腔52内停止引流,极大的提高了病人检查时引流暂停的便利度;通过在进液管3的下端设置有重力球7,病人侧翻、其他人员不小心碰到导致引流管4、进液管3的上端倾斜时,重力球7向下的引导力保证进液管3的下端仍然处于竖直的状态,积液腔2内的负压状态保持正常,引流过程通畅,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悬挂装置1,悬挂装置1的下端设有底座11,悬挂装置1的上端设有悬挂带2,使得本发明不仅能直接放置在地上、桌上等固定位置,也能悬挂在挂钩等位置,还能方便手提,放置方便实用,在悬挂带3的中间设有防护套2,减少手提对手部产生的损害,在防护套2和悬挂带3的中间设有连接孔133,连接孔133的上端设有凹槽124,对悬挂进行定位,防止侧翻,不稳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