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9492发布日期:2018-07-13 17:5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癌症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世界上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手术切除法,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癌细胞扩散;二是采用化疗或放疗,以杀死癌细胞;三是用药物治疗。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传统的结肠癌治疗方式有手术、化疗、西药、中药以及其它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案。手术对于结肠癌患者身体的损耗很大,容易使原本虚弱的患者身体更加虚弱,从而导致术后恢复缓慢,体内残留的癌细胞更加快速生长;化疗是利用对结肠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的放射线,是“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但是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免疫细胞,正常器官也造成一定伤害;西药治疗会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脱发等症状;中药却见效慢,疗效长。

barasertib(代号azd1152)是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研发的一种多靶点小分子化合物,化学名为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因该药物在我国还未正式上市,还不具有标准的中文译名,故本申请人在此将其音译为“巴拉塞替”。巴拉塞替(barasertib)是一种极光激酶(aurorab)选择抑制剂,可抑制造血恶性细胞增殖,对于多种人类实体移植瘤,包括结肠癌、乳腺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但该药使用后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用药安全性存在隐患。现有技术显示,中成药或中药组分用于治疗结肠癌时副作用更小,但中成药的药物治疗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组合物,由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组成。两种药物活性成分在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从而对结肠癌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所述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的化学结构式为式(1)所示,

所述1,8-二羟基-3-羧基蒽醌的化学结构式为式(2)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的重量比为1:0.1-1。

进一步地,所述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优选重量比为1:0.1-0.2。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结肠癌的药物组合物,由有效量的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有效量的1,8-二羟基-3-羧基蒽醌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所述药物组合为口服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淀粉浆、可压性淀粉、硬脂酸镁、乳糖、微粉硅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糊精、蔗糖粉或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结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药物联合给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复方组以及单药组在体内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本发明复方组的抑瘤率不论与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的单药组相比还是1,8-二羟基-3-羧基蒽醌的单药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种在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增殖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其中复方可有效抑制胃肿瘤的生长,抑瘤率最高可达90.3%。

(2)、本发明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联合使用后在治疗效果增强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的用药剂量,从而降低了出血风险,提高了其用药安全性。

(3)、本发明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均有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对结肠癌引发的腹胀、消化不良、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复方片剂的制备

其中,所述片剂中15%淀粉浆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其用量多少以方便制复方备片剂即可,在此不在进行详细的描述。

制备工艺:将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1,8-二羟基-3-羧基蒽醌与辅料微晶纤维素、淀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15%淀粉浆制软材,然后过16目筛制粒,湿颗粒在60℃干燥,干颗粒过16目筛整粒,筛出干粒中的细粉,与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压片,即可得到本发明复方片剂。

实施例2

复方分散片的制备

其中,所述片剂中5%pvp60%乙醇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其用量多少以方便制备分散片剂即可,在此不在进行详细的描述。

制备工艺:按量称取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以微晶纤维、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5%pvp60%乙醇为粘合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用流化床一步制粒,最后压片,即可得到本发明复方分散片。

实施例3

复方颗粒剂的制备

其中,所述片剂中80%乙醇的用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选择与确定,其用量多少以方便制备颗粒剂即可,在此不在进行详细的描述。

制备工艺:按量称取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1,8-二羟基-3-羧基蒽醌、淀粉、糊精与蔗糖粉混合均匀,另将适量的80%乙醇加入到混合粉末中,混合均匀,制软材,通过18目尼龙筛制成湿粒,60℃左右干燥,20目筛整粒,分装,即可得到本发明复方颗粒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体内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的抑制作用。

1.试验动物

balb/c裸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

2.试验用肿瘤细胞株

结肠癌细胞株sw1116。

3.试验方法

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常规培养、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调节活细胞浓度为1×107个/ml0.2ml/只,接种于裸鼠腋下。待裸鼠腋下肿瘤长出后,将荷瘤裸鼠按照肿瘤大小随机分为8组,连续给药60天后试验结束。

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低组:灌胃给予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0.5mg/kg;

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高组:灌胃给予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5mg/kg;

1,8-二羟基-3-羧基蒽醌低组:灌胃给予1,8-二羟基-3-羧基蒽醌0.5mg/kg;

1,8-二羟基-3-羧基蒽醌高组:灌胃给予1,8-二羟基-3-羧基蒽醌5mg/kg;

复方1组:灌胃给予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0.5mg/kg、1,8-二羟基-3-羧基蒽醌5mg/kg;

复方2组:灌胃给予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5mg/kg、1,8-二羟基-3-羧基蒽醌0.5mg/kg;

复方3组:灌胃给予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0.5mg/kg、1,8-二羟基-3-羧基蒽醌2.5mg/kg;

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取瘤称重,计算平均抑瘤率,公式如下:i=(1-给药组平均瘤重/模型组平均瘤重)×100%。

4.数据统计及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试验结果

下表为以上试验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p<0.05。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复方组以及单药组对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本发明复方组的抑瘤率不论与2-{3-[(7-{3-[乙基(2-羟基乙基)氨基]丙氧基}喹唑啉-4-基)氨基]-1h-吡唑-5-基}-n-(3-氟苯基)乙酰胺组相比还是与1,8-二羟基-3-羧基蒽醌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两种都在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增殖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其中复方组可有效抑制胃肿瘤的生长,抑瘤率最高可达达90.3%。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了,尽管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本发明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不当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均完整的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