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计量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0121发布日期:2018-07-13 18:0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计量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积液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表现,其常见病因包括有肝硬化、恶性肿瘤、腹膜炎等,大量腹腔积液会造成病人严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腹腔穿刺引流是临床上治疗该症状较为普遍的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穿刺引流装置通常由穿刺针、橡皮管、引流管、引流袋构成,通过引流袋来承接穿刺针导出的引流液。储存患者引流液体的引流装置通常需要护理人员或患者亲属经常查看,记录引流液体的储量并及时倒掉引流液体,以免储满引流液体后外溢或逆流回人体,造成医源性污染,同时需要经常记录腹腔内积液的排出速度以便判断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康复情况。但是,临床护理中,经常出现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没有及时查看、记录和排放引流液体的情况,为护理带来隐患,同时,经常查看倾倒和记录给大大增加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记着定时查看,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现在有机械式的自动引流袋,该引流袋不能自动统计排液容量,且不能由护理人员主动控制进行积液排放。也有应用电子电路按积液的液位高低进行自动控制排放的产品,但由于该类装置需要配置电源、电子电路、电控等设备,其总重量较高,不方便携带外出且价格高昂。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可自动排液的穿刺引流装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计量排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穿刺引流装置自动排液功能不健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计量排液装置,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状的外壳,外壳内安装有三个集液腔,集液腔为截面为扇形的柱状壳体,三个集液腔圆周均布安装在外壳内围成一个与外壳相仿的圆柱,三个集液腔可在外壳内绕外壳轴线同步转动且可各自上下滑动;外壳的上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一通孔,每个集液腔的上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二通孔,三个集液腔转动过程中三个第二通孔可依次与第一通孔同轴相对并接通;每个集液腔的下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三通孔,外壳下方安装有一个水平的托板,托板上开有一个第四通孔,三个集液腔转动过程中三个第三通孔可依次与第四通孔同轴相对,第三通孔常闭且其和第四通孔相对时两通孔自动开启并接通;每个集液腔的外壁上开有一个水平的弧形通槽,三个弧形通槽位于同一高度,外壳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可沿外壳径向滑动的第一卡块,第一卡块内端为半球状且均可卡进弧形通槽内;

每个集液腔的下端设有一个凸起的挡块,外壳的下端设有一个可绕外壳的轴线转动竖杆,竖杆上设有拨块,竖杆转动时拨块可拨动挡块从而带动集液腔转动,竖杆可上下移动,竖杆的上端与外壳侧壁的下端面接触,外壳侧壁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个螺旋斜面,螺旋斜面的圆周跨度为120度,螺旋斜面沿逆时针方向下降且最低端与外壳的下端等高;外壳的内壁上开有一个沿逆时针方向上升的螺旋槽,螺旋槽的圆周跨度小于等于120度,每个集液腔的外壁上安装有一个可沿径向滑动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块可卡进螺旋槽内。

本发明不需专人看护,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避免由于积液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的医源性污染,能计算出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有效,功能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收集引流液时的半剖主视图。

图4为集液腔收集到足量的积液后下降后的半剖主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部分放大图。

图7为图4中c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4中d部分放大图。

图9为图4中e部分放大图。

图10为外壳的主视图。

图11为外壳的左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1给出,本发明包括下端开口的圆柱状的外壳1,外壳1内安装有三个集液腔2,集液腔2为截面为扇形的柱状壳体,三个集液腔2圆周均布安装在外壳1内围成一个与外壳1相仿的圆柱,三个集液腔2可在外壳1内绕外壳1轴线同步转动且可各自上下滑动;外壳1的上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一通孔3,每个集液腔2的上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二通孔4,三个集液腔2转动过程中三个第二通孔4可依次与第一通孔3同轴相对并接通;每个集液腔2的下端面上开有一个第三通孔5,外壳1下方安装有一个水平的托板6,托板6上开有一个第四通孔7,三个集液腔2转动过程中三个第三通孔5可依次与第四通孔7同轴相对,第三通孔5常闭且其和第四通孔7相对时两通孔自动开启并接通;每个集液腔2的外壁上开有一个水平的弧形通槽8,三个弧形通槽8位于同一高度,外壳1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可沿外壳1径向滑动的第一卡块9,第一卡块9内端为半球状且均可卡进弧形通槽8内;

每个集液腔2的下端设有一个凸起的挡块10,外壳1的下端设有一个可绕外壳1的轴线转动竖杆11,竖杆11上设有拨块12,竖杆11转动时拨块12可拨动挡块10从而带动集液腔2转动,竖杆11可上下移动,竖杆11的上端与外壳1侧壁的下端面接触,外壳1侧壁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个螺旋斜面13,螺旋斜面13的圆周跨度为120度,螺旋斜面13沿逆时针方向下降且最低端与外壳1的下端等高;外壳1的内壁上开有一个沿逆时针方向上升的螺旋槽14,螺旋槽14的圆周跨度小于等于120度,每个集液腔2的外壁上安装有一个可沿径向滑动的第二卡块15,第二卡块15可卡进螺旋槽14内。

为使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未相对时各自关闭,相对时自动开启并接通,所述的第一通孔3为大端朝上的锥孔,第一通孔3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且可滑动的第一锥形塞16,第一通孔3的上端和第一锥形塞16之间连接有第一压簧17,所述的第二通孔4均为大端朝下的锥孔,每个第二通孔4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且可滑动的第二锥形塞18,第二通孔4的下端和第二锥形塞18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簧19,第一锥形塞16和第二锥形塞18均为永磁物质小端互斥。

为使第三通孔5和第四通孔7未相对时各自关闭,相对时自动开启并接通,所述的第三通孔5均为大端朝上的锥孔,每个第三通孔5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且可滑动的第三锥形塞20,第三通孔5的上端和第三锥形塞20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21,所述的第四通孔7为大端朝下的锥孔,每个第四通孔7内安装有一个与其配合且可滑动的第四锥形塞22,第四通孔7的下端和第四锥形塞22之间安装有第四压簧23,第三锥形塞20和第四锥形塞22均为永磁物质且小端互斥。

所述的第一卡块9的安装方式为:外壳1的内侧壁上开有多个径向的盲孔24,每个盲孔24内安装一个第一卡块9,第一卡块9和盲孔24的孔底之间安装有第五压簧25。

为调节第一卡块9的卡紧力,所述的每个第一卡块9和盲孔24的孔底之间安装有一个可在盲孔24内滑动的压板26,第五压簧25安装在第一卡块9和压板26之间,盲孔24的孔底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有和其配合的螺纹杆27,螺纹杆27内端和压板26接触,外端伸出外壳1外。

为监测积液的排出速度,本发明还包括一个计时器28,计时器28的计时开关29位于托板6上,集液腔2收集足量的积液后向下滑动可压下计时开关29,计时器28记录一次时间。

为实现竖杆11的转动和上下移动,所述的外壳1下方设有微型电机30,微型电机30的主轴上安装有一个与其同步转动的横杆31,横杆31的外端开有一个竖直的导向孔32,竖杆11的下端插入导向孔32内且可在孔内上下滑动,竖杆11上套装有可使其向上弹出的第六压簧33。

为保证各集液腔2在任何位置都能被有效卡紧,所述的第一卡块9的数量大于三。

为保证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5和第四通孔7接通时不泄露,所述的四个通孔的小端均安装有密封圈。

为保证三个集液腔2可同步转动,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保持架,保持架由中心轴34和在轴上圆周均布的三个水平杆35组成,三个积液腔2安装在三个水平杆35的夹角内。

本发明在使用时,外壳1需竖直放置或吊挂,第一通孔3和引流导管的排液口接通,第四通孔7经导管连接废液收集装置,连接好后,连接好后,开启计时器28开始计时,同时启动微型电机30;初始状态时,其中一个集液腔2上的第二通孔4和第一通孔3相对,为便于下文介绍使用原理及过程,在此将此集液腔2所处位置称为集液位置,将此集液腔2记为a集液腔2,沿逆时针方向,将其余两个集液腔2顺序记为b集液腔2和c集液腔2,a集液腔2处于集液位置时,b集液腔2上的第三通孔5和第四通孔7相对,将b集液腔2此时所处的位置称为排液位置。

在引流开始时,a集液腔2的上端和外壳1的上端贴合,集液位置的第一卡块9在第五压簧25的作用下向内弹出卡进a集液腔2外壁的弧形通槽8内,将a集液腔2定位在此高度,a集液腔2上的挡块10高度高于竖杆11上的拨块12高度,竖杆11转动不能带动集液腔2转动,且a集液腔2上的挡块10和螺旋斜面13的最高端处于同一圆周位置;此时,a集液腔2上的第三通孔5内的第三锥形塞20在第三压簧21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三通孔5的锥面贴合并压紧,此第三通孔5封闭;同时由于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相对且孔内的第一锥形塞16和第二锥形塞18小端互斥,所以,在互斥磁力的作用下,第一锥形塞16克服第一压簧17的弹力向上运动,第一锥形塞16的和第一通孔3的锥面不再贴合,第一通孔3打开,同时第二锥形塞18克服第二压簧19的弹力向下运动,第二锥形塞18和第二通孔4的锥面不再贴合,第二通孔4打开,从而使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接通,腹腔内的积液经引流导管排至第一通孔3,然后经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流入a集液腔2内;随着积液不断流入,a集液腔2内的积液逐渐增多,积液的重量逐渐增大,当积液重量大于第一卡块9对a集液腔2的卡紧力时,第一卡块9会被弧形通槽8挤压缩入盲孔24内,第一卡块9不再卡紧a集液腔2,在自重和积液的重量的作用下,a集液腔2向下运动直至其底部压在托板6上,a集液腔2压下计时开关29,计时器28记录一次时间;同时,a集液腔2下降后其底部的挡块10也随之下降,挡块10下降后,竖杆11转动拨块12可拨动挡块10转动,从而带动三个集液腔2同步转动,竖杆11带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过程中,竖杆11上端逐渐由螺旋斜面13的最高端向最低端转动,竖杆11被螺旋斜面13逐渐下压,转动120度后,竖杆11被压至最低处,此时拨块12再次低于a集液腔2上挡块10的高度,竖杆11继续转动不再带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了120度,竖杆11转动到螺旋斜面13最高端位置时,在第六压簧33的作用下向上弹出与螺旋斜面13接触,竖杆11如此循环转动。

在上述竖杆11带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的过程中,三个集液腔2的运动过程和状态如下:

a集液腔2由积液位置转动到排液位置,其上的第一锥形塞16在第一压簧17的作用下将第一通孔3封闭,a集液腔2上的第三通孔5和第四通孔7相对,由于第三锥形塞20和第四锥形塞22小端互斥,所以,在互斥磁力的作用下,第三锥形塞20克服第三压簧21的弹力向上运动,第三锥形塞20的和第三通孔5的锥面不再贴合,第三通孔5打开,同时第四锥形塞22克服第四压簧23的弹力向下运动,第四锥形塞22和第四通孔7的锥面不再贴合,第四通孔7打开,从而使第四通孔7和第三通孔5接通,a集液腔2内的积液经第三通孔5、第四通孔7和导管流入废液收集装置中,该排液速度大于集液速度;

b集液腔2由排液位置转动120度到原来c集液腔2的位置,在未转动时,b集液腔2上的第二卡块15弹出卡进螺旋槽14内且位于螺旋槽14的首端即最低端,随着b集液腔2的转动,螺旋槽14通过第二卡块15将b集液腔2逐渐抬升,第二卡块15转动至螺旋槽14的尾端即最高端时,b集液腔2被抬升至最高位置,其上端与外壳1的上端贴合,外壳1侧壁上的弹性卡块向内弹出卡进b集液腔2上的弧形通槽8内,将b集液腔2定位在此高度;b集液腔2上的第二通孔4和第三通孔5均封闭;

c集液腔2由原位置转动到集液位置,其上的第二通孔4和第一通孔3相对开启并接通,c集液腔2开始收集积液,等收集到足量的积液后,c集液腔2下降,竖杆11再次拨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120度,c集液腔2转动到排液位置开始排液,b集液腔2转动到集液位置开始集液,如此循环实现自动定量排液。

以a集液腔2为例概括集液腔2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在集液位置集液,集液足量后下降,竖杆11拨动集液腔2转动120度至排液位置排液,再次转动时a集液腔2被螺旋槽14抬升至初始高度,再次转动时a集液腔2转动至集液位置集液,如此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竖杆11位于最低位置时,不管集液腔2下降与否,挡块10都高于拨块12的高度,竖杆11都不能带动集液腔2转动,竖杆11位于最高位置时,若集液腔2不下降,挡块10依然高于拨块12的高度,竖杆11依然不能带动集液腔2转动,因此只有竖杆11位于螺旋斜面13下方且集液位置的集液腔2下降时竖杆11才能带动三个集液腔2转动120度。

在此,将上述集液位置的集液腔2下降时该集液腔2内的积液量定义为液量阀值,当医护人员需要获取患者腹腔内积液的排液速度时,则查看计时器28记录的一些列时间数值,计算出每相邻的两个数值之间的时间差值,然后用液量阀值除以时间差值,即为此段时间内的积液引流速度,按时间顺序依次计算出各时间段内的引流速度,即可得出积液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用于诊断患者的病理特征或康复情况等医疗数据。

本发明可通过螺纹杆27调节液量阀值,当需要调高液量阀值时,则旋拧螺纹杆27使螺纹杆27向内移动,则螺纹杆27推动压板26向内运动,压板26推动第五压簧25的外端向内运动压缩第五压簧25,则第五压簧25对第一卡块9的压力增大,第一卡块9对集液腔2的卡紧力增大,因此集液位置的集液腔2内需要更多的积液才能使弧形通槽8推动第一卡块9缩入盲孔24内从而使集液腔2下降,即液量阀值增大,当然液量阀值的最大值低于每个扇形腔室的最大容量;当需要调低液量阀值时,则旋拧螺纹杆27向外运动,则第五压簧25的外端推动压板26向外运动,第五压簧25的压缩量减小,第五压簧25对第一卡块9的压力减小,因此集液位置的集液腔2内需要更少的积液就能使弧形通槽8推动第一卡块9缩入盲孔24内从而使集液腔2下降,即液量阀值减小。

在两次壳体转动排液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可断开本装置和废液收集装置的连接,然后将本发明挂装在患者腰间或腿部亦或轮椅等处,然后患者可在此时间间隔内离开病床进行一定的活动或恢复锻炼等,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躁的心理和身体机能的恢复;液量阀值调的越高,可供患者活动的时长越长,液量阀值调的越低,扇形腔室切换的越频繁,记录的时间数值也越密集,得出的引流速度也越准确,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液量阀值。

本发明可根据需要设置手动排液口,当引流结束时,由医护人员取下从引流导管上取下本装置,排净其内的积液,然后将计时器28清空复位,对本装置进行清洗消毒存放,以待下次使用。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本发明设计了三个圆周均布的集液腔2,通过集液位置的集液腔2内集液的重量使集液腔2下降,然后竖杆11拨动集液腔2转动实现集液腔2的自动切换,使三个集液腔2自动交替集液排液,且自动循环,不需人工干预,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和看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可避免由于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疏忽,储满引流液体没有及时倒掉而外溢或逆流回人体,造成医源性污染;而且,本发明还可通过螺杆调节集液腔2切换时的液量阀值,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监护要求;另外,本发明还加装了计时器28,能自动记录每次排液的时间值,通过相邻两次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出此时间段内的引流速度,通过比较或绘制多段时间内引流速度的变化曲线可得出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可用于诊断患者的病理特征或康复情况等医疗数据。

综上,本发明不需专人看护,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可避免由于积液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的医源性污染,能计算出引流速度以及引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因此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有效,功能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