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涂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0118发布日期:2018-07-13 18:0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载药医疗器械表面涂层设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血管支架介入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心脏冠脉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药物洗脱支架的载药方式大多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的成膜载药法(聚合物可以降解的或是不可降解的),即先在金属支架表面加载一层活性物质,使其表面利于药物粘附,接着利用物理方式进行加载药物,方式可以是载体与药物共混的方式,也可以是将药物层和载体层交替组装的方式。

药物洗脱支架常用的药物有紫杉醇、西罗莫斯、佐他莫斯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细胞(smcs)增生的结果,支架扩张的高压作用又加速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迁移,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组织类似良性肿瘤,因此治疗肿瘤的药物均可用于药物洗脱支架。事实上,药物支架植入血管后,支架与血管壁直接接触,涂层负载的药物仅与血管组织接触的才具有抑制平滑肌增殖,降低血管内再狭窄。但是,药物所需的时间一般是支架植入1-3周,也就是说病变血管组织并不需要长期药物来抑制smcs的增殖,反而持续释放药物来影响血管壁正常组织的修复和血管重建。

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会诱导药物支架是中-晚期并发症发生,如晚期支架内血栓,内皮愈合延迟和管腔丢失的晚期追赶,而聚合物载体在人体的长久存在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过多的可降解聚合物并不能为血管内皮细胞提供良好的粘附平台,影响血管内皮化进程和血管血运重建,导致晚期血栓的形成;而不可降解聚合物则需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上述药物洗脱支架的不足,有研究者开始无聚合物载体的药物支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在金属支架表面电化学刻蚀形成微孔,将药物填埋在孔内形成药物支架,如大连某支架公司上市的yinyi®支架;也有在金属表面设计规则的纳米微孔,将药物直接装载在该孔内,起到药物治疗效果,如北京某医疗器械公司的nanoplus;在支架单元表面凿槽,再将药物放入该槽内,表面再用一层高分子膜来覆盖,这样既增加了药物含量,同时可以防止药物短时间内暴释,如上海某医疗器械公司的firehawk®。国外一些公司和团队也积极探索这一新的载药方式,如比利时vanhumbeeck团队研究了一种麻坑型药物支架,并进行了一些体外性能实验;conor公司开发了一种小井坑型药物支架,通过计算机指导激光雕刻技术在支架阵列上形成数百个小井坑以存放药物。这些方法虽然除去了高分子聚合物载体的不利因素,但药物控制释放、支架平台形态变化及引起的支架力学、疲劳性能的改变,而且缺乏大量的临床结果来支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聚合物薄膜装载药物的涂层,具有药物含量可控、载体材料含量少及良好的药物释放行为的药物涂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多孔薄膜装载药物的涂层,包括聚合物为载体的微孔薄膜,其中薄膜中微孔的直径及分布密度决定涂层载药量及释放速率;微孔,由盐解溶于聚合物材料中,通过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形成微孔结构。

进一步地,载体材料所用聚合物可以是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聚合物。

进一步地,药物涂层厚度为40-120um。

进一步地,涂层表面的微孔直径为2-15um。

进一步地,聚合物与无机盐不共溶于一种溶剂。

进一步地,聚合物与盐不相互作用。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器械表面药物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提、喷涂或涂覆,其中涂层中药物在聚合物以微孔结构独立储存,微孔径直、形状及分布密度根据器械药物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以氯化钠为盐制备的多孔聚合物表面

图2微孔装载药物的涂层表面形貌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将氧化钠(nacl)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放干燥烧杯中,加入化学纯氯仿和丙酮,氯仿与丙酮体积比为1:1-1:5,充搅拌待聚合物完全溶解后,用直径为2-15um滤器(或滤网)进行抽滤,将滤液注入到流量计中,采用超声雾化法制多孔聚合物涂层。

其中,超声雾化喷涂的过程包括:喷涂的药物流速为0.02-0.05ml/min,喷涂的超声功率为1.0-3.0w;喷涂的循环次数为4-10次。

将喷涂完成的含涂层器械取下,进行真空干燥干燥。将涂层浸入蒸馏水中6小时,待nacl溶出即可得到多孔的聚合物表面,通过调节nacl颗粒的大小可以调节孔径的大小。图1可见涂层表面呈现出多孔的结构,孔的尺寸在3-10μm之间,孔的分配十分均匀,大小基本一致,这种孔的结构使支架具有更大的涂层表面积,从而可以提高载药量。通过调整nacl颗粒的大小以及制作工艺可以对微孔的大小和分布密度进行调控。

在多孔聚合物涂层表面装载药物,可以采用浸提、喷涂或涂覆等方法。本实施例仍采用超声雾化法来装载药物,控制药物的流速、流量和超声发生器的功率等,特别是药物的流速,会直接影响到喷涂的药物涂层的质量和制备效率。图2是含药物涂层的表面,表面平整均匀,但药物在微孔的位置含量高,无微孔的地方含量低,在体内药物表面被体液冲刷后,唯有微孔的药物起到治疗作用。

在心血管治疗中,介入器械植入必然会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目前临床应用的血管支架都存在血管内皮延迟愈合的情况,因此可以利用这种微孔结构在材料表面种植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利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加快支架表面内皮化进程,促进病变血管的愈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载药医疗器械表面制备药物涂层,特别涉及制备一种多孔或微孔载药的方法。采用无机盐与聚合物均匀共混于有机溶剂来获得薄膜,通过水溶液溶解后在薄膜表面形成多孔或微孔结构,在上述结构进行药物填充形成药物与载体分离的药物涂层。该药物涂层减少了载体材料的用量,载药量得到提高,可改善器械表面单位载药量及药物转载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全;刘尧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3
技术公布日:2018.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