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3333发布日期:2018-08-24 20:1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器,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注射器。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通过将设备头部及导管部伸入病患体内从而经过目镜对其进行观察。同时,内镜还配有辅助设备可在观察的同时即时进行取样、治疗或手术等。注射针是内镜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用于在临床过程中向腔道组织注射药液。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消化道内的溃疡或肿留,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注射针尖与输液管相连,输液管固定在针座移动管上,通过推送移动管控制出、退针,并通过输液管、针尖向体腔内部组织注射药液。常规的针座通过配合间隙等限制移动管移动,防止针尖退回,但是无法避免的是针尖刺入组织的后,手推液引起的输液管抖动,由于输液管较长,其远端轻微的抖动往往会引起末端针尖的剧烈抖动,极容易退针甚至划破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注射器,方便使用,稳定针尖。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注射器,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手柄、助推管、内管和空心针,内管外周滑动包覆有外管,外管远离空心针一端连接有前手柄,前手柄设有供内管穿过的通孔,前手柄设有充气球囊,充气球囊连通于气道一端,外管靠近空心针处端面的收口侧壁设有气囊,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气囊,气囊内部设有回弹筋,回弹筋一端连接于气囊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端面的收口侧壁,所述前手柄颈部可转动的套设有医用胶布卷,所述前手柄中部设有环状防滑套。

优选的,前手柄的截面为葫芦形。

优选的,内管厚度为外管厚度的1/5~1/4。

优选的,回弹筋为硅胶回弹筋。

优选的,气囊为硅胶气囊。

优选的,气囊设有4~5个。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注射器,前手柄上的充气球囊可以为外管端面的收口侧壁的气囊充气,膨胀的气囊可以稳定外管端部,有效避免了外管端部发生抖动,防止需要缓慢注射药液的情况下,外管抖动带动内管的空心针移动,避免退针或划破人体组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注射器,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手柄1、助推管2、内管3和空心针4,内管3外周滑动包覆有外管5,外管5远离空心针4一端连接有前手柄6,前手柄6设有供内管3穿过的通孔,前手柄6设有充气球囊7,充气球囊7连通于气道一端,外管5靠近空心针4处端面的收口侧壁设有气囊8,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气囊8,气囊8内部设有回弹筋9,回弹筋9一端连接于气囊8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5端面的收口侧壁,前手柄6的截面为葫芦形,内管3厚度为外管5厚度的1/5~1/4,回弹筋9为硅胶回弹筋,气囊8为硅胶气囊,气囊8设有4~5个,前手柄6颈部可转动的套设有医用胶布卷10,所述前手柄6中部设有环状防滑套11。

如上,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注射器,包括顺次连接的尾手柄、助推管、内管和空心针,内管外周滑动包覆有外管,外管远离空心针一端连接有前手柄,前手柄设有供内管穿过的通孔,前手柄设有充气球囊,充气球囊连通于气道一端,外管靠近空心针处端面的收口侧壁设有气囊,气道另一端连通于气囊,气囊内部设有回弹筋,回弹筋一端连接于气囊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端面的收口侧壁。本发明的便携式注射器,防止需要缓慢注射药液的情况下,外管抖动带动内管的空心针移动,避免退针或划破人体组织,回弹筋在气囊意外破损时起到收拉的作用,防止其爆破瞬间对身体组织产生冲击。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启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14
技术公布日:2018.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