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3315发布日期:2018-08-24 20:12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



背景技术:

食管、胃肠道手术后往往有较长一段时间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营养支持来维持生命体征和基本代谢需求。肠内营养已逐渐取代肠外营养,以避免导管及营养代谢并发症,提高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临床上均为单腔空肠营养管,方法为手术吻合完毕之后,经鼻孔插入空肠营养管,术者必须用手轻握幽门处,协助空肠营养管鼻通过幽门,并保证其顺利进入小肠,直至送至屈氏韧带以下。

经鼻放置的单腔空肠营养管不产生新创伤,置入方法简单、快捷、方便,但只能进行肠内营养液输注,不能同时进行胃内减压,如果需要减压,必须另外安置胃管,但是另外安置胃管除了会增加患者痛苦和不适,甚至不容易成功安置。特殊的,对于食管手术患者,不能再次安置胃管,容易导致吻合口损伤,并且很多患者在进行空肠置管营养输注时,存在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因此需要同时进行胃减压和监测胃排空情况。

综上所述,直接通过单腔空肠营养管向空肠内输入营养,容易造成临床使用不方便,增加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用以解决现有单腔空肠营养管不容易对胃内同时减压造成临床使用不方便,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所述营养减压管包括胃管空肠管,所述空肠管一体成型在胃管一侧的外壁上,且胃管的长度小于空肠管的长度,使胃管的下端位于空肠管中部的外壁上,所述胃管的上端与空肠管的上端呈分离状,使营养减压管呈y型,所述胃管的上端安装有胃管接头,所述胃管接头用于外接吸引器,并在胃管的内部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用于吸引器吸出胃腔内的气体及液体,所述空肠管的上端安装有空肠管接头,所述空肠管接头用于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并在空肠管的内部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用于营养输送设备向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并在第二内腔的内部置有导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胃管,利用胃管外接吸引器吸出患者胃腔内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减压,设置空肠管,利用空肠管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向患者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进行营养补充,将胃管和空肠管一体成型,并使两个管的内部各形成独立功能的空腔,便于在对患者空肠内输送营养时,对患者空肠的前端进行减压,减少患者的痛苦,并利用金属导丝的不透x光特性,在空肠管内置有导丝,便于医生在x光透视下观察并引导营养减压管的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和空肠管上靠近下端的管壁上均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胃管下端的管壁上开设通孔,便于营养减压管外接的吸引机对胃管下端及管壁附近处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吸收减压,在空肠管的管壁上开设通孔,避免营养物质输送时造成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沿着管壁呈螺旋状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管壁上螺旋状开孔,利用螺旋孔的形状,确保管道内不容易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为不透x光金属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孔上的不透光金属体观察流经管道通孔处的液体,方便检测胃排空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的下端口距空肠管通孔的距离为15-30cm。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的上端口距胃管和空肠管的上端连接部的距离为17-25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置营养减压管时,确保营养减压管的上端口距患者鼻腔的距离保持在17-25cm。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和空肠管的下端开口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不透x光金属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胃管和空肠管的下端口内安装不透x光金属体,便于在安置营养减压管时,确保医生在x光透视下观察胃管和空肠管安置到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和空肠管的材质均为聚氨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具有无毒性,强度大,耐酸性好,耐温性好,内外径比值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和空肠管下端口的边缘均呈圆角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胃管和空肠管下端口的边缘设置成圆角状,避免营养减压管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将胃管和空肠管一体成型,并使两个管的内部各形成独立功能的空腔,并通过金属导丝引导安置,利用胃管外接吸引器吸出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减压,利用空肠管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向患者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进行营养补充,便于在对患者空肠内输送营养时,对患者空肠的前端进行减压,监测胃排空情况,预防胃食管反流导致的有关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胃管;11、胃管接头;12、第一内腔;2、空肠管;21、空肠管接头;22、第二内腔;3、导丝;4、通孔;41、第一定位件;5、第二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包括胃管1和空肠管2,且胃管1和空肠管2的材质均为聚氨酯。空肠管2一体成型在胃管1一侧的外壁上,且胃管1的长度小于空肠管2的长度,使胃管1的下端位于空肠管2中部的外壁上,胃管1的上端与空肠管2的上端呈分离状,使营养减压管呈y型。在胃管1的上端安装有胃管接头11,胃管接头11用于外接吸引器,并在胃管1的内部形成第一内腔12,第一内腔12用于吸引器吸出胃腔内的气体及液体,在空肠管2的上端安装有空肠管接头21,空肠管接头21用于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并在空肠管2的内部形成第二内腔22,第二内腔22用于营养输送设备向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将胃管1和空肠管2的内部各形成独立功能的空腔,利用胃管1外接吸引器吸出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减压,利用空肠管2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向患者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进行营养补充,便于在对患者空肠内输送营养时,对患者空肠的前端进行减压,减少患者的痛苦。在第二内腔22的内部置有导丝3,导丝3为金属导丝,利用金属导丝的不透x光性,便于医生在x光透视下观察并引导营养减压管的放置。其中胃管1和空肠管2的下端口边缘均呈圆角状,避免营养减压管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

如上所述,在胃管1和空肠管2上靠近下端的管壁上均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为沿管壁呈螺旋状开孔,利用螺旋孔的形状,确保胃管1和空肠管2在输送时不容易发生堵塞,并在胃管1和空肠管2上通孔4处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件41,第一定位件41为不透x光金属体,方便检测胃排空的情况。胃管1的下端口距空肠管2下端管壁上通孔4的距离为15-30cm,并在胃管1和空肠管2下端口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第二定位件5,第二定位件5为不透x光金属体,将胃管1和空肠管2的下端设置为一定距离,便于医生在x光透视下观察并引导胃管1安置入胃体内,引导空肠管2安置入空肠内。为了便于营养减压管外接设备不影响患者活动,将胃管1的上端口距胃管1和空肠管2上端连接部的距离设置为17-25cm,使营养减压管的上端口距患者鼻腔保持在一定距离。

本发明的经鼻双腔营养减压管,将胃管1和空肠管2一体成型,由两个管的内部各形成独立功能的空腔,并通过金属导丝引导安置,利用胃管1外接吸引器吸出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进行减压,利用空肠管2外接营养输送设备向患者空肠内输入营养物质进行营养补充,便于在对患者空肠内输送营养时,对患者空肠的前端进行减压,减少患者的痛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