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肾益肝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274发布日期:2018-07-24 20:38阅读:20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肾益肝的药丸。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在加速,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已经严重透支了人们的身体,而作为人体“清洁器”的肾脏、肝脏则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肾益肝的药丸。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补肾益肝丸,由茱萸肉、泽泻、丹皮、山药、茯苓、附子、肉桂、熟地制备而成;

一种补肾益肝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丸:茱萸肉12-17份、泽泻10-14份、丹皮8-12份、山药8-12份、茯苓8-12份、附子6-10份、肉桂8-12份、熟地18-22份。

发明人对上述的原料配比进一步的进行了优化,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茱萸肉13-16份、泽泻11-13份、丹皮9-11份、山药9-11份、茯苓9-11份、附子7-9份、肉桂9-11份、熟地19-21份。

再进一步优化,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茱萸肉15份、泽泻12份、丹皮1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附子8份、肉桂10份、熟地20份。

一种补肾益肝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将处方量的茱萸肉、泽泻、丹皮、山药、茯苓、附子、肉桂、熟地,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

其中配方药理为:

茱萸肉:具有利尿、降血压作用,补益肝肾功效、在治疗性病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疗效。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止泻,养肺益阴,益肾固精,养阴生津。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能主治: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附子:味辛、甘,性热,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熟地: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滋肾育阴。

有益效果为:补肾益肝丸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糖,降血压,同时能够改善肾功能,增加肾活力,促进新陈代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茱萸肉12份、泽泻10份、丹皮8份、山药8份、茯苓8份、附子6份、肉桂8份、熟地18份。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

实施例2:茱萸肉17份、泽泻14份、丹皮12份、山药12份、茯苓12份、附子10份、肉桂12份、熟地22份。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子,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

实施例3:茱萸肉15份、泽泻12份、丹皮1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附子8份、肉桂10份、熟地20份。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子,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

实施例4:茱萸肉11份、泽泻13份、丹皮9份、山药10份、茯苓9份、附子8份、肉桂10份、熟地21份。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子,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

采用实施例3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据临床统计,服用补肾益肝丸的500例,其中491例全部肾功能、肝功能明显改善,调理有效率达到98.2%。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补肾益肝丸对补肾益肝具有显著的疗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肾益肝的药丸。本发明具体的重量份数配比为:茱萸肉12‑17份、泽泻10‑14份、丹皮8‑12份、山药8‑12份、茯苓8‑12份、附子6‑10份、肉桂8‑12份、熟地18‑22份。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混合均匀,过200目筛子,加入沸水加工成药丸。本药丸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糖,降血压,同时能够改善肾功能,增加肾活力,促进新陈代谢。

技术研发人员:任长新;赖蔡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新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19
技术公布日:2018.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