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039发布日期:2018-09-07 23:28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诊断是指利用x线、超声和核素的γ线等,透过人体后,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显出影像,从而了解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特别是在内科和骨科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探知人体内部的伤情而不对人体造成损害。

在对胃肠道进行放射诊断时,需要对病人腹部进行压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影像的清晰度,在对肾盂进行放射诊断时,通过按压病人的腹部,使得肾盂充盈,得到理想的造影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能够对病人的腹部进行压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包括竖直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铰接有能在竖直面转动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底座外,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和第二连接板的顶部抵持,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固定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有水平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二滑槽内壁和限位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杆朝向第二连接板滑动的弹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抵持,所述底座的底内壁设有棱锥,所述棱锥的尖端朝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与棱锥侧壁的中部抵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方案中的压迫装置是这样实现对病人的压迫的,在使用时,气缸驱动第一连接板朝向底座的顶部移动,第一连接板底部水平滑动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抵持,限位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后和棱锥侧壁的中部抵持,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连接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接板和限位杆朝向底座的顶部移动,因为棱锥的特殊形状,棱锥的侧壁从棱锥的底部朝向棱锥的尖端倾斜,即棱锥侧壁和底座内壁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因此在限位杆朝上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朝向棱锥移动,限位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继续保持抵持,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的侧壁继续保持抵持;当气缸带动第一连接板和限位杆上升到底座的顶部时,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的尖端接触,弹簧处于自然状态,限位杆的一端移动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限位杆不再抵持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同时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是铰接的,且第二连接板只能在竖直面转动,在没有限位杆的抵持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板转动并收拢在第一连接板的下方。

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使病人保持平躺的姿势,并使病人的腹部位于第二连接板的正下方,气缸带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限位杆朝向病人移动,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的侧壁重新抵持,随着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限位杆的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棱锥的侧壁推动限位杆朝向第二连接板移动,并压缩弹簧,限位杆的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板移动,限位杆和第二连接板接触,限位杆推动第二连接板顺时针转动,当限位杆的另一端位于棱锥侧壁的中部时,限位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重新抵持,第二连接板处于水平,因为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被限位块抵持,能够限制第二连接板的继续转动,第二连接板始终保持水平,这样便能控制气缸,使第二连接板压向病人的腹部,这样便完成对病人腹部的压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中通过气缸带动第二连接板向上移动时,限位杆另一端和棱锥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朝向棱锥移动,当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棱锥的顶部接触时,限位杆的一端移动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在没有限位杆的抵持下,第二连接板受到重力发生转动,收拢在第一连接板的下方,这样在不用对腹部进行压迫时,第二连接板不会阻挡x射线的正常照射。2、当限位杆移动到棱锥侧壁的中部时,此时限位杆的一端已经和第二连接板的底部抵持,限位块限制第二连接板继续朝上转动,第二连接板保持水平,第二连接板还没有和病人接触,这样便可以根据病人的体型,即不同体型的病人其腹部隆起程度不一样,通过控制气缸使第二连接板继续朝下移动,控制第二连接板的高度,使第二连接板能够有效的压迫病人的腹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有按压部。通过设置按压部,其按压的面积更大,能够有效的按压病人的腹部。

进一步,所述按压部的底部嵌有激光笔。激光笔能够发出一束激光,通过移动底座,使激光对准病人的腹部,保证第二连接板能够准确的按压病人的腹部。

进一步,所述棱锥位于限位杆下方的侧壁上设有竖切面。当限位杆和棱锥侧壁的中部抵持时,此时限位杆的一端已伸入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加上限位块的限制,第二连接板已保持水平,此时便不需要限位杆的一端继续朝向第二连接板发生移动,因此使棱锥位于限位杆的下方侧壁上设有竖切面,竖切面和底座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一方面使限位杆不再移动,防止限位杆的一端伸出第二连接板外,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限位杆继续过度压缩弹簧,导致弹簧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方设有万向轮。通过设置万向轮便于底座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和棱锥的接触面为斜面。斜面和棱锥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大,这样限位杆的一端在棱锥侧壁移动时更为平稳,同时棱锥侧壁对限位杆施加的抵持力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连接板收拢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限位杆1、第一连接板2、激光笔3、圆柱体4、第二连接板5、限位块6、底座7、气缸8、棱锥9、弹簧10。

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放射诊断用压迫装置,包括竖直的底座7,底座7下方设有万向轮,底座7的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铰接有能在竖直面转动的第二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5位于底座7外,第二连接板5远离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设有按压部,按压部为包裹有海绵的圆柱体4,圆柱体4的底部嵌有激光笔3,第一连接板2顶部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的一侧和第二连接板5的顶部抵持,第一连接板2的另一侧连接有用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气缸8,气缸8固定于底座7的顶部,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设有水平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第二滑槽侧壁和限位杆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限位杆1朝向第二连接板5移动的弹簧10,限位杆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5的底部抵持,底座7的底内壁设有棱锥9,棱锥9的尖端朝上,限位杆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后和棱锥9侧壁的中部抵持,限位杆1和棱锥9的接触面为斜面,棱锥9位于限位杆1的下方侧壁上设有竖切面。

本方案中的压迫装置是这样实现对病人的压迫的,在使用时,气缸8驱动第一连接板2朝向底座7的顶部移动,第一连接板2底部水平滑动有限位杆1,限位杆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5的底部抵持,限位杆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槽后和棱锥9侧壁的中部抵持,此时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第一连接板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接板5和限位杆1朝向底座7的顶部移动,因为棱锥9的特殊形状,棱锥9的侧壁从棱锥9的底部朝向棱锥9的尖端倾斜,即棱锥9侧壁和底座7内壁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因此在限位杆1朝上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1的另一端和棱锥9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弹簧10的作用下,限位杆1朝向棱锥9移动,限位杆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5的底部继续保持抵持,限位杆1的另一端和棱锥9的侧壁继续保持抵持;当气缸8带动第一连接板2和限位杆1上升到底座7的顶部时,限位杆1的另一端和棱锥9的尖端接触,弹簧10处于自然状态,限位杆1的一端移动到第一连接板2的底部,限位杆1不在抵持第二连接板5的底部,同时第二连接板5和第一连接板2是铰接的,且第二连接板5只能在竖直面转动,在没有限位杆1的抵持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连接板5转动并收拢在第一连接板2的下方。

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使病人保持平躺的姿势,调整底座7位置,使激光笔3发出的激光射到病人的腹部,这样便使病人的腹部位于第二连接板5的正下方,气缸8带动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5和限位杆1朝向病人移动,限位杆1的另一端和棱锥9的侧壁重新抵持,随着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5和限位杆1的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杆1的另一端和棱锥9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棱锥9的侧壁推动限位杆1朝向第二连接板5移动,并压缩弹簧10,限位杆1的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板5移动,限位杆1和第二连接板5接触,限位杆1推动第二连接板5朝上转动,当限位杆1的另一端位于棱锥9侧壁的中部时,限位杆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5的底部重新抵持,第二连接板5处于水平,因为第二连接板5的顶部被限位块6抵持,能够限制第二连接板5的继续朝上转动,第二连接板5始终保持水平,这样便能控制气缸8,使第二连接板5压向病人的腹部,圆柱体4对病人的腹部进行压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