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3462发布日期:2018-12-08 06:5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

背景技术

奶瓶,是用来盛奶的一种器具,一般给婴儿使用。奶瓶本身不包含奶嘴,仅仅指瓶身,但是一般生产婴儿奶瓶的厂家都会随瓶赠送一只奶嘴。对于奶瓶中的婴儿奶瓶,在原料上来说,可以分为:玻璃奶瓶、塑料奶瓶和硅胶奶瓶。其中塑料奶瓶的材质一般有pp、pes、ppsu和硅胶。

日常生活中,夜间想给婴儿喂奶时,首先要打开房间灯,然后准备奶瓶、奶粉和热水,将热水和奶粉倒入奶瓶中冲泡,较为麻烦不便,尤其对于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对于奶浓度和温度更不容易把控,影响喂奶的效率和效果,不够健康科学,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包括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照明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加料混合单元、语音唤醒单元和控温加热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显示单元、照明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加料混合单元、语音唤醒单元和控温加热单元连接,所述语音唤醒单元包括启动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加料混合单元包括加奶粉模块、加水模块、浓度检测模块和搅拌混匀模块,所述控温加热单元包括温控模块、加热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启动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输出模块依次连接;启动模块用于检测语音信号并启动语音采集模块,启动模块包括检测单元及唤醒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启动所述语音采集模块的信号,唤醒单元用于唤醒语音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语音信号;语音处理模块包括转换单元及降噪单元,转换单元用于接受语音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降噪单元用于降低所述语音信号的噪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第二识别单元、存储单元和加权处理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将经过模数转换及降噪后的语音信号与存储预设语音的格式文件进行相似性比较,得出与语音信号相似的预设语音格式文件,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的相似预设语音格式文件以及降噪后的语音信号,并将所述降噪后的语音信号与相似预设语音格式文件进行比较,获取两者差异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进行比较的所有预设语音的集合,加权处理单元对第二语音识别单元得出的差异值与加权变量进行叠加,得出成功值;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出来的结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奶粉模块和加水模块用于分别向奶瓶中加入奶粉和水,所述搅拌混匀模块用于对加入奶瓶中的奶粉和水搅拌混匀,所述浓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奶水的浓度,并反馈给控制单元对加奶粉模块和加水模块进行二次控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温加热单元包括温控模块、加热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奶瓶中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奶水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单元,通过温控模块对加热模块进行调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温度检测模块和浓度检测模块的检测数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安装于奶瓶上的若干led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语音播报单元用于对奶水调配完成后的语音提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数据网络与控制单元连接,移动终端设备用于监控每次喂奶的时间和喂奶的量,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蓝牙、红外或wifi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输出模块的输出结果,依次对加水模块、控温加热单元、加奶粉模块和搅拌混匀模块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语音唤醒智能奶瓶,通过语音唤醒单元中的启动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没有信号时系统静默,降低能耗,语音处理模块对语音进行处理减少外部噪声、呼吸气流、电流的干扰,语音识别模块对语音分别进行相似性、相异性识别处理,获取语音信号的识别结果,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成功率;控制单元接收到语音唤醒单元的信号后,控制加料混合单元和控温加热单元,快速配置适宜温度、浓度的奶水;通过照明单元方便夜晚快速找到奶瓶的位置;通过显示单元可显示奶水的温度和浓度;通过语音播报单元可对奶水调配完成后进行语音提示,以便及时喂奶。此外,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还可智能监控喂奶的时间,以及每次喂奶的量,更加健康科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加料混合单元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控温加热单元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单元,2-显示单元,3-照明单元,4-语音播报单元,5-加料混合单元,6-移动终端设备,7-语音唤醒单元,8-控温加热单元,51-加奶粉模块,52-加水模块,53-浓度检测模块,54-搅拌混匀模块,81-温控模块,82-加热模块,83-温度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语音唤醒智能奶瓶,包括控制单元1、显示单元2、照明单元3、语音播报单元4、加料混合单元5、语音唤醒单元7和控温加热单元8,控制单元1分别与显示单元2、照明单元3、语音播报单元4、加料混合单元5、语音唤醒单元7和控温加热单元8连接,还包括有移动终端设备6,移动终端设备6通过数据网络与控制单元1连接。

所述语音唤醒单元7安装于奶瓶上,语音唤醒单元7包括启动模块71、语音采集模块72、语音处理模块73、语音识别模块74和输出模块75,所述启动模块71、语音采集模块72、语音处理模块73、语音识别模块74和输出模块75依次连接;启动模块71用于检测语音信号并启动语音采集模块72,启动模块71包括检测单元及唤醒单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有启动所述语音采集模块72的信号,唤醒单元用于唤醒语音采集模块72;语音采集模块72用于采集语音信号;语音处理模块73包括转换单元及降噪单元,转换单元用于接受语音采集模块72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并对所述语音信号进行模数转换,降噪单元用于降低所述语音信号的噪声;语音识别模块74包括第一识别单元、第二识别单元、存储单元和加权处理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用于将经过模数转换及降噪后的语音信号与存储预设语音的格式文件进行相似性比较,得出与语音信号相似的预设语音(可以为:“喂奶”、“渴了”、“孩子哭泣声”等)格式文件,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的相似预设语音格式文件以及降噪后的语音信号,并将所述降噪后的语音信号与相似预设语音格式文件进行比较,获取两者差异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进行比较的所有预设语音的集合,加权处理单元对第二语音识别单元得出的差异值与加权变量进行叠加,得出成功值;输出模块75用于输出所述语音识别模块74识别出来的结果。

所述加料混合单元5包括加奶粉模块51、加水模块52、浓度检测模块53和搅拌混匀模块54,所述加奶粉模块51和加水模块52用于分别向奶瓶中加入奶粉和水,所述搅拌混匀模块54用于对加入奶瓶中的奶粉和水搅拌混匀,所述浓度检测模块53用于检测奶水的浓度,并反馈给控制单元1,以通过控制单元1对加奶粉模块51和加水模块52进行二次控制,当奶水浓度低时,控制加奶粉模块51加入奶粉;当奶水浓度高时,控制加水模块52加入水。

所述控温加热单元8包括温控模块81、加热模块82和温度检测模块83,所述加热模块82用于对奶瓶中的奶水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83用于检测奶水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单元1,以通过控制单元1对温控模块81进行控制,调节加热模块82的输出功率。

所述显示单元2用于显示温度检测模块83和浓度检测模块53的检测数值。

所述照明单元3包括安装于奶瓶上的若干led灯,方便夜晚快速找到奶瓶的位置。

所述语音播报单元4用于对奶水调配完成后的语音提示。

所述移动终端设备6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移动终端设备6和控制单元1之间通过蓝牙、红外或wifi进行无线数据传输,通过移动终端设备6内置的app程序,智能监控喂奶的时间,以及每次喂奶的量,更加健康科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1根据输出模块75的输出结果,首先对加料混合单元5中的加水模块52进行控制,加入适量的水,后对控温加热单元8进行控制,将水加热到适宜温度,再对加料混合单元5中的加奶粉模块51进行控制,加入适量的奶粉,最后对加料混合单元5中的搅拌混匀模块54进行控制,将奶粉和水混匀,这样操控更贴近生活中热水冲泡奶粉的习惯。

该语音唤醒智能奶瓶,通过语音唤醒单元7中的启动模块71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没有信号时系统静默,降低能耗,语音处理模块73对语音进行处理减少外部噪声、呼吸气流、电流的干扰,语音识别模块74对语音分别进行相似性、相异性识别处理,获取语音信号的识别结果,提高了语音识别的成功率;控制单元1接收到语音唤醒单元7的信号后,控制加料混合单元5和控温加热单元8,快速配置适宜温度、浓度的奶水;通过照明单元3方便夜晚快速找到奶瓶的位置;通过显示单元2可显示奶水的温度和浓度;通过语音播报单元4可对奶水调配完成后进行语音提示,以便及时喂奶。此外,通过移动终端设备6还可智能监控喂奶的时间,以及每次喂奶的量,更加健康科学。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