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678发布日期:2018-11-20 19:1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喂药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从而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同时儿科主要以系统划分为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免疫及新生儿医学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或替代,而且儿科学属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它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小儿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儿科学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目前有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急救以及小儿外科等专业,每个专业学科又和基础医学某些学科有密切联系,如生理、生化、病理、遗传以及分子生物学等。

现有的在儿科就医的儿童由于年幼不懂事,往往不肯配合吃药,导致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才能使儿童吃药,加重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浪费时间严重,不利于儿童病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负担、节约时间、有利于儿童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在儿科就医的儿童由于年幼不懂事,往往不肯配合吃药,导致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花费极大的气力,才能使儿童吃药,加重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浪费时间严重,不利于儿童病情的治疗和康复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负担、节约时间、有利于儿童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

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滑套、定位螺杆、第一弹簧、托板、轴承座、透明筒体、活塞、推拉杆、出气管、第一阀门、插管、单向阀、软管、第二阀门、硅胶头、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支撑杆位于底座的上方,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滑套滑动式套在支撑杆上,定位螺杆位于滑套的右侧,定位螺杆与滑套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与支撑杆相接触,第一弹簧位于滑套与底座之间,第一弹簧套在支撑杆上,托板位于滑套的左侧,托板的右端与滑套相连接,轴承座位于支撑杆的上方,轴承座内的轴承与支撑杆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位于轴承座的上方,透明筒体的底部与轴承座相连接,活塞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内,推拉杆位于活塞的右侧,推拉杆的左端与活塞相连接,出气管位于透明筒体的上方,出气管的下端与透明筒体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第一阀门设置在出气管上,插管位于透明筒体的下方,插管的上端与透明筒体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单向阀设置在插管上,软管位于透明筒体的左侧,软管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与透明筒体相连通,第二阀门设置在软管上,软管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内,软管的下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硅胶头放置在底座上,硅胶头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一通气孔分别位于软管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位于硅胶头的右侧,第一粘扣带的左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第二粘扣带位于硅胶头的左侧,第二粘扣带的右端与硅胶头相连接,第二粘扣带与第一粘扣带相对应。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大固定板、第一旋转轴、风车、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循环皮带、第二旋转轴、握杆和小固定板,大固定板位于出气管右侧,大固定板的下端与透明筒体的顶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轴与大固定板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风车位于大固定板的前方,风车与第一旋转轴前端相连接,第一皮带轮位于大固定板的后方,第一皮带轮与第一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位于大固定板的右侧,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相连接,第二皮带轮与第二旋转轴的前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的前侧偏心位置连接有握杆,小固定板位于第二皮带轮的后方,第二旋转轴与小固定板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小固定板的底部与透明筒体顶部的右侧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大齿轮、齿板、滑块、滑轨、连接杆和第二弹簧,大齿轮位于小固定板的后方,大齿轮与第二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齿板位于大齿轮的下方,齿板与大齿轮相啮合,滑块位于齿板的下方,滑块的顶部与齿板底部的左端相连接,滑轨位于大固定板的后方,滑轨与滑块设置为滑动配合,滑轨的底部与透明筒体的顶部相连接,连接杆位于齿板的下方,连接杆上端与齿板底部的右端相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推拉杆右端相连接,第二弹簧位于连接杆与滑轨之间,滑轨和连接杆均与第二弹簧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消毒缸、排液管和第三阀门,消毒缸位于支撑杆的右侧,消毒缸位于底座的上方,排液管位于消毒缸的右侧,排液管与消毒缸右侧壁的下部相连接,排液管与消毒缸相连通,第三阀门设置在排液管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万向轮、滚轮、压板、大螺杆和连接板,底座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和滚轮,万向轮与滚轮均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滚轮位于万向轮的右侧,压板位于滚轮的左侧,大螺杆位于压板的左侧,大螺杆与压板相连接,连接板位于底座的下方,连接板的上端与底座的底部相连接,大螺杆与连接板设置为螺纹连接。

因为本发明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滑套、定位螺杆、第一弹簧、托板、轴承座、透明筒体、活塞、推拉杆、出气管、第一阀门、插管、单向阀、软管、第二阀门、硅胶头、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喂药时,首先打开药瓶的盖子,将瓶子放置在托板上,拧松定位螺杆,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套在支撑杆上进行向上滑动,滑套通过托板带动药瓶向上进行运动,并将插管插入到瓶内,然后将定位螺杆拧紧,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向右拉动推拉杆,通过推拉杆向右拉动活塞,活塞通过插管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到透明筒体内,当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完毕后,将定位螺杆拧松,对滑套和托板进行向下按压,从而将插管从瓶内移出,并将药瓶取走处理即可,再将定位螺杆拧紧固定,打开第一阀门,通过推拉杆对活塞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排出,排出完毕后拧紧第一阀门,将硅胶头插入到儿童口内,将第一粘扣带和第二粘扣带在儿童脑袋的后面进行粘在一起,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第二阀门,医护人员通过推拉杆对活塞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内的药液通过软管输送到儿童口内,当儿童口内的药液过多时,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可以将过多的药液排出,防止呛到儿童,也可以通过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进行排气,防止儿童窒息,使儿童能够顺利进行服药,减少药液的浪费,节省时间。

因为还包括有大固定板、第一旋转轴、风车、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循环皮带、第二旋转轴、握杆和小固定板,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服药时,医护人员转动握杆,握杆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旋转轴带动风车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避免儿童哭闹抵触吃药。

因为还包括有大齿轮、齿板、滑块、滑轨、连接杆和第二弹簧,所以当医护人员对推拉杆向左进行推动时,推拉杆通过连接杆带动齿板向左进行运动,齿板通过大齿轮带动第二旋转轴进行转动,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通过循环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旋转轴带动风车进行旋转,滑块和滑轨为齿板的左右运动提供滑动辅助,在对儿童喂药的同时可以带动风车进行旋转,转移儿童注意力节省人工,操作更加便捷。

因为还包括有消毒缸、排液管和第三阀门,所以医护人员首先将一定量的消毒液放入到消毒缸内,当对儿童喂药完毕后,对透明筒体进行旋转,轴承座为透明筒体的旋转提供转动辅助,当透明筒体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停止对透明筒体的旋转,然后将硅胶头放入到消毒缸内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消毒完毕后,打开第三阀门,将消毒缸内的消毒液通过排液管排出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万向轮、滚轮、压板、大螺杆和连接板,所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万向轮和滚轮对本发明进行移动,万向轮能够进行灵活的转向,移动更加方便,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医护人员对大螺杆进行转动,大螺杆带动压板向右进行运动,当压板与滚轮相接触,能够防止滚轮的转动,从而将本发明固定住,防止本发明左右晃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无需医护人员和家属花费大气力即可使儿童吃药,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节省了医护人员和家属大量的时间,有利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维修,维护维修成本低,容易生产制造,生产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车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齿板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消毒缸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板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座,2:支撑杆,3:滑套,4:定位螺杆,5:第一弹簧,6:托板,7:轴承座,8:透明筒体,9:活塞,10:推拉杆,11:出气管,12:第一阀门,13:插管,14:单向阀,15:软管,16:第二阀门,17:硅胶头,18:第一粘扣带,19:第二粘扣带,21:大固定板,22:第一旋转轴,23:风车,24:第一皮带轮,25:第二皮带轮,26:循环皮带,27:第二旋转轴,28:握杆,29:小固定板,31:大齿轮,32:齿板,33:滑块,34:滑轨,35:连接杆,36:第二弹簧,41:消毒缸,42:排液管,43:第三阀门,51:万向轮,52:滚轮,53:压板,54:大螺杆,55:连接板,171:第一通气孔,172:第二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

实施例2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

还包括有大固定板21、第一旋转轴22、风车23、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循环皮带26、第二旋转轴27、握杆28和小固定板29,大固定板21位于出气管11右侧,大固定板2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的顶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轴22与大固定板21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风车23位于大固定板21的前方,风车23与第一旋转轴22前端相连接,第一皮带轮24位于大固定板21的后方,第一皮带轮24与第一旋转轴22的后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位于大固定板21的右侧,第二皮带轮25与第一皮带轮24通过循环皮带26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与第二旋转轴27的前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的前侧偏心位置连接有握杆28,小固定板29位于第二皮带轮25的后方,第二旋转轴27与小固定板29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小固定板29的底部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

实施例3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

还包括有大固定板21、第一旋转轴22、风车23、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循环皮带26、第二旋转轴27、握杆28和小固定板29,大固定板21位于出气管11右侧,大固定板2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的顶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轴22与大固定板21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风车23位于大固定板21的前方,风车23与第一旋转轴22前端相连接,第一皮带轮24位于大固定板21的后方,第一皮带轮24与第一旋转轴22的后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位于大固定板21的右侧,第二皮带轮25与第一皮带轮24通过循环皮带26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与第二旋转轴27的前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的前侧偏心位置连接有握杆28,小固定板29位于第二皮带轮25的后方,第二旋转轴27与小固定板29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小固定板29的底部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

还包括有大齿轮31、齿板32、滑块33、滑轨34、连接杆35和第二弹簧36,大齿轮31位于小固定板29的后方,大齿轮31与第二旋转轴27的后端相连接,齿板32位于大齿轮31的下方,齿板32与大齿轮31相啮合,滑块33位于齿板32的下方,滑块33的顶部与齿板32底部的左端相连接,滑轨34位于大固定板21的后方,滑轨34与滑块33设置为滑动配合,滑轨34的底部与透明筒体8的顶部相连接,连接杆35位于齿板32的下方,连接杆35上端与齿板32底部的右端相连接,连接杆35的下端与推拉杆10右端相连接,第二弹簧36位于连接杆35与滑轨34之间,滑轨34和连接杆35均与第二弹簧36相连接。

实施例4

一种用于儿科的液体药品喂药器,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支撑杆2位于底座1的上方,支撑杆2的下端与底座1的顶部相连接,滑套3滑动式套在支撑杆2上,定位螺杆4位于滑套3的右侧,定位螺杆4与滑套3设置为螺纹连接,定位螺杆4与支撑杆2相接触,第一弹簧5位于滑套3与底座1之间,第一弹簧5套在支撑杆2上,托板6位于滑套3的左侧,托板6的右端与滑套3相连接,轴承座7位于支撑杆2的上方,轴承座7内的轴承与支撑杆2的上端设置为过盈连接,透明筒体8位于轴承座7的上方,透明筒体8的底部与轴承座7相连接,活塞9滑动式位于透明筒体8内,推拉杆10位于活塞9的右侧,推拉杆10的左端与活塞9相连接,出气管11位于透明筒体8的上方,出气管1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左侧相连接,出气管11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一阀门12设置在出气管11上,插管13位于透明筒体8的下方,插管13的上端与透明筒体8底部的左侧相连接,插管13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单向阀14设置在插管13上,软管15位于透明筒体8的左侧,软管15的右上端与透明筒体8的左侧壁相连接,软管15与透明筒体8相连通,第二阀门16设置在软管15上,软管15的左下端嵌设在硅胶头17内,软管15的下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硅胶头17放置在底座1上,硅胶头17左右对称式开有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和第一通气孔171分别位于软管15的左右两侧,第一粘扣带18位于硅胶头17的右侧,第一粘扣带18的左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位于硅胶头17的左侧,第二粘扣带19的右端与硅胶头17相连接,第二粘扣带19与第一粘扣带18相对应。

还包括有大固定板21、第一旋转轴22、风车23、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循环皮带26、第二旋转轴27、握杆28和小固定板29,大固定板21位于出气管11右侧,大固定板21的下端与透明筒体8的顶部相连接,第一旋转轴22与大固定板21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风车23位于大固定板21的前方,风车23与第一旋转轴22前端相连接,第一皮带轮24位于大固定板21的后方,第一皮带轮24与第一旋转轴22的后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位于大固定板21的右侧,第二皮带轮25与第一皮带轮24通过循环皮带26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与第二旋转轴27的前端相连接,第二皮带轮25的前侧偏心位置连接有握杆28,小固定板29位于第二皮带轮25的后方,第二旋转轴27与小固定板29上端设置为转动连接,小固定板29的底部与透明筒体8顶部的右侧相连接。

还包括有大齿轮31、齿板32、滑块33、滑轨34、连接杆35和第二弹簧36,大齿轮31位于小固定板29的后方,大齿轮31与第二旋转轴27的后端相连接,齿板32位于大齿轮31的下方,齿板32与大齿轮31相啮合,滑块33位于齿板32的下方,滑块33的顶部与齿板32底部的左端相连接,滑轨34位于大固定板21的后方,滑轨34与滑块33设置为滑动配合,滑轨34的底部与透明筒体8的顶部相连接,连接杆35位于齿板32的下方,连接杆35上端与齿板32底部的右端相连接,连接杆35的下端与推拉杆10右端相连接,第二弹簧36位于连接杆35与滑轨34之间,滑轨34和连接杆35均与第二弹簧36相连接。

还包括有消毒缸41、排液管42和第三阀门43,消毒缸41位于支撑杆2的右侧,消毒缸41位于底座1的上方,排液管42位于消毒缸41的右侧,排液管42与消毒缸41右侧壁的下部相连接,排液管42与消毒缸41相连通,第三阀门43设置在排液管42上。

还包括有万向轮51、滚轮52、压板53、大螺杆54和连接板55,底座1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51和滚轮52,万向轮51与滚轮52均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滚轮52位于万向轮51的右侧,压板53位于滚轮52的左侧,大螺杆54位于压板53的左侧,大螺杆54与压板53相连接,连接板55位于底座1的下方,连接板55的上端与底座1的底部相连接,大螺杆54与连接板55设置为螺纹连接。

因为本发明包括有底座1、支撑杆2、滑套3、定位螺杆4、第一弹簧5、托板6、轴承座7、透明筒体8、活塞9、推拉杆10、出气管11、第一阀门12、插管13、单向阀14、软管15、第二阀门16、硅胶头17、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喂药时,首先打开药瓶的盖子,将瓶子放置在托板6上,拧松定位螺杆4,在第一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滑套3在支撑杆2上进行向上滑动,滑套3通过托板6带动药瓶向上进行运动,并将插管13插入到瓶内,然后将定位螺杆4拧紧,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向右拉动推拉杆10,通过推拉杆10向右拉动活塞9,活塞9通过插管13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到透明筒体8内,当将瓶内的药液吸入完毕后,将定位螺杆4拧松,对滑套3和托板6进行向下按压,从而将插管13从瓶内移出,并将药瓶取走处理即可,再将定位螺杆4拧紧固定,打开第一阀门12,通过推拉杆10对活塞9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8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11排出,排出完毕后拧紧第一阀门12,将硅胶头17插入到儿童口内,将第一粘扣带18和第二粘扣带19在儿童脑袋的后面进行粘在一起,进行固定,然后打开第二阀门16,医护人员通过推拉杆10对活塞9向左进行推动,将透明筒体8内的药液通过软管15输送到儿童口内,当儿童口内的药液过多时,第一通气孔171和第二通气孔172可以将过多的药液排出,防止呛到儿童,也可以通过第一通气孔171和第二通气孔172进行排气,防止儿童窒息,使儿童能够顺利进行服药,减少药液的浪费,节省时间。

因为还包括有大固定板21、第一旋转轴22、风车23、第一皮带轮24、第二皮带轮25、循环皮带26、第二旋转轴27、握杆28和小固定板29,所以当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进行服药时,医护人员转动握杆28,握杆28带动第二皮带轮25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25通过循环皮带26带动第一皮带轮24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24通过第一旋转轴22带动风车23进行旋转,从而可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避免儿童哭闹抵触吃药。

因为还包括有大齿轮31、齿板32、滑块33、滑轨34、连接杆35和第二弹簧36,所以当医护人员对推拉杆10向左进行推动时,推拉杆10通过连接杆35带动齿板32向左进行运动,齿板32通过大齿轮31带动第二旋转轴27进行转动,第二旋转轴27带动第二皮带轮25进行转动,第二皮带轮25通过循环皮带26带动第一皮带轮24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24通过第一旋转轴22带动风车23进行旋转,滑块33和滑轨34为齿板32的左右运动提供滑动辅助,在对儿童喂药的同时可以带动风车23进行旋转,转移儿童注意力节省人工,操作更加便捷。

因为还包括有消毒缸41、排液管42和第三阀门43,所以医护人员首先将一定量的消毒液放入到消毒缸41内,当对儿童喂药完毕后,对透明筒体8进行旋转,轴承座7为透明筒体8的旋转提供转动辅助,当透明筒体8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停止对透明筒体8的旋转,然后将硅胶头17放入到消毒缸41内进行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消毒完毕后,打开第三阀门43,将消毒缸41内的消毒液通过排液管42排出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万向轮51、滚轮52、压板53、大螺杆54和连接板55,所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万向轮51和滚轮52对本发明进行移动,万向轮51能够进行灵活的转向,移动更加方便,当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时,医护人员对大螺杆54进行转动,大螺杆54带动压板53向右进行运动,当压板53与滚轮52相接触,能够防止滚轮52的转动,从而将本发明固定住,防止本发明左右晃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