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441发布日期:2018-07-24 20:4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补阳温肾艾饼。



背景技术:

艾灸为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从而产生艾热,熏烤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疗法源远流长,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艾灸在健康消费和美容消费日益正成为人们保健消费的两大热点,但艾绒药性单一,无法对很多复杂疾病起到根治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艾灸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艾饼。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艾饼,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艾绒88份,肉桂18份,淫羊藿18份,大怀熟地8份,巴戟天15份,山茱萸9份,枸杞9份,茯苓9份、鹿角胶21份、莬丝子22份,杜仲21份、当归10份,制附子22份,黄柏17份,知母2份、龟板12份、山药6份、泽泻7份、牡丹皮7份、菊花7份、北沙参7份、麦冬7份,玉竹12份、天花粉17份、扁豆8份、桑叶5份、生甘草4份、生地17份、苇茎17份,薏苡仁13份,桃仁8份,杏仁8份,连翘13份,薄荷13份,归身8份,白芍8份、甘草2.3份,桔梗8份、玄参8份,贝母10.2份、百合10.2份、板蓝根13份、鱼腥草17份。

本发明的组分具有以下药物作用:

淫羊藿(epimediifolium),味辛、甘,性温,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此外还具有镇咳、祛痰与平喘等其他作用。

巴戟天,味甘、辛,性微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主要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山茱萸为微炒制山茱萸。

枸杞,味甘,性平。枸杞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枸杞多糖,枸杞多糖具有促进免疫、抗衰老、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劳、抗辐射、保肝、生殖功能保护和改善等作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枸杞为微炒制枸杞。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茯苓,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鹿角胶是用鹿角熬成的胶,味甘、平,无毒,入肝、肾经。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生精髓、暖筋骨的作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鹿角胶为炒珠炮制。

莬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甘,归肝、肾、脾经。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莬丝子为制莬丝子。

杜仲(eucommiaulmoides),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并且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杜仲为经姜汤炒制炮制的杜仲。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天花粉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扁豆利于暑湿邪气的祛除,健脾止泻之效,同时还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玉竹具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症。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制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inn.f.)ker-gawl.),味甘、微苦,性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为养阴润肺的上品。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

山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性平、味甘、无毒。归脾、肺、肾经。山药具有诱导产生干扰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胆碱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常食之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佳品。

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山萸肉,别称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主要用于眩晕耳呜,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用山茱萸为微炒制山茱萸。

龟板(carapaxtestudinis),味咸甘,性平。滋阴,潜阳,补肾,健骨。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等。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苇茎,又名芦茎,性寒,味甘,无毒。入心、肺。主治肺痈烦热。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的作用。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等。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

杏仁(amygdaluscommunisvas),性微温;味苦,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

连翘(forsythiasuspensa),性凉,味苦。入心、肝、胆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阳上亢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归身,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的功效。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tactilora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脾、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

贝母(fritillary),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丹毒,痈肿。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微寒、味辛,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艾饼具有壮元阳、补气血、提高免疫等功效,在艾灸保健的同时达到了养生的效果,适合以下人群艾灸使用:面色白且面目虚浮或黧黑、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容易累、畏寒怕冷、头目眩晕、精神萎靡、四肢发凉、尤以下肢为甚、身体发沉、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男性房事不理想、听力下降或耳鸣、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女性气血虚、女性经期不正常、女性白带过多、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黎明之时发生腹泻、舌淡胖苔白、脉沉迟而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艾饼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

艾绒88份,肉桂18份,淫羊藿18份,大怀熟地8份,巴戟天15份,山茱萸9份,枸杞9份,茯苓9份、鹿角胶21份、莬丝子22份,杜仲21份、当归10份,制附子22份,黄柏17份,知母2份、龟板12份、山药6份、泽泻7份、牡丹皮7份、菊花7份、北沙参7份、麦冬7份,玉竹12份、天花粉17份、扁豆8份、桑叶5份、生地17份、苇茎17份,薏苡仁13份,桃仁8份,杏仁8份,连翘13份,薄荷13份,归身8份,白芍8份、甘草2.3份,桔梗8份、玄参8份,贝母10.2份、百合10.2份、板蓝根13份、鱼腥草17份。

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s1.将艾草平铺在晾晒板上并在阳光下暴晒除去80%的水分,再将经过暴晒的艾叶压缩打包后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然后将处理之后的艾草放置到无尘式艾绒提取设备中,利用无尘式艾绒提取设备对艾草进行提取,得到艾绒;

s2.药剂制作:将本实施例中除艾绒外的其他组分按本实施例所述重量混合后在20转/秒下粉碎,将粉末经100目筛筛选,将未通过100目筛的粉末在15转/秒下继续粉碎至通过至可通过100目筛;

s3.压制艾饼:将上述步骤s1中处理得到的艾绒按本实施例所述重量与所述步骤s2中处理得到的粉末混合后进行压制,在压制过程中升高温度并保持2min完成定型和杀菌,杀菌后制成饼状即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改善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容易累、畏寒怕冷、头目眩晕、精神萎靡、四肢发凉,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此产品推出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欢,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诸多好评,和良好的反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