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649发布日期:2018-08-10 19:3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皮肤的颜色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当黑色素过速增长和分布不均时,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从而产生雀斑、褐斑等黑色素过度沉积等疾病。黑素的形成过程,存在于黑素细胞组织中的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等酶的作用下经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中间体逐步转化为黑色素。黑色素颗粒通过黑色素细胞树枝状突起向角朊细胞转移;转移至角朊细胞的黑色素颗粒随表皮细胞上行至角质层,并随角质层脱落而排泄。但是由于受紫外线、遗传、内分泌、炎症介质、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黑素代谢异常,皮肤黑素过快增长和分布不均,就会造成局部皮肤过黑及色素沉着,表现为黄褐斑、雀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美白护肤作用机理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一、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细胞的增殖及合成:皮肤黑素抑制机理是美白机理的核心内容,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素的氧化途径,从而减少黑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二、抗氧化作用机制:黑素的生成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该过程除与酪氨酸酶有关外,还与自由基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和多巴醌及其以后的自动氧化反应均需自由基的参与,自由基数目减少可减少黑素的生成。有关研究实验显示黄褐斑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od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酮(mda)含量升高。从而提出ofr与皮肤黑素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有关。抗氧化剂sod能有效清除多余超氧自由基,使lpo、mda形成减少,从而阻止黄褐斑的产生。三、气血调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医宗金鉴》认为本病“源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外科正宗·黧黑斑》日“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本病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甚密,而“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是黄褐斑的主要病机。选用药物时,众医家多以活血化瘀为先导。活血化瘀法可疏通瘀阻,使气机得以流畅,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皮肤代谢,使面部色素逐渐消散。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酪氨酸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的研究非常活跃,随着氢醌、熊果苷及曲酸的相继发现、研究及在化妆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大量化学合成及植物来源的天然美白剂得到开发应用。比如水杨酸类、壬二酸类、熊果苷、果酸、维c、曲酸或者由它们合成的衍生物等。随着化妆品行业的飞速发展,“组份天然化”及“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已成为化妆品工业的潮流,化妆品的原料天然化倍受重视。“纯天然”美白成分正日益成为化妆品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寻找有效且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的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强抗氧化剂已成为药学和化妆品行业研究的趋势;提供一种组方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显著的减少色素沉着美白祛斑的组合物,是该
技术领域
科研人员急需开发的新课题之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应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1-10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1-10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1-10份。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还包括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1-10份、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1-10份。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用量为最终产品重量的0.1-10wt%。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上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1-10%、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5-10%、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3-1%、生育酚(维生素e)0.01-0.2%、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01-0.2%、透明质酸钠0.01-0.05%、peg/ppg-18/4共聚物0.5-3%、茶氨酸0.1-1%、藻酸钙0.01-0.1%、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05-0.3%、木糖醇0.1-0.5%、木糖醇基葡糖苷0.1-0.5%、海藻糖0.1-1%、脱水木糖醇0.1-1%、黄原胶0.1-0.3%、烟酰胺0.1-3%、卡波姆0.1-0.3%、多元醇10-20%、氨甲基丙醇0.1-0.3%、水余量。进一步的,所述多元醇为1,3-丙二醇、丙三醇、丁二醇、二丙二醇、甲基丙二醇、1,2-戊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进一步的,所述美白祛斑乳还包括0.3-0.7wt%的防腐剂。进一步的,所述防腐剂为苯甲酸或苯氧乙醇。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通过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合用,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全面抑制黑色素形成,并能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受损肌肤,让表皮沉淀的色素随角质受益脱落,以去除老年斑、雀斑、妊娠斑及其他皮肤色素沉着。还可以缓解化妆品中其他成份引起的皮肤刺激,提高化妆品用于皮肤的安全性并且三者结合具有深层补水的作用。进一步融合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和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能够清除自由基,显著提升组合物的美白祛斑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或条件,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能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循环血液量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因而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对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收效良好,具有抗衰老和美容作用,无任何副作用。五脉绿绒蒿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花或全草。性微苦、微甘、寒,归肝、肾经,具有清热,舒肝的功效,有美白皮肤的功效。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是从余甘子果实中提取所得,能够收敛止泻、治疗皮炎湿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有效清除自由基,滋养柔嫩肌肤,使皮肤免受外界伤害。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提取自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金虎尾属(malpighia)凹缘金虎尾(m.emarginata)的果实,其果实含有蛋白质、糖、果酸及维生素a、b1、b2、维生素c,尼克酸、钙、磷、铁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1910~2976mg·100g-1,为目前所有果树种类中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者,分别为柑的30~43倍、柠檬的84~119倍及番石榴之12~17倍。能够清楚人体活动中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美白作用。巴戟天又名巴戟、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木质藤本植物,肉质根入药,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甘,辛,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巴戟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我国历代出版的本草均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1963年版起历版均收载有该品种。巴戟天含有糖类、蒽醌类、环烯醚萜苷类、氨基酸、脂类、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巴戟天作为传统的补肾良药,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调节内分泌、促进造血、抗氧化、抗抑郁、抗肿瘤、抗炎及镇痛等药理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表现在对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享有“南国人参”之称。实施例1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10%、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10%、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3%、生育酚(维生素e)0.2%、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1%、peg/ppg-18/4共聚物0.5%、茶氨酸1%、藻酸钙0.01%、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3%、木糖醇0.1%、木糖醇基葡糖苷0.5%、海藻糖1%、脱水木糖醇0.1%、黄原胶0.3%、烟酰胺0.1%、卡波姆0.3%、1,3-丙二醇5%、丙三醇5%、氨甲基丙醇0.3%、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10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1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10份组成。实施例2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0.1%、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5%、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1%、生育酚(维生素e)0.01%、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01%、透明质酸钠0.05%、peg/ppg-18/4共聚物3%、茶氨酸0.1%、藻酸钙0.1%、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05%、木糖醇0.5%、木糖醇基葡糖苷0.1%、海藻糖0.1%、脱水木糖醇1%、黄原胶0.1%、烟酰胺3%、卡波姆0.1%、丁二醇10%、二丙二醇10%、氨甲基丙醇0.1%、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1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10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1份组成。实施例3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5%、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8%、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6%、生育酚(维生素e)0.1%、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1%、透明质酸钠0.03%、peg/ppg-18/4共聚物2%、茶氨酸0.5%、藻酸钙0.05%、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2%、木糖醇0.3%、木糖醇基葡糖苷0.3%、海藻糖0.5%、脱水木糖醇0.5%、黄原胶0.2%、烟酰胺2%、卡波姆0.2%、甲基丙二醇10%、1,2-戊二醇5%、氨甲基丙醇0.2%、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5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5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5份组成。实施例4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6%、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8%、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8%、生育酚(维生素e)0.15%、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12%、透明质酸钠0.02%、peg/ppg-18/4共聚物1%、茶氨酸0.6%、藻酸钙0.04%、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15%、木糖醇0.2%、木糖醇基葡糖苷0.4%、海藻糖0.8%、脱水木糖醇0.6%、黄原胶0.15%、烟酰胺1.5%、卡波姆0.15%、甲基丙二醇18%、氨甲基丙醇0.15%、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6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4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5份、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5份、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5份组成。实施例5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3%、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7%、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8%、生育酚(维生素e)0.08%、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08%、透明质酸钠0.02%、peg/ppg-18/4共聚物2.5%、茶氨酸0.4%、藻酸钙0.04%、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25%、木糖醇0.4%、木糖醇基葡糖苷0.2%、海藻糖0.7%、脱水木糖醇0.9%、黄原胶0.25%、烟酰胺1.8%、卡波姆0.25%、1,2-戊二醇13%、氨甲基丙醇0.17%、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7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3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2份、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8份、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4份组成。实施例6一种美白祛斑乳,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8%、甘油三乙酰基蓖麻醇酸酯6%、peg-10甲醚聚二甲基硅氧烷0.4%、生育酚(维生素e)0.16%、植物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0.13%、透明质酸钠0.03%、peg/ppg-18/4共聚物1.6%、茶氨酸0.4%、藻酸钙0.08%、阿拉伯胶树(acaciasenegal)花/茎提取物0.14%、木糖醇0.3%、木糖醇基葡糖苷0.4%、海藻糖0.7%、脱水木糖醇0.3%、黄原胶0.14%、烟酰胺1.7%、卡波姆0.27%、二丙二醇16%、氨甲基丙醇0.14%、水余量。所述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3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9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3份、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7份、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2份组成。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1未添加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2未添加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3未添加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对比例4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4未添加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对比例5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5未添加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对比例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6中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0.9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11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0.9份组成。对比例7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7中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由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11份、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0.9份、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11份组成。试验例1本发明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功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为评价本发明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功效成分的协同作用,利用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以及实施例3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进行了如下黑色素生成抑制实验。首先将小鼠黑色素细胞(murinemelanoma)(melan-a)b16接种到含有fbs的rpmi640或具有同等以上的生长力的培养基中,以每well1×105个接种在12-well培养板上,之后在5%co2、37℃条件下进行培养,直至细胞融合(confluent)至well底部约80%。培养后去除培养基,替换为分别稀释(去离子水稀释)有1、5及10μg/ml的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以及实施例3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培养基,之后在5%co2、37℃下培养7日。所述的试样的浓度范围通过毒性实验确定。去除了培养基的细胞利用pbs进行清洗,之后利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回收细胞。回收得到的细胞以5,000-10,000rpm离心处理10分钟,去除上清液,得到团块(pellet)。得到的细胞团块在60℃下干燥,之后加入含有10%dmso的1mnaoh100μl或细胞裂解缓冲液(celllysisbuffer),在60℃恒温槽中得到细胞内黑色素。在490nm下利用酶标仪(microplatereader)测定收集液,利用考马斯亮兰法求出蛋白质的量,之后求出一定数量的细胞中的黑色素的量或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中的黑色素的量。对比未处理样品的对照组和各浓度的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以及实施例3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的黑色素生成活性(%)如表1所示。表1黑色素生成程度表从表1结果可知,实施例3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具有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其效果明显优于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单独作用的黑色素生成抑制效果。通过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3的植物美白祛斑组合物较之单独使用三种提取物具有优异的皮肤美白效果。试验例2本发明实施例1-6、对比例1-7的美白祛斑乳的试用效果1、实验对象选年龄段在20-50岁的女性志愿者650名。主要症状:脸部有黄褐斑、肤色暗沉。志愿者随即分为13组,每组50人。2、实验方法试验组:每日早晚洁面后,将美白祛斑乳涂于脸部,轻轻按摩至吸收。试验期一个月。测定受试部位前2-3天不能使用任何产品(化妆品或外用药品)。试验前,受试者需要统一清洁脸部,用干的面巾纸擦拭干净。清洁后在受试者脸部做好测量区域标记。正式测试前应该在符合标准的房间内静坐至少30min,呈测试状态放置,保持放松。实验中脸部标记4×4cm2试验区域,可同时标记多个区域,区域间隔2cm。使用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进行受试区域和对照区域的测量,每个区域依照平行测定5次。先测量各测试区域的空白值,然后按2.0±0.1mg样品/cm2的用量,使用乳胶指套将试样均匀涂布于试验区内。涂抹1周、2周、3周、4周后分别测量受试区域和空白区域的皮肤黑色素含量。同一个志愿者的测试由同一个人员完成。3、评价标准(1)、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测量皮肤黑色素含量。(2)、通过患者自述感受,及电脑比对皮肤纹理图鉴定肤色美白程度及色斑淡化程度。有效:肤色提亮,色斑颜色减淡。无效:肤色及色斑与实验前无任何变化。4、实验结果通过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测量皮肤黑色素含量结果见表2所示。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平均黑色素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实施例1-6和对比例的美白祛斑乳后,皮肤黑色素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但使用实施例1-6的美白祛斑乳比对比例美白祛斑乳皮肤黑色素含量减少得更快。这说明本发明美白祛斑乳的美白祛斑活性成分持续、且对皮肤的黑色素减少起作用。对比例1-3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是美白祛斑乳美白祛斑的关键成分,且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合用时美白祛斑乳的效果才明显,体现了协同增效作用。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的加入大幅度提升了所述美白祛斑乳美白祛斑的效果;且对比例4-5与实施例4-6对比可见,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合用时才能体现出提升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比例6-7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只有在本发明特定含量范围内美白祛斑功效才明显。通过患者自述感受,及电脑比对皮肤纹理图鉴定肤色美白程度及色斑淡化程度,结果见表3所示。表3试验例3皮肤刺激性实验选取年龄在20-50岁的有过敏史的志愿者25名(男性10名,女性15名),用注射器取0.03ml样品置于斑试胶带的药室内,立即将置有样品的斑试胶带从下部开始纵向贴于左前臂的正常皮肤上,同时逐个轻压药室以驱除空气,并使试验物均匀分布。试验部位做好标记,以便观察。每隔24小时贴肤一次,揭开贴片后半个小时,则按照ctfa指南(1981年)的术语进行了检查。共进行了6次斑贴实验,贴肤结束后的第6天,为了观察迟发反应,进行了追加检查。数据则利用最后一次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鉴定以表4为标准进行。试验样品分别为实施例1-6制备的美白祛斑乳和对比例1-7制备的美白祛斑乳,结果如表5所示。表4等级符号鉴定标准0-阴性反应:无刺激、无红斑1±可疑反应:轻度红斑2+弱阳性反应:红斑3++强阳性反应:红斑、丘疹、水泡4+++极强阳性反应:严重浮肿、大泡表5通过本试验结果可知,实施例1-6美白祛斑乳无刺激,而对比例1、2、3、6、7对皮肤的刺激反而有一次或两次可疑反应,说明本发明美白祛斑乳是安全的。试验例4皮肤保湿效果为了测试本发明美白祛斑乳的保湿效果,进行了试用调查实验:测试方法:选取650位脸部皮肤干裂粗糙的志愿者,男女各半;分成13组,各组试用者洗脸后,分别将实施例1-6、对比例1-7产品涂抹于脸部,每天三次,连续使用4周,期间不得使用其他化妆品。统计使用效果见下表6:对比例1-3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是美白祛斑乳发挥保湿作用的关键成分,且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合用时美白祛斑乳的效果才明显,体现了协同增效作用。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的加入大幅度提升了所述美白祛斑乳保湿的效果;且对比例4-5与实施例4-6对比可见,凹缘金虎尾(malpighiaemarginata)果提取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根提取物合用时才能体现出提升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对比例6-7与实施例1-3对比可见,白芨(bletillastriata)根提取物、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提取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果提取物只有在本发明特定含量范围内保湿功效才明显。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