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下肢康复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9313发布日期:2018-09-21 20:1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下肢康复器材。



背景技术:

康复医学是四大医学学科之一,随着康复医学工程的发展,患者的完全康复越来越受重视,运动康复训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康复医疗项目,康复医学临床研究表明,中风患者进行患侧肢体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医疗手段,对于因中风、脊髓损伤和各种事故引起的肢体功能残障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尤其是在病损后的前三个月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大体上就可以有效恢复神经肌肉的功能,大大减轻残疾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我国肢体残疾者中的大多数属于后天残疾,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残疾则是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而造成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突然间下肢出现问题,需要被人照顾时,首先不能接受的是患者的心理,患者会出现易怒、暴躁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对于患者来说能自食其力,依靠自己重新振作起来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下肢康复器材都致力于对患者身体身体进行康复,却是忽略了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心理问题,缺乏人性化设计,对于患者下肢的康复器材很多属于室内康复器材,功能单一,而且缺少对患者的防护措施,就常见的拄拐和轮椅而言,长时间拄拐,患者腋下酸疼,而且缺少防护措施,安全性较低,然而座轮椅不利于患者康复训练,长时间保持坐姿对患者体内的血管压迫,导致血液不流通,尤其是对患有心脑血管病患者极其不利,还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康复器材不够人性化、不安全、功能单一,进而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功能多样、人性化的多功能下肢康复器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下肢康复器材,主要包括骨架、支撑台、座椅;

所述骨架主要包括上壳体、前支撑柱、支撑柱二、帘子,所述上壳体呈半圆柱型,内部中空,上壳体的内部设有电池,上壳体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U型杠,所述支撑柱一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上壳体下方右侧,支撑柱一的底端外侧设有大轮,所述大轮内侧圆心处设有电机,大轮的上方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支撑柱二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上壳体下方左侧,支撑柱二的底端外侧设有小轮,小轮的上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帘子有四个,分别设在上壳体的四条底边上,帘子可上下拉伸;

所述支撑台,主要包括支撑台一和支撑台二,支撑台二水平焊接在前方的支撑柱一和前方的支撑柱二之间,支撑台一的中间位置设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左边设有求救按钮,所述求救按钮的前面设有方向控制器,智能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机、求救按钮、方向控制器分别与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支撑台二水平焊接在前方的支撑柱一和前方的支撑柱二之间,支撑台二上设有盒子;

所述座椅主要包括上杆、转动轴、下杆、靠垫、坐垫一、坐垫二、连接器一和连接器二,所述上杆连接在上壳体的下方并位于两个支撑柱二之间,上杆和所述下杆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转动轴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靠垫固定连接在下杆的内侧,所述坐垫一的左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一与靠垫的下端折叠式连接,所述坐垫二位于坐垫一的上方,且坐垫二的右端通过连接器二与坐垫一右端折叠式连接,连接器一和连接器二分别与上述智能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帘子的底部左右两侧各设有绑带,且帘子可拆卸,可根据天气的变化,自主更换帘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器上设有触屏式显示屏和接口,所述屏智能控制器内置网卡,可接外网,所述显示屏可以观看电视和浏览网页,所述接口可外接电子血压仪,患者日常血压的数据会保留到控制器内,还可上传至亲属手机。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可通过智能控制器进行调整,第一种调整为座椅式,坐垫二折叠在坐垫一上方,上杆与下杆保持竖直;第二种调整为躺椅式,坐垫二围绕所述连接器二顺时针旋转打开,并与坐垫一水平夹角为0°,下杆向内侧偏转60°;第三种为折叠收起模式,坐垫二通过连接器二逆时针旋转至与坐垫一重合,坐垫一通过连接器一逆时针旋转至与靠垫重合,患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自主调整座位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求救按钮处于按下状态时,智能控制器会最大音量向周围播放求救信息,同时会以无线信号向亲人的移动终端发送求救报警和所在地址,即可需求周围人的帮助,又可提醒亲属及时赶来。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外部曲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电池充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环保,符合未来节能环保的主题。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控制器上设有T型摇杆,T型摇杆的横端头部设有刹车按钮,当刹车按钮按下时,智能控制器会调节电机中电机反转,形成反向力矩,因为此器材移动的速度不高,所以采用这种智能制动的方式更为简便。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为气压式减震,摆脱传统的弹簧减震方式,减震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地,所述大轮的转向依靠智能控制器分别调节两个电机的转速,使得两个大轮之间形成速度差,从而实现转向,利用两轮的速度差实现转向更加方便,不需要过多的机械传动装置,减少机器的功耗。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当病人需要康复训练时,通过智能控制器上的显示屏选择座椅为收起模式,然后两胳膊穿过U型杠,使U型杠下端处于患者腋下,患者的肘部搭在支撑台一和支撑台二上,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当病人需要工作时,通过智能控制器上的显示屏选择将座椅为座椅式,病人面向支撑台一坐下,可以做手工,也可以笔记本办公;当病人需要休闲时,在显示屏上选择躺椅式,病人可躺在座椅上观看显示屏上的视频,当病人想快速移动时,可坐在座椅上通过方向控制器操控本设备到达目的地,当病人需要帮助或者发生意外时可按下求救按钮进行呼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下肢康复器材提供一种可供患者康复训练、工作、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康复器材,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不需要像传统拐杖那样将所有着力点施加在腋下,本发明设置的支撑台可替患者腋下分担大部分的力,而且大大的增大了患者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支撑物对身体的压强,当为调整为工作状态时,支撑台可为患者提供一个做手工,或者卖点小商品的平台,让患者的生活不再无聊颓废,当患者需要休息室时,本发明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而且患者在室外训练不用担心风吹日晒,帘子放下来就可以遮阳避雨,本发明设计合理,更注重人性化,安全可靠,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向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台一和支撑台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骨架、2-支撑台、3-座椅、11-上壳体、12-支撑柱一、13-支撑柱二、14-帘子、15-大轮、16-电机、17-减震装置、18-小轮、111-太阳能电池板、112-U型杠、113-电池、141-绑带、21-支撑台一、22-支撑台二、23-智能控制器、24求救按钮、25-方向控制器、26-盒子、231-显示屏、232-接口、251-T型摇杆、252-刹车按钮、31-上杆、32-转动轴、33-下杆、34-靠垫、35-坐垫一、36-坐垫二、37a-连接器一、37b-连接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下肢康复器材,主要包括骨架1、支撑台2、座椅3;

骨架1主要包括上壳体11、支撑柱一12、支撑柱二13、帘子14,上壳体11呈半圆柱型,内部中空,如图2所示,上壳体11的内部设有电池113,上壳体11的外部曲面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11,太阳能电池板111为电池113充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环保,符合未来节能环保的主题,上壳体11的底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U型杠112,支撑柱一12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上壳体11下方右侧,支撑柱一12的底端外侧设有大轮15,大轮15内侧圆心处设有电机16,大轮15的上方设置有减震装置17,减震装置17为气压式减震,摆脱传统的弹簧减震方式,减震效果更好,支撑柱二13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上壳体11下方左侧,支撑柱二13的底端外侧设有小轮18,小轮18的上方设有减震装置17,帘子14有四个,分别设在上壳体11的四条底边上,帘子14可上下拉伸,帘子14的底部左右两侧各设有绑带141,且帘子14可拆卸,可根据天气的变化,自主更换帘子14;

如图5所示,支撑台2,主要包括支撑台一21和支撑台二22,支撑台一21水平焊接在后方的支撑柱一12和后方的支撑柱二13之间,支撑台一21的中间位置设有智能控制器23,智能控制器23的左边设有求救按钮24,求救按钮24处于按下状态时,智能控制器23会最大音量向周围播放求救信息,同时会以无线信号向亲人的移动终端发送求救报警和所在地址,即可需求周围人的帮助,又可提醒亲属及时赶来,智能控制器23上设有触屏式显示屏231和接口232,屏智能控制器内置网卡,可接外网,显示屏可以观看电视和浏览网页,接口232可外接电子血压仪,患者日常血压的数据会保留到智能控制器23内,还可上传至亲属手机,求救按钮24的前面设有方向控制器25,如图3所示,方向控制器25上设有T型摇杆251,T型摇杆的横端头部设有刹车按钮252,当刹车按钮按252下时,智能控制器23会调节电机16中电机反转,形成反向力矩,因为此器材移动的速度不高,所以采用这种智能制动的方式更为简便,大轮15的转向依靠智能控制器23分别调节两个电机16的转速,使得两个大轮15之间形成速度差,从而实现转向,利用两轮的速度差实现转向更加方便,不需要过多的机械传动装置,减少机器的功耗,智能控制器23与电池11电性连接,电机16、求救按钮24、方向控制器25分别与智能控制器23电性连接,支撑台二22水平焊接在前方的支撑柱一12和前方的支撑柱二13之间,支撑台二22上设有盒子26;

如图4所示,座椅3主要包括上杆31、转动轴32、下杆33、靠垫34、坐垫一35、坐垫二36、连接器一37a和连接器二37b,上杆31连接在上壳体11的下方并位于两个支撑柱二13之间,上杆31和下杆33通过转动轴32连接,转动轴32与智能控制器23电性连接,靠垫34固定连接在下杆33的内侧,坐垫一35的左端通过连接器一37a与靠垫34的下端折叠式连接,坐垫二36位于坐垫一35的上方,且坐垫二36的右端通过连接器二37b与坐垫一35右端折叠式连接,连接器一37a和连接器二37b分别与上述智能控制器23电性连接,座椅3可通过智能控制器23进行调整,第一种调整为座椅式,坐垫二36围绕连接器二37b顺时针旋转打开,并与坐垫一35水平夹角为0°,下杆33向内侧偏转60°;第三种为折叠收起模式,坐垫二36通过连接器二37b逆时针旋转至与坐垫一35重合,坐垫一35通过连接器一37a逆时针旋转至与靠垫34重合,下杆33向上翻起与上杆31重合,患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自主调整座位模式。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法为:当病人需要康复训练时,通过智能控制器23上的显示屏231选择座椅3为收起模式,然后两胳膊穿过U型杠112,使U型杠112下端处于患者腋下,患者的肘部搭在支撑台一21和支撑台二22上,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当病人需要工作时,通过智能控制器23上的显示屏231选择将座椅3为座椅式,病人面向支撑台一21坐下,可以做手工,也可以笔记本办公;当病人需要休闲时,在显示屏231上选择躺椅式,病人可躺在座椅3上观看显示屏231上的视频,当病人想快速移动时,可坐在座椅3上通过方向控制器25操控本设备到达目的地,当病人需要帮助或者发生意外时可按下求救按钮24进行呼救。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