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律不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83300发布日期:2018-08-17 07:2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律不齐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中医则认为心律不齐与气滞血瘀、心阳不足、气血两虚、外邪侵袭、情志所伤有关。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心律不齐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心律不齐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心律不齐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选择酸枣仁、当归、柏子仁、干姜、补骨脂、仙茅、肉苁蓉、黄芪、远志、石菖蒲、北沙参、百合、鹿衔草、太子参、人参、川芎、竹茹、茵陈蒿、钩藤、知母、鸡血藤、白术、桂枝、巴戟天、红花、苍术、茯苓、麦冬、五味子、茶树根、桑寄生药物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心律不齐。其中,选用酸枣仁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心、脾、肝、胆经,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功能,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选用当归是因为其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难便,赤痢后重,痈疽疮疡,金疮,跌扑损伤。选用柏子仁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脾经,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能,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的功能。选用干姜是因为其性味辛,热,入脾、胃、肺经,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功能,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补骨脂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肾经。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瘘,腰膝冷痛,虚寒喘嗽。选用仙茅是因为其性味辛,温,有毒,入肾、肝经,有温肾阳,壮筋骨的功能,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选用肉苁蓉是因为其性味甘酸咸,温,入肾、大肠经,有补肾,益精,润燥,清肠的功能,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选用黄芪是因为其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生用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敛;炙用有补中益的功能,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选用远志是因为其性味苦辛,温,入心、肾经,有安神益智,祛痰,解郁的功能,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选用石菖蒲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微温,入心、肝、脾经,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能,治癫癎,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选用北沙参是因为其性味甘苦淡,凉,入肺、脾经,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能,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选用百合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能,治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选用鹿衔草是因为其性味甘苦,温,入肝、肾二经,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的功能,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选用太子参是因为其性味甘苦,微温,入心、脾、肺三经,有补肺、健脾的功能,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目汗,精神疲乏。选用人参是因为其性味甘微甘,温,入脾、肺经,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萎,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选用川芎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肝、胆经,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的功能,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选用竹茹是因为其性味甘,凉,入胃、胆经,有清热,凉血,化痰,止吐的功能,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胎动,惊癎。选用茵陈蒿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凉,入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的功能,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选用钩藤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肝、心经,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的功能,治小儿惊癎瘈瘲,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癎。选用知母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肾经,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的功能,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选用鸡血藤是因为其性味苦甘,温,入心、脾二经,有活血、舒筋的功能,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选用白术是因为其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能,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选用桂枝是因为其性味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能,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选用巴戟天是因为其性味辛甘,温,入肝、肾经,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功能,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选用红花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选用苍术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脾、胃经,有健脾,燥湿,解郁,辟秽的功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选用茯苓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胀痛,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选用麦冬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清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选用五味子是因为其性味酸,温,入肺、肾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功能,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选用茶树根是因为其性味苦,平,治心脏病,口疮,牛皮癣。选用桑寄生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平,入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的功能,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酸枣仁15-20克、当归10-20克、柏子仁10-15克、干姜5-10克、补骨脂10-15克、仙茅10-20克、肉苁蓉10-20克、黄芪5-15克、远志5-10克、石菖蒲5-15克、北沙参10-20克、百合10-15克、鹿衔草10-20克、太子参5-15克、人参5-10克、川芎5-15克、竹茹3-9克、茵陈蒿5-10克、钩藤5-15克、知母5-10克、鸡血藤5-15克、白术5-10克、桂枝10-20克、巴戟天10-15克、红花5-10克、苍术10-15克、茯苓10-20克、麦冬5-15克、五味子5-10克、茶树根10-20克、桑寄生5-10克。

优选为:

酸枣仁18克、当归15克、柏子仁12克、干姜8克、补骨脂12克、仙茅15克、肉苁蓉15克、黄芪10克、远志8克、石菖蒲10克、北沙参15克、百合12克、鹿衔草15克、太子参10克、人参8克、川芎10克、竹茹6克、茵陈蒿8克、钩藤10克、知母8克、鸡血藤10克、白术8克、桂枝15克、巴戟天12克、红花8克、苍术12克、茯苓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茶树根15克、桑寄生8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酸枣仁:原药放入竹箩内,沉入清水缸中,使仁浮在水面,壳沉水底,将刺仁捞出,晒干;

2、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切片晒干;

3、柏子仁: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

4、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

5、补骨脂:簸尽杂质,洗净,晒干;

6、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

7、肉苁蓉: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如系咸苁蓉,泡尽盐分,润透,纵向切片,晒干;

8、黄芪: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根头和空心较大者,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晒干;

9、远志:拣去杂质,切段,筛去灰屑;

10、石菖蒲:拣去杂质,洗净,稍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11、北沙参:拣去杂质,除去茎基,用水略洗,捞出,稍润,切段,晒干;

12、百合:拣去杂质,黑瓣,簸除灰屑;

13、鹿衔草:拣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稍润,切细,晒干;

14、太子参:摘除须根,晒干;

15、人参:除去芦头,切段即可;

16、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17、竹茹:除去硬竹签、杂质,抖掉灰屑,揉成小团或切段;

18、茵陈蒿: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箩去净泥屑;

19、钩藤: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20、知母:拣净杂质,用水撞洗,捞出,润软,切片晒干;

21、鸡血藤: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22、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3、桂枝:用水稍浸泡,捞出,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24、巴戟天:拣去杂质,用热水泡透后,趁热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25、红花:拣净杂质,除去茎叶、蒂头,晒干;

26、苍术:拣去杂质,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27、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捞出,闷透后,切片,晒干;

28、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29、五味子:筛去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

30、茶树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31、桑寄生: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酸枣仁、当归、柏子仁、干姜、补骨脂、仙茅、肉苁蓉、黄芪、远志、石菖蒲、北沙参、百合、鹿衔草、太子参、人参、川芎、竹茹、茵陈蒿、钩藤、知母、鸡血藤、白术、桂枝、巴戟天、红花、苍术、茯苓、麦冬、五味子、茶树根、桑寄生放入煎药容器内,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4剂服用。

组方中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当归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二者为君药;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干姜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功能,与补骨脂、仙茅、肉苁蓉、黄芪、远志、石菖蒲、北沙参为臣药,十一味药共同发挥宁心安神、补血和血、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润燥滑肠的作用,治疗心律不齐效力全面,且以宁心安神、补血和血、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为主,可治本;人参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的功能与百合、鹿衔草、太子参、川芎、竹茹、茵陈蒿、钩藤、知母、鸡血藤为佐药;五味子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功能与余下诸药为使药,是治标。

本发明药物具有宁心安神、补血和血、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固脱生津的功能,用于治疗心律不齐,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心律不齐门诊患者共30例。

2、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为:心悸、心跳缓慢、不规则心跳、心跳之间心脏暂停等。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律不齐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心悸、心跳缓慢、不规则心跳的现象减轻,心律不齐症状明显好转,逐步恢复正常;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心律不齐患者30例,结果显效25例,显效率为83.33%,好转4例,好转率为13.3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