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293发布日期:2018-08-17 07:22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鼻塞: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多涕: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季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5)全身表现:多数人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鼻窦炎包括急性鼻旁窦炎和慢性鼻旁窦炎,为鼻科常见疾病,慢性者居多,其中上颌窦最为常见。鼻旁窦炎可发生于一侧,亦可双侧。可限于一窦发病,亦可累及多窦。

现有技术中治疗鼻炎、鼻窦炎的药物很多,但是存在彻底根除困难、疗程长、易复发、费用高等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脾化湿、清热解表、宣肺通窍、化痰理气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质量的中药原料制成:

山楂50-60克,木香27-33克,麻黄4-8克,柴胡6-9克,金银花4-8克,浙贝母9-12克,黄岑9-12克,菊花4-8克,桂枝6-9克,防风6-9克,荆芥6-9克,6-9克,辛夷9-12克,苍耳12-18克,陈皮9-12克,砂仁6-9克,白术6-9克,茯苓6-9克,薄荷2-6克,丹参9-12克,川芎9-12克,红花6-9克,桔梗6-9克,北沙参6-9克,半夏3-6克和干生姜3-6克。

优选由以下质量的中药原料制成:

山楂60克,木香30克,麻黄6克,柴胡6克,金银花6克,浙贝母9克,黄岑9克,菊花6克,桂枝6克,防风6克,荆芥6克,白芷6克,辛夷9克,苍耳15克,陈皮9克,砂仁6克,白术9克,茯苓9克,薄荷3克,丹参9克,川芎9克,红花6克,桔梗6克,北沙参6克,半夏6克和干生姜6克。

其制备方法按照常规的中药汤剂制备即可,也可以按照常规制法制成丸剂或口服液。优选中药汤剂。

本发明药理作用如下: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柴胡:具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头痛目赤,耳聋口苦,月经不调。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浙贝母:《本草纲目拾遗》云:“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别录》亦云:“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浙贝母中所含的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著收缩。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

苍耳:辛、苦,温;有毒。归肺经。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瘾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干生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本发明疗效判断如下: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无阳性体质,两年内无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本发明治疗结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中药汤剂治疗鼻炎患者55例、鼻窦炎患者43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8例。按照常规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连续服用本发明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一日三次服用;经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后,治愈8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9%。

典型病例列举:

病例1:

鲁某某,男,55岁,自述患鼻炎一年余,天热或运动时鼻塞减轻,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感觉记忆力减退。口服本发明药物三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后又巩固两个疗程。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两年无复发。

病例2:

高某某,女,45岁,患鼻窦炎两年余,自述日常生活常伴随鼻塞、头痛、恶心,流黄涕。也吃过各种中药、西药,但是经常复发,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口服本发明药物三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又巩固三个疗程。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两年无复发。

病例3:

王某某,男,27岁,患鼻炎三年余,自述经常连续性打喷嚏,水柱性鼻涕不断,继而鼻通气受阻,呈阵发性发作,伴随全身不舒服,影响了生活。口服本发明药物三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后又巩固三个疗程。经检查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两年无复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不仅温脾化湿、清热解表、宣肺通窍、化痰理气,而且价格低廉、不易复发、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质量的中药原料制成:

山楂60克,木香30克,麻黄6克,柴胡6克,金银花6克,浙贝母9克,黄岑9克,菊花6克,桂枝6克,防风6克,荆芥6克,白芷6克,辛夷9克,苍耳15克,陈皮9克,砂仁6克,白术9克,茯苓9克,薄荷3克,丹参9克,川芎9克,红花6克,桔梗6克,北沙参6克,半夏6克和干生姜6克。

实施例2

所述的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由以下质量的中药原料制成:

山楂55克,木香33克,麻黄4克,柴胡9克,金银花4克,浙贝母12克,黄岑12克,菊花8克,桂枝9克,防风9克,荆芥9克,白芷9克,辛夷12克,苍耳18克,陈皮12克,砂仁8克,白术6克,茯苓6克,薄荷6克,丹参12克,川芎12克,红花9克,桔梗9克,北沙参9克,半夏3克和干生姜3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