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90407发布日期:2018-09-21 20:28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及保健食品制备的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中成药类药品与保健品,通过将中药材进行提取、浓缩、喷雾干燥制得喷干粉,一般在喷雾干燥步骤多采用加入麦芽糊精、食用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羧甲淀粉钠、明胶、阿拉伯胶等赋形剂,使中药浸膏固化形成喷干粉。其中,麦芽糊精使用最为广泛。此类方法对于一般中药提取液具有通用性,但对于含有大量多糖等粘性中药提取物或混提物,所制得的喷干粉吸湿性强,临界相对湿度低,易粘结成团块,生产可操作性差。综上所述,传统的中药提取物制备形成干粉的方法具有干粉吸湿性强,临界相对湿度低,易粘结成团块,生产可操作性差的技术缺陷。因此,寻找一种能降低中药提取物的引湿性和提高中药提取物的成型性和稳定性的联合辅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能有效解决当前中药提取物干燥得到的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具有吸湿性强,临界相对湿度低,易粘结成团块,生产可操作性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包括: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作为优选,所述羧甲淀粉钠、所述交联聚维酮和所述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0.6-1:1.5-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而得,其中,所述羧甲淀粉钠、所述交联聚维酮和所述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0.6-1:1.5-2.4。更为优选,将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得到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还包括将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过100目筛。本发明公开的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在降低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的吸湿性能和提高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的成型性与稳定性中的应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中药提取物和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混合后,干燥处理后得到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作为优选,所述干燥处理具体为边搅拌边喷雾干燥的动态干燥。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不溶于水,因此,待喷雾物料在喷雾干燥前,都是在有浆叶的配制罐中进行搅拌分散悬浮在体系中的,属于边搅拌,边喷雾干燥的动态方式。作为优选,所述中药提取物与所述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的质量比为1:0.31-1:0.49。作为优选,所述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中药提取物与羧甲淀粉钠混合,得到混合物1;步骤2:将混合物1与交联聚维酮混合,得到混合物2;步骤3:将混合物2与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得到混合物3;步骤4:将混合物3干燥处理后得到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其中,所述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与所述羧甲淀粉钠、所述交联聚维酮和所述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1:0.31-1:0.49,所述羧甲淀粉钠、所述交联聚维酮和所述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5:0.6-1:1.5-2.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的干燥具体为喷雾干燥。作为优选,在60℃~70℃条件下,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相对密度为1.10±0.05。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混合为5min。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药提取物具体为药材经过提取、过滤和浓缩后得到浸膏,浓缩得到的浸膏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2.3倍,浸膏的固含量约为20%~35%,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的重量=浸膏的重量×固含量。本发明发现,交联聚维酮具有多孔隙结构,能吸附中药提取物;具有高度的毛细管/水含量,比表面积大,增加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中对抗外界水分的能力,降低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的引湿性;交联聚维酮的吸水作用高而迅速,吸水膨胀作用强,当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用于片剂原料时,可无需再加崩解剂,且所制得的片剂崩解时限和溶出效果不会经时而变。通过在中药提取物加入交联聚维酮,使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具有部分交联聚维酮的特性。通过在中药提取物加入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改善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的可压性,同时,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还能对抗交联聚维酮的膨胀性能,使片剂受热仍能维持外观不变。降低中药提取物干燥产品在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裂片风险,使片剂外观整洁,提高片剂脆碎度,增加包衣操作性。通过在中药提取物加入羧甲淀粉钠,一方面联合交联聚维酮,协同发挥对抗外界水分的能力,同时,羧甲淀粉钠在片剂内部产生输水通道,羧甲淀粉钠在水中可溶胀达自己体积的300倍,因此,崩解时限提前5~20min,加速崩解的能力。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中药提取物中加入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使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的临界相对湿度提高,吸湿性降低,低粘性,便于保存。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不易结团,提高生产操作性。因在中药提取物干燥过程中添加了具有崩解作用的交联聚维酮、羧甲淀粉钠,作为片剂原料使用时,可无需再添加崩解剂;因添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可提高片剂成型性,使片剂外观整洁,改善脆碎度,提高包衣工序操作性。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这三种物料的质量百分比具有独特性,该质量百分比范围内,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的吸湿性能好,也具有良好的片剂成型和长期稳定性的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发现交联聚维酮堆密度较小,且交联聚维酮对于包衣片在稳定性考察中,会增加片剂发生形变的风险,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刚好可以很好的中和交联聚维酮,一者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堆密度高,可以减小片型形变的风险,二者,低取代羟丙纤维素具有内聚的性质,可以很好的缓解交联聚维酮的受热和吸湿膨胀的副作用,保持产品稳定,二者相辅相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示6组样品不同湿度下放置96h的吸湿曲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解决当前中药浸膏固化形成喷干粉的方法具有喷干粉吸湿性强,临界相对湿度低,易粘结成团块,生产可操作性差的技术缺陷。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以下实施例采用的物料为自制或市售;羧甲淀粉钠购买自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其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的A型羧甲淀粉钠的标准,A型羧甲淀粉钠为钠量2.8-4.2%,PH值5.5-7.6;交联聚维酮购买自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SH-SL10,交联聚维酮的水合能力极强(HK=5.6),吸水作用高而迅速(可高达58%),吸水膨胀能力强,溶胀系数为2.25~2.3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购买自湖州展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型号为LH-22的L-HPC,其羟丙氧基含量为8%,分子量未135000,聚合度为780,长径比为3.8,平均粒径为45μm。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和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2:5,制备得到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设置了六组,分别为常规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和对照组,每组的组分设置如下:常规组:先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0~70℃。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缓慢加入8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40%)的麦芽糊精,与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按喷雾干燥条件制备常规组样品。实验组1: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5℃。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加入3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15%)的羧甲淀粉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11,将混合物11与2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10%)的交联聚维酮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12,将混合物12与3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15%)的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13,将混合物13按喷雾干燥条件得到实验组1样品。实验组2: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5℃。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加入2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10%)的羧甲淀粉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21,将混合物21与1.2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6%)的交联聚维酮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22,将混合物22与4.8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24%)的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23,将混合物23按喷雾干燥条件得到实验组2样品。实验组3: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5℃。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加入2.4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12%)的羧甲淀粉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31,将混合物31与1.6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8%)的交联聚维酮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32,将混合物32与4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20%)的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33,将混合物33按喷雾干燥条件得到实验组3样品。实验组4: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5℃。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加入8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40%)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混合,60℃~70℃充分搅拌30分钟,按喷雾干燥条件制备实验组4样品。对照组:将100kg,固含量约为20%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置于带浆叶的配制罐中,搅拌加热至65℃。继续搅拌,向配制罐中加入1.8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9%)的羧甲淀粉钠混合,得到混合物41,将混合物41与1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5%)的交联聚维酮混合,得到混合物42,将混合物42与5.2kg(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重量的26%)的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混合,得到混合物43,将混合物43按喷雾干燥条件得到对照组样品。其中,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多种中药材投入到提取罐中,加入6-8倍量一定浓度乙醇或水进行浸润,微沸提取1-3小时,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渣采用6-8倍量一定浓度乙醇或水进行提取,微沸提取1-3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进行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10±0.05(60℃~70℃热测),转入喷干工序。制备完成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分成6份,每组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固含量相同。喷雾干燥的条件:喷雾干燥机进风温度180℃~200℃,出风温度85℃~105℃。喷干粉水分≤4.0%,所得喷干粉过40目筛整粒备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即为中药提取物)具体为药材经过提取、过滤和浓缩后得到浸膏,浓缩得到的浸膏量为药材总重量的2-2.3倍,浸膏的固含量约为20%,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的干燥产品的重量=浸膏的重量×固含量,以上实施例的浸膏为100kg,固含量约为20%,则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干燥产品的理论量为100×20%=20kg,以高粘度中药混提浓缩液干燥产品的理论量为基准单位,加入不同比例的添加物。实施例3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进行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1.吸湿平衡时间的测定取底部盛有NaCl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为保证NaCl溶液饱和,干燥器底部应有过量的NaCl存在),干燥器内置6个称量瓶,在25℃恒温干燥箱内达到恒重。取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各组样品1g,置称量瓶中,精密称定,将称盖打开,放入干燥器上部,于25℃恒温干燥箱内保存,每隔24h称重一次,计算不同时间的吸湿率。3.1吸湿平衡时间吸湿平衡时间,见表1。表1吸湿平衡时间组别测定时间(h)024487296120144药粉重(mg)1.00011.13321.20561.25821.27291.27291.2728常规组水分重(mg)—0.13310.20550.25810.27280.27280.2727吸湿率(%)—13.3120.5525.8127.2827.2827.27药粉重(mg)1.00021.12101.16411.17311.18521.18521.1851实验组1水分重(mg)—0.12090.16400.17300.18510.18510.1850吸湿率(%)—12.0916.4017.3018.5118.5118.50药粉重(mg)1.00051.12161.16481.17681.18811.18811.1881实验组2水分重(mg)—0.12150.16470.17670.18800.18800.1880吸湿率(%)—12.1516.4717.6718.8018.8018.80药粉重(mg)9.99981.12121.16431.17231.18371.18371.1838实验组3水分重(mg)—0.12110.16420.17220.18360.18360.1837吸湿率(%)—12.1116.4217.2218.3618.3618.37药粉重(mg)1.00081.12321.16991.20021.21221.21221.2121实验组4水分重(mg)—0.12310.16980.20010.21210.21210.2120吸湿率(%)—12.3116.9820.0121.2121.2121.20药粉重(mg)0.99971.12621.19151.21551.21681.21681.2167对照组水分重(mg)—0.12610.19140.21540.21670.21670.2166吸湿率(%)—12.6119.1521.5521.6821.6821.67由表1(—为无法测定)可见,6组样品在96h后吸湿基本达到平衡,吸湿率不再明显增大,6组样品的吸湿平衡时间为96h。实施例4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进行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取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的各组样品药粉14份,分为2组,每组7份,每份1g,置于在25℃恒温干燥箱内达恒重并编号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称量瓶盖,分别放入不同湿度的玻璃干燥器中,在25℃恒温干燥箱中放置96h,取出称量瓶,加盖后精密称定,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以吸湿率为纵坐标,相对湿度为横坐标作曲线。样品临界相对湿度考察结果,见表2。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的不同湿度下放置96h的吸湿曲线,见图1。表2样品临界相对湿度考察结果由表2和图1可见,引湿性方面: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对照组<常规组。实施例5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作为片剂原料的的成型性与稳定性分析,结果如表3表3常规组、实验组1-4和对照组的性质与作为片剂原料时的成型性与稳定性情况由表3可见,实验组1~3在高粘度中药提取物或混提物引湿性、片剂成型性与稳定性方面,且休止角好,休止角最好在30°左右,振实密度越大,可选择直混直压工艺,减少制粒处理,节约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中药提取物为浸膏形式,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与中药提取物浸膏进行混合吸附,通过借助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特有的立体结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散,包裹。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的组分通过一定顺序添加到中药提取物中,能使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更好的分散在中药提取物中,避免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在溶解和分散过程中出现抱团现象,使中药提取物的干燥产品外观均一,中药提取物的联合辅料更好的发挥辅助拮抗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