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美白组合物和美白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587发布日期:2018-08-10 19:2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美白组合物和美白霜。



背景技术:

皮肤颜色主要是由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决定的,而黑色素可以保护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黑素细胞内发生的生化反应过程:脂肪酸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醌,其在酶或非酶的氧化作用下,经红色素及无色色素转变为黑色素,此过程即为黑色素的主要成因。因此,阻碍或抑制该反应第一阶段中酪氨酸酶的作用,即可抑制黑素生成,所以,探求能够阻碍或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的化妆品,对阻止或抑制因酪氨酸酶作用而生成的黑素而言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组合物,不会刺激皮肤,使皮肤柔嫩并富有弹性,持久保持年轻态;并能够有效消除肌肤上的黑色素,美白祛斑等效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皮肤美白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0.1-10份,黑杨嫩枝提取物0.1-10份,红花槭提取物0.1-10份。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物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红芒柄花提取物0.1-10份,红木籽提取物0.1-10份。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皮肤美白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的用量为最终产品重量的0.1-10wt%。

进一步的,所述化妆品为美白霜。

一种美白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上述的皮肤美白组合物0.1-10%,硅烷三醇谷氨酸酯3-8%,鲸蜡醇棕榈酸酯1-2%,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1-1%,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0.5%,生育酚磷酸酯0.1-1%,sepigel3050.1-0.3%,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1-1%,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05-0.2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1-1%,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1-5%,二乙氧基二甘醇0.1-1%,月桂醇聚醚-210.1-1%,peg-45硬脂酸酯0.1-0.3%,透明质酸钠0.01-0.05%,ppg-17-丁醇聚醚-170.1-1%,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1-1%,edta二钠0.01-0.05%,四羟丙基乙二胺0.01-0.1%,烟酰胺0.1-3%,木薯淀粉0.1-3%,多元醇5-15%,水余量。

进一步的,所述多元醇为山梨醇、山梨糖醇、辛甘醇、二丙二醇、甲基丙纤维醇、赤藻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戊二醇、乙基己基甘油、异戊二醇、己二醇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美白霜还包括0.3-0.7wt%的防腐剂,所述的防腐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醇、苯氧乙醇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黑杨嫩枝提取物、葛缕子籽油和红花槭提取物复配在一起,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能阻止或抑制因酪氨酸酶作用而生成的黑素,持续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和加速黑色素的分解,促进新陈代谢,从内到外彻底美白肌肤,提亮肤色,达到长效美白祛斑的效果,令皮肤光滑如新,莹白润泽,舒敏保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或条件,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sepigel305是法国seppic公司的产品,其inci名为聚丙烯酰胺(和)c13-14异构烷烃(和)月桂醇聚醚-7。

实施例1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0.1%,硅烷三醇谷氨酸酯8%,鲸蜡醇棕榈酸酯1%,山梨坦倍半油酸酯1%,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生育酚磷酸酯1%,sepigel3050.1%,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1%,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0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1%,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1%,二乙氧基二甘醇1%,月桂醇聚醚-210.1%,peg-45硬脂酸酯0.3%,透明质酸钠0.01%,ppg-17-丁醇聚醚-171%,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1%,edta二钠0.05%,四羟丙基乙二胺0.01%,烟酰胺3%,木薯淀粉0.1%,山梨醇15%,山梨酸钾0.3%,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0.1份,黑杨嫩枝提取物10份,红花槭提取物10份。

实施例2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10%,硅烷三醇谷氨酸酯3%,鲸蜡醇棕榈酸酯2%,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1%,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生育酚磷酸酯0.1%,sepigel3050.3%,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1%,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2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1%,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5%,二乙氧基二甘醇0.1%,月桂醇聚醚-211%,peg-45硬脂酸酯0.1%,透明质酸钠0.05%,ppg-17-丁醇聚醚-170.1%,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1%,edta二钠0.01%,四羟丙基乙二胺0.1%,烟酰胺0.1%,木薯淀粉3%,山梨糖醇5%,山梨酸钾0.3%,苯甲醇0.4%,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10份,黑杨嫩枝提取物0.1份,红花槭提取物0.1份。

实施例3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5%,硅烷三醇谷氨酸酯5.5%,鲸蜡醇棕榈酸酯1.5%,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3%,生育酚磷酸酯0.5%,sepigel3050.2%,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5%,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1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5%,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3%,二乙氧基二甘醇0.5%,月桂醇聚醚-210.5%,peg-45硬脂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3%,ppg-17-丁醇聚醚-170.5%,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5%,edta二钠0.03%,四羟丙基乙二胺0.06%,烟酰胺2%,木薯淀粉1.5%,山梨糖醇5%,辛甘醇2.5%,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5份,黑杨嫩枝提取物5份,红花槭提取物5份。

实施例4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0.1%,硅烷三醇谷氨酸酯8%,鲸蜡醇棕榈酸酯1%,山梨坦倍半油酸酯1%,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1%,生育酚磷酸酯1%,sepigel3050.1%,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1%,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0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1%,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1%,二乙氧基二甘醇1%,月桂醇聚醚-210.1%,peg-45硬脂酸酯0.3%,透明质酸钠0.01%,ppg-17-丁醇聚醚-171%,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1%,edta二钠0.05%,四羟丙基乙二胺0.01%,烟酰胺3%,木薯淀粉0.1%,山梨醇15%,山梨酸钾0.3%,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0.1份,黑杨嫩枝提取物10份,红芒柄花提取物0.1份,红花槭提取物10份,红木籽提取物0.1份。

实施例5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10%,硅烷三醇谷氨酸酯3%,鲸蜡醇棕榈酸酯2%,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1%,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5%,生育酚磷酸酯0.1%,sepigel3050.3%,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1%,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2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1%,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5%,二乙氧基二甘醇0.1%,月桂醇聚醚-211%,peg-45硬脂酸酯0.1%,透明质酸钠0.05%,ppg-17-丁醇聚醚-170.1%,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1%,edta二钠0.01%,四羟丙基乙二胺0.1%,烟酰胺0.1%,木薯淀粉3%,山梨糖醇5%,山梨酸钾0.3%,苯甲醇0.4%,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10份,黑杨嫩枝提取物0.1份,红芒柄花提取物10份,红花槭提取物0.1份,红木籽提取物10份。

实施例6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皮肤美白组合物5%,硅烷三醇谷氨酸酯5.5%,鲸蜡醇棕榈酸酯1.5%,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3%,生育酚磷酸酯0.5%,sepigel3050.2%,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5%,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1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5%,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3%,二乙氧基二甘醇0.5%,月桂醇聚醚-210.5%,peg-45硬脂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3%,ppg-17-丁醇聚醚-170.5%,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5%,edta二钠0.03%,四羟丙基乙二胺0.06%,烟酰胺2%,木薯淀粉1.5%,山梨糖醇5%,辛甘醇2.5%,水余量。

所述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5份,黑杨嫩枝提取物5份,红芒柄花提取物5份,红花槭提取物5份,红木籽提取物5份。

对比例1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葛缕子籽油5%,硅烷三醇谷氨酸酯5.5%,鲸蜡醇棕榈酸酯1.5%,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3%,生育酚磷酸酯0.5%,sepigel3050.2%,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5%,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1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5%,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3%,二乙氧基二甘醇0.5%,月桂醇聚醚-210.5%,peg-45硬脂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3%,ppg-17-丁醇聚醚-170.5%,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5%,edta二钠0.03%,四羟丙基乙二胺0.06%,烟酰胺2%,木薯淀粉1.5%,山梨糖醇5%,辛甘醇2.5%,水余量。

对比例2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黑杨嫩枝提取物5%,硅烷三醇谷氨酸酯5.5%,鲸蜡醇棕榈酸酯1.5%,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3%,生育酚磷酸酯0.5%,sepigel3050.2%,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5%,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1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5%,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3%,二乙氧基二甘醇0.5%,月桂醇聚醚-210.5%,peg-45硬脂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3%,ppg-17-丁醇聚醚-170.5%,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5%,edta二钠0.03%,四羟丙基乙二胺0.06%,烟酰胺2%,木薯淀粉1.5%,山梨糖醇5%,辛甘醇2.5%,水余量。

对比例3

一种美白霜,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红花槭提取物5%,硅烷三醇谷氨酸酯5.5%,鲸蜡醇棕榈酸酯1.5%,山梨坦倍半油酸酯0.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0.3%,生育酚磷酸酯0.5%,sepigel3050.2%,c10-40异烷酸胆甾醇酯类0.5%,peg-30甘油异硬脂酸酯0.15%,甘油硬脂酸酯柠檬酸酯0.5%,辛基十二烷醇辛酸酯3%,二乙氧基二甘醇0.5%,月桂醇聚醚-210.5%,peg-45硬脂酸酯0.2%,透明质酸钠0.03%,ppg-17-丁醇聚醚-170.5%,椰油醇聚醚硫酸酯锌0.5%,edta二钠0.03%,四羟丙基乙二胺0.06%,烟酰胺2%,木薯淀粉1.5%,山梨糖醇5%,辛甘醇2.5%,水余量。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4中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5份,黑杨嫩枝提取物5份,红花槭提取物5份,红芒柄花提取物10份。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5中皮肤美白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葛缕子籽油5份,黑杨嫩枝提取物5份,红花槭提取物5份,红木籽提取物10份。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测试

以0.2mol/lph=6.8的磷酸缓冲液(pbs)为溶剂,分别配制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的美白霜的浓度为0.2mg/ml的溶液。分别取0.9ml上述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的美白霜配制的浓度0.2mg/ml的溶液,加入1mll-酪氨酸(0.3mol)和1mlph=6.8的磷酸缓冲液(pbs),在37℃恒温水槽中预热10分钟,再加入0.1ml酪氨酸酶水溶液(1.0mg/ml,mcllvains缓冲液),充分搅拌,在37℃反应15分钟后,测定475nm吸光度(d1)。另外,用上述磷酸缓冲液代替上述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的美白霜配制的浓度为0.2mg/ml的溶液进行同样的反应,测得吸光度(d2)。为了对照,在不加试样溶液和酪氨酸酶的条件下,测得吸光度(d3)。用下式计算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d2-d1)/(d2-d3)×100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测试结果表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6制得的美白霜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抑制效果。

由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对比可知,葛缕子籽油、黑杨嫩枝提取物、红花槭提取物合用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才显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知,红芒柄花提取物和红木籽提取物的加入,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效果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且对比例4-5与实施例4-6对比可见,红芒柄花提取物和红木籽提取物合用时效果更明显,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保湿效果测试。

挑选20-50岁140个人,男女各半,身体健康,生活规律,无皮肤病,随机分为7组,每组20人,其中一组是市售保湿产品,受试对象清洁脸部皮肤后,擦干,用手将2g制得样品涂抹在脸部皮肤上,然后在测试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3%的环境中测定左脸的水分含量。在左脸上划出2个2cm×2cm的正方形实验区域,作为样品的测试区,使用皮肤水分测定仪分别测定涂抹制得样品后2小时的脸部皮肤含水率,记录结果。具体结果见表2。比较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比较结果表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保湿效果测试结果表

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6制得的美白霜对皮肤有显著保湿效果。

由实施例1-6与市售产品对比,本发明有比较好的保湿效果。

由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知,红芒柄花提取物和红木籽提取物的加入,对皮肤保湿效果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人群试用调查

为测试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制得的样品分别进行了人群试用调查,派发样品给600名年龄18-43岁的志愿者(其中女性385名),身体健康,生活规律,无皮肤病,志愿者随机均分为12组,其中一组是市售产品美白霜。志愿者清洁脸部皮肤后,擦干,用手将2g美白霜涂抹在左侧脸部一块2cm×2cm的正方形实验区域上,右侧脸部皮肤不涂抹,作为美白霜测试对比区,连续使用30天查看使用效果,并填写调查问卷。

分级判定的标准:

显著有效:相对右侧脸部,实验区色斑问题被彻底解决,皮肤光滑如新,莹白润泽。

有效:相对右侧脸部,实验区色斑明显变淡,形成不久的色斑甚至会完全消失,皮肤变得白皙。

无效:相对右侧脸部,实验区色斑无明显变化或加深,肤色没有变化。

人群试用调查结果表3

人群试用结果表明,实施例1-6制得的美白霜对色斑祛除和美白肌肤有显著疗效。

经问卷得知,经使用本发明美白霜后,对皮肤温和没有刺激性,安全,无毒副作用,能起到解决或变淡色斑、由内到外彻底美白肌肤,令皮肤光滑如新,莹白润泽,舒敏保湿,对皮肤无任何损伤。90%的志愿者经用美白霜30后,皮肤变得白皙细嫩,给人的感觉更显年轻。

由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对比可知,葛缕子籽油、黑杨嫩枝提取物、红花槭提取物合用时美白祛斑效果才显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实施例4-6与实施例1-3对比可知,红芒柄花提取物和红木籽提取物的加入,对皮肤美白组合物的效果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且对比例4-5与实施例4-6对比可见,红芒柄花提取物和红木籽提取物合用时效果更明显,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由实施例1-6与市售产品对比,本发明美白霜美白效果更加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