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8306发布日期:2018-11-07 09:2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按摩机芯。

背景技术

按摩器是通过震动或敲打的按摩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的按摩器械,起到缓解因长期保持某一固定姿势导致的不适,从而达到缓解疲劳、有效预防疾病的功效。常见的肩颈部按摩组及按摩组形成的按摩器,通常的按摩方式是电机带动按摩头滚动、转动或翻转,通过旋转的按摩动作按压所需部位。但是,常见的按摩器中的按摩组,按摩方式除了旋转按摩或者偏摆按摩方式,少有能够夹住肩部那样的施加按摩,且按摩时无法模拟人手的按摩手法,如类似于两只手开合的揉捏,对肩部施加类似于人手揉捏肩部的挟揉按摩,故舒适度不够,按摩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可实现揉捏动作的按摩机芯,一般是通过两组按摩组可进行相对摆动后实现,转动轴上连接两组按摩组,各组按摩组中包括两个可实现夹揉的按摩臂,一般通过对其中一按摩臂形成限位,另一通过按摩臂就通过一连杆进行连接限位,从而限制其随转动轴旋转而旋转。对于通过连杆进行限位的方式,会使按摩臂仅能是直线方向上运动,作直线的往复动作,无法进行更舒适的偏摆揉捏以及夹揉或搓揉动作,按摩的舒适感较差。

再者,对于按摩组,两侧按摩组中的按摩组件的装配方式相同,转动轴转动后,两侧按摩组仅能重复相同的动作,揉捏进度和幅度都是固定的,无法实现变化,按摩体验感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芯,其可使两组按摩组件中的按摩臂实现非直线往复偏摆的揉捏或搓揉,达到更舒适的按摩效果,还可令两组按摩组件之间实现非同步的按摩动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按摩机芯,其包括在按摩器壳体中设有电机,电机带动一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连接两组按摩组件,各组按摩组件分别包括有连接在转动轴上的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分别与转动轴之间形成倾斜相交,第一偏心轮上套接第一按摩臂,第二偏心轮上套接第二按摩臂,第一按摩臂的下方枢接一底部为球头的球头连杆,第二按摩臂的下端设有一限位柱,壳体下盖中对应球头连杆和限位柱分别设有限位槽,球头连杆和限位柱限位于限位槽中活动,第一按摩臂和第二按摩臂分别形成非直线的往复偏摆。

进一步,转动轴分别穿过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的偏心轴,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分别形成倾斜面。

进一步,在其中一组按摩组件中,第一偏心轮与第二偏心轮是穿套在转动轴上,且该第一偏心轮及第二偏心轮的一侧面中分别内凹形成一环形段状的转动槽位于偏心轴外侧,转动槽的两侧形成挡面,转动轴上对应各转动槽分别设有一挡销,挡销在受挡面挡止后带动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转动。

进一步,转动槽呈半环形,转动槽的外侧则形成半环形的挡台,转动槽连通偏心轴轴腔,挡台位于偏心轴外侧。

进一步,另外一按摩组件中,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上。

进一步,球头连杆的下方设有用以限位球头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底面形成弧形曲面,且在第一限位槽的上方设有挡板,球头限位于第一限位槽中使第一按摩臂形成具有偏摆幅度的前后往复运动。

进一步,限位柱的下方设有一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呈横条状,限位柱限位于第二限位槽中使第二按摩臂形成具有偏摆幅度的左右往复运动。

进一步,第一按摩臂上连接第一按摩头,第二按摩臂上连接第二按摩头。

进一步,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一侧分别设有环形凸台,第一按摩臂和第二按摩臂的下方分别形成轴套套接于环形凸台上。

进一步,第一按摩臂呈l型,其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第一按摩头设置在竖向臂上端,横向臂内侧套接至第一偏心轮,球头连杆包括一弧形杆件的底端形成球头,球头连杆的上端枢接在横向臂的外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按摩机芯,按摩组件中其中一按摩臂通过一球头连杆进行限位,球头连杆可形成具有一定幅度的偏摆,非直线的偏摆带动按摩头摆动更柔和。同时,各组按摩组中,偏心摆动的偏心轮与转动轴形成一定倾斜幅度,优化了按摩臂带动按摩头实现偏摆的夹揉、搓揉动作。进一步,本发明的按摩机芯,还可根据使用需求使两组按摩组件实现不同步的偏摆,只需要转换电机使转动轴转动方向改变,及可实现同步或异步的切换,进而增加了按摩手法,令按摩组件能够具有更舒适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于按摩器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按摩器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其中一按摩组件中的第一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其中一按摩组件中的第二偏心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其中一按摩组件的组合状态);

图6a为本发明在同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在异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在同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的分解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在异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在同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9中沿a-a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二偏心轮状态);

图9b为图9中沿b-b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一偏心轮状态);

图10为本发明在异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图10中沿a-a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二偏心轮状态);

图10b为图10中沿b-b线的剖面图(显示第一偏心轮状态);

图11为本发明在同步状态下的运动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剖面图(异步状态运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在同步状态下的运动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剖面图(异步状态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至3及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按摩机芯,按摩机芯设置在壳体10中,壳体内设有电机2,电机2连接齿轮组21,齿轮组21带动一转动轴22转动。

在转动轴22上连接两组按摩组件,各组按摩组件分别包括有连接在转动轴22上的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第一偏心轮4上套接第一按摩臂6,第二偏心轮5上套接第二按摩臂7。第一按摩臂6上连接第一按摩头61,第二按摩臂7上连接第二按摩头71。当转动轴22转动时,可带动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偏心转动。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的一侧可分别设有供按摩臂套接的环形凸台,第一偏心轮4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凸台41,第二偏心轮5的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凸台51,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的偏心轴40、50同时穿过环形凸台41、51。第一按摩臂6的下方形成有轴套60套接在环形凸台41上,第二按摩臂7的下端形成轴套70套接于环形凸台51上,从而实现按摩臂的安装连接。

为使按摩臂形成具有一定摆动幅度的内外偏摆,令第一偏心轮4与第二偏心轮5分别与转动轴2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相交。结合图3、图4以及图6a、图6b中所示,转动轴22分别穿过第一偏心轮4与第二偏心轮5的偏心轴,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相对转动轴22中心线形成倾斜面。以图6a中两按摩臂呈同步张开状态的图示,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分别由上至下倾斜向内形成倾斜面42、52,偏心轴40、50可位于倾斜面42、52下方的内倾斜面部分中。通过将偏心轮面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与转动轴形成倾斜偏移角度,从而可使偏心轮转动过程形成一定摆动幅度,非直线摆动,椭圆摆动的同时并伴外翻的左右偏摆,形成更舒适的揉捏感受。在位于外侧的第二偏心轮5的外端,即第二按摩臂7的外侧,还设有一挡轮9在按摩组件的外端形成抵靠,挡轮9的内侧面可形成与第一偏心轮4或第二偏心轮5互补的倾斜面91,从而使位于外侧的使第二按摩臂7在运动时保持平衡。

同时,对于套接在偏心轮上的按摩臂限位上,以限制其随转动轴旋转而旋转,从而实现一定行程范围内的偏摆。本发明中,为使第一按摩臂6的摆动非直线,并可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偏摆,在第一按摩臂6的下方枢接一底部为球头81的球头连杆8,而第二按摩臂7的下端设有一限位柱72。在壳体10下盖101中对应球头连杆8和限位柱72分别设有限位槽,从而使球头连杆8和限位柱72限位于限位槽中活动,使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分别形成往复偏摆。如图2所示,在球头连杆8的下方设有用以限位球头81的第一限位槽11,第一限位槽11的底面形成弧形曲面,以利于球头81转动,且在第一限位槽11的上方设有挡板12将球头81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1中,令球头81限位于第一限位槽11中使第一按摩臂6形成具有偏摆幅度的前后往复运动。通过球头连杆8的设计,球头81形成万向节,使其带动第一按摩臂6形成一定的偏摆幅度,相较于通过连杆进行连接仅能实现直线方向上移动,本发明中的球头连杆8可带动第一按摩臂6实现更加柔和的摆动及夹揉动作,这是连杆连接无法实现的。其中,第一按摩臂6呈l型,其包括横向臂62和竖向臂63,第一按摩头61设置在竖向臂63上端,横向臂62内侧形成轴套60套接至第一偏心轮4的环形凸台41上。而球头连杆8包括一弧形杆件82的底端形成球头81,球头连杆8的弧形杆件82的上端枢接在横向臂62的外端上。限位柱72的下方设有一第二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3呈横条状,限位柱72限位于第二限位槽13中使第二按摩臂7形成具有偏摆幅度的左右往复运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按摩机芯进行工作时,两侧按摩组件同时进行往复偏摆运动,其中,两侧第二按摩臂可形成偏摆按摩动作,而第一按摩臂与第二按摩臂之间做往复夹揉动作,且具有一定摆动幅度的偏摆,模仿了人手的按摩方式,形成一定偏摆的夹揉和搓揉动作,使按摩手法更柔和舒适。

进一步,为增加按摩手法,两组按摩组件之间除了可实现同步偏摆动作,即两侧按摩组件之间的按摩臂相向动作之外,还可令两组按摩组件对应的按摩臂之间可选择的实现异步偏摆,从而增加按摩体验,提升按摩效果。本发明中,对其中一组按摩组件的第一偏心轮4与第二偏心轮5的结构进行稍作优化,使其可在转动轴22的转动方向发生变化时,该按摩组件中的第一按摩臂与第二按摩臂产生与另一按摩组件的第一按摩臂和第二按摩臂产生非同步的摆动,从而实现不同的按摩模式。

结合图3至图10b所示,本实施例中以位于右侧的按摩组件为例说明,而位于左侧的按摩组件中,该组按摩组件的中的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2上,随转动轴22转动而偏心转动进而偏摆,如图5所示。结合图3、图4a、4b及图7b所示,位于右侧的按摩组件中,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是穿套在转动轴22上。而在第一偏心轮4一侧面中(本实施例为位于内侧的一面)内凹形成一环形段状的转动槽43位于偏心轴40外侧,转动槽43的两侧形成挡面431,转动轴22上对应转动槽43分别设有一挡销221,挡销221在受挡面431挡止后带动第一偏心轮4转动。同样的,在第二偏心轮5一侧面中(本实施例为位于内侧的一面)内凹形成一环形段状的转动槽53位于偏心轴50外侧,转动槽53的两侧形成挡面531,转动轴22上对应转动槽53分别设有一挡销222,挡销222在受挡面531挡止后带动第二偏心轮5转动。

其中,转动槽43或转动槽53可呈半环形,转动槽43、53的外侧则形成半环形的挡台44、54,转动槽43、53连通偏心轴40、50的轴腔,挡台44、54位于偏心轴40、50外侧。转动槽形成半环形的设计,可令转动轴上的挡销221、222需随转动轴22转动半周后,挡销才能抵靠至对应的挡面上,实现推动作用,从而令转动轴22带动套接的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的转动。

本发明工作时,两按摩组件实现同步和异步的工作原理如下说明。如图6a所示为同步状态,此时两组按摩组件中,各组中的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分别带动其按摩头相对运动,两第一按摩臂6、第一按摩头61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对称。如果是两个按摩组件呈异步状态,如图6b所示的状态,两组按摩组件之间,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带动其按摩头的运动并没有同步。

再结合图7a、7b所示,在同步状态下,其中一侧(本实施例位左侧)的按摩组件,第一偏心轮4与第二偏心轮5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2上转动,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带动按摩头实现偏摆。而在另外一侧按摩组件(本实施例中为右侧)中,此时,转动轴22上的挡销221、222分别抵靠在挡台44、54侧面,位于挡面431、531右侧,令转动轴22向着挡面431、531方向转动,如图中所示为转动轴22顺时针转动,从而令该侧中的第一偏心轮4和第二偏心轮5也进行转动,两侧按摩组件中的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形成同步的转动,形成同步的运动状态。

结合图8a、8b所示,如要使两侧按摩组件呈异步运动状态,令挡销221、222朝背离挡面431、531方向转动,转动时,挡销位于转动槽中,并不推动第一按摩臂6和第二按摩臂7转动,类似空转了半周,所以比起另一按摩组件中的按摩臂滞后了半周的行程,所以两组按摩组件之间的按摩臂带动按摩头的运动出现不同步。所以转动轴在逆时针转动半周至8b所示状态,挡销221、222位于挡面431、531左侧,继续转动推动按摩臂转动,此时相对于另一组的按摩臂已经滞后,两组按摩组件之间为异步状态。

结合图9、图10所示,对比右侧按摩组件在同步和异步状态时的状态。如图9所示为两组按摩臂在同步状态时,此时位于右侧的按摩组件中,图9a、图9b为图9中第二偏心轮5与第一偏心轮4的状态。当电机带动转动轴22反向转动时,其中一组(图中为位于右侧)按摩组件,因为挡销反向转动后,在转动槽中转动后才带动偏心轮转动,使两个偏心轮相对另外一组按摩组件中的偏心轮转动滞后,从而按摩臂的偏摆就滞后与另一组按摩组件,如图10所示。此时,如图10a、图10b所示,位于右侧的按摩组件,偏心轮的状态相对于图9中偏心轮的状态不同。如10a、图10b中,此时,第二偏心轮5与第一偏心轮4是相对图9a、图9b中的反向转动后的状态。

针对两组按摩组件之间的运动,还可参见图11至图14所示。如图11、图12所示为两组按摩组件同步偏摆状态的示意图,两按摩组件之间的按摩头在按摩臂带动下,实现开合做往复夹揉及偏摆动作。对于异步状态,如图13、图14所示,其中一组按摩组件始终维持相同的偏摆,而另外一组按摩组件中,由于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套接在转动轴上,并在利用转动轴上的挡销在第一偏心轮和第二偏心轮的转动槽转动形成挡止后,再带动转动,从而形成与另外一组按摩组件中偏心轮转动的偏差,产生行程滞后,进而形成非同步的状态。

本发明的按摩机芯,按摩组件中其中一按摩臂通过一球头连杆进行限位,球头连杆可形成具有一定幅度的偏摆,非直线的偏摆带动按摩头摆动更柔和。同时,各组按摩组中,偏心摆动的偏心轮与转动轴形成一定倾斜幅度,优化了按摩臂带动按摩头实现偏摆的夹揉、搓揉动作。进一步,本发明的按摩机芯,还可根据使用需求使两组按摩组件实现不同步的偏摆,只需要转换电机使转动轴转动方向改变,及可实现同步或异步的切换,进而增加了按摩手法,令按摩组件能够具有更舒适的按摩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