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1119发布日期:2018-12-01 00:19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危害重。传统矫治技术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疗程一般长达1.5-3年,漫长的矫治疗程常常使患者望而却步。如果患者需要关闭拔牙间隙或进行长距离的牙齿移动代替缺失牙,矫治疗程往往大幅度增加。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牙齿移动,缩短矫治疗程是一个国际热点研究问题!

错颌畸形的矫正就是错位牙齿在机械力作用下,张力侧受牵张骨形成,压力侧骨吸收,牙周组织改建,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的过程。现有研究表明,高频、轻力有利于牙齿生理性安全、快速移动。

proffit等认为,最适矫治力应激活细胞活性,而不致于将牙周膜内血管压迫闭塞。1932年schwrz首次提出最适宜的正畸矫治力不能大于毛细血管的压力,即1.96-2.55kpa(20-26g/cm2)。此时牙齿的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才是生理性的;而当矫治力过大,牙周膜毛细血管血流受阻,牙槽骨出现坏死性玻璃样变时,牙齿就停止移动,等待牙槽骨再血管化后牙齿才能继续移动;

申请者课题组研究发现:间歇牵张力作用下的牙周组织所处微环境刺激较持续牵张力更有利于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功能细胞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泌大量生物活性分子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反应的效率,且短时间内大幅度牙移动不会造成牙周组织不可逆的损伤。ilizarov、傅民魁、rubin、lansman等从动物实验角度、细胞水平、组织学水平的研究同样证实了,高频间歇性机械力作用比持续性所引起的组织改建更明显。

目前的方丝弓、直丝弓常规矫治技术中的移动力要比最适矫治力大,牙齿移动中出现的玻璃样变也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牙槽变化。牙齿的移动是非生理性的牙槽改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应大,有疼痛,甚至可造成牙根吸收。关闭间隙的方法有:(1)关闭曲法:在全弓丝或片段弓弯制关闭曲,通过曲的加力移动牙齿。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力学系统明确,易分析,对个别牙控制好;但初始力值大,牙弓完整性差,曲的两侧容易形成台阶,复诊时间严格否则无法加力,弯制复杂,椅旁时间长,口内舒适度、美观度较差。(2)滑动法:托槽沿着弓丝滑动或弓丝沿着槽沟及颊面管滑行来关闭间隙。操作简便,弓丝硬度增强能较好地维持合平面和牙弓型态,合关系易于控制;但滑动法的效率受摩擦力制约,不适当的使用滑动法会产生倾斜、前牙覆合加深、支抗丧失等副作用。(3)快速关闭间隙的方法:1、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利用股牵张成骨和骨缝牵张成骨技术的原理,将牙周膜看作是牙槽骨和牙之间的缝,在拔除第一前磨牙的同时做尖牙远中切口,术后即刻加力,3月后形成正常硬骨板。2、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在尖牙牙根近远中及根尖周围做骨皮质小孔,裂钻连接,拔除第一前磨牙同时去除颊侧骨板,使尖牙、颊侧骨皮质及包绕牙根的骨松质成为牙槽骨转运盘,保留完整的颚侧骨皮质,创口愈合后牵张尖牙远中的牙槽间隔进入拔牙窝,从而快速远中移动尖牙。但是此两种方法均需要口内牵张装置,且手术创伤大,增加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以及感染、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可能。

综上所述,高频、轻力有利于牙齿生理性安全、快速移动,但如何在牙齿上施加高频、轻力用于拔牙或缺牙间隙的安全有效的关闭,目前尚无解决方法。是否可以发明一种装置使用高频轻力实现牙齿快速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错颌畸形矫治疗程周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套在牙齿根部的牙套,两个牙套之间通过并列设置的两根可伸缩导杆连接,每根导杆上均套装有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其套装的导杆的两端;

还包括用于限定弹簧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两个与导杆垂直的抱卡,两个抱卡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抱卡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两根导杆上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处;

两个弹簧,用于在拆掉限位装置后,为两个牙套提供相向的拉力。

进一步的,两根导杆均为可由两侧向中间收缩的层叠式套管。

进一步的,两根导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小孔,每个牙套均穿过两根导杆同侧的小孔。

进一步的,抱卡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延伸设置有用于夹紧导杆的u形卡槽,两个u形卡槽的开口相向设置。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玻璃离子将两个牙套粘接固定于待施力目标后,取掉限位装置,两根弹簧收缩并带动对应的导杆向中间收缩,进而提供给两个牙套相向运动的持续外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建立高频率、轻力、可调控自动加力模式,突破传统手动加载力值模式的瓶颈,使临床的可实施性显著提高;高频率、轻力自动加力装置辅助减阻牵张措施显著增加了此方法临床应用的可实施性,可实现加速牙齿移动速度缩短矫治疗程的治疗目标,提高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中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中抱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牙套,2.抱卡,21.u形卡槽,22.连接杆,3.弹簧,4.导杆,5.小孔,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套在牙齿根部的牙套1,该牙套1为环形,其大小可以根据牙齿的大小进行调节。

两个牙套1之间通过并列设置的两根导杆4连接在一起,两根所述导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小孔5。其中一个牙套1穿过两根导杆4位于左侧的两个小孔5,然后在套装在一个牙齿上,另一个牙套1穿过两根导杆4位于右侧的两个小孔5,然后在套装在另一个牙齿上,其中,这两个套装有牙套1的牙齿之间的牙齿已经脱落。

两根导杆4均为可由两侧向中间收缩的层叠式套管,即两根导杆4的长短可以伸缩。每根所述导杆4外壁上均套装有弹簧3,每根弹簧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被其包覆的导杆4的两端,这样一来,弹簧3的伸缩就可以带动导杆4一起伸缩。

本发明将弹簧3的初始状态设置为拉伸状态,保持该状态的限位装置为两个抱卡2。两个抱卡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通过支撑杆6可以限定两个抱卡2之间的间距。抱卡2包括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导杆4的u形卡槽21,u形卡槽21为弹性材质制成,两个u形卡槽21的开口相向设置。

将每个抱卡2的两个u形卡槽21的开口均向外拉开一些,以便于将两个卡槽21分别卡装在两个导杆4上,卡到位之后,u形卡槽21的开口复位之后,就产生夹紧导杆4的力量,从而固定了抱卡2的位置。这样一来,通过两个抱卡2限定了弹簧3的长度,使弹簧3处于拉伸状态。如果拆掉抱卡2后,弹簧3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会收缩并为两个牙套1提供相向的拉力,同时,导杆4也会随着弹簧3的收缩一起收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牙齿快速移动关闭拔牙间隙的自动加力装置的使用方法:拔掉牙齿后会形成牙间隙,将两个牙套1分别套在紧邻间隙两侧的牙齿底部,调节牙套1的大小与牙齿外形相适应,并用玻璃离子将牙套1粘结在牙齿上;拆掉限位装置后,弹簧3收缩,并带动导杆4由两侧向中间收缩,进进而提供给两个牙套1相向运动的持续外力。每次复诊时,再把牙间隙处更换一根力值适宜的拉伸状态下的弹簧3,实现自动加力且力线更加靠近牙齿的阻抗中心,可以获得更好的牙根移动。

传统加力方式一般为每月主治医生手动加力一次,每次加载的力值由于关闭间隙的距离不同,牙齿牙周膜面积不同、装置摩擦力大小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进一步完善自动加力装置,根据临床需要提前设定加力频率速率移动距离,如0.01mm/1h,即0.24mm/24h,牵张力30g。高频率、轻力自动加力装置可能使牙齿移动犹如自然生长。其疗效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可实施性将会显著提高。建立高频率、轻力、可调控自动加力模式,突破传统手动加载力值模式的瓶颈,使临床的可实施性显著提高。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