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4044发布日期:2018-12-01 00:4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

背景技术

人体缺氧就容易产生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严重的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缺氧还会引起常见病症或相关病症的加重,如肺炎杆菌肺炎、急性肺脓肿、矽肺和肺放线菌病和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慢性肺阻等。

呼吸内科缺氧患者会携带氧气袋进行检查和活动,氧气袋无法自身固定,氧气袋内腔的压力不方便控制,如氧气袋内腔的压力下降时,会产生供氧不足的情况,严重时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除此之外,高原旅行者也会随身携带氧气袋,但是因为高原条件有限,常规吸氧的方法,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不均匀且每次吸氧不足不能及时缓解高原反应,二是单次吸氧过多造成浪费。

目前,供氧大多针对医疗或潜水等专业领域,供氧设备大多结构都比较复杂,体积重量庞大,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普通用户使用。现有的氧气袋装置方便携带但是存在无法续装氧和自制氧气,可能产生气源断供或缺少气源而导致的急救危险,

智能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可以优化环境、节约资源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等产业,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是医疗设备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无法轻便自如的供氧气调压,难以很好的调节氧气袋压力程度,容易出现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氧气袋压力损耗加快,同时容易出现制氧装置反复启动的危害,增加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下文在说明技术方案过程中会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至少解决了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难以很好的供氧调压的问题,具体为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集成机构,所述控制器集成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控位杆,所述移动控位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微型分子筛制氧机,所述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行程控制机构,所述微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出氧气的轴密封连通氧气袋后密封连接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底端依次贯穿两个行程控制机构并延伸至本体的底部,所述移动轴的表面且位于两个行程控制机构之间套设有氧气袋,所述本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所述挤压杆、微型分子筛制氧机和移动控位杆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行程控制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右侧通过控位弹簧固定连接有力传感器,所述弹力传感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位圈,所述控位圈套设于移动轴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制氧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孔轴,所述移动孔轴上贯穿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右端与控制器集成机构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氧装置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滚轮活动连接有导轨轴,且导轨轴与行程控制机构的上下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控位圈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滚轮活动连接有控位轴,且控位轴与箱体的内壁接触。

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与控位圈(64)配合设置的橡胶圈。

优选地,本发明的弹性垫由38%丙烯酸树脂和62%硅胶材料构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智控供氧急救装备,通过行程控制机构的改良,以及控制器集成机构、移动控位杆、微型分子筛制氧机和移动轴等部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可以很好的调节氧气袋压力程度,避免了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氧气袋压力损耗加快,由于氧气袋压力不足时供氧装备会自控启动制氧机制氧,同时避免了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小而导致的缺氧和制氧装置反复启动的危害,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另外,本发明弹性垫采用组分和材料能使弹性垫的力学结构保持在对氧气袋提供压力的同时不损坏氧气袋和本发明装置中的出氧气的轴和移动轴,以保障设备安全和供氧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行程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控制器集成机构;3、移动控位杆;4、制氧装置;5、微型分子筛制氧机;6、行程控制机构;61、橡胶圈;62、控位轴;63、控位弹簧;64、控位圈;65、弹力传感器;66、箱体;7、移动轴;8、氧气袋;9、挤压杆;10、挤压板;11、弹性垫;12、移动孔轴;13、滑杆;14、导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控供氧急救装备,包括本体1,本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集成机构2,控制器集成机构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控位杆3,移动控位杆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制氧装置4,制氧装置4还设置有微型充电电池以便给设备供电,制氧装置4底部的两侧均通过滚轮活动连接有导轨轴14,且导轨轴14与上行程控制机构6的上下对应设置,制氧装置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孔轴12,移动孔轴12上贯穿设置有滑杆13,滑杆13的右端与控制器集成机构2的左侧固定连接,制氧装置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微型分子筛制氧机5,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行程控制机构6,微型分子筛制氧机5的出氧气的轴密封连通氧气袋8后密封连接移动轴7,移动轴7的底端依次贯穿两个行程控制机构6并延伸至本体1的底部,移动轴7的表面且位于两个行程控制机构6之间套设有氧气袋8,氧气袋8的中间设置有出氧口(图1中不可见面),本体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杆9,挤压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0,挤压板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垫11,挤压杆9、微型分子筛制氧机5和移动控位杆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弹性垫11至少采用38%丙烯酸树脂和62%硅胶材料构成,以使弹性垫11的力学结构保持在对氧气袋8提供压力的同时不损坏氧气袋8和本发明装置中的出氧气的轴和移动轴7。

行程控制机构6包括箱体66,箱体66内腔的左侧设置有与控位圈64配合设置的橡胶圈61,箱体66内腔的右侧通过控位弹簧63固定连接有力传感器65,弹力传感器6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位圈64,控位圈64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滚轮活动连接有控位轴62,且控位轴62与箱体66的内壁接触,控位圈64套设于移动轴7的表面。通过上述行程控制机构整体设置及其传感控制结构以此完成对氧气袋压力程度进行调节。另外由于氧气袋压力不足时供氧装备出氧气的轴内同时也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信号本装备会自控启动制氧机制氧,同时避免了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小而导致的缺氧和制氧装置反复启动的危害,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工作时,通过控制器调节移动控位杆3和挤压杆9的有效长度,从而调节氧气袋8相对于弹性垫11的距离,以此对氧气袋压力程度进行调节,通过控制器控制微型分子筛制氧机5开始工作,以此进行氧气袋压力操作。

综上所述,该智控供氧急救装备,结构简单轻便,易于持续供氧和合理的调节压力,通过行程控制机构6的改良,以及控制器集成机构2、移动控位杆3、微型分子筛制氧机5和移动轴7等部件的配合使用,使得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可以很好的调节氧气袋压力程度,避免了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氧气袋压力损耗加快,同时避免了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小而导致的缺氧和制氧装置反复启动的危害,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本发明的装置不会产生生供氧合理充分,能保障医疗所需人员氧气需求,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同时在高原或旅行者中的使用中,能持续均匀的供氧以减少高原反应和浪费,同时能在医疗和潜水领域灵活便捷的使用,能保障持续合理供氧,不会产生医疗或救济缺氧或供氧不足的危险。

智能医疗设备作为一种可以优化环境、节约资源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等产业,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是医疗设备的组成部分之一。传统的氧气袋自供和恒压机构,无法轻便自如的供氧气调压,难以很好的调节氧气袋压力程度,容易出现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大而导致的氧气袋压力损耗加快,同时容易出现由于氧气袋压力程度相对过小而导致的缺氧和制氧装置反复启动的危害,增加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