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4015发布日期:2018-12-01 00:4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污染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图1是专利号为zl201410038870.8《一种易装配的防污染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针筒,所述针筒的前端设有进出液口,所述针筒内设有活塞和连接所述活塞的柱状推杆,所述柱状推杆外围设有弹性软膜套管,所述弹性软膜套管的前后两端均是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厚度远大于所述弹性软膜套管的壁厚,所述柱状推杆的前后两端均设计有分别与所述弹性软膜套管两端连接的柱形连接件,位于所述柱状推杆前端(a处)的柱形连接件与所述柱状推杆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柱状推杆后端的柱形连接件恰好紧固在所述针筒后端开口处并且与所述柱状推杆间隙配合,各所述柱形连接件的外圆均凹设有卡槽,所述弹性软膜套管前后两端的弹性环恰好卡在相应的柱形连接件的卡槽内。

其缺点至少具有以下三点:1、防泄漏的概率不能达到100%;2、弹性软膜套管生产工艺复杂;3、弹性软膜套管装配工艺复杂。

其一、在医疗领域只要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泄露概率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令医务人员无法完全保证安全。原因在于前端的柱形连接件和弹性软膜套管对应的弹性环会随柱状推杆移动,弹性软膜套管在前推的时候产生轴向形变而牵引前端的弹性环,使前端弹性环具有脱离的趋势,在形变过程中出现细微间隙。

其二、由于弹性软膜套管两端均具有弹性环,生产的时候需要先从模具中生产出单一开口的软膜,然后卷压形成第一个弹性环;再切掉封闭的一端,再次卷压形成第二个弹性环。生产工序较多,而且原材料造成浪费。尤其生产第二个弹性环的时候需要重新更换工位,进行人工加固,非常耗时。

其三、由于要防止脱落,因此弹性环与柱形连接件的连接非常紧密,将弹性环套入柱形连接件卡槽内的耗时原大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尤其在其中一端套设完毕后,由于灵活性和可移动维度大幅降低,进行另一端套设的难度要更大。弹性软膜套管的厚度一般都低于0.3mm,在安装第二个弹性环的时候经常出现严重的局部拉扯,容易出现局部破裂。当出现局部破裂的时候,裂开一般很小,肉眼难以分辨,但是却足够渗入药液造成污染。在整个防污染注射器的装配过程中,两端套设弹性环的时间占比达到总时间的90%。

其外,由于上述技术仅靠弹性环的紧缩作用固定后端的柱形连接件,而医疗领域里面针筒的尺寸固定后,长宽比基本不变。因此为了不堵塞通气孔,只能将弹性软膜套管做得很窄,同时对柱状推杆也要收窄,导致弹性软膜套管必须又要足够窄又要足够张力,加工进一步困难。目前的橡胶加工工艺很难做到符合该结构尺寸的橡胶软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杜绝泄露且更容易装配和更容易生产的防污染注射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包括针筒以及用于封闭针筒的堵头,堵头设有空气膜阀连通针筒,所述针筒内同轴布置推杆,所述推杆穿过堵头后延伸进针筒,推杆延伸进针筒的一端设有锥头用于连接活塞;还包括套设在针筒和推杆之间的弹性软膜套管,所述弹性软膜套管靠近堵头的一端敞开并设有与堵头配合连接的弹性环;所述弹性软膜套管远离堵头的另一端封闭并套设在锥头和活塞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推杆靠近锥头的位置设有扩张片;所述扩张片用于撑开弹性软膜套管,阻碍位于扩张片两侧的弹性软膜套管管段弹性形变传递。

优选地,所述的扩张片外径大于弹性软膜套管内径且略小于针筒内径。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软膜套管在扩张片靠近锥头的一侧设有缓冲段。

优选地,所述的所述弹性软膜套管的长度与推杆的长度比例为1/2~3/4。

优选地,所述的堵头为凹台结构,凹台卡入针筒固定,所述的空气膜阀设置在凹台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堵头与推杆连接的位置向针筒内延伸出延伸段,所述延伸段长度略小于弹性环外径,在延伸段远离堵头的一端设有紧固片,所述紧固片用于径向扩张弹性软膜套管的对应位置,所述紧固片与堵头的相对面用于夹紧弹性环。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环靠近延伸段,在紧固片和堵头底面之间的弹性软膜套管管段与堵头底面设有间隙,所述的空气膜阀连通所述间隙。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其优点在于,弹性软膜套管随活塞运动的一端以全封闭的结构实现,不管在自然状态还是注射拉伸的状态,均能保持对药液100%的防泄漏概率,确保了医护人员的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模具中生产出单一开口的软膜,然后卷压形成唯一的弹性环。无需二次切割卷压,无需转换工位直接成型,原材料没有额外消耗,非常省时省料,也节省人力成本。在装配的过程中只需将弹性软膜套管直接套入推杆,然后将弹性环套上堵头即可完成弹性软膜套管的安装。在安装弹性环的时候灵活性和可移动维度较大,安装容易;而封闭端利用活塞盖合在锥头以固定,活塞相对弹性软膜套管的厚度则粗大很多,因此将活塞盖合是很容易操作的过程。盖合过程中对封闭端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不会出现严重的局部拉扯,从而也直接杜绝了局部破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新的结构后,总装配时间比以往提高了40%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污染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弹性软膜套管和推杆靠近活塞一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弹性软膜套管和堵头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防污染注射器主要包括了针筒10、堵头11、推杆20、活塞30和弹性软膜套管40。所述的推杆20一端设有锥头21、另一端用于推压,所述的锥头21延伸进针筒10内,所述的堵头11用于封闭针筒10远离针头的开口。所述的针筒10和推杆20之间套设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开的弹性软膜套管40,弹性软膜套管40敞开一端设有与堵头11密封连接的弹性环41,封闭端包覆在锥头21外。所述的活塞30同时盖合弹性软膜套管40封闭端和锥头21。弹性软膜套管40封闭端由活塞30固定,并在推杆20的带动下随活塞30在针筒10内往复运动,整个运动过程都不会出现渗漏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弹性软膜套管40的固定性和安全性,推杆20在靠近锥头21的位置设有径向延伸的扩张片22,且扩张片22和锥头21之间保留间隙,用于提供空间扣合活塞30。所述的扩张片22外径大于弹性软膜套管40内径且略小于针筒10内径,用于撑开弹性软膜套管40的对应部位,从而阻碍弹性软膜套管40在扩张片22两侧的弹性形变传递。在推杆20向针头方向推动的时候,扩张片22远离针头一侧的弹性软膜套管40管段会发生较大形变,若形变传递到活塞30和锥头21盖合的地方会使原本已经牢固盖合的部位出现拉扯。活塞30和锥头21之间就会出现相对滑动而可能脱落。设置了扩张片22之后,由于扩张片22的直径相对弹性软膜套管40形变量来说足够大,弹性软膜套管40在扩张片22对应的部位被强制撑开,在该处的弹性材料可再次拉伸的形变量就会大幅降低,当弹性软膜套管40位于弹性环41和扩张片22之间的一段发生拉伸的时候,形变情况很难传递到扩张片22的另一侧位置,从而避免了活塞30对应的封闭端发生拉伸的情况。扩张片22外径略小于针筒10内径,是为了在尽可能扩张弹性软膜套管40的情况下,确保弹性软膜套管40不会摩擦针筒10,避免磨损破裂。

为了再进一步提高弹性软膜套管40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弹性软膜套管40在扩张片22靠近锥头21的一侧还设有缓冲段,所述的缓冲段可以是弹性软膜套管40在扩张片22与封闭端之间一段除了活塞30盖合所需的长度之外,还预留出的一定长度管段。由于扩张片22与弹性软膜套管40对应位置并非完全绝对的固定,因此无可避免还会有少量的拉伸形变传递到扩张片22另一侧管段。设置了缓冲段之后,缓冲段完全足够将传递过来的小量形变吸收,不再对活塞30对应的封闭端产生形变传递。

经过无数次针对性试验,得到弹性软膜套管40的长度与推杆20的长度比例为1/2~3/4的时候,不管经过多少次推杆和复位依然能保持最好的形变效果,其中比例为2/8最佳。

如图4所示,所述的堵头11为凹台结构,凹台卡入针筒10固定,所述的空气膜阀12设置在凹台底部。所述的堵头11与推杆20连接的位置向针筒10内延伸出延伸段,所述延伸段长度略小于弹性环41外径,在延伸段远离堵头11的一端设有紧固片13,所述紧固片13用于径向扩张弹性软膜套管40的对应位置,所述紧固片13与堵头11的相对面用于夹紧弹性环41。所述的弹性环41靠近延伸段,在紧固片13和堵头11底面之间的弹性软膜套管40管段与堵头11底面设有间隙,所述的空气膜阀12连通所述间隙。

所述凹台结构可以将原本突出空气膜阀改为内置,操作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物阻挡,例如手指。设置了紧固片之后弹性软膜套管与堵头的固定不再依靠弹性环的弹力,使得弹性软膜套管的直径尺寸和张力要求不再受限,生产工艺可以更加简化。由于紧固片对弹性环有夹持的作用,而且同时对弹性环前的部分管段有扩张绷紧的效果,因此空气膜阀能始终保持与间隙连通,而不会因为弹性软膜套管来回伸缩而堵塞。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