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艾灸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0506发布日期:2018-09-18 18:0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艾灸设备,具体是一种多功能艾灸筒。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关于艾灸的施灸方式主要分为悬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方式,三种方式各有长短,其中悬灸为最基本和最简单的一种施灸方式,将点燃的艾柱悬于肤体上方固定刺激穴位;回旋灸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移动,回旋过程中扩大艾热扩散范围,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穴位;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通过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方式可有效防止艾柱长时间贴近皮肤造成灼伤的问题。

现有的艾灸设备并不具有很好的结合以上三种施灸方式长处功能,达到多种施灸长处并济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艾灸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艾灸筒,包括艾灸筒本体、微型电机、凸轴、转盘、小齿轮、大齿轮和接尘板,所述艾灸筒本体内部上端设置微型电机,微型电机转动连接曲轴,微型电机下部设置蓄电池,蓄电池固定连接艾灸筒本体内壁;所述艾灸筒本体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横向支板,曲轴穿过竖向支板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竖向支板上端固定连接艾灸筒本体上壁,竖向支板下端固定连接横向支板,且曲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曲轴中部弯曲处套接连杆上端,连杆下端转动连接活动接头,活动接头下表面轴承转动连接凸轴;所述凸轴套接套筒,套筒穿过横向支板中央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凸轴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凸条,套筒内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凹槽,凸条嵌合于凹槽内;所述凸轴下端固定连接转盘,转盘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针;所述第一锥齿轮下部啮合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从动轴上端,从动轴下部穿过横向支板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轴下端固定连接小齿轮,小齿轮啮合大齿轮,大齿轮固定连接套筒中部;所述艾灸筒本体下部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通气孔,艾灸筒本体下部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表面周向也等距分布多个通气孔;所述外壳上缘两侧对称设有圆筒,圆筒内部套设有活动杆,艾灸筒本体外表面设有一圈凹环,活动杆一端抵接凹环,另一端固定连接拉柄,且活动杆一侧设有凸环,活动杆外表面套有弹簧,弹簧一端抵接凸环,另一端抵接圆筒内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置物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置物架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接尘板,接尘板表面均匀分布多个微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下端外侧设有一圈粘布,粘布下面设有粘胶,粘胶粘合保护膜,外壳下方两侧对称设有手柄连接柱,手柄连接柱与外壳外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从动轴上部套接套管,套管固定连接竖向支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型电机上部固定连接电机架,电机架螺栓连接艾灸筒本体上壁。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艾灸筒本体外部设有充电槽,充电槽导线连接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电池导线连接微型电机和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艾灸筒利用固定针将艾柱与之相插固定达到艾柱悬吊作用,实现普通悬灸效果;微型电机通电工作带动曲轴转动,曲轴利用连杆带动活动接头和凸轴以及转盘往复上下移动,同时从动轴驱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和套筒转动,使得凸轴带动转盘和插接于固定针外部的艾柱同步边转动边往复上下移动,实现雀啄灸和回旋灸的复合效果,治疗效果更佳;转动艾灸筒本体使之与外壳发生相对转动可控制气流,对温度及烟气大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艾灸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艾灸筒中艾灸筒本体的外观图。

图3为多功能艾灸筒中凸轴和套筒的剖视图。

图4为多功能艾灸筒中接尘板的俯视图。

图5为多功能艾灸筒中置物架的俯视图。

图6为多功能艾灸筒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艾灸筒本体;2-微型电机;3-曲轴;4-连杆;5-活动接头;6-蓄电池;7-充电槽;8-凸轴;9-套筒;10-转盘;11-固定针;12-竖向支板;13-横向支板;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从动轴;17-小齿轮;18-大齿轮;19-外壳;20-手柄连接柱;21-粘布;22-接尘板;23-置物架;24-圆筒;25-活动杆;26-拉柄;27-弹簧;2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艾灸筒,包括艾灸筒本体1、微型电机2、凸轴8、转盘10、小齿轮17、大齿轮18和接尘板22;所述艾灸筒本体1内部上端设置微型电机2,微型电机2上部固定连接电机架,电机架螺栓连接艾灸筒本体1上壁,微型电机2转动连接曲轴3,且微型电机2下部设置蓄电池6,蓄电池6固定连接艾灸筒本体1内壁,蓄电池6导线连接微型电机2和开关,艾灸筒本体1外部设有充电槽7,充电槽7导线连接蓄电池6,利用蓄电池6为微型电机2提供电力来源,通过充电槽7为蓄电池6充电;所述艾灸筒本体1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横向支板13,曲轴3穿过竖向支板12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竖向支板12上端固定连接艾灸筒本体1上壁,竖向支板12下端固定连接横向支板13,且曲轴3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4,曲轴3中部弯曲处套接连杆4上端,连杆4下端转动连接活动接头5,活动接头5下表面轴承转动连接凸轴8;所述凸轴8套接套筒9,套筒9穿过横向支板13中央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与图3,所述凸轴8外表面周向等距设有多个凸条,套筒9内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凹槽,凸条嵌合于凹槽内,通过凸条与凹槽配合使得凸轴8可沿套筒9上下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所述凸轴8下端固定连接转盘10,转盘10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针11,打开开关使得微型电机2通电工作带动曲轴3转动,曲轴3利用连杆4带动活动接头5和凸轴8以及转盘10往复上下移动,固定针11用于将艾柱与之相插固定;所述第一锥齿轮14下部啮合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固定连接从动轴16上端,从动轴16上部套接套管,套管固定连接竖向支板12,且从动轴16下部穿过横向支板13并与之轴承转动连接,转动的曲轴3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驱动第二锥齿轮15和从动轴16转动,套管用于保持从动轴16上部稳固;所述从动轴16下端固定连接小齿轮17,小齿轮17啮合大齿轮18,大齿轮18固定连接套筒9中部,转动的从动轴16驱动小齿轮17转动,小齿轮17再带动大齿轮18和套筒9转动,由于凸轴8可沿套筒9上下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转动的套筒9内表面凹槽带动凸轴8外表面的凸条和凸轴8跟随转动,活动接头5还同时带动凸轴8不断沿套筒9内的凹槽往复上下移动,即凸轴8一边转动一边上下移动,凸轴8带动转盘10和插接于固定针11外部的艾柱同步边转动边往复上下移动。

所述艾灸筒本体1下部表面周向等距分布多个通气孔28,艾灸筒本体1下部外侧套设有外壳19,外壳19表面周向也等距分布多个通气孔28,且外壳19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置物架23,置物架23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接尘板22,接尘板22表面均匀分布多个微孔,接尘板22用于接收艾柱燃烧时产生的灰烬,置物架23上可放置用于艾灸辅助的姜片和蒜子;所述外壳19下端外侧设有一圈粘布21,粘布21下面设有粘胶,粘胶粘合保护膜,外壳19下方两侧对称设有手柄连接柱20,手柄连接柱20与外壳19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手柄连接柱20连接手柄方便辅助施灸人员握持,拆下手柄可在手柄连接柱20处连接绑带,通过绑带将外壳19及艾灸筒本体1一同固定于患者肢体上,当握持与绑捆均不适用时,撕下粘布21下方的保护膜,利用粘布21上的粘胶将粘布21与外壳19以及艾灸筒本体1固定在患者体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所述外壳19上缘两侧对称设有圆筒24,圆筒24内部套设有活动杆25,艾灸筒本体1外表面设有一圈凹环,活动杆25一端抵接凹环,另一端固定连接拉柄26,且活动杆25一侧设有凸环,活动杆25外表面套有弹簧27,弹簧27一端抵接凸环,另一端抵接圆筒24内壁,弹簧2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活动杆25和弹簧27以及艾灸筒本体1外表面的凹环配合实现外壳19和艾灸筒本体1稳固,拉动拉柄26可使活动杆25端部和艾灸筒本体1外表面的凹环分离,从而实现外壳19和艾灸筒本体1的分离;转动艾灸筒本体1使之与外壳19发生相对转动,可控制外壳19表面的通气孔28与艾灸筒本体1下部表面的通气孔28的连通大小进而控制气流进入艾灸筒本体1内部的多少,气流越多艾柱燃烧的越快,产生的烟气越大,温度越高,反之则烟气小,温度低,实现对温度及烟气大小的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艾灸的方式具有多种,主要分为悬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方式,其中悬灸方式不借助于任何灸器以左手按穴、右手持艾的悬空操作的一项中医外治技术。以经络能量指数为依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进行整体辨证。运用蕲艾和多种草本原料制成的艾条,对人体进行由表及里,由里透外的给予补气、理气、泄邪气,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美丽的目的;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回旋灸的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为主,近年来,临床上也有用药艾条施灸,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报道较多的为赵氏雷火灸法,以独特的配方研制成的药艾条作回旋灸,用于治疗某些五官科及妇科病证;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通过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方式可有效防止艾柱长时间贴近皮肤造成灼伤的问题。本发明中利用微型电机2不工作时通过固定针11将艾柱与之相插固定达到艾柱悬吊作用,实现普通悬灸效果,同时通过对微型电机2的短时间运转带动曲轴3做小幅度转动,可实现对艾柱高度的调整;微型电机2通电工作带动曲轴3转动,曲轴3利用连杆4带动活动接头5和凸轴8以及转盘10往复上下移动,转动的曲轴3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驱动第二锥齿轮15和从动轴16转动,从动轴16驱动小齿轮17转动,小齿轮17再带动大齿轮18和套筒9转动,由于凸轴8可沿套筒9上下滑动而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转动的套筒9内表面凹槽带动凸轴8外表面的凸条和凸轴8跟随转动,活动接头5还同时带动凸轴8不断沿套筒9内的凹槽往复上下移动,即凸轴8一边转动一边上下移动,凸轴8带动转盘10和插接于固定针11外部的艾柱同步边转动边往复上下移动,实现雀啄灸和回旋灸的复合效果,治疗效果更佳;转动艾灸筒本体1使之与外壳19发生相对转动,可控制外壳19表面的通气孔28与艾灸筒本体1下部表面的通气孔28的连通大小进而控制气流进入艾灸筒本体1内部的多少,气流越多艾柱燃烧的越快,产生的烟气越大,温度越高,反之则烟气小,温度低,实现对温度及烟气大小的控制,同时艾灸筒本体1的固定方式多样,通过手柄连接柱20连接手柄方便辅助施灸人员握持,拆下手柄可在手柄连接柱20处连接绑带,通过绑带将外壳19及艾灸筒本体1一同固定于患者肢体上,当握持与绑捆均不适用时,撕下粘布21下方的保护膜,利用粘布21上的粘胶将粘布21与外壳19以及艾灸筒本体1固定在患者体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