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中药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3351发布日期:2018-12-01 00:35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烧伤是外科常见病,每年我国烧伤发生率占总人口的0.5%~1%,即每年大约600万~1200万例,大面积烧伤的致残率达48%,其中青壮年致残率为78.1%。积极寻找特效药物治疗烧伤,降低致残率,避免烧伤后创面瘢痕化,恢复创面的生理功能是烧伤外科领域最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潜心拜读全国著名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的专著,参阅了中西医医学文献,经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筛选多味中药,按照中医传统炮制方法制备而成的烧伤油。本油剂治疗各类烧伤、烫伤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并能有效诱导烧伤创面快速修复新皮肤,不留瘢痕不致残。为世界医学领域攻克“烧伤后难免出现瘢痕化而致残的难关”献上一剂良方。



技术实现要素:

本油剂是笔者通过多年来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筛选出十一味中药制作而成,其中包括:雀瓮、凤凰衣、蝉蛹、紫草、樟脑、麻油、乳香、红花、芒硝、儿茶、白芨。方中:雀瓮、凤凰衣、蝉蛹可解毒消肿、敛疮生肌、退热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雀瓮有抗炎及抗溃疡作用以及有催眠和镇痛的功效;凤凰衣是一种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由致密的与表面平行的纤维组织组成,因其薄而柔软,占位性强,抗原性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能为创面提供一层新的保护膜和屏障,使烧伤创面暂时封闭,减少水分蒸发及污染和感染的机会,使自然愈合过程不受干扰,愈合后创面光滑平整,减少瘢痕形成。樟脑、紫草、麻油等联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还有协同抑菌防腐作用;白芨、樟脑、乳香、红花等联用,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改善创面微循环,生肌结痂快;芒硝、紫草、麻油、乳香、红花、樟脑、儿茶联用,可润燥软坚,解毒解热,活血散瘀通络,能麻醉镇静,催眠止痛,能提高对热敏感性疼痛的痛阈值而达到镇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中药收敛快、创面结痂好与药物中含有鞣酸蛋白有密切关系,这种鞣酸蛋白可使组织蛋白沉淀在烧伤创面上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促进创面结痂;凤凰衣、蝉蛹、白芨、麻油、红花等中药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b2以及白芨胶等诸多营养元素,还有抑菌抗菌消炎作用。这类中药可供给烧伤创面各种营养,促进创面上皮细胞和肉芽组织健康生长,而加速烧伤坏死组织分离脱痂,迅速促进创面快速愈合。上述中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消炎、祛腐生肌、通经止痛、收敛结痂、不留疤痕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取麻油250克、雀瓮40克、凤凰衣40克、蝉蛹30克、紫草20克、樟脑5克、乳香5克、红花7克、芒硝7克、儿茶7克、白芨7克共十一味中药,除麻油以外其它各中药经干燥后单独粉碎存放备用。把粉碎后的紫草、红花、白芨放入麻油1000克中浸泡6小时,再加温煮沸,改成小火将中药炸至深黄色后关火,待油温下降后,除渣、滤出药油备用。将过滤好的药油加温至90度,投入粉碎后的雀瓮、凤凰衣、蝉蛹、樟脑、乳香、芒硝、儿茶并徐徐搅拌至融化后停火,待油温降至常温再次滤出药油,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

轻度烧伤患者,消毒创面后直接涂药,一天涂数次,使之快速结痂痊愈。中度或重度烧伤患者,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消毒创面行包扎或暴露疗法,坚持换药。合并创面感染者,加用输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5-7天停用,继续换药至痊愈。

本发明于1994年5月至2018年5月,先后治疗各类烧伤烫伤患者727例,727例均为门诊就诊的烧伤烫伤患者,其中男378例,女349例。其中最小年龄5个半月,最大78岁,成人481例,小孩246例,烧伤后24小时内就诊275例,24小时之后就诊452例,其中最快1小时之内,最迟的85天。烧伤的种类:开水或热汤烫伤445例、热油烫伤55例、炮竹烟花灼伤44例,排气管烫伤89例、电火花击伤29例、化学药品烧伤13例、高压蒸汽热压伤24例,其它原因烧伤患者28例(火烧伤、塑胶水烫伤、拔火罐伤、艾灸灼伤、传统黑膏药烫伤等)烧伤分布全身各部位,单个部位约占70%,多个部位约占30%。

烧伤面积与分度的测定(按中国九分法计算及度数的测定),727例中烧伤面积在10%以下者575例,10%~33%的152例,i度烧伤346例,ii度烧伤341例,iii度烧伤40例。

治疗方法:

1、i度烧伤:清洁创面,消毒后将烧伤油直接涂于创面,每10-20分钟涂一次,涂过3-5次后,再用0.1%碘伏消毒一次,带烧伤油回家自行涂擦,一般1-2天痊愈。

2、ii度烧伤:(1)清创:清创必须彻底,除去坏死组织、污物、异物等。未破皮的水泡一律用无菌针头刺破,排尽水泡内渗出液,用0.1%的碘伏消毒创面,根据病情、季节的不同采用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2)暴露疗法:夏天或创面在隐蔽之处,经清创处理后用浸润烧伤油的消毒纱布条覆盖创面不包扎,每3-4小时涂烧伤油一次,待创面好转,有痂膜形成后改为每24小时内涂药2-3次,但必须每天换药一次,保持创面痂膜干燥、油润,待痂膜大量自行脱落而痊愈。(3)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以及冬天寒冷季节或不合作的儿童。创面经清创消毒后将多层烧伤油纱条平整地铺盖在创面上,外用无菌医用纱布覆盖,绷带均力加压包扎。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保持创面干净油润,直至创面结痂,待痂膜自行脱落而痊愈。对就诊迟,创面已经严重感染甚至坏疽者,常规彻底清创、清垢、清坏疽洗净脓液,创面相对干净后行暴露疗法或包扎治疗,并配合输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以助创面快速愈合。

3、iii-iv度烧伤:iii-iv度烧伤治疗比较困维,对此型患者24小时有医护人员监护,必须彻底清创,不留死角,经消毒创面相对清洁后行暴露或包扎治疗,并积极配合输液抗感染,补充能量和电解质5-7天后停用,再继续行用换药治疗,依病情轻重每天或2天或3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结痂,自行脱落长出新皮而全愈。

疗效观察:

1、治愈:经常规清创消毒、精心换药,很快结痂自然脱落,新皮正常。

2、显效:经上述治疗创面绝大部分结痂较快脱落,仅存零星点状创面未按期结痂需延长2-3天换药后全愈。

3、好转:重度伴感染的创面,经上述精心换药治疗,结痂较慢、极少部分渗液未止,需要延长3-7天换药后才脱痂全愈。

治疗结果:

除瘢痕体质者,727例例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

瘢痕防治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与艰巨的工程。某种意义上认为现代医学在外科烧伤领域中治疗创面瘢痕或者瘢痕疙瘩还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外科治疗手段是手术植皮、局部注射药物封闭、激光、冷冻或放射治疗等。但是大面积瘢痕疙瘩即使用上述疗法,效果不佳。笔者治疗727例患者无一例遗留瘢痕,从而彰显出中医中药治疗烧伤创面及慢性难治性创面的再生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必须继续研究与探讨。损伤组织再生修复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方面:内源性修复是机体通过自身分子和细胞修复病损的细胞和组织,维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一种保护性机制。而中药特制烧伤油组方严谨,根据烧伤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及伤后的病理变化,精选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消炎、祛腐生新、解毒生肌、通经活络止痛等功能齐全的多种中药相辅相承,相互催化,奇迹般启动了自身蕴藏极其微妙的内源性再生修复分子和细胞来修复烧伤创面的细胞和组织器官,促进上皮、皮下组织和毛囊的再生,加快创面修复愈合,为烧伤创面愈合后不留瘢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从而实现了中药特制烧伤油治疗烧伤安全高效、不留瘢痕不致残,避免了现代医学复杂的植皮手术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痛苦。因此笔者认为中药特制烧伤油治疗复杂难治的烧伤、烫伤不留瘢痕不致残,不失为一剂奇效良方,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和很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典型病例:

一、吴某某,男,47岁,养猪场工人,2011年1月16日被一大锅煮沸的猪食料烫伤左侧躯体,经某医院治疗10天,病情急剧加重,于2011年1月26日上午12时左右转我门诊治疗。检查:被动体位,不能行走,表情痛苦而呆滞。t37.5°、p86次/分、r24次/分、bp90/60mmhg。烧伤创创面分布在左上肢、左下肢、左下腹有2~3个岛状创面。创面大部分呈坏疽样、炭化样改变,部分有厚厚的黄、红、黑、紫等各色混合的污秽脓痂,触之无痛觉,压之有混浊脓性分泌物流出,坏疽炭化的痂皮揭不下。诊断:左半身多部位ii~iii度烫伤,总面积达32.5%,创面坏疽感染,告病重。治疗:输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能量的常规治疗,同时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剪除坏死的污秽组织,彻底清创后,行烧伤油纱条包扎治疗,留门诊观察。每天如法输液换药1次,不久病情明显好转,感染控制,于2011年2月2日,患者可自行行走乘车返回养猪场过春节。春节后,每2-3天来门诊换药1次,在门诊共治疗13次,创面结痂,并逐渐地自然脱落痊愈,无瘢痕,患者满意。一个月后电话通知患者来访,见全部创面愈合良好,近似正常皮肤,生理功能均正常,半年后患肢皮肤完全正常。

二、黄某某,男,3岁7月,2014年12月22日11时不慎被一大锅开水烫伤约10分钟立即抱来门诊,患儿哭闹不安。检查烫伤面,双臀部、全会阴部、双下肢小腹均烫伤,创面严重脱皮,只存零星几个水泡,脱皮创面焮红,渗液明显。患儿平常健康,诊断全臀部、会阴部、双下肢深ii度烫伤,面积达15%。立即清创消毒,烧伤油纱条换药包扎,输液消炎预防创面感染,补充电解质,坚持连续治疗16天后,停止输液消炎治疗,继续每2天换药一次,共换药19次,于2015年1月10日告痊愈。

三、江某某,男,26岁,2015年12月1日用电棒烧一桶开水不慎将右上肢全部插入开水桶内烫伤加电击伤,到医院处理后疼痛难忍,经人介绍到门诊,pe:右手五指击伤后加开水浸泡如同烤肉店买的凤鸡爪,完全肿胀皮肤起皱褶,肤色苍白,手指黏连,右手上下臂全部起大水泡,肿胀疼痛,有渗出液,心肺正常,平常体健。诊断:右上肢右全手开水烫伤加电击伤(ii-iii度烫伤,面积达11%)。治疗:1、清创、消毒、穿刺水泡放尽渗出液2、行烧伤油纱条全右上肢右手包扎治疗3、输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病情逐渐好转,共输液7天,先后换药14次后痊愈,右上肢完全恢复正常。

四、陆某某,男,31岁。于2018年4月27日18点,上班时不慎跌跤右上肢(右全手右上臂前臂)伸入到刚烧开100度的酸性液体中,顿时感到右上肢疼痛,表皮逐渐变红伴小水泡,经自行涂了烫伤膏后即送来门诊。此时患者诉说疼痛加重,不断呻吟。医师立即用特制烧伤油连续不断地涂抹全部烫伤面,约35分钟左右,疼痛明显减轻,原起的水泡静止,也无新的水泡生长。经医生检查诊断:右上肢酸性液体烫伤(重iii度,面积10%),治疗:清除水泡渗液;消毒分段换药包扎;输液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能量合剂;严密观察。于4月28日--4月30日又经三天治疗后,创面干净,大部分创面结痂,五指指缝皮肤厚实打皱无粘连。继续换药包扎、输液抗感染治疗至第9天,患者正常上班。于2018年5月9日患者右上肢创面结痂自然脱落,仅手指缝脱痂后新生皮肤显得颜色红嫩,将指缝保护包扎换药一次,宣告右上肢烫伤痊愈。5月12日来访,右上肢全部愈合,无疤痕。患者严重酸性液体烫伤,门诊以换药为主,抗炎为辅,共11次,高效痊愈,患者十分满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