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093发布日期:2018-10-23 21:30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西医认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心脏病的绝大多数。因此,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冠心病可分为5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猝死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数据显示,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临床上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日益增多,而介入治疗的价格昂贵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及,故西医药物治疗仍是此类疾病治疗的比较常见,但仍有很对不满意的地方。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之范畴。其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阳微→气虚→寒凝→气滞→血瘀→心痛。其基本病机要素是心阳虚、寒凝、血瘀。根据此病本虚标实的特点,临床上治疗应基于气血之运行,选用温补心阳,化瘀通脉为主的基本治疗法则,目地在于补益心阳,化瘀通脉,疏通脉络,使气血畅通,心痛消除。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配方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5~15份、黄芪10~20份、桂枝5~15份、丹参15~25份、苏木5~15份、炙甘草5~15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7~13份、黄芪12~18份、桂枝7~12份、丹参17~23份、苏木7~12份、炙甘草7~13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10份、黄芪15份、桂枝10份、丹参20份、苏木10份、炙甘草10份。

所述的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加减法:气虚重者,重用黄芪,加党参等;寒凝重者,重用附子,桂枝,加干姜、细辛等;血瘀重者,加三七,川芎,红花,全当归,赤芍,茜草等;兼痰浊者,加半夏、全瓜蒌、薤白等;兼气滞者,加枳壳,元胡,沉香,或柴胡疏肝散等;兼湿阻者,加汉防己,茯苓,泽泻等;兼肺气郁滞者,加杏仁,桔梗,虎杖等;兼肾虚者,加川断,怀牛膝等。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本发明基于冠心病的基本病机要素,结合温补心阳,化瘀通脉为主的基本治疗法则,将制附子、黄芪、桂枝、丹参、苏木和炙甘草合理配伍,发挥出各原料的功效,并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有效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和血脉瘀阻证。

通过动物试验可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冠心病过程中的大鼠状态和形态、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弱状态。其效果显著优于消心痛组、宁心宝组和参附汤组。

通过临床试验可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在改善症状,提高心率,控制和消除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予芪苈强心胶囊且疗效稳定持久。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相对于现有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具有显著效果,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例1中测得的大鼠心脏重量及大鼠重量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10克、黄芪1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苏木10克、炙甘草10克。

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5克、黄芪10克、桂枝5克、丹参15克、苏木5克、炙甘草5克。

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15克、黄芪20克、桂枝15克、丹参25克、苏木15克、炙甘草15克。

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7克、黄芪12克、桂枝7克、丹参17克、苏木7克、炙甘草7克。

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冠心病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附子13克、黄芪18克、桂枝12克、丹参23克、苏木12克、炙甘草13克。

取所述重量份的原料,水煎3次,每次加水浸透药平面,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煎30分钟,取煎液150ml,合并药液,即得。

试验例1:本发明对冠心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一)动物来源

spf级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60-170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cxk(沪)2012-0002】;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浙)2013-184】。大鼠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在一个12h光照及12h黑暗的环境中,温度维持在20±2℃,湿度维持在50±2%。遵守动物实验伦理学,并按照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动物使用及实验条例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器材

(1)小动物麻醉呼吸机:美国hallowell公司;

(2)vevo2100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加拿大visualsonics公司;

(3)ld25-2低温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4)moleculardevicesspectramaxplus384酶标仪:美国md公司;

(5)bio-rad凝胶成像分析系统:chemidocxrs+,美国bio-rad公司;

(6)micromhm340e石蜡切片机:德国microm公司;

(7)leicadmlb2型显微镜摄像机及leicahi120型摊片机:德国leica公司;

(8)gnp-9080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及dhg-9140a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国上海精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9)其它实验器材:大鼠灌胃针、动物手术台、手术灯、眼科小剪子、眼科小镊子、棉签、纱块、5ml注射器针头和(3-0)丝线等。

(三)实验方法

1.大鼠冠心病模型建立

取雄性sd大鼠45只,动物中心适应性饲养1周后,行主动脉弓缩窄手术。术前行禁食不禁水12h,将大鼠经过诱导麻醉,剃胸部的被毛,固定于45°斜式固定台上,行气管插管术,固定于保温台上,外接入小动物型麻醉呼吸机以辅助呼吸。用碘伏全面消毒手术区域,剪断大鼠左侧的第二根肋骨开胸,用撑开器撑开切口,必须充分暴露出胸腺,依次分离开胸腺及主动脉弓,用3-0号缝线绕过主动脉弓后壁,将外径约为0.9mm的自制“l”型针置于主动脉弓上方,结扎后将“l”型针缓慢取出,逐层消毒关闭。术后连续3d肌肉注射105u青霉素,并每天观察动物状况。其中6只大鼠行假手术,其它步骤相同但不缩窄主动脉弓。

2.分组与给药

造模4周后,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8只),消心痛组(8只),宁心宝组(8只),参附汤组(8只),本发明组-实施例1得到的中药制剂(8只),共6组;根据动物和人体表面积换算得出消心痛的大鼠灌胃给药剂量为0.45mg/kg,宁心宝的大鼠灌胃给药剂量为0.09mg/kg,参附汤灌胃剂量为0.17g/ml/kg,本发明灌胃剂量为0.07g/ml/kg;每只大鼠每次灌胃量为4-5ml;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4-5ml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1周。于第7天灌胃后1小时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然后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所有大鼠。处死前称取大鼠体重。

3.大鼠心肌组织取材

大鼠脱颈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用0.9%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快速在滤纸上吸干水后,用精密电子测量秤测心脏重量。于冰浴0.9%生理盐水中由心尖处沿冠状面切取心肌组织两份,一份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另一份立即放入液氮后转入-80℃冰箱保存。

4.冠心病模型大鼠用药前后超声检测心脏情况

灌胃前及处死前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得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及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ractionalshortening,fs)等指标。异氟烷呼吸麻醉大鼠,仰卧固定,用探头频率30.0mhz的线阵探头,取得胸骨旁左心室长轴二维图像后,在乳头肌水平获得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leftventricularinternaldiameterend-diastolic,lvidd)及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internaldiameterend-systole,lvi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end-diastolic,lvpwd)及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end-systole,lvpws)。应用cubed公式法计算ef(%)及fs(%)。各组数据至少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算得的平均值。

5.数据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两组间的差异采用lsd检验分析;否则,采用tamhane检验分析。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冠心病模型大鼠一般情况观察结果及死亡率

1.一般情况

冠心病造模期间,大鼠出现活动能力下降,精神不振,部分大鼠的体重减轻,大便溏粘尚成形及喜聚堆蜷缩,皮毛渐变无光泽。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大鼠体重出现下降。给药后冠心病模型大鼠的表现为:

假手术组:大鼠运动活泼,皮毛柔顺光滑,反应灵敏,饮食、大便正常,体重上升。

模型组:大部分大鼠活动较少,喜聚堆,反应迟钝,皮毛无光泽,饮食水减少,大便溏,体重下降。

消心痛组:大部分大鼠活动可,反应较灵敏,喜聚堆,皮毛疏松欠光泽,饮食、饮水尚可,体重下降不明显。

宁心宝组:大部分大鼠不喜活动,多聚堆,反应迟缓,皮毛欠光泽,饮食、饮水减少,大便偏溏,体重均下降。

参附汤组:部分大鼠活动尚可,反应较灵敏,喜聚堆,皮毛欠光泽,饮食、饮水尚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本发明组:大部分大鼠活泼,皮毛柔顺光滑,反应比较灵敏,饮食、饮水均正常,体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距。

2.死亡率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大鼠总共死亡7只,死亡率为15.56%,存活率84.44%。(二)大鼠心脏重量/大鼠重量(heartweight/bodyweight,h/b)比例的测量结果

根据实验测得的大鼠心脏重量及大鼠重量的结果如图1和表1。统计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h/b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消心痛组的h/b极显著性下降(p<0.01);而本发明组的h/b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是参附汤组及宁心宝组无明显改变(p>0.05)。此结果表明本发明组较参附汤组及宁心宝组更能改善大鼠的h/b指标,并由此改善冠心病模型大鼠的心脏形态表现。

(三)冠心病模型大鼠用药后心脏超声检测结果

冠心病模型大鼠的左室功能改变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测,本实验测得的用药后各组大鼠的超声改变如表(2)所示。统计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脏功能及左室结构等指标ef(%)、fs(%)、lvidd(mm)、lvids(mm)、lvpwd(mm)及lvpws(mm)均有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model组相比,消心痛组的各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其中lvidd(mm)、lvids(mm)及lvpwd(mm)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宁心宝组的lvpwd(mm)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其它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参附汤组除fs(%)及lvids(mm)没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其中lvidd(mm)有极显著性的下降(p<0.01);本发明组除了fs(%)有显著性减少(p<0.05),其它各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减少(p<0.01)。可见,本发明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的心脏左心室重构的现象,并由此改善冠心病模型大鼠的心脏功能。

结论

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改善冠心病过程中的大鼠状态和形态、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弱状态。其效果显著优于消心痛组、宁心宝组和参附汤组。

同样,对实施例2-5得到的中药制剂进行试验例1相同的试验,实施例2-5得到的中药制剂均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过程中的大鼠状态和形态、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弱状态。其效果显著优于消心痛组、宁心宝组和参附汤组。

试验例2:本发明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试验

1病例选择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

1.1.1冠心病诊断标准

①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②64排以上冠脉ct检查证实有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③有心肌梗死病史;

④心肌核素扫描诊断为冠心病;

⑤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阳性(仅限男性)。

具备以上五项之一。

1.2中医诊断及辨证

1.2.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胸痹中医诊断标准:

①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

②轻者仅感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③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

1.2.2中医辨证标准

气虚血瘀证,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1年7月)制定。

主症:胸闷,胸痛(刺痛、绞痛或压榨样痛等,固定不移或痛引肩背、臂内侧);

次症:心悸,气短,疲倦乏力;

舌脉:舌淡紫,脉弱而涩。

主症必备,同时次症兼具2项及2项以上者,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纳入病例标准

以下任一项不满足者,不可参与本试验:

(1)符合西医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ⅰ~ⅲ级诊断标准;

(2)具备以下五项之一:

①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②64排以上冠脉ct检查证实有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

③有心肌梗死病史;

④心肌核素扫描诊断为冠心病;

⑤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阳性(仅限男性)。

(3)符合中医证候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4)近1个月内有心绞痛发作史,或3个月前有心肌梗塞(mi),或做过冠脉血管重建治疗3个月后或应用心脏起搏器后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

(5)年龄40~80岁之间,性别不限;

(6)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

(7)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病例标准

具备以下任一项者,不可参与本试验:

(1)静息心电图任一导联st段下降>1mm;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重度或心绞痛ⅳ级患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肥厚性心肌病及其他类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以及其他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左束支传导阻滞、洋地黄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

(2)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塞(mi)或3个月内做过冠脉血管重建治疗或应用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3)重度心血管神经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及骨关节疾病所致胸闷胸痛者、消化系统疾病所致胸痛及呼吸系统疾病所致胸痛;

(4)重度心肺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包括接受透析的患者)与活动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肝功能异常),和/或alt、ast>正常值上限的1.5倍,cr>正常值上限,tbil≥正常值上限的2倍;

(6)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及近期曾进行重大手术不适宜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7)精神病患者、严重抑郁症患者、酒精依赖者或有药物滥用史者;

(8)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试验期间或服药停止后3个月内准备生育者;

(9)过敏体质或既往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或对研究用药中的成分过敏者;

(10)试验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11)其他研究者认为不宜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6剔除病例标准

剔除病例不纳入最后分析

(1)因误诊而被误纳入者;

(2)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曾用药者;

(3)非规定范围内联合用药,特别是合用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的药物,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4)试验期间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5)纳入试验后无可评价记录者。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82例病人均来自内科门诊与急症留观,均符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程度、伴随症状、证候分类等与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扩冠、降压等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本发明中药汤剂。药物组成:制附子10克,黄芪15克,桂枝10,丹参20克,苏木10克,炙甘草10克。1剂/d。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早晚两次分服(由本单位煎药室提供)。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疗程同治疗组。心率在45次/min以下反复晕厥并配予阿托品0.3~0.6mg,3次/d。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11版《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定。

3.1主要疗效判定标准-心绞痛症状评分

心绞痛分级计分方法

积分减少(%)=(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1)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减少2个级别或心绞痛积分减少≥70%

(2)有效:心绞痛减少1个级别或心绞痛积分减少≥30%

(3)无效:心绞痛无改善或心绞痛积分减分率<30%

(4)加重:心绞痛加重1个级别或心绞痛积分增加减分率≥30%

3.2次要疗效判定标准

3.2.1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

(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0%;

(4)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疗治疗前积分]×100疗前积分%。

3.2.2心电图疗效

(1)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

(2)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标准,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3)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4)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3.3安全性评价

无: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轻度: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用药;

中度: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重度: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试验。

4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4示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4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5结论

本发明方药在改善症状,提高心率,控制和消除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疗效稳定持久。

同样,对实施例2-5得到的中药制剂进行试验例2相同的试验,实施例2-5得到的中药制剂均在改善症状,提高心率,控制和消除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疗效稳定持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