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6087发布日期:2018-10-23 21:30阅读:1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烯酸植物油是指从植物果实、种子、胚芽中提取出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多烯酸的天然植物油,此外还富含ve、植物c<醇与微量元素等众多活性物质。除常见植物油所含有的油酸、棕相酸等以外,多烯酸植物油

主要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双键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葡萄籽油、紫苏油、亚麻籽油、娇猴桃、籽油等。

亚麻酸、亚油酸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能调节人体脂质代谢,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在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免疫调节、减肥、护肤美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i21。因此,多烯酸植物油既可作为食用油以满足人体脂

肪酸的摄入需求,也可用于生产药品、保健食品,还可作为化妆品的油性原料,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牡丹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各地,据统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发牡丹各组分的应用价值,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热衷于研究丹皮,对牡丹籽的研究还比较少,如前面所所牡丹籽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制备的牡丹籽油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研究开发牡丹籽油和牡丹籽蛋白对我国的食用油行业,和植物蛋白行业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我国对植物蛋白的研究和利用,还多是局限于大豆饼粕,棉籽粕等一些常见的植物饼粕,对牡丹籽粕蛋白提取研究很少,关于牡丹籽蛋白的文献报道也很少见。而牡丹籽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组成丰富的植物蛋白,开发牡丹籽蛋白可以缓解我国植物蛋白紧缺的现状,丰富我国植物蛋白的资源。

人们最早从药用价值认识牡丹。1972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发现的东汉早期扩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癖病”的处方,是迄今己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凤丹在安徽铜陵大量种植主要是为了获取“丹皮”(中药材‘丹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牡丹酚,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消炎归经”的功效。近代以来对月一皮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要成分是丹皮酚、芍药营等多种活性成分上,具有镇痛、止血、消炎、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而丹皮酚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等有一定疗效。目前,中医药学研究者对丹皮的制备、品质评价,牡丹酚的提取、功效等做了大量研究一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牡丹酚具有抑菌消炎、解热镇痛、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油用牡丹花含有紫云英普、没食子酸等黄酮、多酚化合物,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牡丹花提取物对清除自由基有明显的作用,能保护·oh引发的dna氧化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皮肤修复效果的皮肤修复液,功能全面,能改善和修复皮肤细胞,使缺乏濡养的细胞组织充分吸收营养及水分,从而增加皮肤细胞的抵抗炎症的能力。修护皮肤细胞活性,提高皮肤细胞免疫活力,抗炎抗菌、镇痛镇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皮肤湿疹、重症瘙痒、癣证起到独特的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包括一下成分组成:牡丹籽油苷25~35%、丹皮多酚22~30%、角鲨烯25~30%、维生素a1~2%、维生素e1~3%、维生素f1~3%、岩藻甾醇8~15%和牡丹精油1~2%。

进一步地,牡丹籽油苷28~32%、丹皮多酚22~28%、角鲨烯26~30%、维生素a1~2%、维生素e1~2%、维生素f1~2%、岩藻甾醇8~12%和牡丹精油1~2%。

进一步地,牡丹籽油苷30%、丹皮多酚25%、角鲨烯28%、维生素a1%、维生素e2%、维生素f2%、岩藻甾醇10%和牡丹精油2%。

进一步地,所述牡丹籽油苷的提取方法为:把制好的牡丹籽油原汁800ml,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低温蒸发,温度控制在50℃;通过调节真空度来控制温度;取200ml乙醇溶解牡丹籽油,进行重结晶提纯;最后,进行减压过滤,把牡丹籽油过滤出来,再用红外灯烘干;至此,牡丹籽油苷提取完毕。

进一步地,所述丹皮多酚提取至牡丹根,且提取方法为乙醇渗漉法:使用乙醇浓度75%浸泡牡丹根,浸泡时间10-15h,渗漉速度6ml/min。

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的制备方法,按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在装有牡丹籽油原汁的烧杯中放入丙二醇,搅拌使其溶解,过滤出杂质,使溶液澄清,再把称量好的牡丹籽油苷放入该烧杯中,用电动搅拌器强力搅拌。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包裹多种活性成分,以既定的重量配比,经混合后加入牡丹籽油,得到含有细胞修复功能的提取液,加上牡丹籽油的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生长因子,对皮肤器官中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具有修复功能,且富含锌、铁等,与活性成分配合,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促进细胞修复皮肤功能,恢复皮肤活性,减少有害物质滞留的皮肤表面,可以快速缓解重症瘙痒、过敏症状;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的制备方法,修复细胞的同时,还可以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减缓了细胞生长因子的衰老,使修复液可以长期保存,更好的发挥疗效;发挥消炎和抗增生左右,对减轻由紫外线引起的红斑症及炎症反应有效果,提高皮肤渗透性,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的渗透吸收,与抗炎剂协同发挥抗炎作用;对皮肤过敏症、湿疹、婴儿尿疹、皮肤烧伤等多种皮肤炎症均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及其制备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成份:牡丹籽油苷25%、丹皮多酚30%、角鲨烯28%、维生素a2%、维生素e1%、维生素f3%、岩藻甾醇9%、牡丹精油2%。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成份:牡丹籽油苷30%、丹皮多酚25%、角鲨烯28%、维生素a1%、维生素e2%、维生素f2%、岩藻甾醇10%和牡丹精油2%。

实施例3

一种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成份:牡丹籽油苷33%、丹皮多酚22%、角鲨烯25%、维生素a1%、维生素e2%、维生素f3%、岩藻甾醇8%、牡丹精油2%。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牡丹籽油苷的提取方法;

把制好的牡丹籽油原汁800ml,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低温蒸发,温度控制在50℃。通过调节真空度来控制温度。

取200ml乙醇溶解牡丹籽油,进行重结晶提纯。最后,进行减压过滤,把牡丹籽油过滤出来,再用红外灯烘干。至此,牡丹籽油苷提取完毕。

该具有细胞修复功能的牡丹花籽油原液的制备方法

按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在装有牡丹籽油原汁的烧杯中放入丙二醇,搅拌使其溶解,过滤出杂质,使溶液澄清,再把称量好的牡丹籽油苷放入该烧杯中,用电动搅拌器强力搅拌。

保湿性的测定分别称取log配好的原液置于}p40x25;称量瓶,不加盖,放入30℃的烘箱,每隔4h取出称量。按下面公式计算失水率。结果见表1:

表1

si%=(w1-wχ)/(w1-2)*100%公式中:si为失水率;w1为实验前原液的称量瓶重量(g);wχ为规定时间间隔后原液和称量瓶重量(g);w为称量瓶重量(g)。

结果与讨论

保湿性的测定,失水率越小,保湿性越好;

皮肤的角质层中有称为天然保温因子cnmf)的亲水性吸湿物质存在,对皮肤起着保湿的重要功能。牡丹籽原汁中含有的氨基酸、有机酸及微量金属等都是nmf中所含有的成份,它可以成为模拟nmf这一自然保护机理的仿生用高级保湿剂。从表1中可以看出,牡丹籽油原汁含量为50%时,失水率最小,保湿性最好。其保湿性优于含10%甘油的保湿性。

牡丹籽提取物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方面有重要作用。皮肤衰老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牡丹籽油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自由基引起的过氧化反应,从而预防衰老和淡化色素斑渍;a一亚麻酸能促进皮肤吸收,从而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可广泛应用于沐浴露、防晒霜、面膜等化妆品中,发挥其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感染、抗辐射以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牡丹花提取物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维生素cvc,vb1,vb2、类胡萝卜素、矿物质元素及微量元素(cu,fe,zn,mn,co,ni)等。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通经活血、滋养活肤等独特功效。

牡丹叶提取物活性成分有酸、酚、糖、蛋白质和黄酮等。牡丹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1.47%~1.57%,其提取液对猪油和芝麻油均能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对猪油的影响略逊于芝麻油。

牡丹根提取物为菇类及贰类、酚及其贰类、生物碱、挥发油、植物甾醇、有机酸等,其中酚及酚贰类的含量相对略高。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芍药普、丹皮多糖和丹皮酚等。芍药普具有抗心肌缺血、生血、抗肿瘤、抗过敏、抗炎等作用;丹皮多糖能够降血糖、具有预防及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丹皮酚具有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

本发明的功效的测试如下:

对重症瘙痒的测试:

测试对象为5名志愿者(3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在30到65岁之间,四肢有严重瘙痒症状。

在使用本产品一天两次(早晨和晚上),喷抹在瘙痒区域,连续使用5-7天后,瘙痒明显减轻,皮肤破损处结粉红痂,皮肤恢复正常。使用10天后,瘙痒未再复发。

使用本修复液,改进皮肤弹性;使用本发明产品喷抹在面部皮肤上10天后皮肤弹性平均增加了50%。

对面部皮肤过敏的测试:

测试对象为5名志愿者(4名女性,1名男性),年龄在30到45岁之间,有经常性面部过敏表现。

在过敏后使用本产品,喷抹在过敏肿胀区域,30分钟-2小时后,过敏皮肤开始消肿,一天内涂抹3-4次后,过敏症状消失,且出现再次过敏时间间隔延长,使用三次后过敏极少再次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