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1423发布日期:2018-09-18 18:1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近红外治疗仪应用部分都是以治疗片为主,该近红外治疗仪的治疗片包括主片体、固定在主片体上的红外LED灯,在使用时,治疗片仅利用红外LED灯起到光热效应以起到治疗作用,造成治疗效果较差,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带,其通过将光疗装置采用红外光光源单元和红光光源单元的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治疗带,包括带体、以及与带体固定连接的光疗装置;所述光疗装置包括红外光光源单元和红光光源单元;所述红外光光源单元包括用于发出红外光的红外光光源;所述红光光源单元包括用于发出红光的红光光源;所述带体的长度为90mm-110mm。

所述红外光光源为红外光LED灯珠,所述红光光源为红光LED灯珠;所述红外光光源单元还包括固定在带体内的第一LED线路板;所述红外光LED灯珠与第一LED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红光光源单元还包括固定在带体内的第二LED线路板;所述红光LED灯珠与第二LED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光光源的出光端、红光光源的出光端均伸出于带体外;该光疗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第一LED线路板、第二LED线路板分别与驱动电源电性连接。

该光疗装置包括沿着带体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的若干个红光光源单元和红外光光源单元。

所述带体的其中一侧面形成为第一侧面,另一侧面形成为第二侧面;所述带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穿孔;所述红外光光源的出光端、红光光源的出光端均从第一侧面的穿孔伸出于带体外。

该治疗带还包括绝缘层、屏蔽层;所述绝缘层、屏蔽层沿着远离光疗装置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带体内,且绝缘层、屏蔽层均位于带体的第二侧面与光疗装置之间。

所述带体的两端内均固定有药包;所述药包具有朝外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带体的两端均开设有出口,所述药包的凸出部从带体的出口伸出于带体外,所述开口均开设在带体的第一侧面上。

所述带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供药包容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拉链,位于带体同一端的出口和容置腔相连通。

各容置腔内均设有间隔布条;所述间隔布条的其中一侧固定在容置腔的其中一侧上;所述容置腔的另一侧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盘;所述间隔布条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该若干个第一定位盘分别一一对应并用于套在对应第一定位盘上的若干个弹性套环;所述带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出口,各间隔布条均位于带体的两出口之间。

所述带体的其中一端上固定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上设置有弯钩;所述带体的另一端上沿着带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供弯钩钩设的钩环。

该治疗带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控制装置、以及用于为光疗装置供电的供电电源;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光疗装置的温度,并向控制装置发送温度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发送的温度信号超过预定值时,控制供电电源停止供电。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光疗装置采用红外光光源单元和红光光源单元的结合,从而可利用红外光光源单元的红外光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红光光源单元的红光光源发出的红光作用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上,而通过利用红外光作用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上可起到光热效应,而在利用红外光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红光治疗,可快速引起深部组织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并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红外光光源单元、红光光源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弯钩、弹性带、带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驱动电源、第一LED线路板、第二LED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供电电源、控制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容置腔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定位盘、弹性套环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0、带体;11、容置腔;12、出口;20、光疗装置;21、驱动电源;30、红外光光源单元;31、红外光光源;32、第一LED线路板;40、红光光源单元;41、红光光源;42、第二LED线路板;51、绝缘层;52、屏蔽层;61、间隔布条;62、第一定位盘;63、弹性套环;71、弹性带;72、弯钩;73、钩环;80、药包;81、凸出部;91、温度检测装置;92、控制装置;93、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治疗带,包括带体10、以及与带体10固定连接的光疗装置20;所述光疗装置20包括红外光光源单元30和红光光源单元40;所述红外光光源单元30包括用于发出红外光的红外光光源31;所述红光光源单元40包括用于发出红光的红光光源41。

在使用时,可将带体10正对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例如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并利用红外光光源单元30的红外光光源31发出的红外光、红光光源单元40的红光光源41发出的红光作用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上。而通过利用红外光作用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上可起到光热效应,而在利用红外光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红光治疗,可快速引起深部组织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并可起到消毒杀菌作用,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所述红外光的波长为880nm,而波长为880nm的红外光属于短波近红外线,对人体组织的有效穿透深度为1-10mm,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所述红光的波长为640nm,而波长为640nm的红光可改善组织代谢,提高吞噬细胞功能,进一步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同时,这种波长的红光对组织的穿透能力比较强,可对皮下组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所述带体10为海绵带体,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所述红外光光源31为红外光LED灯珠,所述红光光源41为红光LED灯珠;所述红外光光源单元30还包括固定在带体10内的第一LED线路板32;所述红外光LED灯珠与第一LED线路板32电性连接;所述红光光源单元40还包括固定在带体10内的第二LED线路板42;所述红光LED灯珠与第二LED线路板42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光光源31的出光端、红光光源41的出光端均伸出于带体10外;该光疗装置20还包括驱动电源21;所述第一LED线路板32、第二LED线路板42分别与驱动电源21电性连接。而通过将红外光光源31采用红外光LED灯珠、红光光源41采用红光LED灯珠,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通过采用上述连接,可方便于加工装配。

该光疗装置20包括沿着带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列的若干个红光光源单元40和红外光光源单元30,从而可通过增多红外光光源单元30和红光光源单元40的数量,可增大治疗面积,而且,通过将红外光光源单元30和红光光源单元40呈交替排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具体的,在本实施里中,所述红外光光源单元30设置为两个,红光光源单元40设置为三个,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并可控制成本。各红外光光源单元30包括分别与第一LED线路板32电性连接的多个红外光LED灯珠,各红光光源单元40包括分别与第二LED线路板42电性连接的多个红光LED灯珠。

具体的,所述带体10的其中一侧面形成为第一侧面,另一侧面形成为第二侧面;所述带体1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穿孔;所述红外光光源31的出光端、红光光源41的出光端均从第一侧面的穿孔伸出于带体10外。

该治疗带还包括绝缘层51、屏蔽层52;所述绝缘层51、屏蔽层52沿着远离光疗装置20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带体10内,且绝缘层51、屏蔽层52均位于带体10的第二侧面与光疗装置20之间,从而可防止电磁信号影响,并可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带体10的长度m为90mm-110mm,而通过合理设置带体10的长度,使得带体10的长度远大于现有治疗片的长度,因而,在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可增大带体10的面积,从而可排布更多的红外光光源31和红光光源41,可增大治疗面积,以提高治疗效率。

所述带体10的两端内均固定有药包80;所述药包80具有朝外凸出的凸出部81,所述带体10的两端均开设有出口12,所述药包80的凸出部81从带体10的出口12伸出于带体10外,所述出口12开设在带体10的第一侧面上,从而在使用时,可将带体10的第一侧面朝向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并利用药包80的凸出部81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接触,药包80内的药物渗透进入待治疗部位,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通过利用红外光光源31、红光光源41工作时的热量,还可促进药物的渗透。

进一步地,所述带体10的两端设置有供药包80容置的容置腔11,所述容置腔11的开口处设置有拉链,位于带体10同一端的出口12和容置腔11相连通。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可方便于药包80的更换。

各容置腔11内均设有间隔布条61;所述间隔布条61的其中一侧固定在容置腔11的其中一侧;所述容置腔11的另一侧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盘62;所述间隔布条6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该若干个第一定位盘62分别一一对应并用于套在对应第一定位盘62上的若干个弹性套环63;所述带体10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出口12,各间隔布条61均位于带体10的两出口12之间。而在实际使用时,不同药性的药包80的尺寸常常不同,而在使用尺寸较大的药包80时,可将药包80直接容置于整个容置腔11内,而在使用尺寸较小的药包80时,可将间隔布条61的弹性套环63分别一一对应地套在对应第一定位盘62上,如此便可利用间隔布条61将容置腔11间隔为较小的空间方便于尺寸较小的药包80匹配放置,避免药包80随意晃动,因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适于将不同尺寸的药包80定位固定好。

所述容置腔1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与该若干个弹性套环63分别一一对应并供对应弹性套环63套上的若干个第二定位盘,从而在使用尺寸较大的药包80时,可将间隔布条61的弹性套环63分别一一对应地套在对应第二定位盘上,以将间隔布条61定位。

所述带体10的其中一端上固定有弹性带71;所述弹性带71上设置有弯钩72;所述带体10的另一端上沿着带体10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供弯钩72钩设的钩环73。而在使用时,可将带体10包覆于患者的待治疗部位上,然后将弯钩72钩设于钩环73上,以将治疗带固定。而本发明通过采用弯钩72、若干个钩环73的结合设计,可将弯钩72钩设于不同钩环73上,从而可适用于胖瘦不同的患者使用。

该治疗带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91、控制装置92、以及用于为光疗装置20供电的供电电源93;所述温度检测装置91用于检测光疗装置20的温度,并向控制装置92发送温度信号;所述控制装置92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91发送的温度信号超过预定值时,控制供电电源93停止供电。而在实际使用时,该预定值设置为60°,从而在光疗装置20的温度超过60°时,温度检测装置91检测后,将该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92,控制装置92控制供电电源93停止供电,从而可避免待治疗部位被烫伤,可提高使用安全性。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91采用温控探头,而各红外光光源单元30和红光光源单元40均配备有所述温控探头,当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91除了可采用温控探头之外,还可采用温度传感器等,只要可检测光疗装置20的温度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